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章 盛典

且不說馬雲陪著自己的妻妾們上香求子,再看長沙城。

楚王命馬光亮代替自己祭祖,其後兩天,他又在黃皓的攙扶下,顫巍巍的來到楚王宮的正殿。他有氣無力的坐到了王座上,接受了羣臣拜見。羣臣跪在地在上,等了白天,纔等來黃皓的那一句“平身”。一個個從地上爬起來,偷眼向王座上的楚王打量的時候,才發現,楚王似乎病的很重,臉色蒼白,眼睛微閉,一手扶著王座的扶手,整個身子斜靠在王座上。

楚王馬希範和前兩任楚王完全不一樣,武穆王行旅出身,爲人豪爽大氣,坐在寶座上舉止從容,隱隱有股霸氣釋出;衡陽王馬希聲嬉鬧無常,坐無坐像,整個人在王座上晃來晃去,好像如坐鍼氈一樣;而現在的楚王馬希範則大大不同,這人自幼受過良好教育,在大朝禮這樣的公共場合,他向來是不茍言笑,威姿天生,每次都是穩穩當當坐著,晃也不晃一下,似乎這樣纔是處事公正的明君。

今天看楚王如此坐態,想必他的病的不輕。許多大臣心裡沉甸甸的,不知道這大楚未來到底是何去何從。如果楚王身體健康,現在立世子,徐徐的消減在外手握重兵的王室子弟,那王位的交接必然是平穩的;可是如果楚王萬一突然故去,那麼荊南的五王爺,郎州的四爺,甚至嶺南桂州的九爺……有這些人在,這王位想坐穩可就難了。本以爲楚王欲傳位給馬光亮的大臣們,心中更是暗暗打鼓,反覆猶豫,不知道祭祖一事,到底是由於楚王病重,纔不得不讓王室子弟代替呢,還是楚王已然打定主意,欲立馬光亮爲世子。

還有一些消息靈通的大臣,心裡更是琢磨不透,前天明明聽說楚王只是偶感風寒,怎麼隔了一天,居然病到了這個程度。

天策左將軍馬希廣,狐疑的看了一眼楚王,正要出列詢問。

卻見眼前人影一晃,已經有人出列,跪倒奏事道:“大王,臣有本奏上。”馬希廣一眼,心中一樂,原來竟然是拓跋恆這老小子。這傢伙向來是一副天下人都欠我的欠揍表情,經常直指楚王,規勸楚國不該做這個,不該做那個的。楚王一直不太待見他,直到馬雲破了南平,楚王纔對他稍微好了些。這些日子,也不見這個拓跋大人上什麼勸諫書了,還以爲他轉了性子了,誰知道這傢伙不是轉了性子,而是覺得小打小鬧不過癮,要專門找大朝會這樣百官覲見的時候,突然上奏。

楚王是讀書人,即出使過中原,也當過靜江軍節度使,經歷的事情也多,容人之量就大些,而且他也不是個糊塗蛋兒。就像平常人一樣,有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缺點太多,有這種缺點,有那樣的毛病,可知道和一定能改正,那就完全是兩碼事了。拓跋恆所奏的事情,楚王有時候也覺得有道理,可是他就是不願意改,或者說,他想等他死了以後,下任楚王再來改歷史上記載,楚王馬希範臨死前,召見拓跋恆,命他輔佐下任楚王,而且還趕走了見識不明的李皋等人。比如說丹砂,楚王也知道採丹砂礦,即勞民傷財,又沒什麼大用,他可就是不改,原因很簡單,因爲楚王喜歡紅色,他就是喜歡把宮殿,給塗得硃紅硃紅的。

一次兩次也就算了,可拓跋恆不識趣,他老是挑三揀四,不是說這兒不對,就是說哪兒不好。時間長了,馬希範自然火了,就下令不準拓跋恆進宮。直到馬雲立了大功,馬希範心裡才念道拓跋恆的教育之功,才免了這一條。

拓跋恆難得的老實了兩月,居然又跳出來了。

楚王臉色有點難看,心裡有點火,不過他現在是在裝病,所以也不好說什麼,只是用目光看了眼黃皓,黃皓會意,大聲道:“有事快奏。”

