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9章 劉董聯盟

第229章 劉董聯盟

就在董卓入宮向何太后與皇帝表明忠心的同時,董卓的使者第三次來到了劉儉的營寨之中。

這一次,沒有李傕,沒有郭汜,沒有賈詡,只有剛剛入幕到董卓府中的李儒。

而且這一次,李儒並非大張旗鼓,他很是低調的來到了劉儉的營中,不過他所帶來的東西卻並不低調。

是大漢朝的左將軍印。

“恭喜左將軍,董司空願意答應使君的要求,不但願代表朝廷敕使君爲左將軍,另還願意提升將軍的侯爵敕地,增加使君的食邑。”

劉儉坐在主位上,把玩著李儒帶來的那個左將軍印,上下左右的來回翻看,看的很是仔細。

李儒的表情略有些尷尬:“不是假的……”

“啊,哈哈哈!我知道不是假的,只是心情一時激動,故而多翻看翻看,文優不要誤會!”

李儒抿了抿嘴脣,也沒好意思多說什麼。

說什麼誤會不誤會的……看你剛纔檢查的樣子,擺明了就是不信任董公。

如今皇甫嵩被罷免,這左將軍的名號,倒是讓劉儉撿了個現成。

“不知董公想以何處爵位予我?封地何處?”劉儉笑著問道。

李儒忙回答道:“董司空願許以將軍爲武平縣候。”

好大的跨度,直接就縣侯了。

劉儉將手中的左將軍印緩緩地放在桌案上,然後站起身,對著雒陽城的方向拱了拱手,並朗聲道。

“煩勞文優回去,代我相謝於董公,此恩此德,儉沒齒難忘。”

李儒亦是起身:“自然,自然,不過董公說了,這都是使君所應得的,無需相謝,使君乃大漢棟樑,朝廷自當回之以厚報。”

劉儉請李儒坐下,隨後命人以茶侍人。

兩個人坐下之後,劉儉問道:“我的條件,董公確實答應了?”

李儒笑道:“自然是答應了,畢竟董公也能理解使君苦衷,依使君的身份,若要與天下士人直接翻臉,絕不可能,畢竟使君身爲盧公高徒,鄭康成之婿,也算是天下名士了,焉能與士人爲敵?這點董公是肯定理解的。“

劉儉聞言大笑道:“不想董公居然這般爲我著想,如此,反倒是讓劉某有些慚愧了,感覺我真有點對不住董公的恩情,從打認識董公,他就一直在暗中照顧我。”

李儒笑道:“其實李某代表董公前來,乃是想與使君達成一個協議。”

“什麼協議?”

李儒笑道:“關於使君與董公,今後當如何相處的協議。”

劉儉很是鄭重地言道:“此事我還是那句話,只要董公是漢室忠臣,那劉儉自然就是他的朋友,原因很簡單,因爲我乃是漢室宗親,我姓劉!只要不違反這個原則,一切好商量。”

李儒笑道:“那是自然的,其實這天底下,又豈能僅僅只有劉使君一人是忠臣義士?董司空亦不例外。”

劉儉沒吭聲。

李儒道:“不瞞使君,自使君打算將張角與各州閥閱高門的書信贈予董公之後,董公就已經前往後宮,將當下的局勢盡皆向天子和太后稟明,自先帝死後,閥閱之門勢大,”

“特別是袁家中人,屢屢暗行悖逆之事,此番雒陽之亂,可以說皆出自袁家手筆,董公自思乃是漢臣,當此危難時節,自當站出來,爲朝廷肅清奸佞,維護漢家皇權!”

“在這一點上,董公與劉使君,肯定是不謀而合的吧?”

劉儉端起了面前的茶卮:“如此說來,董公是要做漢家忠臣了?”

李儒道:“使君這話說的不對,董公本來就是漢家忠臣,至少在現在,使君敢想卻不敢做的事情,董公都敢做!張角遺留在世的那些書信,使君不敢用,董公都敢用!”

“天下望族,董公視之如同草芥!爲了大漢昌隆,爲了陛下皇權鼎盛,雖千萬人,董公往矣!”

劉儉聞言笑了,李儒的話,說的倒也是入骨三分。

他站起身,對著李儒拱手道:“董公爲了大漢朝的忠義之心,劉儉很是佩服,只可惜儉格局不夠,心胸也不開闊,志氣也沒有董公那般高遠,只能暗中相助董公了!”

李儒笑著站起身,道:“董公不需劉使君明著相助,只要劉使君不給董公添麻煩,那就足夠了,”

“當今天下,衣冠巨室、世家閥閱雖然勢大,但論及兵馬之強盛,這天下猶以董公爲最,董公不需劉使君在兵馬上出力,只是暗中能夠稍微幫下忙,就可以了,”

“就好比使君這次拿出張角的書信,就是對董公最大的幫助,您依舊是做您的名士,操刀子的事,自然由董公來做,您是漢室宗親,爲了鞏固劉氏的根本,也不想看望族閥閱坐大吧?”

劉儉笑道:“難道董公就不覺得,我是在利用董公對付天下的閥閱之門嗎?”

李儒笑道:“劉使君之所思,董公當然知道,但劉使君爲何就覺得,董公對不了世家之門?”

“昔日楚項羽破釜沉舟,麾下士卒以一當十,九戰章邯,各路諸侯兵馬作壁上觀,”

“待戰勝之後,六國諸侯皆不敢正視楚項羽,今日之勢又何嘗不會是當年呢?”

“以董公之權術,天子之支持,西涼軍之強盛,我料董公必勝!”

