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林一把大火燒燬了朝廷水軍的大部分戰(zhàn)船,孫劉也以此爲理由對外宣佈自己的勝利。可孫劉聯(lián)軍的後路又叫朝廷給抄了,以至於呂蒙、諸葛亮率領聯(lián)軍主力留在了北岸難以返回,朝廷也以此爲理由宣佈自己的勝利。
雙方打嘴仗不必細說,現(xiàn)如今的情況便是孫劉聯(lián)軍被朝廷大軍困在了北岸,但朝廷想要一口吃掉孫劉聯(lián)軍又有些不太容易。呂蒙、諸葛亮都非易與之輩,雖然此時身臨險境,但鬥志未散,憑藉手中數(shù)萬人馬與朝廷大軍打起了遊擊。
而與此同時,孫權、劉備也在積極想辦法接應自家的人馬可以安然返回。赤壁一戰(zhàn),誰勝誰負很難說清,朝廷損失了大批戰(zhàn)船,但困住了孫劉聯(lián)軍的主力,而孫劉聯(lián)軍雖破壞了朝廷大舉過江的必要條件,可同時也把自己給搭了進去。
面對朝廷大軍的清剿,諸葛亮與呂蒙且戰(zhàn)且走,而奉命追擊的司馬懿、龐統(tǒng)等人則是步步爲營,從不同的方向逼近,不斷壓縮孫劉聯(lián)軍的活動範圍。此時孫劉聯(lián)軍失去了可以渡江的戰(zhàn)船,而且隨身也沒攜帶足夠的糧草,諸葛亮與呂蒙不得不爲了大軍的前途選擇了分兵突圍。
不突圍不行了,原本諸葛亮跟呂蒙還打算消滅幾支落單的漢軍好補充一下補給,或者一舉擊潰來襲的漢軍然後從容離開。可漢軍卻沒給諸葛亮、呂蒙這個機會,漢軍好像一點都不著急,不管孫劉聯(lián)軍如何誘敵,漢軍始終按部就班的行事,這樣一來縱是諸葛亮足智多謀,此時他也沒咒唸了。
硬拼拼不過,乾耗又耗不起,除了突圍,諸葛亮、呂蒙也沒了別的選擇。畢竟此時軍中缺吃少藥,多耽擱一刻,就少一分突圍成功的可能。
到了此時,諸葛亮、呂蒙已經完全清楚漢軍的意圖,真是捨得下本啊,爲了引誘自己過江,價值幾百萬貫的上百艘大小戰(zhàn)船說不要就不要了,要擱自己,非得心疼死不可。
“子明,一路保重。”在分別之際,諸葛亮與呂蒙互道珍重。分別突圍,呂蒙先走,諸葛亮則率領一部分人馬故佈疑陣,留守大營迷惑漢軍。呂蒙也知諸葛亮此時留下兇多吉少,但爲了多保留孫劉聯(lián)軍幾分元氣,呂蒙並未反對。
孫劉聯(lián)軍裡孫權的江東人馬佔了七成,餘下三成纔是劉備的。呂蒙若是留下,那就意味著江東的人馬不會輕動,可這樣一來,就算諸葛亮安然脫困,那也只是保留了三成人馬,對之後的戰(zhàn)事並無多大益處。
諸葛亮指揮不動江東的人馬,別看此時孫劉聯(lián)合對抗朝廷,可該誰的就是誰的,那道紅線誰也不要輕易去踩,而且江東的人馬也不會聽從諸葛亮的命令,哪怕有呂蒙的親自授權,那也不行。
留守大營的諸葛亮送走了呂蒙,隨後便開始著手佈置,需要他做的事情很多,並不是說他老實待在大營內漢軍就不會察覺孫劉聯(lián)軍的異動。在呂蒙走後沒多久,諸葛亮便命麾下人馬對附近的漢軍發(fā)起了反攻。李嚴、邢道榮等人身先士卒,打了漢軍一個措手不及,但漢軍很快便穩(wěn)住了陣腳。
“主動攻擊?孫劉聯(lián)軍這是準備做困獸鬥了嗎?”得到回報的司馬懿凝眉自語道。一旁的龐統(tǒng)稍加思索,問前來稟報的人道:“此番主動攻擊我軍的是劉備的人馬還是孫權的人馬?”
“回軍師,看穿著是劉備的人馬。”
“可曾看到孫權的人馬?”龐統(tǒng)追問道。
“不曾見到。”
“……士元,你想到了什麼?”司馬懿問龐統(tǒng)道。
“仲達,看來諸葛亮想跑。”龐統(tǒng)一臉篤定的對司馬懿答道。
“他想跑?”