“大王,微臣要彈劾黃皓。”拓跋恆斬釘截鐵的說道。

羣臣自拓跋恆出列,就開始支愣著耳朵聽他說話了。原因很簡單,現在楚王命馬光亮祭祖,而且還聽聞,楚王私下已經答應由馬光亮主持整頓內軍,現在馬光亮風頭無量。作爲另一位王位繼承人選的師傅,拓跋恆要是沒有一點反映,那才叫奇怪。在大臣們心中,李皋、徐仲雅這兩人是標準的馬光亮黨,而拓跋恆就是標準的馬光雲黨。馬光亮有人望,馬雲有軍功,雖然拓跋恆不受楚王待見,可這麼多年了,拓跋恆雖然有點靠邊,可他還一直呆在大楚權力的最高層。李皋、徐仲雅文采豔豔,可拓跋恆卻是清廉有譽。

現在奪嫡之爭,有點圖窮匕見的意思。不管從那個方面說,拓跋恆是必然要出面的。只不過,大家都沒想到,拓跋恆居然那宮中的大太監開刀,這是不是太不明智了呢?

楚王也有點詫異,他心裡已經做好準備捱罵了。楚王還以爲拓跋恆又對什麼政策開不過眼,或者又有那個地方官員被他抓到了病腳。沒想到拓跋恆居然彈劾的是一個太監。

黃皓被嚇了一跳,有點心慌了。他可是遵紀守法的良民啊。這大楚雖然有太監,可他這個太監和大唐朝高力士、李輔國那些人是沒法比的,說白了,他就是楚王府的大管家。自武穆王仙逝以後,楚國就是以藩鎮禮儀來的,國相一類的設施全沒了,就剩下一個天策學士府,管民政;一個天策將軍府管軍事。不管是李皋還是拓跋恆一個個都精明似鬼,哪輪到他專權啊。外加楚王又是精神矍鑠,經常性的召集大臣們喝酒聊天,談詩作畫,他就是想專權都沒機會啊。

卻見拓跋恆不慌不忙的說道:“老臣彈劾黃皓,圖謀不軌,這人昨天還說大王只是偶感風寒,可是身體已然健碩。可今日臣看大王的氣色,卻比他說的要嚴重了一些。他這不是造謠生事,阻斷宮內宮外?使羣臣生疑,謠言四起,臣以爲應當予以嚴懲。”

黃皓心裡冤枉的要死,自己說的話,本來就是實話啊。這楚王本來就沒有什麼大病啊,完全是在裝病啊。

李皋冷冷一笑,不慌不忙的說道:“請問拓跋大人,這羣臣生疑,謠言四起,是怎麼回事啊?我怎麼沒有聽說呢?”

“李大人向來勤走宮中,在地方州府的事情,李大人自然是無暇顧及了。你不知道,那是在正常不過了。”對這和自己掙了一輩子的敵手,拓跋恆毫不客氣的頂了回去。

李皋重重的哼了一聲,一時也不知該說些什麼。

旁邊的徐仲雅卻笑道:“拓跋大人卻是過濾了,李大人早已過問了神醫王大夫,王大夫說過,大王確實是有感風寒,邪風入體,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大王病情尚未痊癒,面色差些,實屬正常。可大王病情未愈,強起參加大朝禮,心中想的都是國事民生,而拓跋大人此時卻危言聳聽,卻不知是所謂何事呀?”

徐仲雅這話說的極有水準,輕飄飄的三言兩語,即說明了李皋忠心爲主,不辭辛勞,又替黃皓解釋了一下,還說了自己對楚王的關心,更吹捧了楚王,最後話鋒一轉,夾槍帶棍的暗指拓跋恆居心不良。

拓跋恆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蝨子多了不怕咬,他淡然的一笑,說道:“王大夫是國中神醫,既然他說大王身體安康,那自然是無事了。大王尚未痊癒,便如此關心國政,老臣,心中真是感慨良多,心懷愧疚。”說著,他還噔噔磕了三個響頭,繼續說道:“大王身負大楚百萬百姓厚望,臣請大王要多加休息,大王身體健碩,則百姓幸甚,大楚幸甚。”

拓跋恆這話差點沒把李皋的鼻子氣歪,這本是他想說的話,沒想到卻被拓跋恆給搶了去。

楚王眨了眨眼睛,這不對呀。這拓跋恆今天是唱的那齣戲啊,這完全不是他往日的風格啊。

卻見拓跋恆繼續說道:“大王文治武功,天下聞名。詩集一出,登時是洛陽紙貴啊。而我大楚又是蒸蒸日上。在天下一片混亂之中,我大楚儼然就是世人眼中的世外桃源,這都是大王勤政之功啊。臣原本想上奏大王,召集楚王儒士,在嶽麓山上,暢談治國之道,探究經書中的微言大義,以古證今,以史爲鑑……”武將到沒什麼反映,這文臣們各個開始交頭接耳起來,看來他們對這個建議,很是有興趣。

