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88章 東南人傑

不得不說,陳珪真的是徐州諸族當(dāng)中最聰明的老滑頭。

他當(dāng)著所有人的面兒,向劉儉唸了這麼一份諫言,表了他的忠,成爲(wèi)了徐州諸族之中第一個向劉儉主動投誠的家族。

這使得劉儉對於安定徐州、發(fā)展徐州的信心大大增加。

而那些在心裡對於劉儉會不會對徐州有所改革,或者是劉儉若要改革徐州,他們就會有所抗拒的家族而言,陳家的舉動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

畢竟他們當(dāng)中的領(lǐng)頭羊直接反水了,剩下的人究竟該何去何從?大家一時間都沒有了主心骨。

陳珪雖然是向劉儉表示投誠,但是他的這份諫言是練給劉備聽的,劉備在聽完之後也非常的詫異。

他一邊捋著自己的鬚子,一邊驚訝的看向了旁邊的劉儉,眼眸中都是詢問之色。

劉儉並沒有任何表示,但他只是不著痕跡的對著劉備笑了一下。

兄弟兩人也是相識多年了,劉備對劉儉的表現(xiàn)自然會意。

說到這的時候,就見劉備站起來,他一臉激動的望著陳珪說道:

“徐州能有漢瑜公這樣的忠貞之士,真乃是徐州之大幸,國家之大幸也。”

“漢瑜公果然是人如表字,漢瑜,漢瑜,真乃是大漢朝之美玉也!”

陳珪拱手作揖:“將軍謬讚了,珪不敢當(dāng)也,珪只是記得自己乃是一個漢人,是徐州人,是朝廷治下之民,就理應(yīng)爲(wèi)大漢盡忠,別說是捨去些許之利,便是捨去這條老命,只要能興漢室,老夫也在所不惜。”

“好,漢瑜公果然是大漢忠臣頂樑,吾輩楷模!”

劉備當(dāng)即拍案起身,大步走到了陳珪的身邊,然後一伸手,將陳珪手中的絹帛拿在了手中。

“漢瑜公如此忠義,你的諫言,備必當(dāng)採納!”

……

議事之後,劉備單獨將陳珪留下,要與他共同商議關(guān)乎徐州今後的發(fā)展。

劉儉,劉備,陳珪等人談了許久,談話的內(nèi)容不爲(wèi)外人得知,不過陳珪在離開了太守府之後,他的兒子陳登第二天便被徵辟到了太守府,就任於劉備之下。

很顯然,劉氏跟陳家達成了協(xié)議,陳珪年紀大了,早晚不能繼續(xù)支撐陳家,如今陳登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徐州官署中樞,順利過渡,想必日後會逐漸成爲(wèi)陳家的頂樑柱。

這件事,一經(jīng)傳開,頓時在徐州諸多家族還有徐州一衆(zhòng)屬官之中掀起了一陣波瀾。

徐州諸族還有士族羣體,罵陳珪的也有,羨慕陳珪的也有,敬佩陳珪的也有……反正不論是何種情緒都沒用,但人家陳珪已經(jīng)都佔據(jù)了先機。

剩下的這些徐州本地大族豪右,縱然是想要仿效陳珪,也不過是拾人牙慧,根本不可能在劉氏那裡得到過多的好處了。

不過,終歸還是有人會別出心裁,通過別的方式,向劉儉投誠的。

比如說,東海的王朗和瑯琊的趙昱,就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向劉儉和劉備投誠。

……

“舉薦人才?”

“正是。”

今日王朗和趙昱一同前來,向劉儉和劉備舉薦賢能。

“不知二公所舉薦者乃是何人?”

王朗隨即道:“彭城人張昭,字子布,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衆(zhòng)書,與某和元達爲(wèi)友相善,昔日曾爲(wèi)陶恭祖舉茂才,子布不應(yīng),謙以爲(wèi)輕己,遂見拘執(zhí),元達傾身營救,方以得免。”

劉儉聽了張昭之名,很是開懷。

他隨即對劉備道:“這位張子布,乃是忠謇方直有才義者,可請出山,相助輔佐徐州政事。”

對於王朗和趙昱的推薦,劉備並不深信,如今聽劉儉這般說,劉備當(dāng)即表示道:“我當(dāng)親往請之也!”

