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章 定策(下)

見範質說的這麼嚴肅,馬雲也不禁來了興致,催促範質趕快說。

範質略頓了下,整理整理思路,說道:“我華夏百姓數以百萬計,其中小民居多,這些人手中用的多是銅錢,而不是貴重的帛和白銀。而朝廷也向來用銅作錢,這是鑄造銅錢花費很大,向來有‘費四得一’的說話,而且銅製品價格極高,這樣不法的商人往往會收斂銅錢,鑄造爲銅器。朝廷對此是屢禁不止?!?

馬雲一愣,奶奶的,這些老祖宗們還真是強,各行各業都有人才啊,什麼事都想的出來。

範質繼續說道:“這些不法商人這麼一搞,天下流通的銅錢就變少了,也變貴了?!笨瘩R雲有點不太明白,範質繼續說道:“比如,原來一匹布1000銅錢,現在銅錢少了,一匹布就可能只值六、七百銅錢了?!?

銅錢少了一定會漲價嘛。

範質看了看馬雲,繼續說道:“可是銅錢漲價的弊病並不在這裡,若只是導致銅錢升值,倒也不是什麼大事情。可是有些商人,或者地方官府,居然私自造錢,這些銅錢,與官造銅錢相比,含銅量過低,導致字跡模糊,不耐用,結果虧得往往是百姓,這也就算了。可銅錢和白銀的兌換,因此有了官價和市價兩種,比如說一兩銀子按市價等於700文銅錢,按官價等於1000文銅錢,在稅收的時候,一畝地一年徵收一兩銀子,可是百姓手裡沒有銀子,一來消息又閉塞,二來有些地方官員只收銅錢,這樣百姓往往按官府規定繳納足足的1000文,而地方官員則把收上來的銅錢,有按市價兌換成白銀,這麼一轉手,官員中飽私囊居然有一半之多。百姓他又怎麼會不窮困呢?”

馬雲吃驚了,他不是驚古人居然也會算這種經濟帳,他是驚在這些官員居然如此貪墨,吏治清明真的就那麼難嗎?

馬雲愣了半晌,方纔說道:“範先生,那這鐵錢又是怎麼回事???”

範質笑道:“這鐵錢嗎,其實不過是銅錢的一個變種,自晚唐一來,天下動亂不堪,這銅的產量是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朝廷往往對私鑄的含銅量低的錢,睜隻眼閉隻眼,而當今皇上甚至公開允許私鑄銅錢。可是銅錢含銅低,字跡模糊,容易損壞,對百姓的禍害不小。有鑑於此,武穆王乾脆廢止了銅錢,改行鐵錢,這鐵的價格極低,無力可圖,所以鐵錢變得以實行。”

馬雲笑道:“哪爲什麼不都鑄鐵錢呢?!?

範質笑道:“王爺,如果只是想治理楚地,那麼鐵錢就可以了,如果有益於天下,那麼鐵錢就萬萬不行。”

馬雲追問道:“這是爲何呀?”

範質說道:“第一鐵錢極易損壞,沾水之後容易生鏽,第二,鐵錢的字跡一樣很模糊,是不適合作爲錢幣流通的,第三,鐵錢價格極低,一個開元通寶可以兌換100個鐵錢,而且鐵錢中又不能鑄大錢,對流通也是不方便的。況且,錢幣也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大楚要萬萬世,就需要有永不退色的貨幣?!?

這兩句話極有鼓舞性,說的馬雲也有點心血沸騰,不住的點頭。馬雲問道:“現在是父王治下,這鐵錢還是要用的,那麼這鐵錢應該和銅錢怎麼兌換呢?”

範質見馬雲問了實質性的問題,當下也不敢在亂拍馬屁,慎重的說道:“這樣看王爺是重百姓,還是重富豪了?!?

馬雲聽了半天,當然明白範質的意思,遂說道:“民貴重,當然是重百姓了,那我們就把鐵錢直接和銅錢掛鉤,實施兌換好了?!?

範質點了點頭,又說道:“臣的第六個意見就是,請王爺仔細選用南平王府的官員,南平王暴斂一是由於其本性貪婪,另外也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爲,其下百官不能盡皆驅逐,最好是賞賢用能,這樣南平的局勢就不難安定了。”

馬雲點點頭,說道:“先生所言甚是?!蹦掀酵醯墓賳T是一定要用的,對這點馬雲可是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好明說。

範質又道:“臣覺得對於高氏,也應該區別對待,高氏父子在此已經有三四十年了,還是有一定的人望的,臣請王爺考慮區別對待?!?

不愧是當過官的人,考慮問題就是不一樣啊,本來馬雲他們商議要把南平王給徹底打倒,可是前有鮑唐自刎,後有樑震上吊,那麼對南平王的處理還真的要慎重了。馬雲點點頭說道:“先生所言甚是,江陵之敗在於高從誨忠奸不辨,橫徵暴斂。對南平老王爺,小王向來是佩服的很啊?!?

