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2章 夜宴(三)

夾牆裡燒著炭火,屋子裡面暖洋洋的。

馬雲三人走進大廳,將披風遞給迎過來伺候的侍女。然後,馮延巳笑盈盈的將馬雲讓到客座上,自己則一屁股坐在主座上。一旁的查文徽衝著門口的一個侍女點頭示意了一下,才慢慢坐了下來。那侍女挑簾出去,不多時,幾個小丫鬟,端著十幾個盤子走了上來,山珍豆腐、醬燒蝦、清蒸鱸魚、紅燒雞塊等等各色菜餚,一盤盤端了上來。

那邊雪雲姑娘已經叮叮咚咚的彈了起來,這旋律古樸典雅,節奏平穩舒展,讓人放佛置身於和煦陽光照射下的田園中,四處洋溢著春的感覺。喝了幾杯酒後,馮延巳瞥了眼正在大快朵頤的馬雲,笑道:“看王爺神情,真是樂不思蜀呀?”

樂不思蜀來源於三國時期: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問後主道:“頗思蜀否?”後主笑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楚國在馬希聲、馬希範的先後領導下,從一個窟窿跌倒另一個坑裡面。可南唐是五十步笑百步,自己也好不到哪去。不管是從形勢上看,還是從事理上分析,馬雲和樂不思蜀壓根都沾不上邊。他不僅不是樂不思蜀,而是吃不香、睡不著,天天都想著回家去。可馮延巳居然這麼說了,肯定是還有下文的。

因爲有劉禪這個老前輩在,馬雲倒不敢再裝粗狂,笑著回答:“此間樂,不思楚。”他看了眼正低頭撫琴的雪雲,老老實實的回答:“此間雖樂,可畢竟不是家呀。父王在,我又怎能不回去呢?”

“王爺,恕下官直言,王爺留在金陵,還可以自由自在的做逍遙王爺。一旦回到長沙,可謂羊入虎口,不但再沒有今日的灑脫,弄不好還會身首異處啊。”馮延巳一臉悲憫的看向馬雲,彷彿正在看一個死人一般。

琴聲錚錚,勾勒出一副自然田園景色,時而像到了渺無人煙的幽谷之中,除了絲絲蟲鳴聲,一片靜寂,時而如進入了收獲的農田,豐收的喜悅,透過風吹稻聲、歡笑聲、蛙鳴聲,表露的一覽無餘。在這讓人心曠神怡的絲竹聲中,傳出一個不和諧的“啪啪”聲。周圍的人似乎都愣了,舉目看去,卻是今天的貴客,大楚五王爺一臉愕然,他手中的筷子,不知爲何跌落在地,發出“啪啪”兩聲脆響。

馬雲面色一緊,連忙俯身拾起筷子,訕訕笑道:“雪雲姑娘琴藝驚人,不覺聽的癡了。”

這個解釋未免太牽強了吧?

“哈哈,古有劉玄德驚雷落筷,今有五王爺聽琴失箸,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啊。”查文徽在一旁揶揄的笑道。

馬雲面色惶恐,神色不安,彷彿心思被人看破,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馮延巳斜瞪了一眼嬉笑的查文徽,語氣陰沉的繼續說道:“王爺,不是在下危言聳聽,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馬雲彷彿已經從驚慌中定下心來,他面沉似水盯了著看了看馮延巳,不悅的道:“馮大人,意圖挑撥我兄弟情分嗎?嘿嘿,這個離間之計未免太過淺薄了吧。話不投機半句多,馮大人,小王告辭了。”說著,就要站起身來。

馮延巳看了看故作姿態的馬雲,嘴角泛起一絲冷笑,說道:“王爺,何不聽在下一言,如不是事實,再走也不遲啊。”

馬雲剛欠起來的屁股,又坐了回去,說道:“請講。”

“下官聽說,今年三月份,王爺即將被任命爲天策府將軍的時候,很離奇的從馬上摔了下來,差點喪命。王爺,您是當事人,您不覺得這一跤摔得太巧,摔得太狠了嗎?”

