天天看小說

第36章 稱王荊湖(下)

馬雲當大王明面上是因爲內外粗安,四海延平,對楚王馬希範的依賴,已經降低了許多。實質上,卻是因爲大楚官場改制不斷深入的結果。長沙兵變之後,楚王雖然倉促下詔,重建藩國制度,設立了左右相國等高級官職,可對中低級官員卻一直沒有怎麼動作。

原因就在於,馬雲聽了趙普的建議,這官職改革是一個收買人心,顯示自己權力的機會。如果馬希範當政的時候,任命中低級官員,那麼這些人心裡或多或少會感激馬希範,可是馬雲當了大王之後,再任命這些官員,無疑就放出了一個信號:你們都是我任命的,你們都會得到我的重用,你們效忠的對象只有我一個。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都會站在馬雲這條船上,而不是夾在大王馬希範和世子馬雲之間,兩頭來回擺。馬希範的威望尚在,他當一天的楚王,就有重新執掌大權的機會,馬雲就只能寸步不離長沙,處處提防百官有沒有異動。

與其這樣,還不如選一個大好時機,趕緊當大王,親自任命這些官員好了。即位大典之前,馬雲趕緊召集徐仲雅、拓跋恆、範質、李驤、趙普、王贇等人,商議如何進行人事調動。

說來也簡單,文臣這邊,按唐制就是中書省和門下省,他們管的就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審議和糾錯。與中書省、門下省平級單位,就是尚書省,也就是刑部、戶部、吏部、禮部、工部、兵部這六部,這尚書省是用來執行這些國家大政方針的。尚書省一般不設尚書令(因爲李世民當過尚書令,唐朝就把這個官職永遠的留給了李世民,^_^,當然有時候也作爲一種虛銜來賞賜大臣),而是以吏部尚書爲首。與三省六部對應的,是都察院、御史臺(不同時期叫法不一樣),負責百官的廉政工作。

本著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理念,馬雲將中書省和門下省,給合併了起來,成了中書門下省,由一二品的大員來制定政策,由六七品的小官來彈劾糾錯。官職小的人,並不代表腦袋不好使,倒是因爲官職小,這些人對這個官兒也不是太在乎,反而有可能說真話,做實事,讓他們糾錯是個不錯的主意。這個中書門下省的長官,中原的朝廷把它叫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可是咱們大楚是藩國,叫這個有點違制,有點不和諧,所以,馬雲就把它設成了左相,和右相。左相是正的,右相是副的。請來靜江軍節度使馬希隱擔任左相,徐仲雅、範質爲右相。一來馬雲袖子裡面的人太少了,二來也是示意,用人以公,所以就讓徐仲雅又擔任了吏部尚書,範質擔任了戶部尚書,趙普自然是刑部尚書,十八學士之一的劉昭禹是禮部尚書,十八學士之一的何仲舉是工部尚書,吳班是工部侍郎。至於軍事方面,馬雲撤銷了自己擔任的判內外諸軍事,這個類似於總司令的頭銜,成立了樞密院,下設武庫司、軍馬司、兵員司、稽查司、參謀司、水軍監、情報司七大塊,以宿將王贇爲樞密院使,劉彥濤、李驤爲樞密副使。同時正式裁撤節度使這個官銜,在地方上設置了,荊州道、郎州道、潭州(長沙)道、桂州道、梧州道,道上設置都統管理軍事,布政使管理民政,轉運使管理財務,觀察使稽查民風官風,使軍、政、稽查權力分開。

商議了這些之後,馬雲等人又商議了開科考的事務。科舉一開,選拔的官員就能順勢打上馬雲的印記,至於科舉,馬雲本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路,在文武分科之下,文科又分爲詩詞、文章、技藝等諸多項目,唐代科舉分類繁多,不象明清之際,搞得科舉這個公務員考試,有了全國唯一指定訂教材——四書五經,唯一指定格式——八股文。

百廢待興,這些人勁頭十足,從人事到科舉,從科舉又到行政,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時分,馬雲看看天色,笑道:“國事繁重,諸位大人有勞了,今日我們商議的也差不多了,明天等位大典舉行,就按照今日的議定,來頒佈詔書好了。天色已經不早了,各位跟我一起用餐之後,便早些回去休息休息吧。”

