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

“請陛下退位!”

劉辯沒有想到,今日來讓他退位的人,居然不是那一衆(zhòng)漢室宗親。

而是他這些年來輔佐在他身邊的這些朝中公卿們。

這些人甚至都不是荀攸、劉表、馬日磾?shù)惹辶饕幌?,而是昔日以王允、楊彪爲首的那些附庸的望族公卿朝臣們?

而且今日帶衆(zhòng)前來的還是黃琬,這讓劉辯的心如墜冰窖。

黃琬在公卿之中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

畢竟他的曾祖父乃是名臣黃香。

江夏黃氏聲名赫赫,在朝中擁有非常大的號召力。

這個人按道理原先也是王允與楊彪等人的鐵桿兒啊,怎麼如今反倒是倒戈向了劉氏宗親那一面來逼迫自己退位呢?

劉辯怎麼想也想不通。

“陛下,您自登基以來所行諸事,可以說是令天下分崩離析,百姓困苦,陛下已經(jīng)不適合居於這個帝位了,還請陛下能夠退位讓賢,將大漢天下交給有德之人掌管。”

“放屁!”

劉辯此刻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帝王風(fēng)度,竟然出口成髒。

“朕做錯了什麼?爾等竟敢逼朕退位!?朕是先帝冊立的君王,你們這些逆賊不好好輔佐於朕,竟然敢來威脅!難道不怕朕把你們通通都殺了嗎?”

很顯然,這些臣子都並不害怕劉辯能夠把他們殺了。

劉辯,現(xiàn)在除了他自己之外,怕是誰都號令不動了。

“陛下,您繼續(xù)在皇位上,也不過是徒增萬民之怨,令劉氏江山不穩(wěn),令先帝蒙羞,令先祖蒙羞,陛下若是能夠及時退位讓賢,日後九泉之下見了先帝,尚有親情可續(xù),如若執(zhí)迷,只怕死後不能入劉氏祖墳矣。”

這話一說出來,劉辯差點沒氣的暈過去。

“你們、伱們安敢……朕要殺了你們,都殺了!”

話音未落,便見趙岐大步流星的走了上去。

他甚至毫不顧忌的來到了劉辯的身邊,衝著他拱手說道:“請陛下親手寫下退位詔書!以全天下!”

“什麼?!你們要廢了朕,居然還要朕親手寫退位詔書,朕要是不些,爾等敢把朕怎麼樣?”

將作大匠吳尊,也來到了劉辯的面前,他不慌不忙的伸手從袖子中掏出了一份絹帛,上面乃是他們經(jīng)過認真研討所撰寫的退位招書,上面還簽寫著劉辯的名字和日期。

劉辯大概掃了一下那份詔書之後,臉色頓時就變了。

“爾等竟敢以朕的名義寫退位詔書?!爾等竟敢冒天下之大,爲此滅族之事!你們,你們都不會有好下場的!”

吳尊很是義正言辭的說道:“爲了大漢朝的天下,爲了萬千的黎民,我們也只能如此行事了,請陛下在這封詔書上蓋上印綬!”

劉辯氣的兩隻手直髮抖。

很顯然,他是不可能讓人在這份詔書上蓋上他的玉璽的。

這皇位就是他的命根子,他怎麼可能讓出來?

除非讓他死!

但是吳尊卻並不把劉辯當(dāng)成一回事,這個皇帝現(xiàn)在在他們眼中,就是個屁!

他四下觀看了一圈,隨即大聲吼叫道。

“符寶郎何在?何在?!”

“速速將天子的玉璽拿出來,蓋上!”

話音落時,就見大殿的人羣后方走上來一個人,正是劉辯親任的符寶郎李梓。

劉辯看向了掌管他玉璽的符寶郎,眼神之中難得的露出了幾分哀求之色。

但是很可惜,他身邊沒有一個人是支持他的,包括現(xiàn)在替他掌管玉璽的符寶郎李梓在內(nèi)。

就見符寶郎很快的就拿出了劉辯隨身攜帶的玉璽,雙手捧著,快步向著上方走來。

然後,他當(dāng)著吳尊的面將那盛裝玉璽的木匣打開,將裡面的印綬露在了吳尊的面前。

劉辯見狀,氣的渾身發(fā)抖。

“符寶郎,爾乃是替朕看護印綬的官員?如今竟然當(dāng)著這些逆賊的面將印綬獻了出來,任這些賊子爲非作歹!”

