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章 封州之戰(下)

“秉大帥,諸位將軍。小人從封州外圍回來,封州城的將領可能已經知道我軍南下的消息,小人在封州城外等了兩天,都沒有等到進城的兄弟們傳出來的一絲一毫消息,我又在封州城門外探視許久,雖然封州城門大開,可是隻見百姓進城,卻從來沒有見有百姓出城,想必封州現如今是許進不許出。小人又偷偷跑到城南的渡口,渡口處重兵把守,遠遠看去只見裡面有艋船,有三層的樓船,全是些大船。小人再回梧州的路上,又在賀水匯入潯江口的下游一里遠的封川江岸發現了有漢軍埋伏,小人怕誤了大事,連夜趕回梧州,稟報大帥。”

馬光猛、徐威、何景真等人一邊聽這細作的彙報,一邊看著梧州、封州地形圖。在圖中圈出漢軍的設伏地點。等細作說完,馬光猛又再次確認了漢軍的位置之後,讓細作退下,方纔徐徐對帳中的諸將,說道:“各位將軍。這潯江水交匯賀水之後,在交匯處河面寬闊,利於大船作戰,而再往下大約一里左右,到了封川之後江面突然變窄,最窄的地方,只有一百米左右寬,我軍的大船,一排最多隻能排五個,後軍再多,也是隻能在後吶喊助威,卻不能衝鋒陷陣,這樣我軍的人數優勢就發揮不出來。如果設伏兵於兩岸,強攻勁弩,我軍在船上就只能眼巴巴的中箭,卻不能有效的殺傷敵人。若敵人在賀江上再派一隻軍隊,趁我軍中埋伏而敗退的時候,斷我歸路,恐怕我軍就將大敗於封川了。”

馬光猛微微一笑說道:“可現在,我軍有了漢軍將在封川設伏的情報,就可以從容佈置,將計就計,將封州水軍徹底擊潰。諸位將軍,可有什麼良策啊?“

“大帥,既然漢軍在封川設伏,不如我們水陸並進,水軍順流東下,引封州水軍佯戰於賀水入潯江的交匯口,馬步軍這悄悄從陸路東下,駕浮橋渡過賀水,圍殲封川設伏的漢軍。將其擊潰後,水路並進,圍攻封州,如何?“周行逢在一旁獻策道。

“大帥,這漢軍即在封川設伏,那麼封川的對岸封城恐怕也會有設伏的漢軍,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陸地上分設兩軍,一路攻取封川,一路攻取封城。擊潰兩軍之後,在封州城下匯合。將封州守兵一網打盡”。何景真在一旁說道。

“不妥不妥,我軍應該集中兵力,快速的擊潰,封川之敵。這樣封州水師才能被我軍所調動,不然消息泄露,封州水師南下,我軍就追之不及了。”徐威說道。

帥帳裡,衆人暢所欲言,紛紛獻計獻策。

馬光猛見大家討論的差不多了,方纔問道:“諸位將軍所言都頗有見地。可是諸位想過沒有,如果意切順利,在封川擊潰漢軍之後,我軍下一步,就東下取封州呢,還是退保梧州,以打促和呢?”

看衆將軍又要說話,馬光猛連忙說道:“各位將軍,其實我軍兵多將廣,只是相對於封州之敵而言,這嶺南之地,劉氏經營多年,兵馬十數萬,糧草充足,又有地勢之利。封州被視爲劉氏門戶,又是劉氏所謂的龍興之地。如果我軍長圍封州,劉氏必然以爲我軍有意滅亡漢國,必然會調集各路大軍,前來營救。到時候,如果我們仍是圍城死戰,恐怕是很難持久。諸位將軍對此情況,可有什麼建議沒有?“

