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章 狙擊手(4)

突擊隊開始開火,最後一輛車被火箭彈炸上了半空,士兵們才掉轉槍口,向老虎1號的位置射擊。拳擊也開火了,密集的子彈將下車的人打成了篩子。慌亂的士兵們一下子懵了,他們不知道到底是哪裡襲擊他們,火力到底在哪裡,有的自顧自地逃命去了。裝甲車上的機槍依仗著有鋼板的保護胡亂掃射,試圖進行最後的抵抗,餘下的士兵跳入路邊的排水溝找掩護,卻又落入了另一個陷阱,溝中的地雷紛紛爆炸,將一個個士兵炸上半空。我換上穿甲燃燒彈,攻擊油箱和炮塔。山鷹狙擊約束士兵的軍官。拳擊的機槍響得正歡,子彈打在車上濺起一排排的火花,將卡車打出一個又一個的窟窿。車隊已經完全暴露在我們的火力下,士兵們連個躲避的地方都沒有,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啊。火箭筒慢條斯理地一發接一發,每一發都引發一團濃煙和大火,車隊在不到10分鐘內就全部報銷了。班長下令停火,突擊組從隱藏位置組成隊形推進,到路邊作最後的檢查,並放上燃燒彈,將沒有燒到的毒品全部焚燬。班長作完最後的評估後,下令撤退。

日子就這麼重複著,單調卻充實,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依然是訓練、出任務。不過,我們對我們的任務開始有所懷疑,究竟我們這樣做有沒有效果?我們的打擊似乎對毒品和槍支的泛濫似乎並沒有起到實質的作用,每次敲掉一個,又會有好幾個冒出來。毒品是G地區和M地區的經濟支柱,那邊的人除了種鴉片什麼都種不了。經過一年多的打擊,毒品和槍支依舊氾濫,我們的工作似乎都白費了。上級有上級的考慮,他們認爲我們的打擊力度不夠,先後又有兩個特偵連加入了打擊隊伍。G地區和M地區的武裝派別比牛毛還多,爲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和控制毒品交易,經常發生武裝衝突,誰都不知道有我們參與其中。隨著任務越來越多,我們對那邊的情況也越來越熟悉。我們也越跑越遠,執行任務的時間也越來越久。而每次要執行任務之前,一般都會有實際先期地形勘察,也就是小股偵察兵的實地偵察。這樣的任務需要的人手不會很多,一般就是兩個人。有一天,下著陰雨,我和我的搭檔副射手山鷹出發,目標是偵察一個營地。

比起攻擊任務來說,偵察任務比較簡單,但前期的偵察工作直接影響到後面攻擊任務會否成功。我們需要將營地四周的地形,營地中的房屋、道路、滲透線路、撤退線路、人員、行動規律等,都要詳細地標註,作爲之後任務的參考。稍微有點兒疏忽,就有可能對之後的行動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我和山鷹在下飛機的第三天午夜到達了所要偵察的營地,我們對這個營地除了位置外一無所知,這就要靠我們一點兒一點兒地找出來了。這是個山谷,一條小河蜿蜒從西北方流下來,在山谷中轉了個彎,折向了東北方。營地在河的東南方向,在離小河不到100米的一塊平坦的河灘上。北面和南面是夾著小河和營地的兩座大山,西面的山口比較狹窄,東邊是一片開闊地。在離東面營地200多米的地方,有一座橋連著馬路通出去,橋頭邊還有臨時的幾個營房,現在還不知道有多少守橋的士兵。我們從南面進入偵察位置,晚上的時候用夜視望遠鏡和DV仔細地觀察了地形和營地的情況。營地不大,大約相當於三四個足球場,部分在平坦的河灘上,兩條引水渠通到營地中。