“你可對得起朕對你的信任嗎?”

面對著劉辯的質(zhì)問,李梓絲毫沒有不好意思,他說道:

“陛下行事不端,處事不正,不通國事,妄自尊大,盡失天下人心……臣雖然是陛下的臣子,但更是大漢的臣子,臣可以對不起陛下,但是不能對不起大漢,更不能對不起大漢朝的諸位先皇。”

“陛下,您確實是不適合當(dāng)天子,還請退位吧。”

話還沒等說完,便見吳尊當(dāng)著劉辯的面,拿起了劉辯的玉璽,在退位詔書上重重的蓋了一下。

隨後就見他轉(zhuǎn)頭將這份詔書交給下方的一名侍郎:“速速送往尚書檯,由尚書檯將陛下退位的消息昭告天下!”

“你,你們這些逆賊!你們竟敢如此欺辱朕……朕,朕要殺……”

話還沒等說完,就見這些人在黃琬的帶領(lǐng)下,紛紛向著劉辯跪倒,高聲道:“陛下能夠退位讓賢,實在是英明啊,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

聽著那一聲聲刺耳的‘陛下英明’,劉辯的心猛然開始劇烈的疼痛,他喘著粗氣,伸手使勁的捂住了自己的胸口。

“你們,你們……”

但是現(xiàn)在沒有一個人願意搭理劉辯,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那封招書,然後便見他們紛紛起身,擁著那封詔書人擠人的向著殿外跑了出去。

劉辯捂著自己的胸口跌坐在了地上,旁邊的宦官急忙過來將他攙扶起來,然後送往宮殿,並找醫(yī)生替他看病。

其實現(xiàn)在的劉辯不過是氣急攻心,並沒有太嚴重的疾病。

但是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萬念俱灰,巨大的起伏落差,導(dǎo)致了他心臟突然出現(xiàn)難受的感覺。

他心中實在想不明白,自己當(dāng)了十年的皇帝,怎麼到頭來連一個擁戴他的忠臣都找不到呢?

怎麼連一個忠臣都沒有?!

難道真的是這個世界的人心太壞,還是他做皇帝的方式有問題嗎?

而此時此刻,劉辯腦海中突然想起了另外一個人。

那個人就是呂強。

“朕,殺了一個唯一對朕忠心之人啊……”

想到這兒的時候,天子終於大聲哭泣。

他現(xiàn)在心中深深的後悔殺呂強了。

他意識到,自己的真的是太自負了。

他以爲自己能夠成爲天下英主。

但事實上,他不過是一個庸碌之輩。

……

而此時此刻,呂強朋友,劉儉,也在替他的好朋友尋找公道。

一個在劉儉大軍抵達長安之前就悄悄出走僞裝成普通的黎民,混在長安附近的鄉(xiāng)野之中,尋機想要向著涼州方向逃跑的人,被校事府的人員被帶了回來。

這個人就是李儒。

劉儉看著面前的李儒,眼睛緩緩瞇起,同時露出了幾分殺意。

不過很快,他臉上的殺意還是漸漸的消去了。

他轉(zhuǎn)頭看向了一旁的賈詡,見賈詡很是恭敬的向他點點頭。

“文和,這個人就是李儒吧?”

賈詡道:“是?!眲€轉(zhuǎn)頭看向了李儒。

“李文優(yōu),我等一衆(zhòng)劉氏宗親進長安面見天子,你身爲朝中官員,爲何暗自喬裝改扮偷跑出長安?難道你心中是有什麼鬼嗎?還是你做了什麼對不起漢室之事,怕被我等宗室發(fā)覺?!?

李儒如今既然已經(jīng)落到了劉儉手裡,心中知曉自己必死無疑。

他向著劉儉拜道:“回稟大將軍,儒逃走,乃是害怕,並不是因爲我有什麼對不起大漢朝的地方……而是因爲我手中有一樁人命,而這樁人命,大將軍定是非報仇不可?!?

“原來你也知道,不錯,我與呂公確實是有交情,或者說,我們算是關(guān)係不錯的朋友?!?

“當(dāng)年我在京中任越騎校尉之時,也曾得到過呂公的關(guān)照,他對我是有恩的,所以我必須爲他報仇?!?

