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56章 十大過失

劉虞說完之後,隨即一揮手,便見有人將李傕的供詞拿了上來。

不但有供詞,還有河北軍在關中之地所蒐集出來的各種佐證!

這些佐證包含當地很多望族的供詞,以及在李傕,郭汜囤積糧草軍械之地附近的鄉民們的供詞。

而在幷州,弘農那邊,針對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在家中鄔堡囤積糧草,暗中招募兵士的供詞證據也在其中。

其實在這個亂世,各大望族在地方暗自招募兵將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不合法度,但朝廷目前根本管不住。

可現在劉儉偏偏將這事情與王允,楊彪等人叛逆的事聯繫到一塊兒,再加上李傕本人的供詞,王允、楊彪等人怕是怎麼洗都洗不清了。

眼見劉虞將這些證據拿上來,王允、楊彪和淳于嘉等人心中窩的火已經達到了極點!

他們也都是明白人,知道眼前與他們對峙的人雖然是劉虞與甘陵王劉忠,但是這幕後的主使人必然是劉儉!

但是人家劉儉現在連站都不站出來,根本就不屑於與他們對峙,可是將這幾個老傢伙給氣壞了!

這也太欺負人了,明明就是你算計的我們,怎麼連面兒都不露呢?

其實也不是劉儉故意拖大,只是這幾個老傢伙現在著實沒有被他放在眼裡,而且劉儉對自身的要求比較高,他不想自己因爲這幾個老傢伙聲望受損。

再說了,這幾個老傢伙跟自己打擂臺,他們配嗎?

看著地上那些所謂的證據,王允重重的一跺腳放聲怒吼道:“這是誣陷,是構陷!根本就沒有這回事兒,這些證據都是你們僞造出來,陷害老夫的!”

劉虞義正嚴詞冷地看著王允道:“王司徒說這些證據是吾等僞造出來的,那某想請問王司徒,李傕是與你同朝爲官,還是與我們當中的誰同朝爲官?我們當中有誰在來關中之前可曾見過李傕嗎?”

楊彪怒道:“劉伯安,伱莫要混淆,這分明就是劉德然與李傕設下的圈套,意圖陷害老夫等人,劉德然何在?敢不敢站出來與老夫對峙?!”

楊彪已經把話點到了自己頭上,這個時候劉儉若是不站站出來,就有點兒顯得太沒有男人氣概了。

就見劉儉在人羣之中慢慢悠悠的站了出來,他揹負著雙手,一臉悠然自得。

針對楊彪的怒罵,劉儉也沒過多的廢脣舌,他連看都不看楊彪一眼,只是慢悠悠的說道。

“李傕和郭汜都是死於我手,而且他們兩個在死之前已經被我坐實了叛賊的罪名。”

這話一說出來,所有的劉氏宗親都不由的哈哈大笑。

他們的笑聲之中充滿了譏諷,而且很顯然還包含著蔑視,當然這個蔑視是針對楊彪的。

“李傕死在了大將軍的手中,還被大將軍定爲叛賊,可他竟然在死前還會幫大將軍誣陷旁人?真真可笑!”

“簡直荒謬,就是普通的黔首流民也不會辦這麼愚蠢的事兒吧?”

“爲殺了自己的人做僞證,李傕這個人莫不是有瘋癲了之癥?”

“想不到我大漢朝這麼多年來,竟然用一個來自涼州的瘋子當將軍!”

“哈哈哈哈,快說說,天下哪還有這麼可笑的事,爲了一個殺了自己的人做僞證,也是真不知道楊太尉是怎麼能夠說出來這話的。”

“……”

楊彪此刻滿臉鐵青,他緊握著雙拳,額頭上青筋暴露,但是面對一衆劉氏中心的嘲笑,他還真就想不出什麼反駁的話語來。

因爲這些劉氏宗親確實說的沒有錯啊!

其實連楊彪自己也想不明白,李傕明明是死在劉儉的手裡,爲什麼還要給劉儉做一份假證來指證他們,迫害他們呢?

難道說這事真的不是劉儉授意的,而是李傕故意使壞,就是想在臨死前拉他們這些朝廷公卿下水?

問題他楊彪平日裡與李傕不曾發生什麼直接的衝突啊,李傕爲什麼要這麼陷害他?