“天有不測風雲,想必是小王命中該有此劫吧。”馬雲不動聲色的說道。

“呵呵,後來,王爺可是秘密的出使了中原?不知道王爺可是一路平安?我記得四月份的時候,武昌節度使密報,說武昌那段時間,有一個消息流傳的很廣——大楚使團裡面有寶!”

“江湖謠言豈能輕信。”馬雲眼光閃爍的說道。

“還有一件事,王爺可能不知道。兩個月前,貴國的李節李大人出使金陵。以當時的情況:貴國要南下征討漢國,我們大唐則是要東進討伐叛臣王延政。只要李節釋出兩國和好的信息,我們兩國各取所需,根本就用不上聯姻,就可以議和了。可李節卻偏偏提出來要聯姻。”

“不是貴國要嫁公主的嗎?”馬雲疑惑的說道。不過馮延巳這段話,倒和當時金陵茶社傳過來的消息相對應。

馮延巳冷哼了一聲,說道:“雖然唐強而楚弱,可是貴國的使者提出和親,我主又怎麼隨便嫁個宗室之女或者宮女呢?”大漢朝和匈奴和親,嫁的大多不是真的公主,而是宮中的侍女,就像王昭君。而大唐朝和親,嫁出去的公主,好像不是真的帝女就是宗室之女,像文成公主,就是唐太宗的女兒,金城公主就是宗室之女。這李璟也是標榜自己是大唐朝的後代,難道他還真有這遺風嗎?

馮延巳繼續說道:“等我們議定好了親事,我主甚是重視,派了朝廷重臣陳覺親赴長沙。誰知道到了長沙,才明白。楚王壓根就沒有聯姻的打算,只是一來,李節已經把聲勢造了起來,好像是我主一定要先和親後議和一樣;二來,那陣子王爺您被人構陷進了大獄,那些奸人卻跑到楚王面前不斷的挑撥是非,以至於楚王覺得王爺桀驁不馴。在這種情勢下,楚王迫不得已同意了兩國和親,一方面爲了討伐漢國,另一方面也是給王爺一個警告。楚王是英明之主,仁慈之父,可是別的人有沒有親情就不好說了。陳大人在長沙時,貴國的李皋李大人,曾經多次拜訪,送去白銀萬兩,要的就是我國將王爺給扣在金陵。”

“什麼?”馬雲驚道,他兩眼微迷,面容微微有些抖動,看來這個消息對他觸動極大。

“李皋李節兄弟兩背後站的什麼人,我不說,王爺也知道。他們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爲的是什麼,還不就是長沙王宮中的那個寶座嘛。王爺,貴國奪嫡一局,已是死局,不死不休之局。王爺,難道你還不明白嗎?”馮延巳斜傾著身子,低聲說道。

馬雲無意中拿去手帕擦了擦額頭。

在馮延巳看來,擦的分明就是冷汗,屋中溫暖如春,這個人卻是冷汗淋淋,這番話應該起了作用。

馬雲眼睛的餘光看了看一臉殷切的查文徽,還有正在自斟自酌、一臉輕鬆的馮延巳,他彷彿目瞪口呆的愣了半晌,乾嚥了口吐沫,欠起身來,低聲問馮延巳道:“馮相,可有辦法幫我嗎?”

馮延巳放下酒杯,沉寂的面色一轉,笑盈盈的說道:“本來這是貴國內部的事情,我大唐也不應該參與纔是。可是,今日楚唐聯姻,我主與王爺有了翁婿之誼。不管是從家事、親情上來說,還是從國事、大局上來看,我主還有我大唐上上下下都是希望王爺您更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馬雲面色一喜,追問道:“當真?”