考慮到封州的安全,潘崇徹必然不會傾巢出動進攻楚軍。因此,就算楚軍能順利取得封川大捷,想乘勝攻克封州恐怕都有些難度。封州依山傍水地勢嚴峻,再加城牆高聳,攻城作戰必然艱難。若想長圍取勝,並不容易,因爲封州之下,潯江江面開闊利於大船行軍,漢軍水師不弱,完全可能通過水路,向封州城內派出援軍。更何況,封州地位敏感。對漢國來說,一旦封州失陷,潯江下游雖有端州、康州,可卻是再無天險可以藉助,楚軍順江而下就可以直搗興王府(今廣州)。攻克封州,無異於捅了馬蜂窩一樣,漢國時刻都要提防楚軍會不會南下。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這樣,漢國必然會舉傾國之兵來爭奪封州。馬雲初掌大權,楚國內部只是粗安的情況下,楚軍完全沒有做好消滅漢國的準備,因此,奪取封州,對整個戰局是萬分不利的。

爲帥者,與博弈相同,不能簡單的看一步,走一步。與其在封川戰勝漢軍之後,恍然不知下一步將何去何從,還不如現在就商量好,下一步的動作,免得到時候被動。

討論過後,馬光猛拍板決定,在封川擊潰漢軍之後,順江而下,做出長圍封州的態勢,引起漢軍救援,尋其間隙,擊潰其一二援軍,趁機攻佔一些州縣,耀武於嶺南,然後收兵梧州即可。

兩天後,馬光猛按計劃帶著何景真和崔洪璉仍在潯江演練水師。剛剛開始沒多久,就見東邊遠處,點點白帆,逆江而上。馬光猛心中暗道:終於來了。他連忙命令水軍擺出陣型,接戰漢軍。與此同時,以徐威謂主將,錢清爲前鋒,帶步兵按計劃從北岸向封川挺進。只留下周行逢帶領5000人駐守梧州。

北岸,錢清一馬當先,徐威居中,兩人指揮楚軍,人圈旗、馬摘鈴,靜悄悄的從梧州北門外的軍營出發,沿著兩米來寬的土路,向著賀水挺進。梧州、封州之間,征戰頻繁,爲了延遲對方的行軍速度,不過是楚軍,還是漢軍,都有意無意的暗自破壞兩城之間的官道。造成這條官道是久經破壞,坑坑窪窪,殘破不堪。錢清縱馬而行,上下顛簸,騎馬騎得是極其的窩囊,他性子一起,竟然跳下馬來,順手將繮繩,扔給身邊的親軍,自己從馬上拿下燈籠般大小的銅錘,邁開大步,走在最前,身後軍士,見將軍都親自下馬步行,個個是精神抖擻,士氣高漲,不由自主的就加快了行軍的步伐。

潯江面上,漢軍和上次一樣,仍然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搞得自己是落敗而退。剛開始交戰之時,楚軍仍然是大船居於前列,衝著漢軍就是一陣箭雨,一陣衝撞,不是射殺漢軍軍士於箭下,就是撞傷漢軍的船隻。漢軍敗退之後,楚軍卻似乎比上次小心的多了,只是追了兩下,並鳴金收兵停了下來。

楚軍停下了,沒想到漢軍居然蹬鼻子上臉的居然又重新殺了過來。楚軍忿忿不平,又再次於漢軍戰在一處。漢軍小船,劣勢明顯,戰不多久,又倉皇的向封州退了回去。

這次楚軍確實直接追了下來。只是楚軍雖然勝利,行動上卻是異常的小心,他們並不像上次那樣直接追擊。大船摘了船帆,並不藉助風力,只是順著水勢而下,邊打邊追,速度極慢。而且還變換了陣勢,潯江左邊,大船順流,攻勢較猛;右半邊竟然將大船橫錯,在江中闢出幾道窄窄的水道,陣列之後的小船,從中靈蛇般的躥出,發揮小船靈活機動的特點,將陷落在楚軍陣中的漢軍船隻團團圍住,意在全殲。小船相撞,有些楚軍竟然跳到漢軍船隻上面,舉起大刀拼命的廝殺,竟是將水戰變成了陸戰。

而漢軍竟然也不再想上次那樣,置自己的戰友于不顧,倉皇而逃。他們看到楚軍停下追擊,轉而攻擊被圍的漢軍之時,竟然鼓足勇氣,再次衝殺上來,楚漢兩軍就在潯江上纏鬥起來,戰場卻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東移。潯江不多時便被鮮血染得通紅。

