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9章 條件

歷史上,這一年父親被陸遜擊敗,黃忠戰死,甘寧戰死,孫尚香投江而死。馬超病死。?

因爲我的原因,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黃忠死在了鶉觚城,甘寧還在江東爲將,父親坐守長安,病得支骨嶙峋,馬超在軍中生龍活虎,而孫尚香--孫尚香大約活得很自在吧……?

鄧芝前來見我。?

他現年40歲,比先生小一歲,義陽新野人,東漢大功臣鄧禹之後。他年少時入蜀沒有受到重用,他就去詢問擅長相術的張裕,張裕說他晚年一定能封侯拜將。他先投*巴西太守龐羲,不久就被父親召爲郫縣邸閣督,後來歷任郫縣縣令,廣漢太守,尚書。被人們視爲劉巴的接班人。在與吳國的交往中,雖然並沒取得什麼成績,他個人卻深爲孫權所喜愛。?

我問他道:“與孫權商議之事現在如何了?”?

他一直受命與孫權交涉荊州被孫權俘獲的人馬之事,孫權前些象渭南的我,總想賣個好價錢,不肯平白的交給我們,我當時把主要精力放在雍涼,既不肯出錢贖買,也沒有一下子弄僵,就是爲得今天帶著實力來與孫權進行交涉。孫權是個算盤打得極精明的人,他不會不明白當前的形勢。而我,也沒有與東吳進行一場大戰的決心,現在只是個如何談判的事。?

說起來,早在先生與父親進行隆中對之前七年,孫權與魯肅就曾進行過一場吳中對,孫權想成桓文之霸業,魯肅說不行,因爲齊桓公晉文公都是尊周氏而成事,當年漢高帝也曾想服事義帝。但卻沒有成功,這是因爲有項羽,現在的曹操。就是項羽,所以將軍沒辦法當桓公文公。我認爲。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爲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乘北方大亂,鄛除黃祖,進伐劉表。把長江以南據爲己有,然後可以建帝號以圖天下。?

在夢中知道歷史的我可以知道:孔明的隆中對是把天下變成東西漢、魯肅吳中對是要把天下變成南北朝。而今這兩個目標都實現了——東吳擁有了長江以南之地,與曹魏劃江而治。我們則有了關中和西蜀,有了當年高祖的基業。而此時,強大一時的曹魏也被我軍擊敗,曾經被迫投降曹魏,被曹丕封爲大將軍地孫權已經有了另一個選擇。?

對我們,是選擇和。還是選擇戰?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我軍處於三峽上游,擁有對東吳地理上的優勢,順流而下,易攻易守。而且孫權雖然取了荊州,與曹魏劃江而治。但同時由於接攘過多,所受壓力也大大增加,對他來說,樹我們這樣地強敵實爲不智。但我若東下,東南稍有疏失,則雍涼危矣,何況我軍才與曹魏進行了一場舉國之戰,實在沒有力量再與東吳較量。所以我此來,是爲議和,而不是開戰。但是和與戰,自古是一而二,二而一。欲戰時可示之以不戰,欲休戰時亦可示之以戰。現在和是主題,但戰力的威懾卻是手段。?

鄧芝聽了我地問道,答道:“回稟殿下。初時與東吳計議,東吳索要贖金,然態度尚可。曹丕興兵之時,他們卻突然發動,將臣下扣住,直至我軍大勝,孫權才又親自接見微臣,說是魏漢相爭,他怕屬下無知,傷了微臣的身體,纔出此下策。並同意將趙累及二將軍眷屬放歸,派大將諸葛瑾前來見殿下。”?

趙累失荊州時,主動於麥城斷後,被東吳擒獲。二叔在金陵的家眷與在交戰中失去,其中便有二叔的夫人,有他的小女關鳳和小兒關?