“嗯,你對孔明也不陌生,想想他的行事習慣,此時主動出擊,無非是想先聲奪人,故弄玄虛,好讓我等摸不清他的意圖,然後他好趁機溜走。”
“……可也有可能是他故意露出破綻好誘我追擊,他好半路埋伏,截殺我軍的追兵。”司馬懿想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也有這個可能,不過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
“既然如此,那你我兵分兩路,你率部追擊,我隨後接應。我倒要看看孔明如何埋伏我等。”
“呵呵……就算他有埋伏,也要叫他吃不下?lián)嗡朗菃幔俊?
“知我者,士元呀。”
“呸!拿我去趟雷還淨說好聽的。”龐統(tǒng)呸了一聲,沒好氣的道。
“士元,你要不願,那咱們就換換。你負責接應,我負責追擊。”
“想得美,你以爲我會將大功拱手讓你?”
“那你到底要怎樣嘛?”
“我追擊,你接應。對了,順便通知附近的友軍加快速度,最好能截住孔明的去路,到時我看他再往哪逃。”
“這個……恐怕不行,我們去追擊孔明,總不能放任呂蒙逃走吧。”
“他逃不了,沒有船,他帶著人馬游回江東啊?”
“……言之有理。”
……
事情如諸葛亮所料的那樣,司馬懿、龐統(tǒng)分別率部展開了對他的追擊,只是諸葛亮也沒想到司馬懿、龐統(tǒng)擺出了一字長蛇陣,兩軍銜接緊密,諸葛亮想要設伏的打算落空了。無論是攻打蛇頭還是蛇尾,都會很快便陷入包圍,直接攻打中段更是會招至前後的夾擊。
諸葛亮只能帶著人且戰(zhàn)且退,每當龐統(tǒng)率部逼近的時候,諸葛亮就只能留下一部分人馬阻敵,自己則帶著大部人馬繼續(xù)撤退。可這種斷尾求生的法子也不是百試百靈,在連續(xù)留下邢道榮、鮑隆、陳應三將以後,諸葛亮手底下就剩下李嚴一人可用了,再讓李嚴留下阻敵,那之後諸葛亮就只能赤膊上陣了。
李嚴向來便是個持才傲物的主,他不像邢道榮、鮑隆等人那樣對諸葛亮是完全的信任,聽命諸葛亮,只是因爲諸葛亮的職務比自己高。可到了眼下這種生死關頭,職務的高低有個卵用,保住自家的性命纔是最緊要的。
沒給諸葛亮下達命令讓自己留下阻敵的機會,李嚴直接趁著無人注意的時候一擊手刀打暈了諸葛亮,隨後對外宣佈諸葛亮勞累過度昏死過去,接手了兵馬的指揮權。此時這支劉備軍除了諸葛亮就屬李嚴官職最高,李嚴發(fā)了話,自然無人敢反對。
諸葛亮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栽在自己人的手裡。李嚴雖沒要他性命,可把他像貨物一樣綁在馬上馱著逃命,這對諸葛亮來說也是一樁奇恥大辱。好在此時諸葛亮被打暈了過去,李嚴倒是不用擔心諸葛亮會跟他玩命。
接手了軍隊的指揮權,李嚴二話不說便留下一支人馬阻敵,隨後帶著剩餘的人馬繼續(xù)撤退。而被阻攔的龐統(tǒng)也不著急,他與司馬懿已經有了默契,他的兵馬被阻攔的時候,身後的司馬懿便會加快行軍速度去追擊,而他則帶著人馬在幹掉阻擊之敵後加快速度追趕司馬懿。等到司馬懿再被攔住的時候,他又擔負起了追擊敵軍的任務。二人輪流上陣,始終不給劉備軍喘息的機會,李嚴帶著劉備軍一路逃竄,等到終於跑不動的時候,還跟在李嚴身邊的人馬只剩下數(shù)千人。
大難臨頭各自飛!誰都不是傻子!到了這時候,但凡有點腦子的都知道繼續(xù)跟著大軍一同行動能夠順利脫困的機會不高,爲此除了奉命留下阻敵的人外,更多人則是趁機開了小差。此時人馬皆在林中行動,只要趁人不注意往草叢樹後一躲,都在逃命的人基本不會有所察覺。
等到李嚴終於察覺的時候也已經晚了,李嚴眼下最要緊的是自己如何渡過眼前這道難關,而不是去找那些逃兵的麻煩。數(shù)千人,這一路跑下來早已軍心渙散,就算李嚴有心組織反抗,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重新聚攏人心的。
識時務者爲俊傑也!要說對劉備,李嚴明顯不如關羽、張飛那樣忠心不二。李嚴要更加重視自己的性命,眼看著脫困無望,不願爲劉備盡忠的李嚴做了一個決定,率部向漢軍投降。
明知不敵又何必強求?李嚴不是劉備,劉備是主公,若是輸了那就死定了,即便劉協(xié)不殺劉備,劉備將來的日子也不會好過。而李嚴則不同,他只是一員將領,爲誰效力不是效力,雖說此時投降不大可能得到劉協(xié)的重用,但至少命保住了,而且以李嚴的能力,將來就算入不得朝廷中樞,但享受尋常人享受不到的富貴還是問題不大。
李嚴完全沒有跟漢軍拼命的理由,所以對投降他並不十分牴觸。而且此時他還有一份大禮在手,得到漢軍的優(yōu)待也是可想而知。
諸葛亮被昏迷中就成了漢軍的俘虜。看著昏迷不醒的諸葛亮,“老朋友”司馬懿有些擔心的詢問隨軍軍醫(yī)道:“大夫,這傢伙不會有事吧?”