李儒聽到這的時候,心中不由頓感一陣悲涼。

“大將軍所言甚是,久聞幽州邊郡之人,多俠士之風(fēng),講究的就是一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大長秋乃是爲我親自鴆殺?!?

“大將軍今日就是要了我的性命,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

“還請大將軍賜我死罪?!?

劉儉慢慢的站起身來。

“我當(dāng)然知道你是殺死了大長秋之人,但是,殺了你,並不算是爲大長秋報仇?!?

李儒驚訝的看向劉儉。

他猛然間感覺到自己好像還能繼續(xù)活著……

“皇命難違,你也不過是受了天子之令而行使此事,當(dāng)今天子無道,卻並非你們這些臣下無德,天子讓你去殺人,以你的立場總不能違背皇命吧?你也是爲了保全自身,並不是惡意害人?!?

“就衝這一點,我不殺你?!?

“而且當(dāng)年沮公接袁寵出雒陽,你也曾故意放袁寵出來,終究還是圓了我對袁士紀摯友之情?!?

“功過相抵,饒你一死?!?

李儒聽到這裡,心中升起了一股對劉儉無以復(fù)加的尊重。

“大將軍恩怨分明,不徇私用刑,實在是令李某敬佩?!?

劉儉道:“不過,大長秋終究還是死在你的手裡,所以我對你還是要有所懲戒的,縱然不是要取你的性命,但多少也是要給你予以一些責(zé)罰?!?

李儒道:“理該如此,只是不知大將軍要如何責(zé)罰李某?”

“你要向天下人說出大長秋之死真正的死因,將天子如何吩咐你?暗殺賢良的事公諸於衆(zhòng)?!?

李儒乃是聰慧之人。

他自然想的到劉儉讓自己將呂強之死的原因公佈於衆(zhòng)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但是他自然是會聽從劉儉安排的。

因爲當(dāng)今天子與他之間本來就是合作的關(guān)係。

他李儒當(dāng)初也並沒有真正的想要投奔到天子麾下,只不過是因爲當(dāng)時董卓病重,李儒失去了依靠,故而想要暫時依附於天子。

他與天子之間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君臣情誼,只是互相利用而已。

如今的天子倒臺了,而西涼的董卓那邊雖然是有傳言已經(jīng)痊癒,但是以李儒的智慧,他自然清楚就算是董卓的病情有所好轉(zhuǎn),也不會維持太久的。

現(xiàn)在的劉儉已經(jīng)進入到了長安。

這個王朝的最高政治權(quán)利的歸屬已經(jīng)定下來了。

不久之後,劉儉是會成爲這個天下政治的最高執(zhí)行人。

只有跟著劉儉,李儒纔可能保得住性命,而且更有可能可以做出一些出人頭地的事兒,並將自己的智謀和能力發(fā)揮的更加淋漓盡致。

“大將軍對儒如此厚恩,我豈敢不遵從大將軍之令?”

“從今往後,儒願意爲大將軍效犬馬之勞。”

李儒的歸順是在劉儉的意料之中的。

畢竟這個人當(dāng)年投靠董卓,也並不是因爲他有多麼的欣賞董卓,而是因爲董卓確實能夠給他一個好的發(fā)展平臺。

相比於董卓,如今的自己很顯然更符合李儒的胃口。

當(dāng)然,李儒這個人雖然聰明,但行事詭詐,頗爲陰狠。

不過這一點劉儉倒是不擔(dān)心,他的計謀和陰狠還算記不到自己的頭上,畢竟他也是識時務(wù)之人。

劉儉已經(jīng)想好用什麼人來管著李儒了。

“李文優(yōu),從今天開始,你就在校事府,賈文和便是你的上官,以後有什麼事,你就全都聽從賈文和的安排調(diào)遣?!?

當(dāng)年在董卓麾下的賈詡身份雖高,但是在受重用的程度上並不如李儒。

但是如今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輪到李儒給賈詡打下手了。

李儒並不以爲意。

他明白劉儉是要用賈詡看著他。

但他也知道,賈詡這個人並不嚴格。

他會看著自己,但只要自己不越界,賈詡對待自己還是會很溫和的。

李儒衝著賈詡施了一禮,說道。

“賈公,末吏從今往後,定當(dāng)謹遵賈公吩咐,爲大將軍效力!”