索。當時呂蒙入荊州,首先便是保護起二叔的家眷和府第,做到了秋毫無犯。荊州百官也無觸犯,所以當時除了馬良等人棄家屬逃歸益州,廖化獨自一人揹負母親逃回之外,絕大多數人官員都降了東吳。說起來,二叔經營荊州數年,一夜之間,手下皆降,數萬兵馬星散雲流,如晨露逢朝陽,消散無痕,這實在是二叔的一大羞恥。?

所以,當我列出要孫權放歸的百官名單時,孫權左也不肯,右也不肯,因爲那些人降了他,他又如何肯放回來。今日他答應主動放歸趙累和二叔家眷,也算示好。而派諸葛瑾這樣地大人物來見我,實在是給足了我的面子。要知道,諸葛瑾是丞相孔明的兄弟,是我親如手足地侍讀諸葛喬的親生父親。?

我自然以禮相待,親自迎出轅門。一見諸葛瑾,我急行兩步,施禮道:“不知世叔至此,未曾遠迎,望世叔贖罪。”?

諸葛瑾連忙施禮:“諸葛瑾見過千歲殿下。”?

我喚過諸葛喬,令其禮見其父。?

諸葛喬本諸葛瑾之嫡子,因過繼給孔明,故對諸葛喬以伯父相稱。諸葛瑾看著諸葛喬,眼中生淚,良久嘆道:“你長得這樣高了。”?

諸葛喬落淚道:“孩兒不孝,不知母親與哥哥還安好麼?”?

諸葛瑾道:“家中都好。你在季漢,聽長輩之話,孝順你父親。你身子自來虛弱,多注意身體。”?

諸葛喬點頭稱是。?

我笑道:“此處不是講話所在,世叔裡面請。”?

一行人來到後廳,我只敘家禮,不談公事,讓諸葛喬好生侍奉父親。諸葛瑾搖頭道:“殿下。瑾此來,爲得是國家大事,先論公議,再敘私情。”?

我淡淡一笑道:“只怕說了公事,這私情就難敘了。”?

諸葛瑾道:“職守所在,不敢不言。昔日,吳侯嫁妹,將荊州三郡交與皇叔。然皇叔失信,不肯交回。後關公在荊州,吳侯數次求親,關公不允。非特不允,竟出言羞辱吳侯。人死爲大,此情我本不欲言。但當時情形,確乎如此。關公戰襄陽。曹操數次至書吳侯,要我主出兵攻擊。我主不允,哪知此時關公竟到東吳治下的湘關征狼。當時大都督呂蒙大怒,出兵取了荊州。此爲當時之情。吳侯佔荊州後,封府庫,護官宅,不傷百姓一絲一毫,深得民望。此事爲當日關公與呂蒙所爲。今二人已死,冤仇已息。當爲活人著想。吳侯願送歸趙累等降將及二將軍家眷。且夫人在江東,日夜思念陛下與殿下。東吳願將夫人送歸,此後兩家永結盟好,共滅曹丕,以正其篡逆之罪。”?

說這番話,旁的還好,說到孫尚香思念父親和我。我心頭一股無名火炎騰騰直燒上來。當日情形現於眼前。那時當著我的面,她向周善許婚,面對著痛哭的我,她說:“誰是你娘?我忘了,劉少將軍。你就是來告訴我你父親成親地是麼?謝謝你的美意了,你可要留下來,喝我孫尚香一杯喜酒?”?

眼下,她大約早就只見新人笑,哪知舊人哭了,不,我錯了,那個舊人也沒有哭,這中間哭地只是我自己。七八年過去了,無數次午夜夢迴,我都不敢想起此事,那是不可承受之痛。這麼多年,她大約早就有了自己的兒女,哪還有什麼思念我,思念父親。?

我不由自主的,呵呵地笑了起來。我的笑,讓諸葛瑾怔住了。?

“殿下,你這是何意,難道你執意爲關公報仇,要取荊州不成。要知道,事有輕重大小之分,漢帝爲曹丕篡奪,不思剿除,卻爲異姓之親而興兵,這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中原是海內之地,殿下不向中原,反來荊州,就舍重而取輕。天下皆知皇叔繼承大統,恢復河山,興復漢室,又破曹丕於渭南,天下英傑盡皆仰望,殿下不佐陛下東向中原,反執著於此方寸之地,在下竊爲殿下不取。”?

