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三十三章 土改可能性

“當然。”楊明志自信的說道,“依靠工分兌換,必須到專門的地點,這帶來極大的不便利。我記得蘇聯是允許私人養殖一些家畜家禽,種植一小片土地。這些農產品可以供給自己吃,卻因爲完全配給制人們失去了農業生產積極性。我相信這項政策付諸實施,廣大的農民會首先開始自行飼養家禽,那些雞鴨吃昆蟲和草就可以生存。農產品和手工品能在民間自由貿易,軍隊只需要開設一些綜合性的市場監督指導即可。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可以馬上干預,杜絕一切錯誤。”

這簡直就是有政府控制干預的市場經濟模式,也是那個位面中國後來所實行的,比起計劃經濟它充滿活力,比起純粹自由主義經濟,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緩經濟危機的傷害。

但是這些言論對於這個時代的蘇聯人還是有些超前的,就結果而言它必然會刺激經濟發展,確是有些違背蘇共當下的治國理念。

“現在諾夫戈梅利的總人口三萬多,依舊有難民從多個方向逃過來,未來的人口總量只多不少。從長遠角度來看,這裡也將是敵後游擊戰的主要根據地,我們生產的食物、武器彈藥、生活用品,也要支持其他的游擊隊。如何將生產力擴大,是我們的責任義務。”

柳得巴廖夫點點頭:“我們現在的工作量就很大,只要忙於對配給食物的調控。食品倉庫目前的馬鈴薯儲存不多,精打細算後還是可以安穩的度過春荒,爲此大家只能多吃些魚,抓點土撥鼠應付。如果你的政策付諸實施能取得優秀效果,我自然是同意的。但是還有一點,村民生產出的各種產品,價格如何界定?按照你的計劃,一切價格的標準都是按照馬鈴薯界定。”

“當然是我們和市場共同決定,畢竟我們印刷的兌換券,就是以兌換馬鈴薯爲標準,這叫做糧本位。至於其他的農產品、手工品,其價格不需要我們干預。在貿易中定的價格高,沒人會買,定的價格低,又沒人會銷售,最終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誰也不虧。”

在斯大林時代將市場經濟,楊明志內心裡還有一些擔憂,如果這個國家全面的這麼幹,那就不叫蘇維埃聯盟。

他還是要把話說完,至於柳得巴廖夫聽不聽又是另一回事。

“我設想的新經濟方案中,決定一切的就是馬鈴薯,市場流通多少兌換券,倉庫裡就應有多少糧食。爲了經濟繁榮,我們必須讓糧倉裡滿是糧食,爲此當下的墾荒與種植方案也應該調整一下。”

耶蓮京娜馬上豎起了耳朵,因爲現在墾荒的主力實際是軍人。她問道:“別列科夫,對於種地,你又有什麼方案?難道說是讓村民收穫後自己保有糧食?”

“這也未嘗不可啊。”

“但是這樣,那些村民還需要享受配給待遇麼?”

“當然不需要!”楊明志解釋道:“蘇聯其他地方依舊是收取農業稅的,剩下的糧食由集體農莊所有,糧食是集體的。而我們當下的政策,墾荒與種植後的糧食全部由軍隊掌握,村民每天的口糧也是師部研究決定,目前則是市委在負責。

但是我認爲,如果我們改變一下模式,讓集體農莊中以家庭爲單位,而不是勞動小組爲單位,這樣的墾荒與種植,得到的糧食由家庭繳納稅收,剩下的由家庭保管。如此這樣的家庭不需要再享受配給制,我更相信因爲勞動成果是由家庭自己享有,個人的奮鬥慾望會大力激發。我們不需要計算那麼多的配給數據,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恐怕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成果。”

對於這個,柳得巴廖夫等人還有耶蓮京娜聽的目瞪口呆!