潯江上戰況激烈,北岸隱沒與叢林之中的小道上,楚軍急速而進,竟然搶在了水軍的前面率先到達賀水岸邊。賀水窄窄的江面上,一溜兒排開,竟然停著十餘條漢軍的樓船。這些船隻都有三層樓高低,白帆已下,拋錨江中,靜悄悄的等待著總攻時刻的到來。

此時江面上戰鼓聲累累,喊殺聲震天,驚得兩岸林中宿鳥撲楞楞的直飛了起來。卻是很好地掩飾了岸上楚軍正潛入林中的行動。賀水中的漢軍竟然沒有發現,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已然偷偷的潛伏著一隻軍隊。錢清嘴角一笑,賀水有漢軍的事竟然被大帥給猜準了,他連忙將發現的情況傳遞給徐威,另一面指揮軍隊悄悄潛入林中。

楚軍水師不久就追到了賀水入潯江的入口附近。馬光猛命令親軍揮動大旗,指揮楚軍減緩船速,戰鼓聲聲,喊殺聲震天,可是楚軍卻最終停了下來。並且不知何時,楚軍陣型已變,在靠近兩岸的地方一溜排開全是大船,特別是朝著賀水的方向更是如此。馬光猛準備按計劃將水軍一分爲二,派船進入賀水,進攻漢軍的伏兵。

還沒等他下命令,陣陣喊殺聲卻從賀水傳來,斜眼看去,一溜兒漢軍樓船,白帆鼓脹,錦旗飄揚,順賀水而下,氣勢洶洶的直撲過來。馬光猛連忙命令崔洪璉帥兵抵禦。心中卻是有些疑惑:這隻軍隊難道不是準備抄我軍後路,斷我軍歸路的嗎?爲什麼出來的如此之早。他們現在出來,等待會兒在封川,我軍局勢不利的時候,又能拿什麼來斷我歸路呢?這賀水的漢軍,難道僅僅只是援軍嗎?

賀水西岸的徐威心中也是詫異不已,本來的計劃是崔洪璉率領水軍堵住賀水的入江口。而由徐威他們這些陸軍在賀水西岸施放火箭,縱火焚船,逼迫漢軍出賀水,或者棄船上東岸。接著楚軍水路兩軍,齊頭並進,追擊漢軍,大敗漢軍於封川。沒想到賀水裡面的這支漢軍,竟然會主動出擊。此時賀水入江口處,一半是剛剛潰敗的漢軍,一半是剛剛追擊到這裡的楚軍,漢軍大船入江,截住追擊的楚軍。而正在敗退的漢軍小船,竟然不管不顧自己的援軍,揚帆而去,這三層的樓船雖然龐大,可畢竟蟻多咬死象,更何況楚軍的大船,並不比漢軍樓船差太多,因此,只一會兒的功夫,漢軍就變的險象環生,他們忍不住焦躁起來,竟也不敢再和楚軍拼殺,朝著封州方向逃竄而去。

馬光猛躊躇一下,命令崔洪璉抽調殘破軍船,逆著賀水而上,在水面較窄的地方,鑿沉軍船,給陸軍搭建浮橋提供便利條件。另一面指揮水軍,圍攻尚不及逃走的五艘漢軍樓船。

賀水的浮橋剛剛修起,剛剛逃走的漢軍小船彷彿剛剛想起來一般,竟然去而復返,再次和楚軍纏鬥起來,意圖援救自己的軍隊。

此時馬光猛早就利用入江口處,江面開闊的優點,將自己的水軍全面鋪開,外圈是一溜兒的大船警戒防禦,內圈是大小船隻交替,圍著漢軍的樓船是一陣痛扁。大船如定海神針一般,不管漢軍是突圍衝撞,還是弓箭射殺,猶自巋然不動;小船則似水中的遊蛇,來回遊走,或射擊弓弩手,或射擊操船手,進退有據,讓漢軍防不勝防。還有幾條小船,竟然不顧一切的直撞過去,在撞擊的瞬間,小船忽地一下竟然著起火來,而且竟像被使了魔法一般,緊緊的粘在了漢軍船隻上面,不管漢軍船隻是掉頭甩脫,還是快速航行,怎麼也甩脫不掉,一時火焰四起,被困的漢軍軍心動盪,手忙腳亂起來。

