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章 封州之戰(中)

?這百餘條戰船逆流而上,操帆手依據風向,調整風帆的朝向,水手們呼喝著整齊的號子,有序的揮舞著船槳,船槳起落,激起千層浪花,推動著船隻,向楚軍猛撲過來。?

望著來勢洶洶的敵軍,馬光猛不慌不忙的傳下命令,以大船擺在最前面,舢板船這樣的小船則放在後面,隨時機動出擊。漢軍出乎意料的主動攻擊,只是他們船隻速度雖快,可畢竟隔著老遠就被楚軍發現,這奇襲的效果就差了很多。再者,此處乃是梧州境內,岸上馬光猛明哨暗哨佈置了許多,兩岸綠樹蔥蔥,可沒有漢軍的埋伏,單單靠著百餘小船,就想擊潰馬光猛這兩萬大軍,未必太目中無人了吧。而且,楚軍新到,銳氣正足,如果不戰而退的話,恐怕就會有損士氣,動盪軍心了。?

馬光猛擺成方形陣,一是由於潯江江面狹窄,二是由於漢軍船隻較小,大船擺著前面或衝撞,或飛矢禦敵都比對方威力要大些。馬光猛站在第二列的船頭,眺望對面的高揚的“漢”字大旗,心中忽的有了一絲意動,他嘴角微微上翹,露出一絲冷笑。?

鼓聲累累,楚軍大船矗立江中,巋然不動,軍士們紛紛彎長弓,持弩箭,神情貫注,目不轉睛的盯著漢軍的船隻,尋找著自己的目標。漢軍船隻以衝鋒之陣,迅猛的直撲過來。隨著兩軍船隻的接近,長箭、短弩,如雨滴一般撲面兩而來。漢軍船矮,楚軍船高,一個仰射,一個俯射。漢軍船小人少,楚軍船大人多。人數的多少、位置高低的不同,對雙方的影響,片刻之後,就顯露了出來,漢軍傳中,慘叫聲連連,中箭者頗多,可是漢軍戰鼓累累,將士竟然悍不畏死,這船型速度竟然沒有多少降低,不管不顧的直撲過來,竟象以小博大,妄圖撞傷撞沉楚軍大船一般。?

馬光猛心中頗爲詫異,眼下漢軍敗相一露,衝鋒上前,妄圖轉敗爲勝,是下招中的下詔,當前最好的辦法就是當機立斷,立刻退兵。在楚軍的追擊下,雖然難免一敗,可畢竟仍能保存相當多的軍力。看漢軍的樣子,船隻雖小,每條船上恐怕仍有百八十人,粗略估計,這百餘條船上將有近萬漢軍,這封州大將潘崇徹,莫非是豬油蒙著心肺,故意送上來一萬人讓楚軍來練練手不成。?

莫非他還有什麼詭計不成?火攻??

想到這裡,馬光猛趕緊傳令,讓軍士揮動戰旗,示意第一列戰船揚帆啓航,順江東下,迎著漢軍的來向殺了過去,又傳令第二列戰船,錯轉船頭,緊隨而下。?

“殺!!!”?

“不要慌,給老子射”?

“衝過去,給老子直接撞翻這羣南蠻子、”?

潯江之上,喊殺聲震天,期間還不斷傳來“砰砰”的驚天巨響,竟是楚軍戰船撞在了漢軍船隻上面,漢軍船小,承壓能力很差,轉眼之間,就被撞傷了七八條船隻。?

潯江水勢較急,一時間,江水迅速倒灌到船隻中去。三五條轉船就這樣快速的沉沒了下去,船隻沉沒,軍士隨之落入江中。碧綠的潯江水,霎時就染得通紅。直到此時,漢軍的將領彷彿纔剛剛意識到情況不妙,趕緊揮舞戰旗,略略示意撤退,竟然再也不去指揮前隊,自顧自的帶著中軍和後軍向東亡命逃奔而去。主將一逃,漢軍登時大亂,有些追隨主將落荒而逃,有些卻又遲疑不定,既想戰又象逃,最慘的是落水的漢軍,這些人多數都中箭受傷,一面在水中掙扎呼救,一面又要小心提防,免得再中楚軍的箭矢,歷盡千辛萬苦,卻只能看著己方的戰船,竟然越呼越遠,倉皇而逃。?

