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章 遭遇

金秋的陽光懶洋洋的照射著南平大地上,稻田自是黃澄澄的一片,荊門這裡地處南方,倒不像北方那樣,樹葉早已變得枯黃。快到秋收的時候了,農田裡雖是金黃的一片,其中雜草卻很多,也不見有什麼農民在忙著除草收割。

陳誨整枕著箭筒,躺著樹林邊,時而百無聊賴的透過樹葉的縫隙望望藍天,時而稍稍扭扭頭,看看斜坡下對面的稻田。這地方叫栓馬林,可能是很有之前有什麼名人在這裡栓過馬吧。這裡一邊是斜坡密林,另一邊是大片的水田,這水田裡稻穀也好,雜草也好,都是枯黃色的樣子,東倒一片、西倒一片的,看樣子是許久沒有人來收拾莊稼了。

陳誨奉命帶領4個小隊士兵,共200人,在這裡警戒著。別看這地方不咋地,它可是江陵到荊門的必經之路了。

王爺的命令很簡單,就是讓陳誨帶人在官道上警戒,封鎖江陵的消息。可陳誨膽大心細,並不是隨便砍倒幾棵樹,把官道攔著就算完事。封鎖官道,抓幾個求救的信使,又能有什麼功勞呢,又算什麼本事呢?又怎能顯示出陳誨的才幹來呢?王爺攻克江陵城那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南平王一定會派人來荊門求救的,可是萬一王爺進兵神速,那麼來這條官道上的說不定就會有一些敗兵經過,抓一些敗兵這個功勞就應該大一些吧。

他是這樣子想的,也就把這個封鎖給做大了。

他一方面命令軍士在官道上掛了連串的陷阱,還砍伐了不少樹木,以便於徹底把官道堵死。做完這些事情之後,陳誨就吩咐幾個士卒在遠處放哨,一個小隊的軍士跟著他在前面持箭,準備射人,又命令一個小隊的軍士,呆在陷阱附近準備拿人,命令另一個小隊的軍士呆在木筏的附近,隨時準備放倒樹木攔截敵人;最後一個小隊休整,作爲後備力量。佈置完這些以後,他就斜躺在樹林,枕著箭筒休息。

就這麼無聊的躺了小半個時辰,忽然他感覺到腦袋下面的竹筒,有輕微的震動聲,他馬上做了起來,凝神細聽,一陣“嘚嘚”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陳誨懶洋洋站起來,看了看江陵方向,喃喃說道:“算算時間也應該差不多了,王爺應該已經攻城了吧。”

接著就見一個軍士跑過來稟報說:“將軍,有一人騎著快馬過來了。”

陳誨冷笑道:“告訴第一隊的人,讓他們用箭把那小子給射下來,別讓這一兩個人破壞了咱後面的機關。恩,儘量抓活的。”

那軍士雙手合禮,道了一聲“是”,就轉身離去了。不多時,別聽到一陣馬嘶的聲音,間或傳來陌生人的驚叫聲,相比前面的軍士已然得手了。

陳誨晃了晃脖子,就朝前走了過去,剛走了三四步,就見五六個軍士押著一著南平軍服的士兵,走了過來。這士兵額頭上有一個凸起的青包,左肩可能剛纔還中過箭,有鮮血隱隱流出,身前的衣服也是破城了幾條。陳誨面色一沉,駐足問道:“你是什麼人?這是要做什麼呀?”

旁邊的軍士用力的一扭這個南平俘虜的胳膊,齊聲喝道:“將軍問話,還不如實回答?”

這一用力,那俘虜忍不住慘叫一聲,肩膀處的傷口崩裂,鮮血汩汩流出,冷汗便順著腦袋流了下來。俘虜喘息了一下,呲牙咧嘴的說道:“將軍,饒命啊。小人。。。小人是南平王爺派往荊門求援的。”

陳誨冷冷一笑,繼續問道:“江陵現在戰事如何啊?”

“稟將軍,小人出來的時候,不知道哪來的大軍,已經殺進城中了,聽說馬上就要達到南平王府了。”

“哦,”陳誨眼中喜色一閃而過,又繼續問道:“南平王還向誰求援了?”

“就是向峽州的大王子、荊門的二王子求援了。世子在歸州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嘿嘿,你知道的還不少嘛?你在南平王府又是什麼角色啊?”

聽了這話,那俘虜眼中似乎頗有悔意,又喘息了一陣,說道:“小人是南平王府衛軍中的一個小小的旅長(南平承唐制,一旅轄兩小隊,共100人)。”

王府衛軍是貼身護衛南平王的侍衛隊,比禁軍更加親近。陳誨臉色不動,繼續問道:“這衛軍有多少人呀?有多少匹馬呀?”

