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39章 出師有名

“主公,還請收雷霆之怒!”

最爲(wèi)冷靜的荀彧急忙站了出來。

今天的他,真的是被劉儉嚇到了。

以往的劉儉,按照荀彧對他的瞭解,就是再怎麼生氣,也不可能說出“昏君當(dāng)誅”這四個字的。

荀彧的概念裡,劉儉不但是有心振興這個民族,振興這個王朝,而且一直以來也都是極爲(wèi)尊重天家的。

但是任何人都有一個底線,而劉儉也不例外。

劉儉發(fā)起怒來,和別人不一樣,他既不摔打也不罵人,但是他渾身上下都會散發(fā)出一種冰冷的寒意,與他平日裡的狀態(tài)極不相同。

少時,便見劉儉緩緩的轉(zhuǎn)頭看向荀彧。

“文若覺得我口出狂言,或是我口出妄言,或是我口出不當(dāng)之言?”

荀彧說道:“大將軍,且收雷霆之怒,當(dāng)今天子行事卻是極爲(wèi)不端,廢除新政,更是將大漢王朝的前程即盡毀,我等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但是他如今畢竟還是坐在那個皇位上,還是天子……大將軍有些話咱們現(xiàn)在還是不能說的。”

劉儉緩緩的站起身。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散發(fā)出來一種霸者之氣。

平日裡那個以仁義爲(wèi)先的劉德然完全不同現(xiàn)在的劉儉。

現(xiàn)在的他怎麼看,都是一個梟雄。

“文若,你可知道我的志向是什麼嗎?”

荀彧聽到這兒,頓時面色一正。

“大將軍的志向,是興旺漢室,興旺天下,興旺我神州子民,此乃大將軍畢生之志也!”

劉儉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你清楚,我要興旺的是這個天下,是這個神州,我要興旺的是我大漢朝內(nèi)的千萬百姓!我從來沒有說過我要興的是當(dāng)今天子。”

“當(dāng)今天子,如果是一位明君,能夠使天下興盛,使?jié)h室升隆,使四方百姓生活安定,那我自然克盡臣節(jié),極力輔佐,助他將大漢朝的天下推向這世間的頂峰。”

“但若他是一個只爲(wèi)一己私利,不顧萬千黎庶的昏君,那就不能怪我要行伊尹,霍光之事了。”

劉儉的話說到這裡,在場的人自然都能夠聽得明白。

但凡是有點兒智慧的人,就都能猜到,劉儉這是要行廢立之事,他要換皇帝了。

只見文丑大步流星的站出來,衝著劉儉重重拱手。

“當(dāng)今天子姓劉,主公也姓劉,而且主公也是漢室宗親,位爲(wèi)皇叔。”

“當(dāng)今天子德行不正,則大將軍取而代之,這有何不可?”

這一番話,可是說中了在場很多人的心聲。

顏良用力的拍著手,哈哈大笑道:

“文賢弟所言,放眼當(dāng)今天下能夠拯救寰宇,挽救黎民之人就是大將軍!這個天下,也只有大將軍當(dāng)了皇帝,才能夠得到長治久安。”

“我等願意輔佐大將軍登基爲(wèi)帝。”

“我等願意輔佐大將軍登基呀!”

“……”

劉儉手下的一種將領(lǐng)皆是紛紛出言。

荀彧的臉色在一旁變了一變,他似乎有些話想要說,但是看著一衆(zhòng)將領(lǐng)們在此刻羣情激憤,卻又不好當(dāng)衆(zhòng)直言。

就見劉儉突然伸出手掌,擋住了衆(zhòng)人的話頭。

隨後便見他揹負(fù)著雙手,緩緩的走到了廳堂的正中,說道:“我雖有心拯救大漢,但是我劉某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受先帝之厚恩。”

“先帝留下這個孩子,讓我爲(wèi)託孤之臣。”

“我責(zé)任重大!”

“當(dāng)今天子雖然不修德政,但是他畢竟是先帝的孩子,我沒能幫著先帝教育好這個孩子,沒能輔佐當(dāng)今陛下成爲(wèi)一名賢聖的君王,本來就有愧於先帝。”

“我若是在這個時候奪取了這孩子的帝位,日後死後下了九泉,又有何面目見先帝?”

