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2章 誠聘教師

第512章 誠聘教師

在中國歷史上,或者是說在世界歷史上,從人類政權出現的那一刻開始,這種司職暗殺、偵探、間諜、見不得光的部門就一直存在。

這種部門是會一直存在到人類政權消亡的。

無論哪一個政權主導的國家,都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做見不得光之事的部門。

黑夜之後就是黎明,光與黑暗一直都是並列存在的。

劉儉的勢力越來越大了,他也需要一個這樣的部門組織。

劉儉如今不光掌管著河北四州,包括向遼東方面拓展的韓州,以及河北幽州、幷州的邊境外圍,向北地深入域拓展的草原地區,目前都在他們治理下。

以後世的地域來劃分的話,黃河以北,已經山東沿海,包括山西以及內蒙古大部,包括韓國和朝鮮,還有遼寧部分地區都在劉儉的掌控中。

而且就目前整個漢朝各方割據勢力的總體情況來看,劉儉治下的異民是最多的。

他的勢力相比於歷史上佔據河北的袁紹……不論是地盤兒,還是人才,經濟,資源,科技以及潛力都要更加的鼎盛。

但地盤大了,人才多了,卻不代表這個勢力就絕對平安無事,相反的,地盤越大,事情也就越多。

他需要一個專門屬於他的暗事部門,專門處理一些見不得光的事。

就比如說是針對鮮卑,荀彧覺得,一旦鮮卑之中出現了什麼能力卓越的人物,那就會對漢室朝廷極爲不利。

但是他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阻止這個事情。

在劉儉看來,這都不是問題。

一個遊牧民族而已。

只要出現了一些稍有影響力而且還不容易被自己掌控的人物,那就在他未坐大之前,直接用暗殺的方式幹掉就好了。

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有一支精銳的暗事部門在手,劉儉可以保證鮮卑永遠都出不了絕世英主。

只是要成立這樣一個部門,首先就是需要投入錢,大量的錢!

然後就是需要投入精力培養的人才,特殊的人才。

對這個部門所錄用的人選一定要慎重,但是劉儉現在治下不缺人,找一些對自己忠心耿耿,只聽從自己命令,同時又果敢堅韌的人,在人口稠密的河北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關鍵就是要看由誰來調訓他們的各項能力。

偵查方面、刺探方面、知識技術、包括醫療和藥理……這都是要掌握的。

能夠教導這些的人劉儉不缺。

但是唯獨這刺殺武技方面的教師,確實是不太好找。

而這刺殺武技,又是成立這個部門的一個硬性標準。

張飛、趙雲、黃忠這樣的猛將,武藝自然是非常超羣的,論馬戰、步戰,他們可以說是天下無敵。

但是,劉儉現在要訓練的,不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將軍士兵。

他要的是在搏擊方面能夠做到一擊必殺,且善於隱藏自己的行蹤,可以悄無聲息的置人於死地的人才。

在這方面,劉儉覺得是張飛、趙雲這樣的戰將雖然厲害,但他們的本事並不適合。

而劉儉也一直是在找適合這方面的教官。

直到最近,他終於打聽到一個人了。

劉儉覺得這個人比較合適,而目前這個人就在幽政附近。所以,這也是劉儉這次來幽州的原因之一。

如今在幽州,有一位昔日在雒陽聲名較盛的長者。

“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斯術,稱於京師。”

這位在歷史上於京師中以劍術著稱的虎賁王越,據說是當時司隸地區的第一劍術高手。

但是這個王越的劍術雖然有名,在桓靈時期也名震過雒陽三河,但卻很快的就銷聲匿跡了。

這完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當時的司隸是天下中心,是京師首善之地,天下間所有的人才都在那裡匯聚著。

而王越這個人,一不是經學名士,二不是世俗清流,三他似乎與宦官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四他也不是擅長軍事的猛將……

他唯一擅長的,似乎也就是隻有搏擊所用的劍術。

但是這個劍術能夠爲他帶來的也不過是一時之聲名,至於對於他的前程發展而言,在當時來看並沒有什麼卵用。

不論是桓靈二帝,亦或是高門閥閱,似乎都沒有必要重用他這麼一個劍客,縱然是重用他又能有什麼用呢?

宦官總不能重用王越去殺黨人吧?

士族也總不能去請王越舞劍殺入宮中去殺宦官吧?

皇帝也不能用一個劍客去指揮千軍萬馬平叛吧?

所以他這個京師第一劍客,其實就是一個三不沾四不像。

屁用不頂。

所以說,王越活到許大年紀,也沒見有什麼出息,空有一個劍客之名。

他又不願意投身到高門望族的府中當食客,覺得太掉價了,畢竟他腦袋上還有一個京師第一劍客的主角光環,給人當食客那是遊俠行爲,王越還不願意這麼幹!