“大王,還有一件事,沒有商議呢?”徐仲雅緩緩說的,一副羣臣首領的模樣。雖說馬希隱是左相,可是大家都知道,馬雲這麼安排是什麼意思,本來楚王馬希範當政的時候,老馬家這幾兄弟,官位可都不小,總不能到了馬雲這兒了,沒有幾個老馬家的人物出來怎麼能行呢?這不是給外界造成一個馬雲和馬氏宗族不和的傳聞嗎?所以馬希隱當了左相,但這個左相絕對只是一個牌子,沒有半點實權,這樣他徐仲雅不就是羣臣之首嗎?當了首相,那自然要負起相關的責任。他見馬雲有些遺漏,連忙說道。

馬雲細細的想了一邊,軍事、政務,沒有什麼少的呀?他懷疑的看了一眼徐仲雅。

徐仲雅笑呵呵的說道:“大王,你已經大婚,即位爲王之時,自然是要冊立王后的。”按理說,這事兒是明擺著的,明樂公主是馬雲明媒正娶過來的,趙紫英只能算是茍合,可是趙紫英和馬雲的感情深厚,有懷有身孕,而且馬希範也冊封過她,就算承認了趙紫英兒媳婦兒的地位。這事兒,雖然十有八九是要冊封趙紫英的,可是這明樂公主有後臺呀,還是當面問清楚馬雲的好。

果然,馬雲呵呵一笑,說道:“我還當是什麼大事呢?原來是爲了王后的事兒,就冊封紫英爲王后好了。”

這話出口,徐仲雅安了心。趙普則是心中一鬆,由於巧孃的關係,趙紫英當王后,他是不能不支持的。範質、王贇等人則是持無所謂的態度。爲了馬雲私自娶親的事兒,拓跋恆可沒少受楚王的整治,讓他對趙紫英多少有些怨言,可這種時刻,犯不著爲這點小事兒,和未來的王后、甚至未來的太子起衝突,所以拓跋恆也不吭聲。只有李驤欲言又止。

馬雲眼尖,一下子看到了李驤的表情,他此時心情大好,就隨意的問道:“李先生,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隨著馬雲的提示,衆人唰的一下,望向了李驤。李驤是人精中人精,他一下子就知道馬雲弄錯了他的意思,他是想私下向馬雲進諫的,可是馬雲這麼一說,他就不得不在公衆場合勸諫了。他笑道:“大王龍馬精神,千古明君不過如此。何不效仿大舜,娥皇女英功效於前呢?”李驤基於戰略上的考慮,他想建議暫時立明樂公主爲王后,可是馬雲和趙紫英感情很好,又是在公衆場合,又有趙普在場,他怎麼敢直直白白的說,不立紫英,隻立明樂公主爲厚呢。

不料趙普還沒有什麼反映呢,拓跋恆卻站了出來說道:“李大人錯了。自孔子治禮樂,天下百姓皆懂失利。一王一後,猶如一日一月,陰陽調和,乃是千年來的定製。豈可肆意踐踏,惹天下之笑話呢?這千年來,倒也不是沒有一王多後的事情,可是多是北周宣帝宇文贇一類,矯飾荒淫,大王有怎麼效仿那些人呢!”

馬雲不是傻子,李驤這麼一說,他馬上就明白了李驤的意思,什麼立二後,這李驤明顯是想讓自己立明樂公主爲王后嘛。他明白李驤的用意,明樂公主畢竟是李景的愛女,讓她當王后,不僅可以避免李唐可能對大楚的指責,而且還能進一步緩和楚唐的關係,兩國連兵南下,則可吞併漢國,出兵中原足以和中原王朝相抗衡。楚國需要一到兩年的和平時間,來整頓內務,如果這個時候,楚唐因爲立後一時失和,那就有點麻煩了。可是,馬雲又怎麼能忘記趙紫英的深情厚誼呢?而且自己當了楚王,若是連自己的女人都要委屈一二,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馬雲見趙普也要說道,擺擺手止住他,說道:“這件事,不必再議了,就冊立紫英爲王后,冊立明樂公主爲王貴妃,恩這詔書嘛,就有李先生來草擬吧。”馬雲給了李驤一個臺階,讓他草詔,來示好於紫英,免得兩人心中有什麼疙瘩。