範質一笑,繼續說道:“臣的最後一條意見,就是要向中原朝廷進貢,討個荊南節度使的頭銜回來。言不正,則名不順啊?!?

馬雲的目光一挑,猶豫了一下,說道:“小王是捧父王之名,討伐南平的,就算要討頭銜,也應該向父王去討啊?!?

範質走到門前,虛掩上房門,低聲說道:“如果大王自稱楚帝,那麼荊南節度使的頭銜就要從大王那裡討來,可現在大王名義上是以藩鎮自居的,那麼來自中原朝廷的命令在大楚就很有影響力的。不然大王也不回讓在下,從郎州繞那麼大一圈纔到長沙的。荊南節度使轄地極大,不僅包括有朝廷的襄州、隨州等地,還有大楚的郎州等地,有了這個頭銜?!?

範質頓了頓,說道:“有了這個頭銜,如果將來楚王把王位傳給了別人,王爺可以荊南節度使的名義調令郎州,若郎州不如,則可以直接討伐,攻下了郎州,長沙就不佔自危了?!?

“王爺,現今天下大亂,各地消息閉塞,王爺就算上書朝廷,獲得朝廷的任命詔書,長沙那邊也未必知道。就算知道,焉知這不是別有用心的人,看不得王爺立下蓋世奇功,故意造謠中傷之語呢?”

陽光通過窗口的木格,斑駁的照在靜悄悄而又略顯昏暗的議事廳裡,又反射在大楚五王爺那張年輕而又靜寂的臉上,那眼神捉摸不定,似喜似憂,忽而又有一絲笑意從他嘴角泛起。

歷史上關於馬楚聖祖朝6位正副首相的爭議頗多,這六個人和馬楚後來的那些德行操守、文章政績樣樣出色的名相相比,歷來都被人所詬病。關於範質,這位聖祖朝唯一的一位只當過副相從來都沒當過首相的人,歷史家這麼評價的:“才華卓著,因人成事?!?

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6章 各有所謀第36章 打不打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9章 血戰(二)第55章 連番用計第86章 援兵2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4章 美侍女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9章 長沙朝議第2章 整風運動第69章 一鍋燴第99章 戰高平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70章 申屠近況第88章 援兵4第67章 催妝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63章 天生麗質第84章 驛站春風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5章 搜捕第205章 借道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19章 援軍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65章 攻城第80章 騎射第17章 伏擊(三)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35章 拉攏第103章 會戰(2)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8章 盛典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50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50章 陰差陽錯第65章 二合一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27章 買賣第42章 隔山打牛第27章 婚前恐慌癥第192章 真議和第18章 謀臣(3)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53章 覲見皇帝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200章 混戰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167章 中間人第7章 援救第25章 約四事第66章 援軍?第30章 攻克江陵第96章 心理陰影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22章 借兵第200章 混戰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62章 包圍圈第40章 一三五第16章 伏擊(二)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55章 失蹤第101章 聽春宮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28章 打劫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71章 單挑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39章 決策(2)第59章 出降(上)第28章 打劫
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6章 各有所謀第36章 打不打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9章 血戰(二)第55章 連番用計第86章 援兵2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4章 美侍女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62章 合二爲一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9章 長沙朝議第2章 整風運動第69章 一鍋燴第99章 戰高平第54章 如此舉薦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70章 申屠近況第88章 援兵4第67章 催妝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63章 天生麗質第84章 驛站春風第52章 韶州鏖戰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36章 兵圍荊門第75章 搜捕第205章 借道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19章 援軍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65章 攻城第80章 騎射第17章 伏擊(三)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35章 拉攏第103章 會戰(2)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62章 架梯子爬牆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8章 盛典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50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50章 陰差陽錯第65章 二合一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27章 買賣第42章 隔山打牛第27章 婚前恐慌癥第192章 真議和第18章 謀臣(3)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53章 覲見皇帝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200章 混戰第118章 宿州、泗州第167章 中間人第7章 援救第25章 約四事第66章 援軍?第30章 攻克江陵第96章 心理陰影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22章 借兵第200章 混戰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62章 包圍圈第40章 一三五第16章 伏擊(二)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55章 失蹤第101章 聽春宮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28章 打劫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71章 單挑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39章 決策(2)第59章 出降(上)第28章 打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鄂托克前旗| 南安市| 自治县| 凤庆县| 高雄县| 呼和浩特市| 开封市| 油尖旺区| 穆棱市| 新宾| 岳普湖县| 奉新县| 靖宇县| 大庆市| 堆龙德庆县| 雅江县| 福建省| 牡丹江市| 桂东县| 清远市| 磴口县| 加查县| 东港市| 黔江区| 凤凰县| 广平县| 大名县| 乡宁县| 泰和县| 蒙城县| 嘉定区| 深圳市| 汝阳县| 阿瓦提县| 珠海市| 理塘县| 乌海市| 武隆县| 怀安县|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