於是他就渾渾噩噩的混到了現在。

活到了這把年紀,王越已經都認命了,他覺得自己這輩子或許不會有什麼大成就,於是就安安心心的在幽州練劍,心無旁騖的練劍。

如此對於他的劍術境界來說,反倒是好事,使他在晚年時節,劍術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這些年,他在幽州也收養了幾個無父無母的孤兒,並把自己的劍術傾囊相授。

還別說,這些孩子中真有幾個厲害像樣的,成了王越的得意弟子。

王越已經五十多的年紀了,本來尋思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沒有想到,在他五十五歲生辰這一天,他在無終縣鄉聚中的草廬,得到了一份來自撫遠大將軍劉儉派人送來的壽誕之禮。

那份大禮不僅是包括金,綢緞,名器等貴重之物,更是有六壺羽箭和一輛名貴的馬車。

而這次,代表劉儉前來拜訪王越的人,更是替劉儉掌管親衛軍白毦軍的貼身之將夏侯蘭。

夏侯蘭代表劉儉向王越進行了祝賀之後,隨即又爲王越送上了劉儉的親筆書信。

王越雖然隱居在鄉里多年,但並不代表他對天下大事不知曉。

特別是如今河北各縣都在按月推廣大公報,大公報每月都會按時向各地的鄉里傳遞天下大事。

其中傳遞最多的,自然就是有關於劉儉近些年來的所作所爲。

河北之民無不對劉儉所做的這許多大事萬感欽佩。

王越也是河北當地居民的其中的一員,其他的百姓對劉儉萬分敬佩,王越自然也是敬佩的。

畢竟,他這些年一直生活在河北,河北每一項惠及民生的政策,王越也都能得其利。

正因爲有劉儉,河北如今才能夠如此安定,王越也才能在如此安定的條件下,沒有後顧之憂的在鄉里練劍、教學生、過著滋潤愜意的生活。

不知不覺之間,劉儉成爲了王越心中所傾慕的一個人。

不過,王越卻無緣與劉儉一見。

不是他不想見,而是他沒有資格見。

別看他當年在雒陽身居虎賁,但也不過只是有一時的名氣,隨後便泯沒於蒼生之中。

而劉儉如今則是代表天子,是在北地行使大漢政權的人物,在這個天下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王越怎麼可能和劉儉相提並論呢?

大將軍豈能是王越所能攀附的?

但是今天,劉儉卻主動派人來接王越與他相見了。

劉儉信中大致對王越言道:

“某聞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而中多者得與於祭,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受教法於司徒,”

“退而頒之於其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藝,地方官爲薦賢舉士而行射禮,”

“射禮前後,常有燕飲,鄉射禮也常與鄉飲酒禮同行,《儀禮》記者,鄉射以二傑爲一組,天子之射用六耦,諸侯四耦,大夫、士以三耦。”

“今劉某行右北平,願以三耦之禮,請王公來肥如一會,萬勿推卻,萬勿推卻!”

王越緩緩放下手中的簡牘,閉著眼睛,感慨了一聲。

“大將軍如此相待,越豈能不至?”

“還請夏侯君先行,王某與弟子們整點片刻,便即出發。”

夏侯蘭道:“王大家乃是大將軍所敬佩者也,蘭臨行,曾得大將軍囑託,務必用此車接大家往肥如,王大家若不乘此車,則蘭失職也,恐無顏回去面見主公,還請王大家莫爲難於我。”

對於夏侯蘭這番誠摯懇切的邀請,王越自然是無法拒絕。

“唉,臨老臨老,竟然還能得到大將軍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如此看重,實在是王某人的畢生之幸啊……也罷,既是夏侯君如此誠懇相邀,那王某人就舔著臉坐這一回車,煩君帶路了。”

(本章完)

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438章 天下第一步兵第530章 讓徐州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661章 劉丞相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0章 孝廉 察廉 徵辟 屯邊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85章 過猶不及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795章 你只是絆腳石第774章 袁家兄弟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684章 清洗弊端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678章 宗親中的左膀右臂第278章 你是我大哥第530章 讓徐州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789章 魏延的覺悟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735章 都瞄著荊州第88章 放手一搏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428章 龍虎鬥第794章 袁紹的覆滅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561章 紹,術,譚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702章 大事件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625章 斷彼之糧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19章 審鮮卑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526章 校事府第326章 大殺器,是時候祭出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221章 賈詡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425章 猛將如虎第380章 劉表的決心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525章 劉備仗義援徐州第731章 失陷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474章 從軍師到掾吏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
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258章 劉虞說:德然,我只適合治民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438章 天下第一步兵第530章 讓徐州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661章 劉丞相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40章 孝廉 察廉 徵辟 屯邊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190章 袁家的宏圖大業第85章 過猶不及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795章 你只是絆腳石第774章 袁家兄弟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684章 清洗弊端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678章 宗親中的左膀右臂第278章 你是我大哥第530章 讓徐州第726章 宛城攻略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789章 魏延的覺悟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686章 漢室人傑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735章 都瞄著荊州第88章 放手一搏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428章 龍虎鬥第794章 袁紹的覆滅第154章 正義士族,鉅鹿田豐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561章 紹,術,譚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702章 大事件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692章 風水輪流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625章 斷彼之糧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122章 殺降,亦不殺?第19章 審鮮卑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433章 夫存不忘亡第115章 天下望族請諫,要平黃巾第526章 校事府第326章 大殺器,是時候祭出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221章 賈詡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425章 猛將如虎第380章 劉表的決心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588章 東南人傑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525章 劉備仗義援徐州第731章 失陷第796章 烏江之戰第474章 從軍師到掾吏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东阳市| 陇南市| 天峨县| 盐山县| 松江区| 嘉鱼县| 扶风县| 中山市| 青州市| 永靖县| 万宁市| 布拖县| 乾安县| 崇文区| 乾安县| 白朗县| 任丘市| 黔西县| 洪江市| 北海市| 富源县| 英吉沙县| 台州市| 论坛| 广平县| 固镇县| 怀远县| 开化县| 泸水县| 龙口市| 阿拉善左旗| 雷波县| 建昌县| 峨眉山市| 株洲市| 洞头县| 红安县| 房产| 平定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