此時,彭城國因爲(wèi)孫堅攻伐已亂,張昭爲(wèi)避難前來東海,王朗與趙昱引著劉備去請張昭。

對於劉備能不能請出張昭,劉儉並不抱有懷疑態(tài)度,相比於陶謙,劉備的人格魅力實在是要強太多了,張昭再孤傲清高,面對劉備的感情攻勢,他早晚也得敗下陣來。

不過劉備去請張昭,劉儉並沒有跟去。

並非劉儉看不起張昭,而是在臨淮之地,還有另外一個人,更加受到他的重視。

劉備去請張昭,劉儉則是帶著張飛,親自南下去往臨淮,去接那個人。

……下邳,東城縣,魯氏故里中。

一位身材高大,器宇軒昂的年輕男子正在指揮家奴們收拾行囊輜重,這位男子便是東城魯氏之中的魯肅,字子敬,現(xiàn)年二十二歲。

去年,他的父親剛剛?cè)ナ溃缃袷匦⑵趧倽M。

在魯肅收拾行裝的時候,一位婦人正在魯肅房中,她有些猶疑地問道,“子敬,你真要因爲(wèi)一封信而舉家北上去往東海?”

婦人正是魯肅之母。

魯肅聞言停下手中動作,對母親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母親,請相信孩兒。”

魯母雖然相信他的兒子,但終歸還是眷戀故土的。

她問道:“就單單因爲(wèi)那封信嗎?”

魯母口中的那封信,是不久前由一名自稱河北校事府的校士親自送來的。

那封信上只有短短數(shù)句話:

“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猶宜今日。昔馬援答光武雲(yún),“當(dāng)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吾輩納奇錄異,親賢貴士,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備薄酒金樽,以待君北上也。”

而信上並無落款。

想起信中的內(nèi)容,魯肅感慨嘆道:“單單僅是一封信,自然不能使吾於此。”

“實是那信中內(nèi)容,還有那送信之人,還有徐州今來發(fā)生的事情,讓孩兒不由想起一人。”

“普天之下,能行此異事者,恐只有一人也!”

說到這的時候,魯肅似乎有些激動。

“母親,縱觀天下,何人可位列英雄之巔?”

魯母嘆道:“我一介婦人,哪裡知曉這個?”

魯肅言道:“在孩兒看來,撫遠大將軍克平北境,聲威大振,愛民如子,行事如風(fēng)雷,觀其所爲(wèi),確爲(wèi)明主,如今,有如此明主近在咫尺,我知之而不投,豈不惜哉?”

按照魯肅的意思來說,他之所以要往北,乃是因爲(wèi)有明主蒞臨。

對於這點,魯母倒是很信服魯肅的看法。

當(dāng)初袁術(shù)佔據(jù)壽春,魯肅之父曾與未及冠的魯肅論及袁術(shù),欲舉族往壽春投袁,但魯肅卻告知其父:

“袁公路驕橫無綱紀,非治亂之主,徒憑袁氏四世三公之名懲威而已,雖稱霸一方,然必不久矣。”

當(dāng)時的袁術(shù)也算是兵多將廣,與袁紹幾乎持平。

誰能想到,魯肅竟然會有這樣的眼光?

魯肅之父對他的話本是將信將疑。

但後來事實證明,袁術(shù)敗亡之快果真如魯肅預(yù)料一般,真的就是其亡也忽,使人唏噓。

昔日的揚州之主,如今已是成了他人麾下之臣。

從這件事以後,魯父魯母深深的相信了自己的兒子絕對是個高瞻遠矚的人。

只是,魯母對於另一點還有所遲疑。

“吾兒,母親信你的眼光,儘管如此,伱也無需如此急切,亦無須舉家北上東海啊。”

也難怪,校士來信不過三日,魯肅收到信後到做出決定幾乎就是兩三日的事情。

而且,他做出的還是舉家北遷的決定。

這個時代,離鄉(xiāng)千里投奔之人本就不多,更別說魯肅這種欲舉族棄業(yè)的了。

因爲(wèi)這意味這一點,將整家族的未來都押在了這位明主身上。

魯肅長嘆口氣,道:“母親,孩兒之所以如此,一則乃是爲(wèi)了投奔英雄明主,做一番大事,二則也是爲(wèi)了避免族禍!”