馬光猛抓住時機,傳令船隻齊動,沿著潯江追殺了下去。楚軍乘勝追擊,漢軍大敗,直追到賀江匯入潯江口處,馬光猛見過了交匯口後,潯江江面突然變得狹小起來,二三百米寬的江面,竟然只剩下一二百米,方纔傳令停止追擊。可仍有三兩條船殺得意猶未盡,竟然不顧將令繼續衝殺。?

楚軍得勝回到梧州城。一路上何景真、崔洪璉眼見漢軍大敗,楚軍追了半截,竟然鳴金收兵而去。俗話說得好:趁你病,要你病。現在這麼好的大勝之局,追了一半,居然不讓追了。這就想一個好酒之人,你讓他喝了兩三杯酒,把酒癮給挑了起來,卻又突然不讓喝酒了。這意猶未盡,讓人抓耳撓腮,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些怨言。崔洪璉當過刺史,政治眼光還有些,心裡暗自牢騷了兩軍之後,便有些明白,這位馬光猛馬公子,如此保守,想必是因爲長沙政局需要這麼一場勝利。雖然這大勝變成了小勝,可畢竟還是勝了,這就符合了長沙方面的需要。何景真想的卻是建功立業,心中就難免有點著急上火,竟然不能回到梧州城,就親自讓一艘小艇載著自己,趕到馬光猛所在的大艦之上。?

“大帥,剛纔明明是大勝的局面,您……您怎麼收兵了呢?若在延遲個一時片刻的,我軍說不定就能將漢軍全部殲滅,進而兵圍封州那也說不定啊。”何景真剛剛見了禮,就忍不住追問道。他就是這麼一個急脾氣,就是在郎州也不怎麼受馬希萼待見。?

馬光猛卻不生氣,微微一笑,衝著剛剛過來的崔洪璉說道:“崔將軍,你久在嶺南,這封州主將潘崇徹,用兵如何呀?這封州城有多少軍隊駐守啊?”?

崔洪璉沉吟了一下,說道:“大帥,何將軍,這潘崇徹雖然是個太監,可是也算頗爲知兵。往年曾南征交州,屢立戰功,是員沙場老將了。至於封州的軍隊情況,這封州被嶺南劉氏視爲西北門戶,封州外靠潯江,有水路之便,城牆高大,糧食充足,兵馬有三萬之多,且都是劉氏的精銳……“說道這裡,崔洪璉眼睛一亮,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馬光猛,莫非……?

何景真脾氣雖急,卻不是什麼傻子,他聽崔洪璉這麼一說,詫異的說道:“莫非,這此漢軍之敗,竟然是潘崇徹的一個幌子不成?“?

馬光猛心中暗贊,嘴上卻說道:“何以見得呢?”?

“剛纔漢軍看樣子由百餘條船,每天船上七八十人,看樣子出動的部隊挺多,可是,你們發現沒有,這漢軍的船隻竟然全部都是小船。我軍居於上游,尚且又容納二三百人的大船,漢軍居於下游反倒沒有出動大船,這不可疑嗎?再者,剛纔漢軍擺的是衝鋒陣型,按理說,他船小人少,並不利於佈置衝鋒之陣。漢軍之敗,這個鋒矢陣型恐怕要付上重要的責任。漢軍初敗,可畢竟船隻較多,如果立刻改變陣型,未必便是一場脆敗。何況,剛纔一路追擊,除了漢軍的前隊,我們還能殺傷一些敵人,中軍和後軍,我們是怎麼也追之不上,這隻能說明,漢軍是有意的退讓。“?

馬光猛呵呵大笑,一旁的崔洪璉更是連連點頭,看來這漢軍是設置了一個圈套。幸好,大帥沉靜機智沒有上當,不然後果不看設想啊。?

馬光猛止住笑聲,說道:“今日小試牛刀,就擊敗漢軍主力,傳令嘉獎三軍。”說著,他話鋒一轉,笑容一斂,復有沉聲說道:“行軍打仗,有功者賞,有過則罰。剛纔將士用命,本帥絕不吝嗇,只是剛纔我鳴金收兵之時,卻又若干船隻,亂我軍法,違命追擊,軍法官,可曾記下那些船隻的編號嗎?”?

一個軍法官連忙站出來,拱手施禮道:“秉大帥,已經記下了。”?