馬希範是文人,他聽了這話,當時就有點按耐不住,還沒等拓跋恆說完,他就插口道:“愛卿所言甚至,這真是一件好事啊……”他還沒說話,就見羣臣都目瞪口呆的看著他,楚王這句話中氣十足,又哪有病懨懨的樣子……

馬希範一時興奮漏了馬腳,訕訕的住了嘴,又裝成了有其氣無力的樣子。

拓跋恆心中一喜,繼續說道:“可是,五王爺,聽說大王病重,心中掛念不已。昨夜寫來奏章,還請臣代爲說項,五王爺,他準備在江陵主持這樣一次儒學大典,一來爲大王祈福,二來也是恭賀大王治平之功,他還恭請大王賞詩題字。大王要是安泰,那自然要由大王主持,不過眼下大王偶然風寒,不易操勞,倒不如就準了五王爺的奏章。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72章 狂暴衝擊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1章 周娥皇第11章 周娥皇30第22章 嶽州流言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68章 來了第38章 家事第64章 祭孔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74章 算計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105章 幽會第17章 伏擊(三)第108章 對策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03章 會戰(2)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2章 狂暴衝擊第11章 新妃(2)第155章 藏獒第87章 援兵3第67章 聯姻第11章 新妃(2)第211章 隴州第86章 援兵2第74章 算計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210章 聊天第109章 心動(下)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20章 歸程(上)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85章 援兵1第1章 馬邑之戰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49章 爲你做主第15章 巧奪向城第3章 敲詐勒索(1)第68章 來了第20章 三分之二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35章 詩賊(2)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44章 黃土鎮第24章 議和第21章 劉崇南下第66章 翻臉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66章 援軍?第49章 越牆第35章 大戰略第67章 徒呼奈何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34章 入蜀(3)50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7章 送客第115章 西征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32章 刺殺第43章 激戰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05章 幽會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207章 水漲了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25章 限制黨項(4)第205章 借道第101章 逃亡第34章 遭遇第12章 新妃(3)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4章 威逼第6章 各有所謀第44章 黃土鎮第38章 夜襲(下)第18章 血戰(一)
第72章 狂暴衝擊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1章 周娥皇第11章 周娥皇30第22章 嶽州流言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68章 來了第38章 家事第64章 祭孔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74章 算計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105章 幽會第17章 伏擊(三)第108章 對策第129章 不要出門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03章 會戰(2)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2章 狂暴衝擊第11章 新妃(2)第155章 藏獒第87章 援兵3第67章 聯姻第11章 新妃(2)第211章 隴州第86章 援兵2第74章 算計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210章 聊天第109章 心動(下)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20章 歸程(上)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85章 援兵1第1章 馬邑之戰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49章 爲你做主第15章 巧奪向城第3章 敲詐勒索(1)第68章 來了第20章 三分之二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35章 詩賊(2)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44章 黃土鎮第24章 議和第21章 劉崇南下第66章 翻臉第62章 龍虎風雲會(五)第55章 強弩之末?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66章 援軍?第49章 越牆第35章 大戰略第67章 徒呼奈何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34章 入蜀(3)50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7章 送客第115章 西征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32章 刺殺第43章 激戰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05章 幽會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207章 水漲了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25章 限制黨項(4)第205章 借道第101章 逃亡第34章 遭遇第12章 新妃(3)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4章 威逼第6章 各有所謀第44章 黃土鎮第38章 夜襲(下)第18章 血戰(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南江县| 汾阳市| 宝山区| 承德市| 汪清县| 宾阳县| 福建省| 汤原县| 汉源县| 普陀区| 丰都县| 海门市| 晋宁县| 肥西县| 阿克苏市| 商洛市| 承德市| 葫芦岛市| 台东市| 石门县| 三江| 松江区| 洞头县| 芦溪县| 大关县| 莆田市| 卢氏县| 伊通| 秀山| 邳州市| 龙南县| 松滋市| 纳雍县| 手游| 闻喜县| 容城县| 西青区| 渭南市| 天门市|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