“當真。”

馬雲深吸了一口氣,有點放心的坐了回去。

正等著馬雲問“計將安出”的馮延巳,詫異的看了一樣一副安心樣的馬雲,心中暗罵:這個傢伙真是粗的可愛,難道我一句,我們大唐永遠站在你這邊,你就真的以爲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馮延巳反而忍不住問道:“看王爺神情,似乎胸有成竹啊。”

馬雲詫異的看了眼馮延巳,說道:“貴國不是要出兵相助嗎?有貴國大軍相助,馬光亮束手可擒矣。”

馮延巳一窒,腦袋上斗大一顆汗滴下來了,訕訕笑道:“王爺,貴國有精兵十數萬,一場征伐下來,貴我兩國必然元氣大傷,白白便宜了中原。所以……”

馬雲截道:“馮相誤會了,貴國只要運動兵力,做出佯攻的樣子,我自然就有辦法調出大部分內軍,內軍一出,長沙防守空虛,我荊南大軍從嶽州出兵,長沙可一鼓而下。到時候,小王願意想貴國稱臣納貢,永世修好。”

馮延巳心中反覆的思量了一下這個想法,如果調出了楚國戰鬥力最強、也最忠於楚王的內軍,從嶽州到長沙,急行軍一日一夜就可以了,對面這個傢伙的想法,說不定真的就可以實現了。這傢伙倒也不是個草包,居然還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事成之後,稱臣納貢,永世修好,你當我們缺心眼啊,你小子志大才疏、野心勃勃,當了楚王,還會稱臣嗎?我們要的不是你當什麼楚王,要的是你和馬光亮哥倆徹底鬥起來,起了內訌,我們纔可以想對付閩中王家一樣的對付你們馬家。

馮延巳一臉誠懇的說道:“如果王爺有需要,我國出兵策應是完全可以的,只是……”

“如果貴國出兵助我當上楚王,我願意割讓連州給你們。”

連州?當我們傻子。連州在嶺南,那塊南有漢國,北有楚國,只有一個狹道通著我大唐,我們要那塊地有什麼用,幫你們頂著漢國的進攻嗎?

馮延巳面色有點不悅,他繼續說道:“王爺,請聽我說完,我國現在正在征伐閩中,這一仗恐怕要打個一兩年,這樣我們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幫你。可是王爺回到楚國之後,奪嫡之爭已經破在眉睫,王爺何不想想別的辦法呢?”

馬雲扭了下屁股,想了想似乎又有了些不安,終於問道:“計將安出?”

馮延巳微微一笑,神色透出無限的自信,他“滋”的喝一杯酒後,方纔說道:“我們兩家可以籤一個密議。”

終於說道正點子上了,馬雲心道。馬雲和趙普早就猜到馮延巳從李節那得不到好處,一定會找他們密談的,所以,他們就早就商量好了。

馮延巳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想說動了馬雲。而馬雲卻是演技大表演,讓馮延巳以爲他已經說動了自己。

“可是,這個東西,要父王同意了纔可以呀。我怕……”

“我們兩家。”馮延巳指了指馬雲,又指了指自己。他的意思很明顯,指的就是大唐和荊南兩家,而不是大唐和楚國。

馬雲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馮延巳從懷裡拿出一張宣紙,說道:“王爺請看,這是我主提出的二十一條,幫助王爺一句奪嫡。”

二十一條?馬雲心裡冷笑,他媽的,你還真以爲老子是袁世凱那個賣國賊啊。

馬雲略看了看,將紙遞了回去,一言不發。

馮延巳等了半天,不甘的問道:“王爺,你覺得怎麼樣呀?”

馬雲冷笑一下:“馮相,你上面寫的都不錯,不過,你覺得現在荊南最需要的是什麼嗎?”

“當然是一支強大的軍隊了。所以我們纔要賣給你軍械呀。”

軍械?靠,搞得自己想軍火商一樣,就這些冷兵器,你以爲我們不會造啊。

馬雲搖搖頭,精神低落的說道:“小王雖出身軍旅,可也知道後方不寧,前線必無戰功。實不相瞞,馮相有句話說的很對,留著南平王,比打下他好處好多的多。打下荊州、歸州、峽州之後,小王后悔萬分呢。”

馮延巳眼睛一亮,問道:“南平疲敝,不過百姓應該還可以度日吧。”