那幾人是何景真部下,他約束不力,眼見馬光猛就要處罰這些人,他忍不住站出來求情道:“大帥,那幾人立功心切,不是有意違背軍法。當下兵戈一起,正是用人之際,望大帥饒他們一命,讓他們戴罪立功吧。“?

馬光猛臉色一冷,說道:“何將軍,我看你作戰勇猛,見機頗快,郎州西靠洞悉族,征伐之事應當不少,將軍應該是多有戰功纔對,何以今日只是區區的一個衛指揮使啊?”?

何景真一楞,他遲疑了片刻,終於底下了頭,不再苦苦求請。?

馬光猛說道:“本帥將兵,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絕不會因爲這個人有什麼背景,有什麼親眷後臺,就是假公濟私,移功行賞。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犯了軍法,那麼本帥是必然懲罰,絕不輕饒,誰求情也沒有用。軍法官,上岸之後,立刻執行軍法。“?

上岸之後,馬光猛嘉獎的命令傳下,三軍雷動,歡聲如潮。在衆將士,歡騰一片之時,剛纔擅自違令,發兵追擊的幾個小軍官,也被砍下了腦袋。消息迅速就在梧州駐軍中傳來,軍士在暗自警告自己時刻要遵守軍令的同時,心中也不免充滿了希望,畢竟,有功則賞的允諾,深深的刺激這這些在刀頭上討生活的軍中最下層的軍士們。

第16章 伏擊(二)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5章 誰去出征?第68章 釋放第67章 徒呼奈何第203章 謀蜀第110章 夜宴(一)第38章 夜襲(上)第98章 觀畫(下)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6章 投石問路第205章 借道28第81章 豫章行(四)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66章 迎親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73章 斷頭臺第116章 含元殿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34章 入蜀(3)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83章 中箭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91章 契丹楊袞第十二章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72章 中計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20章 歸程(下)第91章 契丹楊袞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26章 謠言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7章 大火熊熊第34章 遭遇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第21章 捕風房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4章 晚宴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45章 空去空來第82章 包圍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8章 家事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117章 救人(下)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2章 整風運動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101章 逃亡第97章 向東!第57章 霹靂火彈31第34章 遭遇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01章 逃亡第85章 潞州第44章 黃土鎮第51章 發證獎勵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05章 會戰(4)第97章 向東!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31章 使者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67章 催妝第54章 如此舉薦第50章 陰差陽錯50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86章 林仁肇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16章 含元殿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112章 夜宴(三)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05章 會戰(4)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50章 戰象第35章 拉攏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3章 轉戰歸州(上)
第16章 伏擊(二)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5章 誰去出征?第68章 釋放第67章 徒呼奈何第203章 謀蜀第110章 夜宴(一)第38章 夜襲(上)第98章 觀畫(下)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6章 投石問路第205章 借道28第81章 豫章行(四)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66章 迎親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73章 斷頭臺第116章 含元殿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34章 入蜀(3)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58章 龍虎風雲會(一)第83章 中箭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91章 契丹楊袞第十二章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72章 中計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20章 歸程(下)第91章 契丹楊袞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26章 謠言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7章 大火熊熊第34章 遭遇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第21章 捕風房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4章 晚宴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45章 空去空來第82章 包圍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8章 家事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117章 救人(下)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2章 整風運動第10章 後漢的建立(上)第101章 逃亡第97章 向東!第57章 霹靂火彈31第34章 遭遇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01章 逃亡第85章 潞州第44章 黃土鎮第51章 發證獎勵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05章 會戰(4)第97章 向東!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131章 使者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67章 催妝第54章 如此舉薦第50章 陰差陽錯50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86章 林仁肇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16章 含元殿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112章 夜宴(三)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05章 會戰(4)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50章 戰象第35章 拉攏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3章 轉戰歸州(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瑞丽市| 潢川县| 安岳县| 万宁市| 乌鲁木齐县| 正镶白旗| 望都县| 京山县| 清苑县| 巴楚县| 九寨沟县| 南宁市| 仙游县| 桓仁| 襄城县| 辽阳市| 乐昌市| 通化市| 靖西县| 哈尔滨市| 陆良县| 万全县| 聂荣县| 左云县| 株洲县| 荣昌县| 莎车县| 喀什市| 清徐县| 新化县| 福州市| 抚远县| 台安县| 雅安市| 蓬莱市| 松滋市| 兴安县| 南阳市| 宁化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