荀彧聽劉儉這麼說,方纔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心中暗道,主公果然不愧是主公,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他做的事情還是非常到位的。

就算是當(dāng)今天子不修德政,但是劉儉畢竟是劉宏的股肱之臣,而且當(dāng)年也受到了劉宏的託孤之重。

就算是劉儉有資格繼承帝位,但是若直接從劉辯的手中將皇帝給奪過來,這對於劉儉的聲名來說,確實是有一定的影響。

至少在一些天下人看來,劉儉直接奪取劉辯的帝位,是有負(fù)於先帝的託付的,他以叔叔的名位奪了侄兒的江山,這是某種程度上來講,屬於辜負(fù)了先帝劉宏對他的信任。

但是荀彧心中有一個計劃。

雖然是費點周折,但是最終依舊是讓劉儉能夠成爲(wèi)大漢朝的皇帝,成爲(wèi)大漢朝的最高掌權(quán)人。

那就是讓劉儉先扶持劉宏的二兒子劉協(xié)上位。

在荀彧看來,劉宏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辯如今已經(jīng)用事實證明,這是個不成器的皇帝,不能接受大漢朝的江山。

而身爲(wèi)皇叔的劉儉,在廢掉了劉辯之後,如果將劉宏的二兒子劉協(xié)扶持上的皇位,那就可以堵住天下悠悠衆(zhòng)口。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劉儉如此做並不是爲(wèi)了他自己,而是爲(wèi)了大漢天下。

而且,他也顧念到了他與劉宏的君臣之情,沒有做忘恩負(fù)義的事兒。

一個兒子繼承不了家業(yè),那就由叔叔扶持另一個兒子來繼承家業(yè),這天下還能有人說的出什麼嗎?

而等數(shù)年之後,事實證明,劉宏的第二個兒子也不行,也沒有能力來操持這份家業(yè),那劉儉到時候以叔叔的名義替劉宏來操持這份家業(yè),天下人又能說得出什麼呢?

畢竟劉儉已經(jīng)盡了最大的努力,讓你的兩個兒子都上位試驗過了,但是你兩個兒子都不行,那就只能證明你家的這份根骨不行。

是天要大漢易主,而不是人啊。

這樣做雖然麻煩一點,但是對於劉儉的聲名以及他日後對大漢王朝的統(tǒng)治力,毫無疑問,都是最好的方式。

雖然荀彧心中有這麼一個計劃,但是他卻不敢保證劉儉會不會急功近利,直接就從劉辯的手中將皇位拿過來。

若是劉儉真的這麼急功近利,荀彧雖然也覺得沒有問題,但感覺總是差了一點什麼。

但是如今聽他對在場一衆(zhòng)諸將做了解釋,荀彧這顆懸著的心就放下了。

看來,他的主公還是當(dāng)年與他相見時的那位主公,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顏良、文丑等武將見劉儉不願意當(dāng)皇帝,不由感到很是惋惜。

他們剛想要再行勸諫,就聽荀彧說道。

“主公行事光明磊落,顧念先帝的託孤之重,如此行事可謂仁至義盡,天下望族黎庶,無人不心存佩服,從此以後,天下何人敢質(zhì)疑主公的仁德與忠義?”

“末吏荀彧願對主公誓死效忠。”

說罷,就見荀彧跪倒在地,對劉儉行之以大禮。

賈詡慢悠悠的站了起來,也說道:

“主公仁德,雖堯舜所不及,賈詡願對主公效死,此生心志不變。”

眼見這兩個人對劉儉說出了這番話,其他的衆(zhòng)將雖然在有勸諫之心,但也不能張嘴了,畢竟這兩個人如今可以說是劉備最爲(wèi)倚重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心腹智囊。他們兩個人都這麼表態(tài)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發(fā)出相左的意見。

於是便見在場的諸將紛紛向著劉儉跪下說道:

“我等願以主公爲(wèi)先,一切遵從主公的吩咐。“

大漢天子的未來,就在這三言兩語之間定了下來。

或許在長安城中的劉辯萬萬想不到,他被廢的命運從這時候開始就已經(jīng)成爲(wèi)了註定。

劉儉來回看著衆(zhòng)人:“下一步你們覺得我應(yīng)該如何?”

