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賣報,大家請看海蘭泡慘案真相,俄軍屠殺我華夏國民五千餘,原孟家屯改名海蘭泡!”
“賣報、賣報,是誰在背後刺了爲國流血犧牲之軍人?”
“賣報、賣報蘇童將軍駁斥色楞金斯克轟炸平民之說,蘇童將軍說,當晚由於天色太黑,空軍沒看清楚就投了彈,純屬誤傷!”
當察哈爾把海蘭泡慘案的報道發(fā)出後,國內指責察哈爾空軍的報道頓時小了許多,各大報紙也都息了聲,反而是有些小報在指責各大報紙不替本國軍人說話,卻當了外國勢力的急先鋒,讓爲國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心寒。
國內各大報紙開始想要反駁,卻又無從駁斥,畢竟人家不僅說得有鼻子有眼,而且還有圖片爲證,在這個時代那就可以稱之爲鐵證如山了。現(xiàn)在國內都有人開始喊他們國賊了,要是再鬧下去那可就是名聲臭大街了。
不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三十年代的華夏的報紙可是堪稱近代以來骨頭最硬的時代了,他們的立場不會因爲任何壓力而改變,在他們開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惹急了他們連總統(tǒng)都敢開罵,所以他們也都選擇了沉默。
當察哈爾這份報到傳到歐洲時,歐洲各國媒體也被震驚了,首先是法國的巴黎日報搶先就報道。法國就對於上次英國報紙把蘇童諷刺爲和拿破崙一樣的暴君極爲不滿,因此此次也開動了喉舌,諷刺了英國一把,說英國也是一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獨裁者。
這場口水仗打到後來在各國媒體口中成了一場報復之戰(zhàn)而後就不了了之。
“誰能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察哈爾怎麼會有當年海蘭泡事件這麼多的照片!”在莫斯科的一件辦公室裡,肅反委員會的貝利亞正在大發(fā)雷霆。這場針對察哈爾政府的媒體披露事件就是他主持的,其目的就是給察哈爾帶去麻煩,可沒想到最後這把火竟然燒到了本國政府的頭上。恩,雖然當時的事情是沙皇乾的,跟現(xiàn)在的政府沒有什麼關係,可是這事它噁心人不是,好嘛,原本指責別人殘暴的政府,最後卻被人指責原來殘暴的人卻是自己的前任。
貝利亞發(fā)了一通火後也只能無奈的不了了之,也只能感慨察哈爾政府是走了狗屎運了,竟然會有這麼多當年的照片。
當人們原本以爲這件事情會這樣逐漸平息的時候,過了兩天之後,從美國爆發(fā)了一件更大的事情,這件事情把全世界人民的眼球都吸引了過去,其轟動性不亞於希特勒當選了美國總統(tǒng)一般讓人吃驚。
在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五月十五日,察哈爾日報率先報道一則震驚世界的消息,那就是發(fā)生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的烏克蘭大饑荒。
在察哈爾日報的特刊裡這次特地增發(fā)了六章的特刊,上面詳細的報道了烏克蘭大饑荒的詳細經(jīng)過: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由於國家強制交糧的數(shù)額太大,一向被稱爲糧倉的烏克蘭農(nóng)民竟無糧可吃。農(nóng)民如不能滿足規(guī)定繳納穀物,將被充公全部糧食,沒有了糧食的農(nóng)民還不許離開農(nóng)村。如此苛政,導致餓殍遍地,出現(xiàn)了人相食的慘象。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饑荒中,餓死的人數(shù)從來沒有得到精確統(tǒng)計,根據(jù)察哈爾學者專家的估計,有可能高達一千萬。
由於缺糧,無數(shù)支蘇俄政府派出的搜糧隊在烏克蘭地區(qū)橫衝直撞。他們闖進每一戶人家,牆角、牀底、屋頂,所有可能藏匿幾粒糧食的地方都搜遍;土豆、甜菜、捲心菜,所有能吃的東西都搶走。於是,飢餓很快來臨。餓得要死的烏克蘭人試圖逃往外地,但決無可能。烏克蘭所有通向外面的道路都被封鎖。一些餓得發(fā)瘋的孩子不顧一切地想衝出去,於是,克格勃像打野兔般將他們打死。飢餓的人們大量聚集在鐵路兩側。道路雖然被封鎖,但這畢竟是道路,畢竟是有可能成爲生路的道路啊!然而,他們終於成堆成堆地死在鐵路兩側。許多人死了,兩眼還順著鐵軌望著遠方。
在特刊的中間還配有了大量的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是小孩子的屍體,皮包骨頭的四肢搖晃在皮球一般的肚子外面。飢餓抹去了他們臉上任何一絲年輕的痕跡,把他們變成受盡折磨得怪物;只在他們眼睛裡還保存著一點童年的樣子。