因爲毒品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所以加工廠幾乎都建設在水源旁邊。營地一部分靠著南面的山坡依山而建,房屋大多數都是這個地區常見的腳樓。營地西北面是個鋼筋混凝土搭建的小樓,這一般是生產車間,生產毒品需要相對衛生的環境。營地四周建了柵欄,四面有七個觀察哨,營地四角各一個,東面開闊地的入口有兩個,西面一個。營地裡雜亂地建著小腳樓,還有帳篷,顯得很擁擠,稍微開闊的地方都有暗堡和機槍巢,組成了交叉火力。防守很嚴密,經過我們的打擊,現在的他們也學乖了。雖然他們不知道是誰經常襲擊毒品加工廠,但是防守明顯比以前嚴密多了。晚上的時候,巡邏兵不光巡邏營地內,連外面的空地都走一遍,橋頭的軍營裡還有大約二十多人,幾個帳篷和兩個橋頭堡。北面的山坡相對比較平緩,行走和逃跑比較方便。南面比較陡峭,很多地方難攀爬。而且他們人工修整過南邊的山,很多地方很陡峭,需要用繩索才能攀爬。這也難怪,相對來說,營地比較靠近南邊的山,是個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而從北面攻擊,距離營地有差不多400米,接近營地要泅渡過河,之間還有大約100米的開闊地。

西面比較狹窄的山口很好防守,東面幾乎是一馬平川,要想從這幾個方向進攻是比較困難的。等地形和房屋基本偵察完畢時,也已經是我們偵察的第二天下午了。營地現在看來防守很嚴密,沒有什麼下手的空隙和機會。現在我們要換個方位偵察,從不同的角度去偵察,纔會使情報更準確,才能找到他們的漏洞。我們轉向了營房的西南面,經過一整天和昨晚的偵察,發現他們大約有130多人,四周的觀察哨是每4個小時輪一班,每個哨位都是兩個人放哨。媽的,的確是個老手!在哨塔上要一下子摸掉兩個哨兵的確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在防護上看來他們是下了血本,每天他們都有人檢查柵欄,修補破損的地方。下午在太陽落山前,我們偵察了目標西南方向的情況。這邊離山口不遠,是個狹窄的地方,從這裡進攻很容易受到敵人的壓制。我們在營地外面的草地中看到插在地上的樹枝或者竹條,插得比較整齊,很可能是雷區,只有一條很小的道路通向一個小門。這邊的柵欄也起得高高的,用木板整齊地釘好,連個留給老鼠的洞都沒有,小門也是從裡面上鎖,塔哨就在小門邊。

晚上,夜幕降臨,我和山鷹分配好,山鷹在山上給我預警,而我就要實地去趟“雷區”,看看是否真的有地雷。我披上了草地僞裝網,悄悄地爬了出去,速度很慢。山鷹在山上用夜視望遠鏡觀察哨位裡的一舉一動,然後在對講機裡報告給我,觀察哨一回頭,我就加緊快爬兩步。兩個多小時後,我到達了“雷區”旁,我悄悄地把野戰刀拔出來,用刀小心地探地雷。刀插到金屬或者石頭的東西就會插不下去,這時我就會慢慢地將土撥開,看看是否有地雷。雷區在一片被修剪過的草地上,不過在這個地方,草不是那麼容易被消滅的。看來後面他們也懶了,從修剪過的痕跡看,那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了。地面上是修剪過後的草茬兒,弄得身體很不舒服,還很容易掛住我的僞裝網,我只能小心翼翼地一點點挪動著。開始有兩次,我的刀碰到了堅硬的東西,可是撥開土一看,都是石頭,沒有發現地雷,但是我不能掉以輕心,誰知道下一個是不是呢?第三次刀插到了東西,小心地撥土一看,是個地雷!這是顆老式的壓發雷,當人踩到後,腳一擡起來,彈簧釋放擊針,地雷就“轟”的一聲爆炸。

而且威力很驚人,它裝了3公斤的TNT烈性炸藥,足可以把一棟小樓炸塌半邊!雖然它的威力很大,但是對付它也很簡單,如果踩到,一直保持有壓力的話,它的擊針是不會釋放的。我仔細地檢查了一下,沒發現它和其他地雷有連接,下面也沒有誘餌雷。我現在沒空慢慢地拆引信,於是拿出了個“狗皮膏藥”,也就是超粘膠布,將引信部分牢牢地粘住,現在,只要膠布不鬆開,它就跟個石頭沒什麼兩樣。這是老兵教我的,萬試萬靈。超粘膠防水,一粘上了除非是用東西撬,要不然保持一年不脫落。我小心地把引信附近的灰土擦乾淨,把膠布貼上去,接著我“拆”了幾顆這樣的壓發雷,心想:這邊也真落後啊,比我爸爸還老的地雷還在用!之後,居然還碰到了一顆反坦克雷。這種雷威力巨大,是對付坦克用的大塊頭。不過很顯然他們埋錯了地方——這個方向根本開不進坦克,而且這個鳥地方哪來的坦克?況且這是專門對付坦克、裝甲車這類重型車輛的,步兵踩到了根本不會爆炸。不過,不要把敵人想得太笨,如果對方有爆破高手,將引信改成普通壓力引信呢?我小心地觀察它,看來它待在地下已經蠻久了,有些地方都生鏽了,引信部分粘滿了土,看不出是什麼類型的引信。

