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章 定策(上)

看著李驤等人一一領命而去,馬雲領著範質緩步走到南平王的議事廳裡,這議事廳建的極是雄偉,丹砂塗染,黃帳修飾,最裡面向上拱出的是純金王座,王座前是碧玉長案,上面是白玉長樑,兩側從裡向外分佈著八個雕龍玉柱。

就這這棟房子恐怕也得有花個幾十萬兩吧,就這南平王還叫窮?馬雲心下不僅腹誹道。而後他突然想到一事,不由得左看看,東瞧瞧,大廳這麼開闊,這個樑震他是在哪個地方上吊的?

範質見馬雲東瞄西看,神色淡然,對這黃白之物,視若無睹,當下難免就有點心折。這趟出使讓他也看出了不少東西,大楚確實重文,連武將都能賦詩作曲,不過楚王驕奢,其下文恬武嬉,壓根就不是什麼命世英才。現在楚國好像一片安詳,其實是暗流涌動,一來楚王尚奢侈,橫徵暴斂;二來楚國與漢國交惡,兩國爲爭奪嶺南的桂州等地大大出手,楚王爲了解決軍糧,強制百姓服徭役運送軍糧,搞得怨聲載道。要不是武穆王留下的底子厚,恐怕不用中原動手,楚國自己就要玩玩了。

當被強留在嶽州的時候,範質自然不敢硬辯,但是他壓根就不願意在楚國呆,一個就沒有前途的地方,不僅沒有他這樣的大才施展的空間,而且說不定還會引火燒身。因此,他就抓住楚人尚文,而文人又素重承諾這個毛病,提出那四個條件。前三個條件,就是想把馬雲給捧得高高的,讓馬雲覺得自己還真是明主仁君,這樣再緩緩提出第四個條件,想比馬雲也不會立時翻臉的。馬雲的反映,也印證了他的猜測,正好中了他的計。在範質看來,馬雲是不可能在三個月之內完成他的要求的,沒成想啊,這才一個月,馬雲就把江陵城給打下來了。這人說不定真的是英才啊。

範質看馬雲在議事廳東看看、西瞧瞧,對這富麗堂皇、驕侈奢靡顯然是漫不經心,心下暗暗讚賞,自古成大事者,大都是不喜財物的。另一方面,現在江陵已被攻克,那麼歸、峽二州估計也是指日可待了,這位五王爺馬上就要完成自己的諾言了。範質也是文人,家眷都在嶽州了,自然也不能食言。範質一點也不糊塗,馬雲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了,吳班忠厚有餘、才具有限,比自己可是差遠了,趙普腦子是挺靈活的,可惜沒有什麼從政的經驗,石文德大局觀好,處事仔細,不過年紀大了,更關鍵的是,他是老臣了,有時候連楚王的帳都不怎麼賣,更不要說馬雲了,從這次討伐南平就可以看出來,馬雲對石文德是重而不信,看起來是事事推崇,步步仰仗,其實卻不怎麼親厚,不然就沒有捕風房成立,沒有趙普插手刑名的事情了。

馬雲東瞧西看的好半天了,他終於得出來結論,這樑震可能站在長案上,把腰帶給寄在長案上面兩三米高的白玉長樑上,上吊的。心下當時就有點彆扭,這麼好的一間房子,可惜了。

範質看馬雲負手站在大廳裡,不禁笑道:“王爺,何不上去試著坐坐?”

馬雲看了範質一眼,這傢伙好久沒有主動說話,遂笑道:“南平王驕奢而亡,這是前車之鑑啊,小王又怎能重蹈覆轍呢。等下把這間房子給拆了,換成錢糧也好獎勵諸軍,安撫百姓。眼下南平敗亡已定,我和嶽州諸位先生也是商量了一些安民的法子,不知道範先生,可有建議嗎?”

到了此時,範質自是不能再推脫了,當下說道:“範質有七條治理南平之策,供王爺參考?”

“哦。”馬雲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一陣驚喜,丫的,老子想了好久也沒想出點什麼來,只能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著武穆王的法子來。沒想到範質張口就來七條,人才啊。要不是哪句話現在有點歧義,馬雲真是想說:你太有才了。

馬雲擺出一副求賢若渴的樣子,說道:“先生,請講,安民如救火啊。若是良策,早一刻實施,則早一刻有效,就能早點救助百姓了。”

範質將手一伸,做了個請的姿勢,道:“王爺,請上座。”

馬雲看了看那金座,下意識的又看了看那白玉長樑,總感覺脖子緊巴巴的,當下推辭道:“南平王高高在上,搞得天怒人怨、離心離德,小王豈可學他,來人哪,搬兩把椅子來,我與範先生促膝長談。”