耳中充斥的一衆漢室忠心的嘲笑,楊彪的心不由的蹦蹦直跳,他突然改口,語無倫次的說道:“這是李傕故意陷害我,他故意陷害我,爲的就是讓我身敗名裂。”

甘陵王劉忠冷冷的看著楊彪,說道:“楊太尉適才說乃是大將軍誣陷你,如今又說是李傕誣陷你,寡人有些弄不明白,這天底下的人爲何都要污衊你?又到底是誰在真的誣陷?難道你一會兒又要說是我們這些諸侯王誣陷你了嗎?或者是天子誣陷你,太后構陷你不成?”

“你,你,你們!”

楊彪聽了劉忠的話,一股怒氣猛然衝上心頭。

緊接著便見他突然感覺一陣天昏地暗,隨後猛然向後一倒,跌倒在了大殿之上。

他的雙腿來回的抽搐著,口吐白沫兒,眼睛甚至有些泛白。

衆人一看,皆是一驚,楊彪這是氣昏死過去了。

這,這可怎麼辦?

王允氣沖沖地道:“甘陵王,你如此對待楊太尉,是何居心?”

就在這個時候,便聽劉儉不慌不忙的說道:“楊太尉身體不適,權且將他帶下去,送回家中,好生安置,然後再讓醫者給他好好調調病,然有病歸有病,回頭他身上的罪責還是要由他來承擔的……以後再說,來人,送回府上!”

“你……”

王允指著劉儉,但劉儉根本看都不看他。

就這樣,堂堂太尉楊彪在衆人的言語逼問下,竟然被活活氣的發了病,躺在地上不省人事,隨後被人送回家中治療去了。

而此時此刻,不論是王允、淳于嘉等一衆公卿,還是當朝天子,都沒有人繼續關注楊彪,他們的目光反而都集中在另外一個人身上。

那就是剛剛在人羣中站出來的劉儉。

“劉德然!劉皇叔!”劉辮怒道。

劉儉很是平靜:“臣拜見陛下,拜見殿下!”

他很自然的從隊伍中走了出來,向著天子劉辯以及和太后行禮。

劉儉很懂規矩,沒有任何的僭越之處。

何太后目光復雜的看著劉儉!

想當年就是這個人和呂強幫了他們母子,但是如今卻也是這個人把他們母子給害了。

劉辯咬牙切齒的盯著劉儉道:“劉德然,劉愛卿,針對今日之事兒,你有何話說?你是先帝的託孤之臣,如今竟然糾結這些諸侯王來害朕,你居心何在?你對得起先帝的託孤嗎?”

劉儉恭敬的向著劉辯長長的施了一禮。

“臣確實對不起先帝的託孤,臣這些年爲大漢朝鎮守北疆,安撫鮮卑、烏桓、匈奴,並致力使北疆富庶,令百姓豐衣足食,爲大漢朝培育精兵猛將,並開拓產業,富我大漢子民……臣想要爲陛下撐起半邊天,但是,臣卻疏忽了對陛下的教導。”

“臣國事處置的再好,卻讓陛下親近小人,遠離賢臣,將大漢朝弄成了這副模樣。”

“臣隨同一衆諸侯王來此,以死向陛下覲見,但是臣並無資格擔當首腦之人。”

“諸公之中,不論是輩份還是年歲,比臣要高大有人在。”

“只要陛下肯改正以往惡習,臣就是把這個頭顱獻到陛下的面前,也在所不惜。”

“今日這場合,本來沒有臣說話的份兒,因爲臣只不過是劉氏中心排名中游之人,臣只是想求陛下,還是要多聽叔伯之言,”

“臣願意爲了陛下,爲了大漢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話說的雖然好像是在檢討自己,但實際上卻是把劉辯噎的一愣一愣的。

只要是不傻的人,聽了劉儉這番話,都知道他們君臣兩個現在的錯誤到底是在誰的身上。

劉辯氣的胸口來回起伏發抖,他顫抖的伸手遙遙指著劉儉,但是劉儉已不再搭理他,而是閃身退回到一衆劉氏宗親的陣營之中。荀攸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有話想說。”

劉辯猛然扭頭看向荀攸。

“你有什麼好說的?”