“很好,你說得很好,諸葛將軍。但是,吳侯既知天下一統,應屬漢室,何以不從漢室,反降曹丕,做了個什麼大將軍?請問諸葛將軍這是何意?”?

“勢也,時也。當日自有當日之情,今日需有今日之勢。我主雖曾降曹丕,受九錫,卻從未與曹魏同心,更何況季漢戰渭南之時,我軍北征呼應,也算幫了季漢了一個小忙。”?

“是啊,幫了小忙,兵屯川口,也算小忙之一了。將軍,我來問你,于禁須在吳侯處,吳侯何不誅之以明志?”?

諸葛瑾一愣,道:“我回去後可報知吾主,將其交給殿下。”?

都道諸葛瑾老實,隨機應變遠非其弟對手,但此時看來,卻也是個思如泉涌,觸頭動尾地角色。他聽我要孫權誅于禁,卻不肯直接得罪於曹魏,寧可將人給我,讓我來結這個仇。這大約也是歷史上他們將二叔的交往曹操處的原因吧。這些東吳人,說膽子小,比誰膽子都小,說膽子大,卻又膽大的包天。我卻有何懼,何況于禁已降了二叔。當下我點頭應允。?

“其二,吳侯所獲之人,除趙累及各官員家眷外,需按我之名單交來,特別是潘濬傅士仁二人,不戰而降,獻城自保,我必須要他們,否則的話,季漢與東吳,想要合好,怕是有些難度。”?

“潘濬傅士仁二人我可以作主交與殿下。殿下開列的名單何在,我願意與殿下共同參詳。”?

“很好,其三,吳侯背信取了荊州,這九郡之土,數十萬生民,物產財源言之不盡,吳侯當如何償還?”?

諸葛瑾道:“荊州之地,本屬我主,我主取之,亦不爲失信。”?

我霍然站起:“將軍欺季漢無人麼?”?

諸葛瑾道:“豈敢,季漢擊敗曹魏,天下動盪,殿下父子不乘此良機,東取司州幷州,卻執著於小小的半個荊州,豈非一葉障目。若殿下放棄荊州,我願代我主作保,與季漢世代爲親,共創天下。”?

“共創天下?這話聽著就這樣虛假。將軍,荊州之事,不會輕易翻過去的。我地二叔,爲荊州送了一條命。父親多次準備親自前來報仇,皆被我攔住。不信你可問諸葛喬,我所言是真是假。我來此,便是爲了兩家的情份,爲了不讓荊州再流滿鮮血。若我那舅父自以爲手下兵馬強壯,想要把荊州之事輕輕帶過,不再提起,只怕下次來這裡的人,便是我那父皇了。”?

諸葛瑾看看諸葛喬。諸葛喬點點頭。早在我們從荊州逃回之時,父親便要發舉國之兵出征東吳,此事他是知道地。諸葛瑾口角抽動一下,道:“殿下還有其他要求麼?”?

“還有第四點,我要吳侯大張旗鼓的送歸我的母親。”?

“這沒有問題。”?

“是周善帶她回的東吳,我要周善再將她送回來。”