“嘿嘿,如果今冬多下幾場雪,那麼荊南或許就可以平安的過了明年了。”

馮延巳自稱是當代諸葛,馬雲話剛落,他就聽出來其中的意思了:荊南是個爛攤子,百姓缺衣少食,如果今冬多下幾場雪,老百姓凍死的人就多了,等來年開春,救災、春耕什麼的,說不定就可以應付過去。不然的話,冬天百姓缺衣少食,不敢反,也沒法反,可到了春天,遍地的野菜,有了吃的喝的,如果春耕什麼的再安排不好,這老百姓說不定立刻就反了。

馮延巳是讀書人,餓死百姓的事,他有點說不出口,他看了看查文徽。查文徽明白了他的意思,可查文徽也說不出口啊,你馮延巳是讀書人,我也是啊,雖說餓死的是楚國人,可是畢竟都是華夏一族啊。讓荊南的百姓餓死一些,對李唐來說好處很多,第一,荊南的百姓明白這個馬雲比南平王也好不到哪去,第二,百姓死了,民心失了,馬雲的地位也就不穩了,他就只能依靠我們大唐,第三,等將來我們收拾了馬雲,隨便給百姓點好處,立刻就能穩住荊南的局勢,第四……可是好處再多,那都是將來的事了,現在,馬雲自己提出來要求來,不滿足他,這個密議,恐怕就很難談下去了。

查文徽官拜樞密副使,錢糧這事不歸他管啊,而馮延巳雖是中書門下平章事,可李唐還設有尚書省呢,錢糧也不歸馮延巳管啊……忽然,他心裡一跳,莫非馮延巳是想用軍糧?就算是用軍糧,那也得從周宗他們手上過啊,而且運糧去荊南,可要從武昌那邊過,武昌節度使劉仁瞻可不容易糊弄,萬一被周宗、劉仁瞻他們給發現了,這事……

查文徽思前想後,伴著動人的絲竹聲,聽的入了神。

馮延巳躊躇了一下,他反對楚唐通商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楚國是內陸國家,楚唐通商對楚國的利益更大,而大唐和吳越、漢國一樣,海運發達,海上貿易金額巨大,相對而言,和楚國通不通商都沒什麼關係。

查文徽膽子小沒擔當,膽子大而又有自信的陳覺,已經討伐閩國去了。軍糧這條路看來暫時是走不通了。

他看了看一臉殷切的馬雲,說道:“王爺,既然荊南缺糧,那麼下官可以上奏我主,看能不能協商兩國通商。”馮延巳腦筋轉的極快,李唐內部朝政激烈,如果上奏李璟,送糧或者借糧,都不妥,既然這樣還不如有限制的通商,說不定還能從長沙那邊也撈些好處來。

“王爺,您看看別的條件,如何呀?”

這二十一條有一大半都是軍事方面的,李唐胃口不小。比如第五條,沿江沿邊,設烽火臺,聯合佈置軍隊駐防,共抗中原。這不是變相的想摸清荊南的軍隊佈防情況嗎?還有這第八條,軍隊的駐防,應相互呼應,參考駐地百姓,設置駐紮人數,這不是想弄清荊南四州百姓的分佈嗎?李唐三十多州,荊南才四州,李唐有的人是來調查荊南的情況,荊南又哪有那麼多的人才去李唐做這些事情啊。就像蔣介石簽訂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條約表面上雙方享有對等權利﹐而實際上由於當時中國的遠洋運輸不發達以及生產落後﹐根本無法與美國平等地實現其中規定的權利。

馬雲看了看,嘆了口氣,說道:“馮大人,你們的好意,小王心領了,可這些條件,我是恕難從命啊。小王,這就回去等死去了。”

馬雲一句話就直接拒絕了。可是,他這次卻沒有急著走。馮延巳明白他的意思:漫天要價,自然就要落地還錢了。爲了政績,爲了遠大的理想,馮延巳不得不再次降低身段,仔細的問詢馬雲,那些地方不滿意,大家都是自己人好商量。