“請大人放心,傷者只是後腦受到了重擊,並未傷及性命,過一會自然就會醒來。”
軍醫(yī)的話音剛落,諸葛亮就如同配合一般的呻吟了一聲,司馬懿趕忙湊過去看。諸葛亮眼睛一睜,就見一張大臉出現(xiàn)在眼前,幾乎就是下意識的,諸葛亮揮拳就打了過去,就聽“哎呀”一聲慘叫,司馬懿捂著受傷的左眼蹲在了地上。
“……我,怎麼會在這?”諸葛亮坐了起來,看了看四周,像是問自己又像是在問司馬懿。
“孔明,多日不見,甚是想念,一向可好?”司馬懿站起來用一副勝利者的姿態(tài)問候諸葛亮道。唯一遺憾的就是此時司馬懿左眼烏青,有些影響他個人的形象。
“我被俘虜了?”諸葛亮看著司馬懿問道。
“壞了,聰明絕頂?shù)闹T葛孔明叫李嚴給打傻了。”司馬懿故意大聲驚叫道。
“……李正方……”諸葛亮沒理會作怪的司馬懿,坐在榻上喃喃自語道。
……
“孔明,這是幾?”聞訊趕來的龐統(tǒng)豎起兩根手指問諸葛亮道。
諸葛亮心裡那個氣呀,雖說雙方是敵對關係,但同窗的經歷讓諸葛亮與司馬懿等人頗有些英雄相惜的味道。看到龐統(tǒng)拿自己當傻子一樣看待,諸葛亮就氣不打一處來,沒好氣的答道:“龐士元,休要小人得志!”
“……仲達,孔明哪傻了?還會用成語罵人呢。”龐統(tǒng)扭頭對司馬懿道。氣得諸葛亮兩眼一翻,蹦下來就打算跟龐統(tǒng)切磋一下武藝。只是這裡是漢軍大營,諸葛亮是俘虜而不是客人,他壓根就連龐統(tǒng)的衣角都沒碰到就被人給按在了地上。
“不得無禮!”司馬懿揮手讓親衛(wèi)退下,隨後蹲在趴在地上的諸葛亮頭前說道:“孔明,你我也算故交,所以我不打算難爲你,也希望你能清楚自己此時的處境。”
“別給臉不要臉。”一旁的龐統(tǒng)補充了一句。
諸葛亮:“……”
讓現(xiàn)實逼得不得不冷靜下來的諸葛亮從地上爬起來,問司馬懿道:“李嚴現(xiàn)在何處?”
“李正方跟你的待遇不同。你是冥頑不靈的逆賊,而他是棄暗投明的降將。你想要見他?問問他爲何棄暗投明?我勸你還是打消這個念頭爲好,免得平白惹一肚子氣。”司馬懿聞言勸諸葛亮道。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我不問他爲何投降朝廷,只想問他爲何突然對我下毒手,害我做了階下囚。”諸葛亮咬牙切齒的說道。
“孔明,與其想這個,不如想想以後。”司馬懿善意的提醒道。
“哼,我諸葛孔明……”
“停停,別說了,我們不想聽,有什麼豪言壯語,等見到聖上的時候再說吧。看在你我曾是同窗的份上,我再提醒你一句,別跟聖上玩?zhèn)€性,當今聖上不是劉玄德,沒興趣陪你玩禮賢下士那一套。”
“哼。”諸葛亮又是一聲冷哼。
而司馬懿見諸葛亮一副好心當作驢肝肺的樣子,也不跟諸葛亮置氣。他太瞭解當今天子劉協(xié)的脾氣了,看諸葛亮這樣,等跟劉協(xié)會面以後肯定要吃苦頭,到那時看到諸葛亮的慘樣,那什麼氣也都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