在俄羅斯幾百年的傳統裡,村社制度還帶有母系氏族時代的遺風,自耕農羣體是以村社爲單位組成的,但在發展過程中,農奴制度佔了上風,歷史沒有時間讓農奴向自耕農過度多久,沙俄覆滅蘇俄就建立了。也就是說斯拉夫世界,出現以家庭爲單位的自耕農羣體爲主體的情況非常晚。

看看他們費解的表情,楊明志拍拍手:“諸位不要太驚訝,我畢竟還是外國人,對於土地模式的意見也是我的一己之見。”

耶蓮京娜長舒一口氣:“唉,你的想法完全是違法的,集體農莊政策是領袖制定的,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石,我們一直奉行的是集體主義,但是你的計劃完全是支持村民進行個人主義。你的想法我基本聽明白了,蘇聯已經消滅了私有農業、小農經濟,現在你把他們請回來?”

楊明志搖搖頭:“這確實是個問題,但我相信我的模式能提高生產力。爲此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對於這些蘇聯人的執意,也在楊明志的意料之中。那個位面的中國這麼改革時,也是質疑聲一片,直到領導人親自拍板,後來連續的大豐收使得人們相信這是代替計劃經濟舊體制的好辦法,畢竟糧食增產是好事!

在這裡,耶蓮京娜的地位就相當於蘇共黨,她是內務人民委員部的人,她的彙報可以直達貝利亞乃至斯大林的耳朵裡。

未來赫魯曉夫是會對集體農莊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蘇聯農業有一定發展。

楊明志攤起雙手:“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完全可以搞一搞非常時期的非常農業,一切都是爲了生產力。村民的意願諸位也都聽到了,他們迫切需要大量生產資料,以解決現在的貧困生活。因此我們可以放開一些束縛,讓他們自己生產自己所需的生產資料,拉動一下內需,更多的物資直接由我們收購,也能豐富戰士的生活。”

“一個是貨幣制度的改革,我們自己印刷有信用效益的兌換券。另一個是建立以家庭爲單位的農業生產小組,取代集體農莊的生產隊。你的這兩項改革方案,大刀闊斧啊!”柳得巴廖夫說這話時意味深長,楊明志聽得出,這既沒反對也沒支持,他和其他人都在猶豫。

因爲二十年以來,蘇聯完全在走計劃經濟,這些人的思維已經被集體主義徹底套牢。

楊明志再次說道:“我再重申一遍,這是我的個人想法,我認爲只要能提高生產力,讓諾夫戈梅利迅速積攢起力量,對未來的戰鬥非常必要。”

這些想法主要涉及一般從事農業的村民,並不干涉針對士兵和工人階級的配給制。

耶蓮京娜陷入了極大猶豫,她默默的問道:“也許別列科夫的決定,是可以嘗試的。”

這個女人竟有如此表態,柳得巴廖夫大爲吃驚,他趕忙問道:“你是這樣的決定,你同意他了?如果我們這麼做,就是違背制度,集體農莊和集體主義,就是我們和資本主義世界最大的不同。”

“但他的意思也並非是倒向資本主義!”耶蓮京娜扯大了嗓門,“土地依舊是集體農莊控制,對於村民我們按照農稅和戰爭稅收公糧,剩下的糧食不再歸生產隊統一配給,而是村民家庭自己掌控,本質上並不違揹我們的制度。因爲土地這個生產資料依舊是國家的!”

生產資料的歸屬問題,這關係到制度的根本。柳得巴廖夫看到這個女人是如此態度,她是蘇共黨員又是內務部的,更是284師師政委。這支軍隊得到的是西南方面軍的授權,可以自由形勢。作爲戈梅利的市委,恐怕在戰爭年代,也不能干涉他們。

柳得巴廖夫想了想:“至於恢復貨幣制度的意見,我代表市委同意,但是對於土地模式的改革,我想咱們還得繼續討論一下。”

