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整治新領(lǐng)土
孫策不在豫州繼續(xù)與趙雲(yún)爭鋒了。
經(jīng)過了與手下們的一番探討,他也知道了自己現(xiàn)在不適合在豫州繼續(xù)駐紮了。
於是,他號召手底下的兵將,一面開是整點兵將,一面開始逐步的向南面撤離。
趙雲(yún)的軍隊就在陽翟不遠,孫策決定親自擋住他。
他親率兵將斷後,以防備趙雲(yún)對他進行突襲。
這也是經(jīng)過了仔細的探討之後才得出的結(jié)論。
畢竟現(xiàn)在朝廷的軍隊入住到了豫州,而先前又已經(jīng)開始入駐到了南陽郡,現(xiàn)在劉儉需要分出很多的軍隊對這兩個郡的城池進行佔領(lǐng),同時還要安撫兩地的百姓,他必然不會抽調(diào)出過多的軍隊對自己進行追繳。
吸收與消化南陽郡和潁川汝南等大郡,纔是北軍現(xiàn)在真正該做的事,換成孫策自己站在劉儉的位置上,他也一定會這麼做的。
事實證明,孫策的軍事眼光不但上乘,而且政治嗅覺也非常敏銳。
劉儉現(xiàn)在確實是這樣想的。
他的首要目標就是將南陽郡的縣城全部都有效的歸納到自己的麾下。
所謂的佔領(lǐng),並不是將這兩個地方的敵軍驅(qū)除,然後把城池一佔就完事了。
所謂的佔領(lǐng),是要將這些地域真正的同化。
讓這裡的人遵守朝廷的新政,不論是土地還是官學(xué)等制度,全部實行統(tǒng)一。
在某種程度而言,這事兒比打仗還要難許多。
特別是南陽郡和汝南郡等地在袁紹手中多年,袁紹爲了擴充自己的勢力,在這兩地對於當?shù)氐耐宸浅5姆趴v。
袁紹爲了取得他們的支持,允許他們招募私兵,擴充勢力,大肆圈佔土地。
……
孫策撤走的消息很快又傳到了趙雲(yún)那裡。
劉儉當初給趙雲(yún)下的主要命令是拿下豫州的汝南和潁川這兩個大郡。
所以孫策的兵馬就是撤退了,劉儉的意思也是不想讓趙雲(yún)他們過多的追逐,只需要好好的佔據(jù)汝南郡等地就好了。
不過,趙雲(yún)在派出了斥候進行了一番查探,並經(jīng)過以顏良和徐晃的分析之後,覺得己方現(xiàn)在派遣騎兵對孫策進行追擊,雖然未必會對他們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也能夠給予他們重創(chuàng)。
故而,經(jīng)過了幾番軍事會議的商討之後,趙雲(yún)覺得還是出兵對孫策進行一下襲擾,這對己方的利益還是比較大的。
於是,趙雲(yún)隨即使徐晃爲先鋒,他自己爲中軍督領(lǐng)五千騎兵,準備對孫策進行尾隨式的攻擊。
可是還沒等這五千騎兵出動,劉儉的軍令就傳到了趙雲(yún)和徐晃等人這邊。
劉儉的軍令內(nèi)容很簡單,他命令趙雲(yún)、徐晃、顏良等人不要輕舉妄動,若是孫策撤兵了,絕對不可以追擊。
他要趙雲(yún)率兵在豫州境內(nèi)逐一的收復(fù)縣城,並安撫當?shù)氐陌傩?,並與當?shù)氐氖孔暹M行接洽。
很顯然,劉儉的意思是不希望趙雲(yún)他們對孫策進行追擊,而是讓孫策他們順其自然的回到他們應(yīng)該回的荊州。
劉儉的命令,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違背,但是趙雲(yún)非常疑惑,爲什麼在這種關(guān)鍵時刻要放任孫策他們從豫州平安無事的返回荊州。
但心中有疑惑歸有疑惑,趙雲(yún)卻沒有違背軍令,他讓手下的人開始在汝南以及潁川境內(nèi)平定各處的縣城,同時安撫地方豪族的情緒。
他本人還是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往南陽郡,向劉儉詢問個中的緣由。
劉儉對於他的這名親信愛將也不藏私,隨即給了答覆。
他寫書信告知趙雲(yún),之所以讓孫策返回荊州,也是爲了以後對南方下手。
孫策的實力非常強勁,而且依照劉儉的觀察,其人也非久居人下之人,這樣的猛將在袁紹的麾下,一旦袁紹的家族出現(xiàn)變化,那麼孫策在荊州對袁家也未必是什麼好事情。
都說強賓不壓主,純粹是自我安慰。
就這樣,孫策被放走了。
而下一步,劉儉要開始進行真正的治理南陽和汝南,潁川三郡。
這三個大郡之中,南陽郡是光武的龍興之地。