在這些照片里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公園裡、在鐵路邊、在街道上到處都有餓死的人,屍體密密麻麻的堆成了一座座山包。
這些照片一經(jīng)公佈就震動了所有的人,這篇報道傳到歐洲之後也讓所有的歐洲人大感震驚。在這些照片裡都有著詳細的註解,上面列舉了一個個事實,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三年烏克蘭每天餓死的人數(shù)達到了三點二萬人,平均每小時餓死一千三百三十三人,每分鐘餓死二十二個人。
這個數(shù)字把所有的西方學者都雷了個外焦裡嫩,因爲就在一九三二年美國的普利策獎得主沃特.杜蘭蒂就是因爲報道了蘇俄的烏克蘭沒有鬧饑荒才獲得的該獎項,現(xiàn)在竟然出了這樣的事情,這不亞於在美國的普利策獎項的臉上抽了一級耳光。
當察哈爾的報道出來後,全世界都陷入了瘋狂,蘇俄政府自然是暴跳如雷,堅決的予以否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而美國政府則表示要嚴查當年的普利策獎項的公正性,而那位沃特.杜蘭蒂先生則是被請到了警察局去喝咖啡去了。
就在蘇俄政府瘋狂否認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蘇大長官又站出來添了一把火。蘇大長官出示了一份秘密文件,裡面赫然有斯大林以紅筆親自簽署的命令,文件上清清楚楚的寫著:‘凡大饑荒中的偷食者,一律當場擊斃。’
這份血淋淋的簽名頓時把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這麼殘忍的暴君,當他治下的人民不斷的在飢餓中死去時,他竟然會拿這些救命的糧食去換取外匯和機器。
於是西方的人們憤怒了,他們紛紛要求本國政府和蘇俄政府斷交,制裁這個專職獨裁者。在全世界人民的聲討聲中,蘇俄政府的名聲算是臭了大街了,雖然斯大林已經(jīng)下令在國內嚴格的封鎖了消息,可是還是有不少零星的小道消息穿進了國內,他的威信也受到了打擊,他的統(tǒng)治地位也發(fā)生了動搖。
在這件事情當中笑得最爲開心的就是我們的蘇大長官了,作爲這件事的幕後黑手,蘇大長官功不可沒。不過它最爲感激的就是來自於後世的PS大*法,察哈爾日報裡所有的照片和某人的簽名都是我們的蘇大長官在合成軟件的幫助下完成的。
PS的威力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後世的二十一世紀都幾乎無法分辨它的真假,更何況在二十世紀的三十年代呢?
看到忙得手忙腳亂的蘇俄政府,蘇大長官得意的想,哼,想跟哥們鬥,你這個格魯吉亞老頭還差得遠呢,當年哥們在網(wǎng)上號稱PS王子,那技術可是槓槓的。可惜啊,好久沒玩了,手有點生了,要不還可以搞得再逼真點的。
而在西伯利亞,蘇大長官的部下們也爲他們的蘇長官那神奇的能力所震驚,爲啥啥事到了蘇長官的手裡就這麼容易解決呢?還有那些照片蘇長官又是從哪裡得來的呢?
在下屬們敬畏的目光中,蘇大長官洋洋得意的下達了再度進攻的命令,一時間因爲那篇媒體報道而停止轟炸的B-17又再度飛了起來。這回可沒有人在來哥們這裡唧唧歪歪了吧?某人站在機場的旁邊看著不斷起飛降落的飛機得意洋洋的想到
“唉!蘇童此人實在是有大運道之人啊!斯大林這回可是偷雞不著蝕把米囉。”在一棟精緻的小樓房裡,有兩人正在慢慢的品茶,他們就是國民政府的委員長和他的首席幕僚楊永泰。
“暢卿啊,你認爲蘇童此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委員長品了口茶後緩緩的問道,眼神中透過了一絲不解。
楊永泰心裡暗自嘆了口氣,心想看來這個蘇童還是在委員長的心裡留下了陰影啊。
楊永泰想了想緩緩的說道:“以永泰看來,至少在現(xiàn)階段來說,蘇童此人志不在國內,委員長其實不用爲此擔心。”
“哦?此話怎講?”
“據(jù)永泰觀察,此人對於國內的紛爭並不怎麼關心,他的志向是致力於收復我們國家的失地,他也正在小心的避免避免插手國內之事。他就象一隻刺蝟,你只要不主動去惹他,他就是無害的,但是隻要是誰一旦動了他,那麼他就會象一隻刺蝟一樣對那個人發(fā)出他的刺針。”
“恩!”委員長的眼裡閃過了一絲寒芒,他是聽出來了楊永泰是在委婉的勸告他,至少在現(xiàn)階段蘇童此人是惹不得的。
委員長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自己就已經(jīng)不知不覺的把這位察哈爾的主席列入了頭號的大敵當中了,這讓委員長自己都暗自心驚,這個蘇童的實力發(fā)展得太快了,自己一定要想辦法限制此人的實力才行啊,望著牀外的濛濛細雨,委員長心裡暗自下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