荀彧心中已經(jīng)有了籌劃,但他並沒有著急說話,而是側(cè)目看向了一旁的賈詡。

讓他頗爲(wèi)驚訝的是,賈詡現(xiàn)在也正扭著頭看著他,同時臉上也掛著一絲微笑。

這兩個人真都是彼此謙讓的緊。

荀彧和賈詡的狀態(tài)自然是落在了劉儉的眼中。

劉儉當(dāng)即對賈詡說道:“文和年長,可由文和先說。”

“諾。”

賈詡也不拖泥帶水,直接對劉儉恭敬的說道:

“依照老夫?qū)ν踉省畋氲热说耐茢啵熳蛹热淮饝?yīng)廢除了新政,那就等於跟他們站在了同一個陣營,而大將軍則是處於他們的對立面上。”

“王允、楊彪等人乃是舊有公卿閥閱勢力的代表,他們與袁紹是穿一條褲子的。”

“昔日的公卿閥閱則是掌握天下輿論之權(quán),依照老夫看來,他們一定會開始聯(lián)合各地郡望,在各地散佈輿論,將司州和雍州的叛亂全部歸結(jié)到新政上,而徹底落實新政的主公與董卓則必然會成爲(wèi)他們的攻擊目標(biāo)。”

“依照老夫推論,軍事上,他們會讓袁紹在司州與大將軍周旋,拖住大將軍,政治上,他們則是會立刻以天子的名義下令,令大將軍即刻退軍,同時令大將軍在河北立刻廢除新政,”

“大將軍若是同意了,則新政從此在大漢朝的天下不復(fù)存在。”

“大將軍若是不同意,他們就會將天下大亂、叛軍四起的名頭歸到大將軍頭上,同時還會給大將軍安一個反叛的頭銜。”

“如今天子既然站在他們這一邊,大將軍在政治立場上並不佔優(yōu)勢,所以當(dāng)務(wù)之急是要即刻想一個噱頭,能夠與天子的名義相抗衡。”

“可是這個名義,恕老夫愚鈍,由於事情發(fā)生的太過突然,老夫一時間不能思之。”

說到這兒,賈詡轉(zhuǎn)頭看向了一旁的荀彧,說道:“文若先生心中比較猶豫躊躇的,想必也是這一點吧,不然恐怕你早就向大將軍諫言了。”

荀彧聞言笑了笑,說道:“是啊,我們原先都是以尊護(hù)朝廷的名義出兵行事的,如今朝廷成了咱們的對立面,讓我一時之間想一個可以對抗朝廷的名頭,我還真是有些猶豫。”

劉儉很是淡然的說道:“這名頭也不是很難想嘛,其實《公羊傳,定公十三年》之中,不就是有一句話早就給我們做好了先例嗎?”

荀彧聽到事兒,心頭不由一陣苦悶。

“主公所言的莫不是想以清君側(cè)爲(wèi)由,然後出兵朝廷,直接攻下長安?”

劉儉淡淡的說道:“若是不以清君側(cè)爲(wèi)名,又有什麼理由能夠最爲(wèi)合適呢?”

荀彧聽到這兒,不由有些猶豫。

也難怪他猶豫。

景帝時期,在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下,朝廷爲(wèi)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而開始對地方進(jìn)行了削權(quán),《削藩策》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應(yīng)運而生。

但是連帶的後果就是爆發(fā)了赫赫有名的七國之亂。

而七國之亂的結(jié)果……整個大漢朝的人自然都是知道的。

這是在大漢王朝之內(nèi),唯一一次以清君側(cè)名義發(fā)動的中央與地方的衝突之亂。

但結(jié)果毫無疑問是打著清君策名義的七王失敗了。

如今,劉儉又再次準(zhǔn)備打出清君策的名義,這讓荀彧感到有些不適,至少這個名頭在他看來多少有些不吉利。

劉儉是明白荀彧的想法的。

他笑著對衆(zhòng)人說道:“今日時局與孝景皇帝時期的時局截然不同,當(dāng)今天子非是景帝,王允、楊彪等人也不晁錯,而我更非七王之流。”

“清君側(cè)的名義有不有用,不在天子,而在於我。”

“時勢的走向更不是楊王允和楊彪能夠掌控。”

“文若,難道有我在此,還有什麼可擔(dān)心的嗎?

荀彧聽到這兒,心中巨震。

他看著劉儉自信的容貌,心中也隨即升起了幾分豪氣。

“主公此言,正應(yīng)今日之時局,現(xiàn)在與當(dāng)年景帝之時比,自然是截然不同。”

“主公非等閒之輩,我等又何須過分擔(dān)心呢?”