直到這時,馬雲才說:“多謝唐王,多謝馮相,這些東西實在枯燥的很,明天就讓趙普來和你們談吧。”馬雲心中得意,不禁想到過去看過的港片:黑老大叼根雪茄,斜著身子往靠椅上一趟:有問題,跟我律師談吧——

謝謝書友們給我提的意見。前面寫的是感情方面是狗血了些,從這章開始,會減少狗血鏡頭。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寫馬雲被迫出使這段,可能有些硬了一些。不過在金陵下的東西,都是爲以後賣伏筆的,不過是朱元、林仁肇還是樊若水、妙玄和尚、宋齊丘的兒子、馮延巳、陳覺,他們在以後都會有精彩的表現。相信我,這段雖然亂點,但這些人接下來都會推著劇情走得。再次謝謝大家。這段字不要錢正文近5500字,總共近5700字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21章 江湖傳聞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16章 含元殿第45章 水攻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38章 家事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69章 進攻潼關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7章 暖煙閣第28章 黎陽大戰第51章 發證獎勵第5章 敲詐勒索(3)第200章 混戰第204章 芙蓉花第211章 隴州第111章 決策第40章 找點事幹(下)28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66章 翻臉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4章 造假幣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31章 使者第101章 逃亡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87章 戰潞州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4章 美侍女第49章 chongle第18章 謀臣(3)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61章 招降納叛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23章 曹氏父子第47章 賞賜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10章 新策略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8章 殺**個頭第117章 救人第16章 架起油鍋第51章 旖旎的一夜27第33章 定策(下)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144章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35章 詩賊(2)第57章 波瀾再起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112章 夜宴(三)第97章 拼了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8章 決策(1)第35章 燒不死你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91章 被欺騙第1章 南平窘境29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5章 下杭州(3)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3章 下杭州(1)第17章 伏擊(三)第1章 南平窘境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92章 試探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08章 對策第185章 追擊第23章 限制黨項(2)第206章 鳳翔第21章 翻手爲雲第76章 詐筆銀子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76章 吳越變亂第5章 不謀而合第70章 血戰第203章 謀蜀第127章 盡用楚人?(3)
第21章 江湖傳聞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16章 含元殿第45章 水攻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21章 咕咕雞莫漢摸的第38章 家事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69章 進攻潼關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7章 暖煙閣第28章 黎陽大戰第51章 發證獎勵第5章 敲詐勒索(3)第200章 混戰第204章 芙蓉花第211章 隴州第111章 決策第40章 找點事幹(下)28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66章 翻臉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4章 造假幣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31章 使者第101章 逃亡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87章 戰潞州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4章 美侍女第49章 chongle第18章 謀臣(3)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61章 招降納叛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23章 曹氏父子第47章 賞賜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10章 新策略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8章 殺**個頭第117章 救人第16章 架起油鍋第51章 旖旎的一夜27第33章 定策(下)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144章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35章 詩賊(2)第57章 波瀾再起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112章 夜宴(三)第97章 拼了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8章 決策(1)第35章 燒不死你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91章 被欺騙第1章 南平窘境29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5章 下杭州(3)第11章 岳陽樓(上)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3章 下杭州(1)第17章 伏擊(三)第1章 南平窘境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92章 試探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08章 對策第185章 追擊第23章 限制黨項(2)第206章 鳳翔第21章 翻手爲雲第76章 詐筆銀子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76章 吳越變亂第5章 不謀而合第70章 血戰第203章 謀蜀第127章 盡用楚人?(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灵丘县| 屯昌县| 南木林县| 东城区| 常宁市| 鄢陵县| 鹤峰县| 册亨县| 嵩明县| 耿马| 克什克腾旗| 南丹县| 肇东市| 永登县| 康马县| 云和县| 庄浪县| 正定县| 惠安县| 黄石市| 康定县| 永新县| 涿鹿县| 白沙| 林周县| 霞浦县| 龙州县| 民乐县| 社旗县| 宕昌县| 沅江市| 启东市| 探索| 嵊州市| 双江| 茂名市| 宁明县| 上饶县| 桐柏县|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