賈詡心中自然也清楚,劉儉將李儒交給自己是一個什麼目的。

“既然如此,那今後還請文優(yōu)多多幫襯老夫了?!?

……

興平七年元月,王允等人的罪行被落實了之後,朝廷方面的重臣們經(jīng)過商議,通過尚書檯向天下公示了劉辯的十大過失。

同時,又有李儒主動坦白了當(dāng)年劉辯如何指使他暗害呂強之事。

至此,當(dāng)今皇帝劉辯,已經(jīng)坐實不適合繼續(xù)執(zhí)掌大漢天下。

故而,大漢皇帝劉辯親自寫下詔書,並蓋上玉璽,宣佈退位,將皇帝位置空出來,讓於有賢能之人。

皇帝的位置空出來了,那麼自然就是要得立新君。

於是,在百官與一衆(zhòng)劉氏宗親們共同的議論之下,先帝之子陳留王被推薦成了新君。

長安方面立刻開始準備盛大的登基儀式。

陳留王劉協(xié)在百官們的一衆(zhòng)推舉之下,接手了玉璽,成爲了新皇帝。

也就是這一年,公元197年,大漢王朝改元建安。

先天子劉辯被貶爲弘農(nóng)王,暫居於長安近郊。

而已經(jīng)坐實了反叛罪狀的王允、楊彪等人,則是被判斬立決。

同時,與他們有關(guān)係的全族人也都量刑定罪。

三公之一淳于嘉因爲能夠及時坦白並交代王允與楊彪等人的罪狀,因而從輕發(fā)落貶爲庶人。

其餘的一衆(zhòng)文武百官則是重新擬定官職。

在這一衆(zhòng)文武百官之中。

撫遠大將軍劉儉的官職與爵位,也被衆(zhòng)人提上了議程,開始重新擬定。

第807章 強漢第32章 關(guān)長生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612章 養(yǎng)廢的王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358章 劉儉抵達幽州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260章 劉儉欲將我置於爐上燒烤耶?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375章 誰解危難?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702章 大事件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296章 都是人精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16章 廁中爭雄第647章 內(nèi)有奸惡,必訓(xùn)兵討之第411章 朱車騎發(fā)燒了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32章 關(guān)長生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552章 武關(guān)智張(二合一)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chǎn)”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806章 歲如河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455章 劉董談判,你想當(dāng)四州之主?第638章 昏君當(dāng)誅,主公息怒第612章 養(yǎng)廢的王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313章 袁術(shù)開始操刀子了第130章 三位中郎將聚首第666章 涼州軍內(nèi)變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731章 失陷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guān)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775章 袁家最強之人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215章 攔路虎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3章 兄友弟恭第466章 主從之試整理一下思路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445章 紹有猛虎!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340章 董卓謀三獨坐
第807章 強漢第32章 關(guān)長生第498章 讓幷州也和幽州一樣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612章 養(yǎng)廢的王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808章 終章 今朝第358章 劉儉抵達幽州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260章 劉儉欲將我置於爐上燒烤耶?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375章 誰解危難?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702章 大事件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296章 都是人精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16章 廁中爭雄第647章 內(nèi)有奸惡,必訓(xùn)兵討之第411章 朱車騎發(fā)燒了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32章 關(guān)長生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552章 武關(guān)智張(二合一)第117章 中郎將劉儉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chǎn)”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806章 歲如河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455章 劉董談判,你想當(dāng)四州之主?第638章 昏君當(dāng)誅,主公息怒第612章 養(yǎng)廢的王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313章 袁術(shù)開始操刀子了第130章 三位中郎將聚首第666章 涼州軍內(nèi)變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731章 失陷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75章 今日之事,可推給劉儉也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guān)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775章 袁家最強之人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215章 攔路虎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3章 兄友弟恭第466章 主從之試整理一下思路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445章 紹有猛虎!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340章 董卓謀三獨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正镶白旗| 安义县| 壶关县| 马边| 永顺县| 郁南县| 平度市| 西充县| 渝中区| 城步| 江孜县| 蒙自县| 青海省| 延津县| 闽侯县| 珲春市| 两当县| 泰州市| 固原市| 泉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策勒县| 台东市| 福贡县| 巴东县| 涞源县| 广水市| 吉首市| 云龙县| 呼玛县| 仪陇县| 四子王旗| 遂宁市| 历史| 文成县| 陕西省| 保靖县| 云阳县| 陆良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