哪俘虜一愣,幹添了一下嘴脣,說道:“一共八百人,八百匹馬。”

這衛軍居然全是騎兵?

陳誨眼光閃爍,又追問道:“你離開江陵的時候,南平王在做什麼事情呀?”

“這個。。。這個,小人官位底下不知道大王的事情啊。”

陳誨面色一沉:“是不知,還是不願說啊。”說著頭輕輕網上一揚,一旁站立的軍士就要上前好好招待招待這個俘虜。

那人嚇的膽戰心驚,跪倒在地,哭求道:“大將軍饒命,大將軍饒命啊。小人,小人確實不知啊。”

陳誨看這人的表情,料想他確實是不知情,擺擺手讓軍士將他暫時壓下。自己在一旁低頭沉思,按照李驤李司馬戰前介紹的情報,峽州雖有七千兵,可有二千人是分駐在下面縣城的,峽州城內只有五千兵馬,而且近年來,南平經濟窘迫,七千人都是向來都是缺餉的,現在這個年頭缺餉的兵,可是個雙刃劍啊,搞不好就傷了自己。而荊門則有2000精銳,南平王若要逃處江陵城,那麼十有**是要投奔荊門了。

八百騎兵啊!這該怎麼辦呢?

陳誨正在沉思間,就覺得這地面有點震動,耳邊馬上也響起了陣陣馬蹄聲,舉目望去官道盡頭塵土飛揚,在這飛灰之中,有面旗幟隱隱展現,上繡一個斗大的紅邊金字“高”。

丫的,說曹操曹操就到。

200步兵對八百騎兵?陳誨臉上微微一笑,想跑沒那麼容易!

“1小隊聽令,舉起長弓迎敵!”

第13章 周宗犯錯第15章 下杭州(3)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01章 聽春宮第25章 小兵傳奇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33章 發行國債第9章 典軍使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34章 入蜀(3)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35章 拉攏第68章 釋放第42章 隔山打牛第62章 匍匐臥倒第203章 謀蜀第19章 軍務政務第60章 出降(下)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9章 讓涇州第32章 入蜀(1)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76章 出城第66章 援軍?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97章 向東!第17章 送客第74章 兵進泉州第5章 誰去出征?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24章 限制黨項(3)第73章 戰爭賠款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35章 大戰略第16章 應對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102章 會戰(1)第20章 死諫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4章 晚宴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61章 招降納叛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85章 追擊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70章 益津關第73章 斷頭臺第112章 夜宴(三)第12章 新妃(3)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7章 大火熊熊第21章 形勢逆轉第53章 大手筆第144章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23章 入貢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70章 益津關第21章 捕風房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9章 血戰(二)第11章 周娥皇第109章 心動(下)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92章 試探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1章 新妃(2)第54章 商討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2章 整風運動第165章 條件24第120章 我看行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8章 盛典
第13章 周宗犯錯第15章 下杭州(3)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101章 聽春宮第25章 小兵傳奇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33章 發行國債第9章 典軍使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34章 入蜀(3)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35章 拉攏第68章 釋放第42章 隔山打牛第62章 匍匐臥倒第203章 謀蜀第19章 軍務政務第60章 出降(下)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9章 讓涇州第32章 入蜀(1)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76章 出城第66章 援軍?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97章 向東!第17章 送客第74章 兵進泉州第5章 誰去出征?第145章 收拾王殷2第24章 限制黨項(3)第73章 戰爭賠款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35章 大戰略第16章 應對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102章 會戰(1)第20章 死諫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4章 晚宴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61章 招降納叛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85章 追擊第95章 軍事互動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70章 益津關第73章 斷頭臺第112章 夜宴(三)第12章 新妃(3)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7章 大火熊熊第21章 形勢逆轉第53章 大手筆第144章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23章 入貢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70章 益津關第21章 捕風房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19章 血戰(二)第11章 周娥皇第109章 心動(下)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92章 試探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1章 新妃(2)第54章 商討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2章 整風運動第165章 條件24第120章 我看行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8章 盛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尼玛县| 琼结县| 宜宾市| 嵊州市| 宜州市| 施秉县| 偏关县| 景德镇市| 英超| 拉孜县| 乌鲁木齐市| 台山市| 和田县| 庆云县| 泊头市| 鹰潭市| 东丰县| 安远县| 中西区| 哈尔滨市| 上栗县| 新龙县| 甘泉县| 高密市| 大化| 龙川县| 巫山县| 资兴市| 孟州市| 蚌埠市| 临朐县| 大冶市| 霍林郭勒市| 海南省| 永兴县| 措美县| 华宁县| 洪洞县| 阿合奇县| 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