我小心地用小樹枝慢慢刮掉——刮這個東西,最好不要用金屬來弄,說不定用刀沒刮兩下,它發脾氣了我就跟著玩完了!我用拆彈鉗很小心扭開引信,不能太快,一點兒一點兒地吃著力度慢慢地扭,真是個費力的差使。接著又得一點點地把鏽除掉。我的手都累得麻木了,足足花了半個小時才把引信拆了出來,慢慢地拎出來一看:媽的!花了我那麼大牛鼻子力氣,引信裡竟然連雷管都沒有,也沒有引爆藥。這是顆廢棄的地雷,純粹嚇唬小孩嘛!沒雷管炸藥有什麼用?看來我真是高估了對方的“爆破專家”。

雖然虛驚一場,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輕心,誰知道下一顆是什麼情況。最怕就是這樣的三腳貓,根本不懂隨便亂埋,我想他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地雷埋哪兒了。現在已經是凌晨1點多了,我已經拆掉了十幾顆地雷,離營地的柵欄不到50米了。還有幾個小時天才亮,時間應該是足夠了。在這裡,我發現了絆雷用的絆索,我小心地順著絆索摸過去——我不擔心拆不了雷,我擔心的是已經離塔哨太近了,稍微有個閃失,我就可以蓋國旗了。我在對講機悄悄地說:“發現絆雷,注意警戒。”山鷹簡單地回答:“明白!”我摸到了地雷,檢查了一下,不是連環雷。我用鐵絲把插銷綁好,插銷不被拔出來,絆雷是不會炸的,然後用鉗子把絆索剪斷。

