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

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

荀彧爲什麼對賈詡的話這麼敏感?因爲賈詡所說的這件事確實是牽扯太大。

毫無疑問,現在若是把在涼州的西涼軍給拽進來的話,勢必會對長安朝廷方面掀起巨大的波瀾。

不是波瀾,是波濤洶涌。

在這場動亂之中,當今天子劉辯,還有他手下的王允、楊彪等這些望族公卿的代表恐怕都得不到什麼好結果。

而且,劉儉很有可能也會亂中取利。

但是一旦將這些人弄進來了,對於觀衆而言,局勢就會一定好嗎?

荀彧對此並不敢打包票。

特別是沒有董卓制衡的西涼軍,那一定會是極爲混亂的。

到時候涼州各軍彼此攻殺,互相亂攻,而馬騰韓遂若是在乘勢崛起,到時候整個雍涼之地就會亂成一鍋粥,西北之地就會更亂了。

想到這兒,荀彧站出來對劉儉拱手道:

“文和之法不妥,還請主公三思。”

說到這兒的時候,荀彧還向著賈詡投去了一個抱歉的目光。

賈詡只是笑呵呵的,並沒有對於荀彧反對他的意見有什麼惱怒之情。

其實賈詡也知道自己適才說的那四個名字,讓人驟然一聽會覺得是亂武之策。

換成別人,今日絕不會對劉儉說出這四個名字。

不過,身爲謀臣,身爲劉儉的臣子,賈詡一定得把這個消息和意見給劉儉說出來,至於劉儉採不採納,賈詡就不管了。

因爲賈詡知道——劉儉明白,以自己的智慧,絕對會有不同於常人的意見,如果自己憋著不說,或者是晚說了,恐怕對於自己在劉儉心中的地位會有所影響。

賈詡跟劉儉不能藏私,這就是他以後在劉儉麾下最好的立身之道——這一點,賈詡心中深深明白。

荀彧只是反對了賈詡的計謀,但是他並沒有說出具體的原因,其實這個原因根本就不需要荀彧說出來,劉儉心中也非常清楚。

劉儉知道,荀彧是不想讓自己最終得到一個殘破不堪的關中。

因爲關中對於西面的區域以及日後向西域拓展非常重要,這裡是大漢王朝向西域拓展影響力的根據地。

西面不定,則大漢王朝就不會一直安寧下去的,但若要西域安定,就需要一個好的前沿陣地。

而關中,毫無疑問,就是最好的前沿陣地。

賈詡之所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吸引劉儉的,但是爲了關中的長久發展,這個計謀至少不能現在實施。

或者說實施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時機。

帶著這個疑問,劉儉看向了賈詡。

“文和,汝可知曉,若牛輔、呂布、李傕、郭汜,甚至還有胡軫、張濟這些人一旦鬧了起來。”

“關中只怕就不是現在的關中了。”

“到時候,關中只怕就會變成一個無比殘破的關中,而一個殘破的關中對於我日後的整體戰略來說,實在是有沒有任何意義的。”

賈詡聽劉儉這麼問他之後,心中不由甚感安慰。

其實現在的賈詡也受到了劉儉的影響,跟過去不一樣了。

雖然他行事,依舊是以明哲保身爲主,但是劉儉那深不可測的志氣這些年來一直都影響著賈詡。

對於現在的賈詡來說,若是讓劉儉能夠實現他的志氣,賈詡的子孫後代還有天下萬民,真的就可以生活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了。

所以,幫助劉儉實現他的志氣和抱負,現在也是賈詡的一大人生目標之一。

卻見賈詡衝著劉儉長長的施了一禮。

“主公,文若先生,你們二位誤會賈某了,賈某適才只是說出了牛輔、呂布、李傕、郭汜四個名字而已。”

“但賈某可沒有說,現在就讓主公行計,讓這四個人禍亂關中。”

“某心中明白,對於主公而言,取得一個相對還算穩定並且富庶的關中,戰略意義極大。”

“畢竟關中的西面還有涼州。”

“而涼州的西面,還有西域諸國。”

聽到賈詡這麼說,荀彧和劉儉皆是精神一振。

賈文和……非亂武之人也!

隨後,就聽劉儉哈哈大笑說道。

“我就知道文和非禍亂天下之人,文和啊文和,汝雖有亂武之法,但咱們終歸還是能夠以道治天下的!”