第二天,馬雲率領百官魚貫進入楚王宮安政殿,楚王正式下詔禪讓王位於馬雲。馬雲趕緊叩頭謝恩,又退讓再三,才勉爲其難的走到了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下,跪倒在地,楚王馬希範從侍立的大太監劉彥的手中接過一頂新的王冠,親手給馬雲帶上,然後又讓馬雲坐在王座左側新設的王位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禮成之後,馬雲率領百官跪送楚王馬希範。

等馬希範走了之後,馬雲才重新重回到了正中的王座上,再次接受百官朝拜,禮畢之後,馬雲揮揮手,一旁的大太監張順,展開一張詔令,朗朗的唸了起來,詔令先後有五份,第一份是歌頌偉大領袖馬希範,順便向百官,表達自己執政的信息,第二份是給馬希範上尊號的;第三份是詔告荊湖,準備開科取士的,第四份是宣佈官場官職接過的,第五份是冊立王后的。

唸完之後,百官再次山呼千歲,各自卻在暗暗消化著詔令的內容。..

第25章 刺殺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46章 撞車第27章 限制黨項(6)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45章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36章 打不打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9章 典軍使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3章 嶽州現狀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9章 援軍第6章 各有所謀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31章 定策(上)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31章 定策(上)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16章 架起油鍋第104章 會戰(3)第8章 盛典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45章 空去空來第203章 謀蜀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86章 援兵2第101章 逃亡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章 南平窘境第51章 發證獎勵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5章 殺人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78章 南逃福州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64章 交州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8章 三千精兵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67章 聯姻第25章 約四事第56章 碰壁第69章 側翼第85章 援兵1第99章 戰高平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84章 奔襲第38章 家事第3章 敲詐勒索(1)第3章 嶽州現狀第67章 疑兵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8章 殺**個頭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7章 謀臣(2)第127章 買賣第8章 請君作詩第70章 血戰第80章 議徵安南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22章 嶽州流言第22章 限制黨項(1)第66章 援軍?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27章 買賣第62章 包圍圈第211章 隴州第106章 樊若水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92章 試探第73章 半渡而擊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89章 援兵5第71章 單挑第87章 戰潞州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22章 限制黨項(1)第52章 蕭縣大捷第17章 伏擊(三)
第25章 刺殺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46章 撞車第27章 限制黨項(6)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45章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36章 打不打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9章 典軍使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3章 嶽州現狀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9章 援軍第6章 各有所謀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31章 定策(上)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31章 定策(上)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16章 架起油鍋第104章 會戰(3)第8章 盛典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45章 空去空來第203章 謀蜀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86章 援兵2第101章 逃亡第63章 皇帝樓上坐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章 南平窘境第51章 發證獎勵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5章 殺人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78章 南逃福州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64章 交州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8章 三千精兵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67章 聯姻第25章 約四事第56章 碰壁第69章 側翼第85章 援兵1第99章 戰高平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84章 奔襲第38章 家事第3章 敲詐勒索(1)第3章 嶽州現狀第67章 疑兵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8章 殺**個頭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7章 謀臣(2)第127章 買賣第8章 請君作詩第70章 血戰第80章 議徵安南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22章 嶽州流言第22章 限制黨項(1)第66章 援軍?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27章 買賣第62章 包圍圈第211章 隴州第106章 樊若水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92章 試探第73章 半渡而擊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89章 援兵5第71章 單挑第87章 戰潞州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22章 限制黨項(1)第52章 蕭縣大捷第17章 伏擊(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莱芜市| 通许县| 措美县| 蛟河市| 大港区| 杂多县| 繁峙县| 太康县| 郓城县| 鹤壁市| 兴业县| 安新县| 册亨县| 江西省| 双鸭山市| 疏勒县| 阳新县| 沁阳市| 治多县| 饶河县| 册亨县| 望都县| 教育| 铜梁县| 台南县| 渭源县| 乌鲁木齐县| 郴州市| 梁河县| 舞阳县| 南雄市| 双江| 积石山| 五台县| 日喀则市| 南昌县| 恩平市| 耿马| 石家庄市|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