聽了這話範質的神情,有點異常的激動,其中還夾雜那麼一點感激。當下在椅子上坐定後,說道:“自樑晉紛爭一來,北方百姓多流落到南方,在南平的人數就不少,這些人由於並不在籍,一方面屢受欺壓,另一方面不能開荒種地,往往只能租種大戶人家的土地,而且其不在籍,一些大戶人家往往靠次來逃避賦稅,臣請王爺,典明法政,將這些人正式收編爲荊南人士。”

哦,搞了半天就是黑戶口的問題啊。作爲當代人馬雲對戶口的問題可是認識的相當深刻的,有多少人,花了多少錢,才農轉非,才由小城市轉到大城市的。有了戶口才能享受到政府的相關待遇,有了戶口,纔有了安定的感覺,有了戶口,才能按戶交糧服役。

馬雲當下點點頭正準備說話,突然他猛地看了範質一眼,忙說道:“小王只是嶽州刺史,先生萬萬不可以‘臣’自稱,小王是當之不起的。”

範質一笑說道:“大楚看似安逸,事實上已到危亡的關頭,這點王爺相比也明白。王爺若不振作,危在旦夕啊。王爺不留臣也就罷了,既然留下了臣,那麼王爺之志也可以管窺一斑。臣只侍堯舜之主,願王爺爲堯舜之君。”

這個馬屁把馬雲給拍的暈暈乎乎,範質、趙普、潘美,輕鬆的攻下了南平,背後還靠著22州的大楚,我是不是真的可以做點事了?

第63章 天生麗質第39章 馬踏南平(三)25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40章 一三五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1章 江湖傳聞第83章 中箭第105章 後宮第155章 藏獒第7章 大火熊熊第20章 三分之二第46章 撞車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22章 嶽州流言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8章 請君作詩第76章 吳越變亂24第211章 隴州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36章 詩賊(3)第19章 血戰(二)第7章 契丹滅晉(下)50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76章 出城第77章 奇襲第74章 算計第19章 軍務政務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81章 分兵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49章 奢侈品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21章 形勢逆轉第32章 定策(中)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36章 詩賊(3)第13章 下杭州(1)第76章 吳越變亂第16章 伏擊(二)第206章 鳳翔第12章 新妃(3)第6章 投石問路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22章 摸底第40章 一三五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205章 借道第84章 驛站春風第80章 豫章行(三)第95章 新軍情31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5章 殺人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23章 入貢第8章 請君作詩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147章 黃袍加身(4)27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22章 摸底第14章 威逼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31章 推波助瀾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89章 鬥嘴26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80章 騎射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37章 裁軍第53章 奇謀第54章 商討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10章 茅山道士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63章 我冤!我冤!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80章 豫章行(三)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20章 想我?像我?第64章 收編第161章 裡通外國
第63章 天生麗質第39章 馬踏南平(三)25第10章 歸州第一戰第40章 一三五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1章 江湖傳聞第83章 中箭第105章 後宮第155章 藏獒第7章 大火熊熊第20章 三分之二第46章 撞車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22章 嶽州流言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00章 我纔是駙馬第8章 請君作詩第76章 吳越變亂24第211章 隴州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136章 詩賊(3)第19章 血戰(二)第7章 契丹滅晉(下)50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76章 出城第77章 奇襲第74章 算計第19章 軍務政務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49章 血戰黃土鎮第81章 分兵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49章 奢侈品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21章 形勢逆轉第32章 定策(中)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136章 詩賊(3)第13章 下杭州(1)第76章 吳越變亂第16章 伏擊(二)第206章 鳳翔第12章 新妃(3)第6章 投石問路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22章 摸底第40章 一三五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205章 借道第84章 驛站春風第80章 豫章行(三)第95章 新軍情31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5章 殺人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23章 入貢第8章 請君作詩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147章 黃袍加身(4)27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22章 摸底第14章 威逼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31章 推波助瀾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89章 鬥嘴26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80章 騎射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37章 裁軍第53章 奇謀第54章 商討第173章 伏擊益津關第10章 茅山道士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37章 牢頭居然是王樸第63章 我冤!我冤!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80章 豫章行(三)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20章 想我?像我?第64章 收編第161章 裡通外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呼玛县| 抚州市| 肥西县| 玉山县| 容城县| 津南区| 大足县| 古交市| 淮阳县| 宁蒗| 油尖旺区| 礼泉县| 弋阳县| 贡嘎县| 环江| 尤溪县| 罗田县| 定兴县| 额济纳旗| 凌云县| 大港区| 平邑县| 鄂伦春自治旗| 隆林| 叶城县| 徐水县| 桃园市| 蓝田县| 于田县| 库尔勒市| 大同市| 普洱| 阿尔山市| 永康市| 阜阳市| 芜湖县| 栾城县| 错那县| 宜川县|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