外圍的漢軍輪番衝擊,雖然英勇的很,可是此處江面開闊,楚軍箭弩如雨點般的直射過來,漢軍小船是如何也抵擋不住,無奈之下,只能再次敗退了下去。這一敗退,讓在重圍中的漢軍樓船的軍士,鬥志近喪,不一會兒,便投降了。

這一路的追殺、混戰,漢軍船隻被毀了十餘艘,損失人手不下兩千人。馬光猛見機,指揮水軍,向下遊追擊過去。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120章 我看行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43章 等待第38章 決策(1)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9章 棄子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5章 案發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97章 拼了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44章 黃土鎮第100章 長江水勢第84章 喜憂參半第192章 真議和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57章 霹靂火彈第55章 連番用計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34章 詩賊(1)第54章 使者不斷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52章 蕭縣大捷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72章 斬立決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79章 截擊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23章 曹氏父子第37章 裁軍第120章 歸程(上)第76章 詐筆銀子第6章 軍事改革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5章 首富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80章 活捉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91章 契丹楊袞第39章 重組軍隊第76章 吳越變亂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66章 迎親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89章 援兵5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38章 夜襲(上)第1章 馬邑之戰第120章 歸程(下)第80章 議徵安南第3章 嶽州現狀第75章 置之死地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68章 來了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10章 夜宴(一)第9章 長沙朝議第98章 論戰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70章 申屠近況第47章 南下邕州第93章 兒女親家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8章 謀臣(3)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51章 來了新消息第69章 進攻潼關第19章 血戰(二)第130章 一石二鳥30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80章 騎射第108章 臨江30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4章 威逼第106章 樊若水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33章 發行國債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8章 請君作詩
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120章 我看行第30章 往事如煙(下)第143章 等待第38章 決策(1)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9章 棄子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73章 戰爭賠款第15章 案發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97章 拼了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44章 黃土鎮第100章 長江水勢第84章 喜憂參半第192章 真議和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57章 霹靂火彈第55章 連番用計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34章 詩賊(1)第54章 使者不斷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52章 蕭縣大捷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72章 斬立決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79章 截擊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23章 曹氏父子第37章 裁軍第120章 歸程(上)第76章 詐筆銀子第6章 軍事改革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5章 首富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80章 活捉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91章 契丹楊袞第39章 重組軍隊第76章 吳越變亂第45章 空去空來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66章 迎親第44章 10萬兩白銀第89章 援兵5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38章 夜襲(上)第1章 馬邑之戰第120章 歸程(下)第80章 議徵安南第3章 嶽州現狀第75章 置之死地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68章 來了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10章 夜宴(一)第9章 長沙朝議第98章 論戰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70章 申屠近況第47章 南下邕州第93章 兒女親家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8章 謀臣(3)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51章 來了新消息第69章 進攻潼關第19章 血戰(二)第130章 一石二鳥30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80章 騎射第108章 臨江30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14章 威逼第106章 樊若水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33章 發行國債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8章 請君作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嘉荫县| 潮安县| 开鲁县| 海盐县| 浮梁县| 阜城县| 牡丹江市| 东平县| 天台县| 永春县| 土默特左旗| 错那县| 沅陵县| 类乌齐县| 芜湖市| 渭源县| 安岳县| 麟游县| 武宣县| 阜城县| 嘉禾县| 泰州市| 海淀区| 宣汉县| 若尔盖县| 阿克苏市| 大安市| 荆门市| 突泉县| 耒阳市| 茶陵县| 嘉祥县| 江北区| 商都县| 诸城市| 黔西县| 安西县| 萨嘎县| 察雅县|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