第35章 特警隊(4)第39章 狙擊手(3)第5章 訓練營(4)第23章 秦嶺山(7)第18章 秦嶺山(2)第1章 訓練營(1)第6章 特種兵(1)第21章 秦嶺山(5)第20章 秦嶺山(4)第34章 特警隊(3)第48章 退伍兵(2)第43章 狙擊手(7)第49章 退伍兵(3)第49章 退伍兵(3)第20章 秦嶺山(4)第26章 叢林戰(1)第27章 叢林戰(2)第28章 叢林戰(3)第6章 特種兵(1)第18章 秦嶺山(2)第28章 叢林戰(3)第21章 秦嶺山(5)第34章 特警隊(3)第47章 退伍兵(1)第47章 退伍兵(1)第42章 狙擊手(6)第9章 特種兵(4)第20章 秦嶺山(4)第13章 偵察連(2)第9章 特種兵(4)第15章 偵察連(4)第39章 狙擊手(3)第10章 特種兵(5)第5章 訓練營(4)第33章 特警隊(2)第37章 狙擊手(1)第5章 訓練營(4)第15章 偵察連(4)第37章 狙擊手(1)第27章 叢林戰(2)第52章 退伍兵(6)第38章 狙擊手(2)第26章 叢林戰(1)第18章 秦嶺山(2)第34章 特警隊(3)第19章 秦嶺山(3)第29章 叢林戰(4)第46章 狙擊手(10)第33章 特警隊(2)第45章 狙擊手(9)第22章 秦嶺山(6)第11章 特種兵(6)第11章 特種兵(6)第14章 偵察連(3)第17章 秦嶺山(1)第26章 叢林戰(1)第43章 狙擊手(7)第13章 偵察連(2)第10章 特種兵(5)第39章 狙擊手(3)第8章 特種兵(3)第34章 特警隊(3)第8章 特種兵(3)第45章 狙擊手(9)第13章 偵察連(2)第45章 狙擊手(9)第42章 狙擊手(6)第31章 叢林戰(6)第27章 叢林戰(2)第25章 秦嶺山(9)第39章 狙擊手(3)第31章 叢林戰(6)第44章 狙擊手(8)第52章 退伍兵(6)第11章 特種兵(6)第20章 秦嶺山(4)第11章 特種兵(6)第26章 叢林戰(1)第19章 秦嶺山(3)第4章 訓練營(4)第7章 特種兵(2)第29章 叢林戰(4)第21章 秦嶺山(5)第16章 偵察連(5)第50章 退伍兵(4)第45章 狙擊手(9)第52章 退伍兵(6)第17章 秦嶺山(1)第42章 狙擊手(6)第21章 秦嶺山(5)第18章 秦嶺山(2)第6章 特種兵(1)第22章 秦嶺山(6)第18章 秦嶺山(2)第42章 狙擊手(6)第42章 狙擊手(6)第20章 秦嶺山(4)第29章 叢林戰(4)
第35章 特警隊(4)第39章 狙擊手(3)第5章 訓練營(4)第23章 秦嶺山(7)第18章 秦嶺山(2)第1章 訓練營(1)第6章 特種兵(1)第21章 秦嶺山(5)第20章 秦嶺山(4)第34章 特警隊(3)第48章 退伍兵(2)第43章 狙擊手(7)第49章 退伍兵(3)第49章 退伍兵(3)第20章 秦嶺山(4)第26章 叢林戰(1)第27章 叢林戰(2)第28章 叢林戰(3)第6章 特種兵(1)第18章 秦嶺山(2)第28章 叢林戰(3)第21章 秦嶺山(5)第34章 特警隊(3)第47章 退伍兵(1)第47章 退伍兵(1)第42章 狙擊手(6)第9章 特種兵(4)第20章 秦嶺山(4)第13章 偵察連(2)第9章 特種兵(4)第15章 偵察連(4)第39章 狙擊手(3)第10章 特種兵(5)第5章 訓練營(4)第33章 特警隊(2)第37章 狙擊手(1)第5章 訓練營(4)第15章 偵察連(4)第37章 狙擊手(1)第27章 叢林戰(2)第52章 退伍兵(6)第38章 狙擊手(2)第26章 叢林戰(1)第18章 秦嶺山(2)第34章 特警隊(3)第19章 秦嶺山(3)第29章 叢林戰(4)第46章 狙擊手(10)第33章 特警隊(2)第45章 狙擊手(9)第22章 秦嶺山(6)第11章 特種兵(6)第11章 特種兵(6)第14章 偵察連(3)第17章 秦嶺山(1)第26章 叢林戰(1)第43章 狙擊手(7)第13章 偵察連(2)第10章 特種兵(5)第39章 狙擊手(3)第8章 特種兵(3)第34章 特警隊(3)第8章 特種兵(3)第45章 狙擊手(9)第13章 偵察連(2)第45章 狙擊手(9)第42章 狙擊手(6)第31章 叢林戰(6)第27章 叢林戰(2)第25章 秦嶺山(9)第39章 狙擊手(3)第31章 叢林戰(6)第44章 狙擊手(8)第52章 退伍兵(6)第11章 特種兵(6)第20章 秦嶺山(4)第11章 特種兵(6)第26章 叢林戰(1)第19章 秦嶺山(3)第4章 訓練營(4)第7章 特種兵(2)第29章 叢林戰(4)第21章 秦嶺山(5)第16章 偵察連(5)第50章 退伍兵(4)第45章 狙擊手(9)第52章 退伍兵(6)第17章 秦嶺山(1)第42章 狙擊手(6)第21章 秦嶺山(5)第18章 秦嶺山(2)第6章 特種兵(1)第22章 秦嶺山(6)第18章 秦嶺山(2)第42章 狙擊手(6)第42章 狙擊手(6)第20章 秦嶺山(4)第29章 叢林戰(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嘉定区| 汪清县| 炎陵县| 湖南省| 东源县| 婺源县| 高州市| 广饶县| 包头市| 疏勒县| 大新县| 新干县| 大宁县| 合川市| 六安市| 孝义市| 鄂温| 江安县| 石景山区| 苏尼特右旗| 平潭县| 镇雄县| 汾西县| 姚安县| 卢湾区| 广平县| 龙岩市| 西安市| 文山县| 苗栗市| 紫金县| 芒康县| 兰州市| 沙雅县| 正镶白旗| 海林市| 盘山县| 东辽县| 海城市|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