潁川和汝南郡則是人傑地靈,乃是大漢朝真正意義上的文章錦繡之鄉(xiāng),這裡士族遍地,豪右成羣,各地望族和士族盤根錯節(jié),關(guān)係極爲複雜。
特別是劉儉手下的荀彧,郭嘉等很多人的家鄉(xiāng)也在豫州之地。
豫州的潁川系在歷史上也曾是曹操麾下幕僚的人才供應(yīng)地,這裡的士人家族大多延續(xù)百年,可想這裡的關(guān)係是多麼的複雜。
劉儉得到了南陽郡、潁川郡還有汝南郡之後,郭嘉和荀攸等人立刻對劉儉表示祝賀。
甚至就連遠在長安的荀彧也星夜派人快馬加鞭給劉儉呈遞上書信,說潁川和汝南等地人傑地靈,劉儉得到了這裡,就等於是得到了大漢朝一半的英才,實在是可喜可賀。
同時,荀彧還給劉儉提供了一份名單表冊,上面都是他所舉薦的潁川本地以及南陽和汝南的英才。
這些英才的名字很多劉儉在前世的時候也曾知曉。
在看到了荀彧的那封舉薦信之後,劉儉並未多言,只是淡淡一笑,隨即將那份絹帛折迭了起來,放在了自己桌案的硯臺下面。
而第二天,郭嘉和荀攸就齊齊來到了劉儉的面前。
“恭喜丞相,賀喜丞相?!?
劉儉一容笑容的來回看著眼前的兩個人說道:“奉孝,公達前來向我祝賀,卻是不知喜從何來呀?”
郭嘉一臉笑容的說道:“恭賀丞相奪得南陽,奪得潁川,奪得汝南,佔據(jù)天下之巔!”
劉儉哈哈大笑,說道:“南陽郡確實是光武之鄉(xiāng),汝南與和潁川在我大漢也是源遠流長,乃是文章錦繡之地,奪下這兩個地方,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大好事,但若說是達到了天下之巔,只怕也未必吧?”
“昔年拿下關(guān)中之時,卻也見二位對我有這般的祝賀吧?”
荀攸說道:“潁川和汝南,雖然在地利上並不如同關(guān)中那般險要,但豫州乃是我大漢朝的英傑根基之所,丞相拿下了潁川與汝南,便等於是有了天下一半的人傑在手,有了這些人傑輔佐丞相,那麼朝廷毫無疑問會越發(fā)的繁榮,我大漢朝也毫無疑問會更加的強盛!”
劉儉頗爲滿意地點頭笑道:“兩位所言確實如此,豫州以及南陽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姑且不說,光是這遍地的士族,遍地的英傑,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說到這兒的時候,劉儉看向看荀攸和郭嘉兩個人說道:“二位今日來此,想來不止於此吧?”
荀攸隨即從手中拿出了一份絹帛,遞到了劉儉的面前,說道:“丞相,這上面皆是潁川與汝南士族之中少有的青年才俊,他們皆是曠世英才,若能用之,定然可以治理天下,使天下富足?!? “攸今番仔細整理,特呈遞於丞相面前,請丞相酌情見納,如此,對於天下則是有大幸,對於萬民亦幸甚。”
劉儉聞言,似乎頗爲欣喜。
“有勞公達了,這些人才我一定會好好斟酌,回頭予以見用?!?
說到這兒,劉儉笑呵呵的看向了一旁的郭嘉。
“奉孝想必也是定有人才要舉薦給我吧,不妨一同拿出來?”
郭嘉聽了這話,隨即想要向前邁出一步,但忽然之間,他似乎想到了什麼。
郭嘉在原地愣了一會兒之後,隨即笑道:“某今日來此,只是向丞相表示恭賀,但卻未曾有什麼人才要舉薦給丞相,郭某人昔日在潁川浪蕩慣了,雖然也認識不少的人傑,但是卻無識人之能?!?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人才,郭某也品評不準?!?
劉儉笑著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奉孝回頭好好的想一想,咱們再做定奪?!?
郭嘉聽了這話,一個勁的點頭,口中諾諾稱是。
他與荀攸又將關(guān)於南陽、汝南及潁川等地方目前的情況大概給劉儉做了一下彙報,同時說了一下他們關(guān)於這些地界接下來的施政之法和他們所構(gòu)思的措施。
商討過之後,兩個人便各自拜別了劉儉離開了宛城的牧署,回去處理他們手中的公務(wù)了。
而荀攸和郭嘉走了以後,劉儉隨即拿出了荀攸給自己遞送過來的那份名單。
他又將荀彧呈遞的那份名單看了一看,大概做了一下對比。
之後,劉儉的心中就大致有數(shù)了。
他將那兩份絹帛又重新的折迭起來,壓在了硯臺之下,然後他吩咐左右的侍衛(wèi)道:“去請賈公到我這兒來,我有事與他說?!?