望著李儒堅定的面孔,劉儉心中倒也是升起了幾分敬佩之情。

別的不說,這份膽略和敢幹的豪氣,真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

不過劉儉卻覺得,走和歷史上完全不同一條路的董卓,也絕不是天下閥閱的對手。

但他也不與李儒過多爭辯,就讓時間和歷史去見證這一切吧。

不過,有趣的是,歷史上行廢帝之事而立威的董卓,他所面對的對手,是包括皇權和世家閥閱,關東士族在內的所有人!

但是現在的董卓,沒有行廢立來立威,而是準備拋出張角遺物,用來指責關東閥閱高門不忠不義,以一個忠臣和正義的角度來立其威。

如此一來,和歷史不同的是,皇權以及對國家忠誠的勢力會暫時站到了董卓的一面,而他的對手,則只剩下了關東閥閱之門,衣冠巨室以及那些一直在民間行壟斷之事的既得利益羣體。

在歷史上,董卓是孤家寡人,他以暴施政,大幅度的削減漢室皇權,導致天下望族乘虛而入紛紛崛起。

死的是董卓,毀的是漢室,漁翁得利的是望族豪右所組成的地方性勢力。

但是現在,皇權被董卓保護了起來,要被大幅度削弱的,是那些世家與豪右了。

天下依舊會亂,但漢室的聲威,不會像歷史上那樣被董卓無情的踐踏。

只是,在劉儉的眼中,董卓就算是轉換了角度,換了人設,他依舊會是這場鬥爭中的犧牲品。

畢竟,他的基本盤是西涼軍,而且他已經六十歲了。

用西涼軍做基本盤,還這般大的年紀,劉儉想不出董卓靠什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不過沒關係,至少現在的董卓不會死,他肯定還能堅持幾年。

而這幾年,董卓會給予那些腐蝕了這個天下的混蛋們,比之黃巾更爲重大的打擊!

劉儉的心,在不知不覺間開始激動了起來。

現在的情況已經和歷史完全不一樣了!

黃巾起義發生了,但“天補均平”的口號和思量,使各地的貴族望門,遭受到了農民起義軍的重創!

董卓依舊是進了雒陽,但他沒有廢帝,反而根據時勢,選擇了擁護皇帝,維護皇權,並親自下場,開始將大刀再度伸向了那些所謂的衣冠望族之門!

那些在歷史上,因爲董卓之亂而撿了皇權現成便宜的人,這一次是該換他們來面對董卓的屠刀了。

經過了“天補均平”,關東的世家望族已經有了一輪血的洗禮。

如今,在劉儉的操縱下,針對他們的第二輪血之洗禮,再次撲面而來!

大治需要大亂,而這個大亂的方向,卻一定要好好掌控!

如今的這個方向,在劉儉看來——正好!

劉儉舉起手中的茶卮,對李儒道:“希望董公果能如古之先賢一般,爲大漢,爲了這個天下,成就豐功偉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李儒的臉上露出了敬佩之情:“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好一句驚世之語,使君果有大才!佩服佩服!”

“我以茶代酒,爲董公之忠,盛飲之!”

“爲董公對大漢朝之忠,盛飲!”

二人一飲而盡,彼此對視,接著不由各自哈哈大笑。

雖然沒有明確點明,但毫無疑問,劉儉和董卓已經在某些事上達成了共識。

這其實就已經等於是結盟了。

雖然這個結盟只是口頭上的,而且還不會表現在明面上,但對雙方而言,這或許纔是他們最爲喜歡的結盟方式。

興旺這個天下,三興大漢的任務,董卓,要由你來打開一條新路程了!

(本章完)

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787章 孔明的第一戰功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07章 定胡虜!第630章 孫家父子,舔犢情深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246章 樂安顏氏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97章 太平五行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626章 差距第119章 曼成之苦無人知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560章 袁氏“歸一”今天母親出院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75章 與誰買醉?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561章 紹,術,譚第32章 關長生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整理一下思路第226章 遺物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803章 歸降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379章 劉儉舉薦的興學之人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335章 神臂營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708章 少年談判第246章 樂安顏氏第388章 漢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619章 呂強之死
第55章 劉儉,會不會成爲士子們的楷模?第179章 該是時候彰顯一番了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532章 長安第三勢力開始組合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787章 孔明的第一戰功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38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07章 定胡虜!第630章 孫家父子,舔犢情深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717章 各有所進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481章 過年佳節傳喜訊第299章 西涼派與幷州派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246章 樂安顏氏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97章 太平五行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642章 相國好拼啊第59章 雒陽的大明星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361章 各種大事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265章 袁紹給盧植的信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626章 差距第119章 曼成之苦無人知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第560章 袁氏“歸一”今天母親出院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579章 劉備的眼淚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167章 從此,無緣再見第91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62章 不一般的皇帝(今日更八千字,祝新年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297章 坦誠相待第418章 袁紹決心先對付劉儉第75章 與誰買醉?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368章 袁術猶豫,曹操教唆第240章 如法炮製青州望族第561章 紹,術,譚第32章 關長生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出差結束,火車往家走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整理一下思路第226章 遺物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803章 歸降第172章 暫時不召關 張的原因第568章 吾乃撫遠大將軍也!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379章 劉儉舉薦的興學之人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335章 神臂營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708章 少年談判第246章 樂安顏氏第388章 漢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619章 呂強之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石城县| 岑巩县| 潜山县| 海宁市| 鄱阳县| 建湖县| 长治县| 西宁市| 防城港市| 天门市| 新昌县| 偏关县| 江达县| 宣城市| 南充市| 奉新县| 孟村| 茌平县| 榆林市| 镇雄县| 南部县| 滦平县| 武义县| 天镇县| 肇州县| 平顶山市| 宝丰县| 呼玛县| 德江县| 志丹县| 香格里拉县| 清流县| 承德市| 固原市| 永登县| 清水县| 渭源县| 凤冈县| 鹰潭市|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