賈詡急忙說道:“老朽愧不敢當,道之一字,普天之下,也只有主公能行也。”

“文和,說說你的意見,也好讓我與文若安心。”

賈詡說道:

“某適才對主公提起這四個名字,只是告知主公這四人可用,但是並非讓這四人禍亂關中,而且這四人的用法絕非只有一種。”

“以老夫看來,這四個人早晚都得用的,但是現在,只能先做準備,不適宜讓他們四個人過分的參與到這場戰爭中,當下之事。主公要做的是要先穩住他們,然後再逐一拆分而用。”

劉儉將身軀向前傾了一傾,問道:“如何穩住他們?”

賈詡捋著自己的鬚子,笑呵呵的說道:“主公,依您之見,如今董卓病重,西涼軍諸將在涼州進不能進退不能退,他們的心中難道不急嗎?若主公現在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不知主公現在心中想的是會是什麼呢?”

劉儉幾乎是沒有任何猶豫的說道:“退路!”

賈詡輕輕地鼓了鼓掌,說道:“主公不愧是當世英雄,一語就說中了事情的關鍵。”

“對西涼軍諸將來說,現在不論是什麼樣的情況,退路都是他們最爲要緊之事。”

“董卓病重,想來命不久矣,就算能夠養好了,對於他今後的身體狀態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誰知道他還能堅持到哪天?”

“如今朝廷方面連新政都廢除了,說明朝廷的局勢已是大變,這些西涼軍諸將只是一羣武夫,他們帶兵打仗行,但是論政治,他們一個比一個差。”

“他們不可能永遠率著兵馬四處打仗,他們也需要政治的支撐保證,至少他們手下的兵是需要糧草的,就目前這個形勢,對於他們今後的退路,這些人心中都摸不著底。”

劉儉慢悠悠的說道:“文和的意思是,讓我先給這些人一條退路,給他們一個保障,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賈詡很是鄭重的說道:“主公,您可以給他們一個保障,朝廷中的其他人也可以給他們一個保障,而且這些西涼諸將各自還都暗藏野心,單純的拉攏,並無意義,而且他們之中的有些人,也不適合被拉攏到我河北。”

荀彧聽到這兒大概也有些明白了。

“文和的意思是,王允、楊彪等人會派人拉攏西涼軍諸將?”

賈詡笑著說道:“長安城中的公卿雖然有足夠的政治力量,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眼下城中所有的軍事實力全都掌握在董卓手中,但是董卓現在病重,他們一定會想辦法挖董卓手中的軍隊。”

“不過,依賈某看來,王允他們不會招降西涼軍諸將,其主要還是會招降幷州一系,如呂布,張遼等人作爲臂助。”

劉儉聽到這兒,隨即有所醒悟。

歷史上的王允確實就是與呂布聯合剿滅了董卓,隨後,李傕、郭汜等西涼軍人馬想要投靠朝廷,卻得到了王允的拒絕。而王允也因此送命。

但是試問,歷史上的王允爲什麼要拒絕李傕、郭汜等西涼兵的投降呢?難道就是因爲李傕和郭汜等人在董卓手下作惡太多嗎?

若是淺顯的想,呂布在董卓手下之時,難道其所做的事情會和李傕郭汜有太大的差別嗎?

爲什麼王允能夠招降呂布,卻不能接納李傕和郭汜呢?

王允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可能會因爲作惡不作惡的問題,而去拒絕一支強有力的兵馬歸順到自己麾下。

但若是仔細思索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還是主要是地域和出身的問題。

王允的祖籍是哪兒?是幷州!

他是幷州太原人士。

對於王允來說,若是他執掌朝政,用自己同州同鄉的軍馬自然是好控制一些,同時也方便他日後掌控全局。

而西涼軍本來就是西北邊塞之軍,跟他不沾關係,而且西涼軍中的派系實在是太多了,將領也太多了,他們出身涼州,與王允可謂是格格不入。

把那麼多的西涼軍收入到了麾下,以王允的能力,也未必能夠完全控制住他們。

董卓身爲久在西涼混跡的老人,這些西涼兵都是常年隨同他征戰的精兵,董卓有能力憑藉自己的威望掌控他們,但王允這方面肯定是不行的。

若是真把這些西涼兵收於其麾下,短時間看確實是會壯大王允的實力,但是時間一長,這些西涼兵自然就會自成形成黨派,王允一個幷州人,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涼州兵將們的認可。