劉儉重重的點了點頭,隨後看向了賈詡。

“王允和楊彪等人要打輿論戰(zhàn),那我們也不可能輸給他們!校事府的全部資源都可以用上,文和,無論如何,你也要打贏這場輿論戰(zhàn)。”

“從現(xiàn)在開始,你就一門心思在大漢諸郡爲(wèi)我造勢,與王允他們在政治、輿論上爭鋒爭雄。”

賈詡一聽到這,頓時精神頭一振。

“既是大將軍的囑託,老朽一定拼盡全力,定然不辜負(fù)大將軍之所望。”

“不過,老朽還有一條計策,想要獻(xiàn)給大將軍。”

一聽賈詡有計策要獻(xiàn),劉儉急忙說道。

“文和,有話請直說。”

賈詡似乎有些猶豫,畢竟在場的人似乎有點多。

劉儉似乎能夠看明白賈詡的心意。

“今日姑且散帳,諸公且下去整頓兵馬,準(zhǔn)備隨時與袁紹交戰(zhàn)。”

“諾。”

在諸將下去之後,劉儉單獨把荀彧和賈詡留了下來。

“文和,有什麼話你現(xiàn)在可以說了?”

“大將軍,有關(guān)於長安之事,您似乎還忘了幾個人呢?”

“誰?”

賈詡緩緩開口說出了四個名字。

“牛輔,呂布,李傕,郭汜。”

這四個名字一說出來,一旁的荀彧似乎想到了什麼,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

而荀彧看向賈詡的目光,似乎也有了幾分恐懼。

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7章 官場利弊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738章 兩小施政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fā)第728章 爲(wèi)了未來,也得反了第698章 夢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377章 新政動態(tài)第88章 放手一搏第412章 河內(nèi)郡未來的班子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fù)任何一個人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88章 猛張飛設(shè)計牛輔,關(guān)雲(yún)長行舟抓毒第45章 向董卓學(xué)習(xí)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778章 孫策最後的價值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626章 差距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539章 我當(dāng)然還有宏圖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237章 誰敢造次,先過我兄弟這關(guān)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81章 衆(zhòng)人皆醉,誰獨醒第365章 爲(wèi)兄替你打發(fā)了他們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626章 差距第393章 江南新秀請個假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193章 廣積糧第604章 動朝廷根本第73章 坦誠待君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571章 兄弟重逢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77章 肉由我分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587章 徐州最聰明的人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237章 誰敢造次,先過我兄弟這關(guān)第622章 師兄請罪第483章 寧朝廷負(fù)我第30章 最後一關(guān)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309章 和談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23章 此曹操非歷史之曹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529章 劉玄德,正人君子也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246章 樂安顏氏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631章 虎落第207章 劉備謀袁
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7章 官場利弊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738章 兩小施政第541章 大漢水師,出發(fā)第728章 爲(wèi)了未來,也得反了第698章 夢今天覆查,還是有點問題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377章 新政動態(tài)第88章 放手一搏第412章 河內(nèi)郡未來的班子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fù)任何一個人第140章 董劉忘年交(第二更)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88章 猛張飛設(shè)計牛輔,關(guān)雲(yún)長行舟抓毒第45章 向董卓學(xué)習(xí)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556章 蜜水不至殺手至第778章 孫策最後的價值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626章 差距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539章 我當(dāng)然還有宏圖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237章 誰敢造次,先過我兄弟這關(guān)第719章 袁紹總動員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384章 只有一個方法了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81章 衆(zhòng)人皆醉,誰獨醒第365章 爲(wèi)兄替你打發(fā)了他們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626章 差距第393章 江南新秀請個假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193章 廣積糧第604章 動朝廷根本第73章 坦誠待君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571章 兄弟重逢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793章 君擇臣,然臣亦擇君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77章 肉由我分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587章 徐州最聰明的人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330章 衣冠望族看出了弊端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237章 誰敢造次,先過我兄弟這關(guān)第622章 師兄請罪第483章 寧朝廷負(fù)我第30章 最後一關(guān)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309章 和談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485章 雖不利於吾,吾亦往也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523章 此曹操非歷史之曹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529章 劉玄德,正人君子也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246章 樂安顏氏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631章 虎落第207章 劉備謀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甘孜县| 黄骅市| 谷城县| 含山县| 连云港市| 桐柏县| 永城市| 内黄县| 巴彦淖尔市| 京山县| 金门县| 巩留县| 潍坊市| 徐水县| 濮阳市| 呼和浩特市| 元朗区| 建平县| 鹤峰县| 阿合奇县| 长治市| 靖安县| 五华县| 嘉黎县| 阿图什市| 承德市| 阿坝县| 株洲市| 南陵县| 哈巴河县| 开封县| 来宾市| 营口市| 循化| 东丽区| 丰台区| 通州区| 龙门县| 洛宁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