楊明志點點頭,自個至少已經讓耶蓮京娜動搖,可見蘇聯人也不是鐵板一塊。“我們確實應該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我們研究決定可行,不妨在下一個馬鈴薯季實驗一下,當六月份的馬鈴薯出產,如若來自集體農莊的產量大幅增加,事實將證明我們今天的決定是對的。”

“那就繼續研究吧!今天的會議就到此爲止!”耶夫洛夫最後說道。

第二十七章 元首團在前進第一百二十三章 醫院裡第八百三十九章 亨舍爾的自白第八百九十一章 作戰規劃(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四月十日第八百零二章 化肥廠建設在即第六百四十七章 掩護主力撤退的人們第四百七十七章 子彈復裝(二)第七百七十章 佩羅尼斯基也有自己的想法第三百五十章 來自德軍的突兀信號彈第三百六十五章 恢復生產第七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土豆第五百九十六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德軍增兵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巴爾岑滿載而歸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冷天氣降臨第五百九十四章 少年營覲見第九十四章 他們是德軍707師第八百五十章 一宿的產能第一百六十五章 炮擊作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論高級軍官的權力第六百二十五章 德軍援兵遲遲未來的原因第三百七十八章 飛行員們撤入森林第三百三十二章 德軍也有RPG第八百一十三章 妄議第八百五十六章 她真的長大了第二百三十章 一座空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爭陰雲包圍切諾比第六百二十章 平民之死第三百八十三章 遊擊少年的殉情第七百一十二章 樸素的薩林奇金第一百二十三章 醫院裡第三十二章 穿越德軍封鎖線第十九章 明斯克淪陷第1931章 再去彼爾姆第二百一十八章 德軍暫且撤退第一把八十六章 和難民的會師第六百一十三章 拉格3羣峰蜇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基爾波諾斯之死(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炸魚作戰啓動第一百七十七章 亨舍爾的見聞第七百八十八章 福明的報告第一百八十九章 空戰:TB3大戰BF109第五十章 游擊戰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紅松信號塔第八百七十六章 鐵路一定要修第二百六十三章 耶蓮京娜來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捕獵中的意外第三章 泅渡黑龍江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腹之用第五百九十五章 娜塔莎的目的第五百四十六章 空投物資清單第二百一十二章 梅開二度的伏擊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啓程回家第四百七十四章 探望女孩們(一)第七百五十三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二)第八百零一章 化肥廠選址確定第三百零四章 你平安就好第八百二十三章 喬舒雅下鄉送溫暖第六十一章 鮎魚村的發展第八百八十五章 薩林奇金的野望第三百零九章 穩定軍心第五十五章 人力發電機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經濟第八百八十一章 遊擊共和國(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野豬的痕跡第三百五十五章 突然殺出倆三突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德軍裝甲列車乍現第七百三十六章 1942年清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場新發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更安全的試驗方式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月二十三日第三百七十章 化裝偵查第八百八十九章 佩羅尼斯基的恐怖見聞第八百三十章 又收倆妹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緊張的走火第四百五十三章 救死扶傷第三章 泅渡黑龍江第三百九十二章 追擊柴科夫遊擊大隊第五百一十章 改良版發射藥第三百四十一章 潛在的危機第八十八章 溫馨第十一章 德國裝甲師在行動第二十五章 遭遇明斯克民兵第五十七章 第一次軍事援助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息地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準殺俘第二十三章 寂靜的村莊第八百二十七章 突發襲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耶蓮京娜就不高興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戰友相見第四百五十章 50名戰俘第六百章 起飛第三百二十二章 救援卡比斯基第三百九十三章 把他們領回來第六十章 合作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的補給計劃第八百七十八章 佩羅尼斯基的用武之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把他們領回來第六百八十章 慷慨赴死的傷員們