這就等同於在自己身邊埋了一顆巨大的雷,隨時可能爆炸。

但是幷州系的武將對於王允來說可就不一樣了。

像是呂布、張遼這樣的人,都是出身於幷州,這些人對王允來說可以說是值得信賴的,因爲他太原王氏的名聲在幷州擺著呢。

呂布、張遼這些人對於太原王氏的名聲還是非常瞭解的,而且大家都是幷州本地人,彼此間多少有一些鄉土情結存在,就憑這個,王允也自信可以抓得住這些將士們的心。

所以歷史上的王允收了幷州一系,但是對西涼一派堅決不納。

而如今的情況也是一樣。

以王允的角度來說,他必然是希望能夠收攏以呂布、張遼等人爲首的幷州一派。

但是他很難接受李傕、胡軫、郭汜等涼州一派。

……

“依照老夫的推斷,王允一定會對呂布許以厚利。”

“但是呂布如今與牛輔聯合,在某種程度而言,二人是一條船上之人,呂布想來也會將牛輔引薦給王允。”

“但是,牛輔畢竟是董卓的女婿,王允只怕也會對牛輔抱有戒心。”

“主公當派人暗中聯繫牛輔,讓牛輔阻擋呂布投往王允麾下!”

“而牛輔與李傕、郭汜、胡軫等人則是歷來不和。”

“而李傕、郭汜、胡軫這些人是不可能被王允所接納的,也就是說,這些人現在的未來已經註定,他們必然被決於朝廷之外。”

“主公,可以利用這一點,使西涼軍不寧。”

聽賈詡分析到這裡,劉儉心中不由對他充滿了敬佩。

能夠將西涼軍分析的這麼明白的人,也就必然是賈詡了。

“文和請繼續。”

賈詡很著認真的說道:“主公所要做的就是繼續在司州與袁紹對峙,然後派使者先去見呂布,同時在暗中通知牛輔,另外暗中散佈王允會招募呂布歸順的流言,讓西涼諸將對呂布有所警覺,讓呂布無法投奔到王允麾下!”

“幷州軍不投奔王允,朝廷方面怎麼鬧都沒用,沒有多少兵馬,到頭來終歸不過是刀俎上的魚肉而已。”

劉儉聽到這,不由樂了。

賈詡,這是要先斷了王允和楊彪的根。

劉儉認真的思考了一會兒,說道:“若我搶先王允一步,招攬呂布,如何?”

賈詡笑呵呵的:“沒有必要,現在主公還需要呂布牽制胡軫,華雄等人,這些人一旦沒有人牽制,必然也會起禍亂,而且呂布現在要是投靠到主公,對主公來說還是一個負擔。”

“現在天子本來就對主公極爲不滿,主公這個時候若是再把呂布找到麾下,暫時是有害無益,同時也會引起其他西涼軍諸將的警覺,而且還要負起供養幷州軍的責任,這對於主公來說,並不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主公只要能讓呂布無法投靠王允,並搖擺不定,呂布就會成爲在涼州牽制西涼諸將的一柄利劍!”

劉儉點了點頭,說道:“那李傕和郭汜呢?你適才說了呂布和牛輔,對於李傕和郭汜,我又當如何處置?”

賈詡道:“胡珍,華雄等人,據老夫觀察,乃是董卓的死忠,他們如今人在涼州,與呂布和牛輔形成互相牽制之勢,而李傕和郭汜這兩個人,目前其軍在關中,受朝廷指揮,據老夫所知,此二人對於董卓的忠心程度並不是那麼高。”

“二人昔日在涼州,皆是以豪勇之名。”

“董卓因爲欣賞他們兩人的勇武,故而將他們兩個人納入麾下。”

“卓雖然也是以親信待之,卻並未引心腹。”

“如今董卓病重,涼州軍在西涼被牽制不動,這兩個人的心思想必是最活絡的。”

“如果我所料不錯,他們兩個人必然有意向投靠到一方勢力麾下,爲自己謀一個前程。”

劉儉道:“文和是覺得應該讓我招降這兩個人是嗎?”