“族禍?”

“母親,我們不能繼續(xù)待了,在這麼待下去,怕是早晚會被曹軍強逼著搬去江東,到時候,咱們魯家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當(dāng)此危急之時,必須速行!”

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712章 赦俘第772章 著眼全局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377章 新政動態(tài)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380章 劉表的決心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544章 大將軍不接受平等的談第638章 昏君當(dāng)誅,主公息怒第212章 劉備欲離京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xiāng)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806章 歲如河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shè)兵團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510章 霸業(yè)已成第778章 孫策最後的價值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zhàn)驚司州第423章 司州大混戰(zhàn),拉開序幕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737章 接班人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chǎn)”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718章 進軍南陽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585章 規(guī)劃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10章 以少搏衆(zhòng)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807章 強漢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345章 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746章 關(guān)羽的警醒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24章 大漢朝的優(yōu)秀演員第215章 攔路虎第482章 所有人都傻了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293章 是戰(zhàn)是和?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622章 師兄請罪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785章 諸葛亮偷渡大洋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663章 扶風(fēng)法正第244章 陷陣營,白毦士出發(fā)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398章 劉儉的計劃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26章 郡署徵辟第482章 所有人都傻了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728章 爲(wèi)了未來,也得反了請個假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378章 劉家賢內(nèi)助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782章 大戰(zhàn)初始第377章 新政動態(tài)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626章 差距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687章 涼州戰(zhàn)第313章 袁術(shù)開始操刀子了
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712章 赦俘第772章 著眼全局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103章 越騎營變天(求訂閱)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377章 新政動態(tài)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784章 子義的船上有孔明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380章 劉表的決心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544章 大將軍不接受平等的談第638章 昏君當(dāng)誅,主公息怒第212章 劉備欲離京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xiāng)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806章 歲如河第689章 崛起的建設(shè)兵團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510章 霸業(yè)已成第778章 孫策最後的價值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zhàn)驚司州第423章 司州大混戰(zhàn),拉開序幕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737章 接班人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chǎn)”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640章 某非亂武之人第718章 進軍南陽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100章 出了點小情況第585章 規(guī)劃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10章 以少搏衆(zhòng)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807章 強漢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345章 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746章 關(guān)羽的警醒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24章 大漢朝的優(yōu)秀演員第215章 攔路虎第482章 所有人都傻了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293章 是戰(zhàn)是和?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622章 師兄請罪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785章 諸葛亮偷渡大洋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138章 玄德入京(抱歉,今日家裡有急事,第704章 劉儉出馬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663章 扶風(fēng)法正第244章 陷陣營,白毦士出發(fā)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398章 劉儉的計劃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26章 郡署徵辟第482章 所有人都傻了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728章 爲(wèi)了未來,也得反了請個假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378章 劉家賢內(nèi)助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782章 大戰(zhàn)初始第377章 新政動態(tài)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626章 差距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687章 涼州戰(zhàn)第313章 袁術(shù)開始操刀子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武义县| 辽源市| 祁门县| 鄂尔多斯市| 兴仁县| 黄冈市| 嵊泗县| 南投市| 临高县| 肇东市| 聂荣县| 壤塘县| 安义县| 荃湾区| 嘉善县| 永宁县| 鹤山市| 开化县| 德庆县| 乌审旗| 鲁山县| 侯马市| 南部县| 蒲城县| 佛教| 武汉市| 延长县| 柳州市| 永福县| 崇礼县| 浙江省| 曲阜市| 泸州市| 屯昌县| 潼南县| 武宣县| 日喀则市| 章丘市| 新建县|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