“臣覺得,一衆宗親諸王既然進京,還當衆拿出了證據,不管此事真否假否,陛下當先將涉事之人暫且監禁,回頭交由廷尉細細查證,畢竟是謀反大案,陛下難道就這麼放著不查麼?”

荀攸這話句句在理。

不只是劉氏宗親表示贊同,還有清流一系的人也是紛紛附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請求劉辯將王允,淳于嘉等人暫時監禁,畢竟事關大漢江山,劉氏宗親們既然拿出了證據,那就多少要細細查證,就算他們是被陷害的,那總得先調查一下再說吧?

按道理來說,劉辯若是一個聰明人,在這種時候就應該順坡下驢,將王允等人暫時先監禁起來,至於回頭怎麼查,再說。

再說了,王允等人其實和劉辯也並不是什麼同盟,這些宗親先前對劉辯也是形成了掣肘,將他們暫時關押,對於劉辯的立場來說並沒有損失。

但劉辯這孩子偏偏很偏激。

他覺得自己的皇權受到了挑戰,不論現在他們所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劉辯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統統不予答應。

劉辯冷笑著說道:“這天下是朕的天下,朝廷中的臣子,是朕的臣子,朕想重用何人,想懲罰誰,想關押誰,那是朕的事,與爾等無關!”

這話一說出來,荀攸就立刻不做聲了,他靜靜的退到了一邊。

因爲他已經達到了他的目地。

一衆諸侯王見劉辯如此說話,頓時都怒了。

“陛下如何能出此任性之言?”

“茲事體大,陛下連查都不查嗎?!”

“陛下,王允和淳于嘉等人造反的證據確鑿,臣等以大漢安危爲己任,請陛下嚴查此事,又非逼迫陛下陷害忠良,陛下如此說話,豈非寒了忠臣之心?”

何太后眼見羣情激奮,伸手拉了拉劉辯的袖子,說道:“陛下,莫要犯了衆怒……”

劉辯也不管不顧了,他猛然一甩袖子,喝道:“是朕犯了衆怒嗎?是這些逆臣再犯朕!”

說罷,他猛然一指劉虞,喝道:“爾等適才乃言朕有十大罪狀,如今爾等只是落列其一,何不將其他的罪狀也說上一說,讓朕好好聽聽!!”

劉虞言道:“臣等豈敢給陛下羅列罪狀,只是陛下自繼位之後的十條過失,好,既然陛下想聽,那就說明陛下有心悔改,那臣等就給陛下好好的說上一說。”

“其一是寵信奸佞,信任王允,楊彪等一干奸佞,如今彼等造反,陛下卻連查都不查,此爲一過失。”

“其二是布小錢之政,導致糧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此爲第二過失。”

“其三,是陛下妄起刀兵,使董卓率領十餘萬大軍西征,耗費錢糧無數,卻不能勝,大損朝廷元氣,此爲第三過失。”

“其四,陛下薄待於民,使得關中,中原刀兵四起,更有李響聚百萬之衆爲禍,此爲第四過失。”

“其五是擅殺忠良,誅殺呂強,使忠義之士心寒,此爲第五過失。”

“其六是久失威信於地方,致袁氏,曹操等賊寇侵佔大漢疆土,此第六過失。”

“其七是不治官吏,導致朝廷中樞政治紊亂,黨派叢生,民生塗炭,此第七過失。”

“其八是不興百業,好大喜功,導致百姓貧苦,財政蕭條。”

“其九是先立新政,後廢新政,朝令夕改,導致弊政叢生,地方政令不順。”

“其十是不納忠臣之言,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使大漢……”

“夠了!!”

劉辯突然怒吼一聲,打斷了劉虞的話。

緊接著,便見他一步一個蹌踉的向著臺階下走,他瞪著大眼睛,一邊走,一邊怒視著下方的衆人。

“好啊,好啊,所有的事,都是朕一個人的錯是嗎?大漢朝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都是因爲朕一人之失,是嗎?”

“好一個十大過失,這哪裡是過失啊,這分明就是告訴天下諸人,朕就是一個無道昏君啊!!”

就在這個時候,劉儉再次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等也有過失,臣等未能即使規勸陛下,導致陛下走了錯了,令大漢江山陷於危難之境,此乃臣等之過!”

劉辯死死地盯著劉儉,言道:“好啊,好啊,好一個忠臣良將的劉皇叔!這天下的好人好事都讓你一個人做了,大漢天下若是沒有你,早就丟了是不是!啊?!”