侍衛(wèi)隨即領(lǐng)命,去請賈詡了,不多時便見賈詡來到了劉儉的牧署之中。
“末吏賈詡,見過丞相?!?
“末吏奉命派人在豫州與南陽探查各縣的情況,如今已經(jīng)整理好了,今日正逢丞相找末吏,正好把最近關(guān)於地方的情況向丞相進行稟報。”
“甚好?!?
劉儉接過了賈詡所遞交過來關(guān)於地方的情況,打開大致看了一下,接著頗爲滿意的點了點頭。
賈詡做事還是比較盡心盡力的,南陽郡與潁川和汝南郡的地方家族以及地方家族近些年來所做的事情,還有他們之間與袁紹的關(guān)係和彼此之間的大致關(guān)係,已經(jīng)被賈詡整理成了一份材料。
這些東西對於劉儉日後整頓南陽郡與豫州還是非常有用的。
整治地方並不能一個勁兒的大刀闊斧的改革,還要了解地方的形勢,並清楚地方家族之間的關(guān)係,以及他們之間的利益鏈條與背景衝突,如此方纔能夠著手有效的進行實施,特別是像南陽郡還有汝南這種在袁紹手中經(jīng)營了很多年的地方,就一定更要知己知彼。
“文和,做得好?!眲€出言誇讚。
賈詡淡淡一笑,並未露出絲毫得意的神色。
劉儉大概看了一下賈詡的奏疏,隨後說道:“你的這份材料,只是咱們目前剛剛挖掘到的一些信息,但僅憑這上面的內(nèi)容,就能夠看出,這些家族之間的利益以及捆綁程度非同一般,比之當年我在河北冀州的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賈詡說道:“丞相所言甚是,這還只是暫時挖出來的,校事府還沒有經(jīng)過深挖,若是深挖,幕後所牽連的事情和他們的利益糾葛想必是更加之深?!?
“不過這也是意想之中的事兒,南陽郡還有潁川、汝南等地,在昔年先帝之時,本來就是地方士族興旺之地,袁紹掌控了這些地方之後,對地方家族的依賴更深,對他們的放權(quán)也更甚,現(xiàn)在各大地方家族在地方猶如一個個小的國中之國,外人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袁紹在這裡爲主之時,有事情也只能是尋找他們進行幫忙,但是他們越幫袁紹,袁紹所給他們的寬容程度就越多,他們的勢力也就越大,彼此之間經(jīng)過數(shù)十年乃至百多年的利益糾葛與聯(lián)姻,一個個捆綁在一起,盤根錯節(jié)?!?
“新政想在這裡實施倒不是不可能,但是,能夠?qū)嵤┑绞颤N程度,只怕就不好說了?!?
賈詡這話說的一點沒錯,而且劉儉心中也非常清楚。
而這些話,劉儉目前所能夠與之探討的人只有賈詡,像荀攸和郭嘉,劉儉不方便與他們進行探討。
荀攸,荀彧,郭嘉這些人雖然對劉儉也是忠心耿耿,特別是像荀彧這樣的人,他的志氣也與劉儉的志氣捆綁在了一塊,但不代表到了涉及重大家族利益的時候,荀彧就會對自己的家族絲毫不顧,完全站在劉儉這一邊考慮。
這是大漢朝百多年來的政治立場與地方格局所形成的。
就算是聖人,也終歸是有自己徇私枉顧的一面。
所以劉儉目前的這些話只能跟賈詡說。
賈詡雖然也是士族出身,但是他跟中原的這些士族不一樣,而且他個人追求的目標也不一樣,賈詡追求的東西和荀彧荀攸不同。
他是一個善於保身的人。
而且他出身於涼州,歸根結(jié)底,與中原的士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甚至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文和,依你之見,我要在地方開展新政,是度田屯田難以實施呢,還是關(guān)於人口生育的政策難以實施?還是官學(xué)私學(xué)的改革難以實施?”
賈詡搖了搖頭,說道:“丞相啊,依照老夫看來,新政在南陽郡和汝南等地,土地方面的事情,這些地方家族是無法干涉的,因爲這些事情是關(guān)乎於國本的,他們無法反抗,也無力反抗?!?
“他們?nèi)羰遣幌氡回┫喑覝缱澹椭荒茏裱⑿姓姆ǘ??!?
賈詡說到這,就不說了。
劉儉對賈詡太瞭解了。
這個人,從來都是說話說一半,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一句都不說。
“你的言下之意,他們有力反抗的,就是關(guān)於人事任用方面的這件事了?”
賈詡急忙道:“末吏不曾說?!?
“你說了……”
“不,不,末吏沒說?!?
“你就是那個意思。”
“什麼意思?丞相,末吏不明白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