賈詡略微沉默了一下,隨即道:“主公若是要招攬李傕和郭汜。他們兩個必然會應命的。”

“但就是不知道主公願不願意招降這兩個人。”

一旁的荀彧拱手道:“主公,據我所知,李傕和郭汜爲人兇狠,他們兩個人所率領的西涼兵,是這些年在董卓麾下屠殺黎庶最多的人。”

“而董卓麾下的西涼諸將,最難以約束的也是這兩個人。”

“特別是前兩年,這兩個人曾奉董卓之命,暗中前往潁川平叛,當時在潁川的諸多黎民便皆被這兩個人殺害,他們殺人破戶,奪取鄉中糧草,縱兵劫掠奸/淫婦女,所行之事可謂是人神共憤。”

“雖然董卓這些年對西涼兵約束較多,但是李傕和郭汜這兩個人卻是陽奉陰違,表面上對董卓的軍令頗爲忌憚,但是暗地裡並不遵從,每一次出征都是爲禍一方,此事天下人皆知,在中原各地的豪族和望族皆對此二人深爲痛恨。”

“便是普通黎庶,一聽到李郭之名,也都是心驚膽戰,恨不能生啖其肉。”

“主公若是要招降他們兩個,雖然可以擴充我軍的實力,同時斬斷朝廷的臂膀,但是對主公的名聲頗有損害,而且這兩個人也都是狼心之徒,他們未必會真心實意的歸順主公。”

“況且當年郭汜的一根腳趾就折損在我河北軍中,此人乃是馬賊出身,心胸狹隘,只怕他依舊是心懷怨恨的。”

劉儉沉默了一會,隨即又看向了賈詡。

“文和,伱可有針對李傕和郭汜計策可用?”

“有!”

“呵呵,早就知道你有,這李傕和郭汜我當如何處置之?”

“依照老夫推斷,王允暫時無兵可用,必然假意儀仗二人,且先行離間之法,使此二人給王允,楊彪等人一個沉重的打擊,掉一掉朝廷的士氣和王允等人的威信,隨後再除掉此二人,揚主公聲威,可謂一舉兩得。”

頓了頓,便聽賈詡笑道:“董卓麾下的每一個人,都很是好用,這些人若是用好了,足可使主公輕而易舉的拿下關中!”

 

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613章 環境和身份第185章 什麼事,都要名正言順第439章 夏侯之殤第160章 皇帝要死了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108章 劉儉的攻心戰術第69章 內外相合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今天母親出院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3章 兄友弟恭第371章 彼爲宗賊第710章 八千騎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77章 肉由我分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710章 八千騎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18章 大青駹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131章 黃巾的戰意來源第89章 二代出位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514章 徐州諸派,各有所思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797章 軍神退役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51章 盧植的神秘客人第36章 共成大事!第763章 益州危第15章 家中豪飲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30章 最後一關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270章 袁揚州,心有所謀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736章 整治新領土第486章 撫遠大將軍確立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804章 曹操歸降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81章 衆人皆醉,誰獨醒第54章 鄭家婿第786章 我本解良一武夫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347章 劉儉放煙霧彈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16章 廁中爭雄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161章 恐懼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
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613章 環境和身份第185章 什麼事,都要名正言順第439章 夏侯之殤第160章 皇帝要死了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489章 叛軍束手無策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108章 劉儉的攻心戰術第69章 內外相合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353章 挖大將牆角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今天母親出院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3章 兄友弟恭第371章 彼爲宗賊第710章 八千騎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77章 肉由我分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788章 荊州反骨仔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248章 十一柱石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710章 八千騎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344章 黑道之神第18章 大青駹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131章 黃巾的戰意來源第89章 二代出位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514章 徐州諸派,各有所思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797章 軍神退役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51章 盧植的神秘客人第36章 共成大事!第763章 益州危第15章 家中豪飲第128章 劉備來了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30章 最後一關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723章 良將文遠第369章 殺雞儆猴,野心再漲第270章 袁揚州,心有所謀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736章 整治新領土第486章 撫遠大將軍確立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804章 曹操歸降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81章 衆人皆醉,誰獨醒第54章 鄭家婿第786章 我本解良一武夫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347章 劉儉放煙霧彈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16章 廁中爭雄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161章 恐懼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宜良县| 高青县| 宁明县| 宁化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泽州县| 芦山县| 贡觉县| 绿春县| 景德镇市| 景泰县| 工布江达县| 精河县| 玉林市| 美姑县| 晋中市| 竹山县| 定远县| 长治县| 金溪县| 保靖县| 汾西县| 尉氏县| 洪雅县| 修文县| 和田市| 清涧县| 澜沧| 道真| 湾仔区| 秀山| 米林县| 会东县| 龙海市| 无棣县| 雷山县| 四川省| 潼南县| 普兰店市|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