面對劉辯的質問,劉儉並不回答:“陛下,臣請陛下改過執政,由劉青州和甘陵王留在朝中輔佐陛下,待確定陛下全面改過之後,臣等自會離去。”

劉辯怒道:“你想威脅朕?”

劉儉道:“臣等不敢,臣等只是想匡扶陛下的過失。”

“朕要是不答應,你能把朕怎麼樣?”

趙王劉豫道:“天子失德,若不能改正,我等劉氏宗親,只怕就要匡立新君了!”

這話一說出來,劉辯還沒有提出什麼異議,何太后先不幹了:“你們簡直是膽大包天,竟敢妄議廢立之事,天子乃是先帝所立,你等有什麼資格能夠廢天子?”

東海王冷冷的說道:“先帝也不過是大漢臣子與宗親共同商議選出來的,如何不行?況且,就算是廢了當今天子,我們所要擁立的也是由大家公議之人,也必當是以先帝的子嗣爲先。”

這話一說出來,何太后頓時愣住了。

“什麼?什麼以先帝的子嗣爲先?”

東海王一轉身,隨即將劉繇身邊的陳留王劉協請到了大殿的正中。

“太后,請看看,這一位可是不是先帝的子孫,論身份,他與當今天子同出一脈,當今天子,昏庸無道,陳留王有何不可繼承大統?”

何太后一開始還有點兒沒認出劉協來。

但是很快他就認出了對方。

“你這賤婢之子,你居然也敢出現在此處?”

劉協定了定心神,隨即道:“見過皇兄,見過太后。”

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85章 過猶不及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802章 勸降使者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374章 河北顏良,河北文丑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94章 劉越騎選部查英傑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63章 案 情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25章 猛將如虎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發燒了第411章 朱車騎第585章 規劃第454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601章 我來解姑娘生死之患第354章 來將獻禮,同鄉問責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552章 武關智張(二合一)第32章 關長生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4章 同窗可用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13章 牛棚思過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53章 千古之賭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243章 和青州黃巾的心理戰第546章 我要找,瑯琊諸葛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493章 進入幷州,張趙先功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507章 定胡虜!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289章 是牛是馬?第715章 以待天時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748章 黃蓋詐降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554章 德然,你又神算了第716章 追取南陽發燒了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614章 你倆入股吧第109章 太平張角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614章 你倆入股吧發燒了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160章 皇帝要死了第78章 拼歌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504章 殺的就是你這小畜生!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
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85章 過猶不及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802章 勸降使者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492章 良將的抉擇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374章 河北顏良,河北文丑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94章 劉越騎選部查英傑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253章 關羽副手第63章 案 情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425章 猛將如虎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307章 關雲長的性格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發燒了第411章 朱車騎第585章 規劃第454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601章 我來解姑娘生死之患第354章 來將獻禮,同鄉問責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兵團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552章 武關智張(二合一)第32章 關長生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4章 同窗可用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13章 牛棚思過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53章 千古之賭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243章 和青州黃巾的心理戰第546章 我要找,瑯琊諸葛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493章 進入幷州,張趙先功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507章 定胡虜!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289章 是牛是馬?第715章 以待天時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748章 黃蓋詐降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554章 德然,你又神算了第716章 追取南陽發燒了第6章 人,還是野獸?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799章 南北差異第614章 你倆入股吧第109章 太平張角第598章 朝廷的隱患第298章 賈詡的助攻第614章 你倆入股吧發燒了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160章 皇帝要死了第78章 拼歌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121章 第一百一十九 孫黃二司馬爭功第504章 殺的就是你這小畜生!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241章 董卓聯合呂強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朔州市| 平南县| 张家界市| 信丰县| 新化县| 安宁市| 田林县| 宜都市| 健康| 合山市| 界首市| 德令哈市| 札达县| 杨浦区| 宝鸡市| 辛集市| 浪卡子县| 宁津县| 连州市| 上蔡县| 平顺县| 徐汇区| 夏津县| 阳新县| 西林县| 泸西县| 灵武市| 嘉峪关市| 左权县| 泾源县| 德昌县| 金塔县| 秀山| 天气| 柳江县| 荥阳市| 五原县| 民乐县| 新津县| 大竹县|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