第70章 益州之戰的開始第28章 墳墓第88章 闞澤被囚第四十六章第46章 鏖戰第6章 嚴督查李嚴彈諸葛 學治軍關鳳亂未央第66章 破陣第58章 刺客的後代與刺客第66章 再設圈套第45章 強敵第48章 應對之策第一章第41章 守城第26章 合圍第37章 破圍第59章 奸細第20章 軍校風雲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91章 外憂內變第20章 軍校風雲第26章 合圍第百一三章 傳位之前第20章 刺諸葛第65章 新的格局第92章 燒船第3章 洛陽攻守第37章 遺折第15章 張魯第25章 經濟之道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53章 全勝第71章 靈州第11章 公子“成名”第48章 荀緝奪城第41章 且蘭城下第89章 雨中破敵第96章 司馬之死第55章 遊楚第61章 吞刀第92章 燒船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72章 幷州匈奴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11章 天降神火第93章 王碰王第34章 變生第63章 親赴河東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十八章第85章 逆擊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29章 王濬誘敵第百零八章 攻心爲上第73章 陳羣父子第54章 縱橫捭闔第33章 軟禁第90章 風起長安第88章 死鬥第77章 喜色之下的密謀第55章 遊楚第32章 逃脫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74章 黃河九曲第58章 劉璿劉諶第55章 吳魏勾結第9章 添械增兵第15章 張魯第8章 司馬昭之心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91章 東吳內鬥第35章 野戰第40章 雛虎第80章 舉國動員的曹魏第五章第41章 張苞殺人第13章 劉升之第94章 夜襲第6章 淯水狂瀾第53章 全勝第29章 失魚第44章 衛覬弄計第三章第81章 謠言四起第二章第28章 捕羊第6章 歷史不是那麼好改變的第31章 流言第35章 平亂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25章 敗局第55章 遊楚第93章 王碰王第23章 銘誓第百一一章 真相第96章 司馬之死第63章 引蛇第5章 父子之間第百零五章 誰是獵手第四十七章
第70章 益州之戰的開始第28章 墳墓第88章 闞澤被囚第四十六章第46章 鏖戰第6章 嚴督查李嚴彈諸葛 學治軍關鳳亂未央第66章 破陣第58章 刺客的後代與刺客第66章 再設圈套第45章 強敵第48章 應對之策第一章第41章 守城第26章 合圍第37章 破圍第59章 奸細第20章 軍校風雲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91章 外憂內變第20章 軍校風雲第26章 合圍第百一三章 傳位之前第20章 刺諸葛第65章 新的格局第92章 燒船第3章 洛陽攻守第37章 遺折第15章 張魯第25章 經濟之道第百一十章 馬忠第53章 全勝第71章 靈州第11章 公子“成名”第48章 荀緝奪城第41章 且蘭城下第89章 雨中破敵第96章 司馬之死第55章 遊楚第61章 吞刀第92章 燒船第27章 血戰亂石灘第72章 幷州匈奴第百一二章 回長安第11章 天降神火第93章 王碰王第34章 變生第63章 親赴河東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十八章第85章 逆擊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70章 初生的季漢第29章 王濬誘敵第百零八章 攻心爲上第73章 陳羣父子第54章 縱橫捭闔第33章 軟禁第90章 風起長安第88章 死鬥第77章 喜色之下的密謀第55章 遊楚第32章 逃脫第百一四章 爲君之道第74章 黃河九曲第58章 劉璿劉諶第55章 吳魏勾結第9章 添械增兵第15章 張魯第8章 司馬昭之心第百零四章 遇蟒第91章 東吳內鬥第35章 野戰第40章 雛虎第80章 舉國動員的曹魏第五章第41章 張苞殺人第13章 劉升之第94章 夜襲第6章 淯水狂瀾第53章 全勝第29章 失魚第44章 衛覬弄計第三章第81章 謠言四起第二章第28章 捕羊第6章 歷史不是那麼好改變的第31章 流言第35章 平亂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25章 敗局第55章 遊楚第93章 王碰王第23章 銘誓第百一一章 真相第96章 司馬之死第63章 引蛇第5章 父子之間第百零五章 誰是獵手第四十七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中卫市| 思茅市| 汝阳县| 林周县| 江北区| 夹江县| 竹北市| 沙湾县| 武清区| 成都市| 增城市| 唐海县| 个旧市| 梁山县| 界首市| 武安市| 古蔺县| 镇沅| 太和县| 翁源县| 香河县| 大姚县| 仪陇县| 壤塘县| 武胜县| 泰宁县| 睢宁县| 东兰县| 海兴县| 七台河市| 栾川县| 新乡县| 龙胜| 临潭县| 乌海市| 铜山县| 阿城市| 偃师市| 色达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