第二十七章 元首團在前進第一百二十三章 醫院裡第八百三十九章 亨舍爾的自白第八百九十一章 作戰規劃(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四月十日第八百零二章 化肥廠建設在即第六百四十七章 掩護主力撤退的人們第四百七十七章 子彈復裝(二)第七百七十章 佩羅尼斯基也有自己的想法第三百五十章 來自德軍的突兀信號彈第三百六十五章 恢復生產第七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土豆第五百九十六章 下定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德軍增兵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巴爾岑滿載而歸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冷天氣降臨第五百九十四章 少年營覲見第九十四章 他們是德軍707師第八百五十章 一宿的產能第一百六十五章 炮擊作戰第七百八十四章 論高級軍官的權力第六百二十五章 德軍援兵遲遲未來的原因第三百七十八章 飛行員們撤入森林第三百三十二章 德軍也有RPG第八百一十三章 妄議第八百五十六章 她真的長大了第二百三十章 一座空城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爭陰雲包圍切諾比第六百二十章 平民之死第三百八十三章 遊擊少年的殉情第七百一十二章 樸素的薩林奇金第一百二十三章 醫院裡第三十二章 穿越德軍封鎖線第十九章 明斯克淪陷第1931章 再去彼爾姆第二百一十八章 德軍暫且撤退第一把八十六章 和難民的會師第六百一十三章 拉格3羣峰蜇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基爾波諾斯之死(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炸魚作戰啓動第一百七十七章 亨舍爾的見聞第七百八十八章 福明的報告第一百八十九章 空戰:TB3大戰BF109第五十章 游擊戰法第三百八十四章 紅松信號塔第八百七十六章 鐵路一定要修第二百六十三章 耶蓮京娜來了第七百五十七章 捕獵中的意外第三章 泅渡黑龍江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腹之用第五百九十五章 娜塔莎的目的第五百四十六章 空投物資清單第二百一十二章 梅開二度的伏擊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啓程回家第四百七十四章 探望女孩們(一)第七百五十三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二)第八百零一章 化肥廠選址確定第三百零四章 你平安就好第八百二十三章 喬舒雅下鄉送溫暖第六十一章 鮎魚村的發展第八百八十五章 薩林奇金的野望第三百零九章 穩定軍心第五十五章 人力發電機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經濟第八百八十一章 遊擊共和國(一)第七百五十四章 野豬的痕跡第三百五十五章 突然殺出倆三突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德軍裝甲列車乍現第七百三十六章 1942年清明第二百五十四章 戰場新發現第五百一十一章 更安全的試驗方式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月二十三日第三百七十章 化裝偵查第八百八十九章 佩羅尼斯基的恐怖見聞第八百三十章 又收倆妹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緊張的走火第四百五十三章 救死扶傷第三章 泅渡黑龍江第三百九十二章 追擊柴科夫遊擊大隊第五百一十章 改良版發射藥第三百四十一章 潛在的危機第八十八章 溫馨第十一章 德國裝甲師在行動第二十五章 遭遇明斯克民兵第五十七章 第一次軍事援助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息地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準殺俘第二十三章 寂靜的村莊第八百二十七章 突發襲擊第五百二十九章 耶蓮京娜就不高興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老戰友相見第四百五十章 50名戰俘第六百章 起飛第三百二十二章 救援卡比斯基第三百九十三章 把他們領回來第六十章 合作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的補給計劃第八百七十八章 佩羅尼斯基的用武之地第三百九十三章 把他們領回來第六百八十章 慷慨赴死的傷員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鸭山市| 大方县| 江西省| 郧西县| 雅江县| 库尔勒市| 白城市| 桦川县| 个旧市| 界首市| 玉田县| 昌都县| 永川市| 宝应县| 洛浦县| 东宁县| 峡江县| 施甸县| 晋中市| 普陀区| 宣化县| 平邑县| 桓仁| 米脂县| 承德市| 浪卡子县| 雷州市| 于都县| 乌恰县| 聂荣县| 湘潭县| 诸暨市| 竹北市| 桐梓县| 东明县| 望江县| 额尔古纳市| 安吉县| 武定县| 温宿县| 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