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五天後上映,主要是商業上的安排。”
周夏很誠實地迴應一句,繼續笑著解釋道:“現在是賀歲檔了,電影的檔期拍的都很緊,今天就有《私人訂製》正式上映,所以我們的選擇只有兩個。
要麼是五天後首映禮後直接上映,要麼就是現在這樣,昨天點映,然後到了檔期上映,我想相比前一個,大家還是更喜歡這個安排吧。”
“那是當然了,至少一部分影迷和粉絲可以提前看到電影,大家說是不是?”魯遇笑著接話後,向臺下的觀衆喊道。
觀衆們立刻都是熱烈鼓掌迴應,很贊同同意的說法,昨晚大規模點映,若真是關注周夏的基本都搶到票看過了。
“周導,現在不光是影迷期待早日看到你這部商業大作,院線方像等過年一樣,指望著你這部電影上映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彙報。
業內專業人士則期待在這半個月時間內,能在《新人偵探》帶領下衝擊全國票房紀錄,你對這些期待怎麼看待?對於整個國內的電影產業來說,這些算是健康的嗎?”
魯遇將問題很快就轉到了她真正想要的問題上,關於周夏對整個國內電影產業的影響,還有他的地位等等。
她好不容易邀請來周夏上節目,準備了這麼長時間,當然要抓住機會做一期有深度、有看點的訪問。
正好周夏參加的這種人物深度專訪很少,可以通過這次訪問,讓更多的人對他更深入和全面的瞭解。
爲了這個目的,這次給周夏的採訪提綱,她足足跟周夏的經紀人和助理前後溝通了四次,才協商好了今天的這些問題。
“對於大家的期待,我個人和公司都很榮幸。但對於一個行業、一個產業來說,指望一個公司,一個人達到某個業績確實是不健康、不合理的,只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整個行業才能可持續的發展壯大。”
周夏摸了摸下巴,認真迴應道。
“周導,說到行業對你和夏華的期待和依賴,還有夏華影視本身對你的依賴,這似乎是國內電影產業和國內民營電影企業的某種傳統和傳承。”
“哦,這個怎麼說?”
“你看,你對夏華影視來說,是不是跟張導當時在新畫面、馮導對花藝、姜聞導演對不亦樂乎、凱哥導演對新曆,包括如今加入夏華,以前是小馬奔騰的甯浩導演,這些不都有相似之處嗎?
一個導演撐起了一個電影公司,然後發展成了一個更加成熟的企業。當然,相比其他的企業,夏華的發展更爲快速、健康,這從這幾年來你個人每年的電影票房佔夏華影視總票房比重下降就有所體現。“
“是有相似的地方。”周夏點點頭承認了魯遇這個說法。
“我這裡有一份數據能更詳細的說明這個情況,到目前爲止,周導有四部電影上映,《夏洛特煩惱》、《唐人街探案》、《畫皮2》、《起跑線》,票房合計爲66億。
可以說,從夏華影視成立這四年來,你平均每年都有一部執導作品上映,而夏華影視本就是從你的工作室發展而來,2010年纔開始投資製作電影,到2011年春節才上映了第一部電影,也就是《夏洛特煩惱》。
同年,夏華影視還有另外一部電影《失戀33》天上映,兩部電影票房共計票房22億,在全國154億電影票房中,佔比接近14%
對於一個新興的民營影視企業來說,這個數據已經創下了紀錄,像花藝兄弟、光纖影業等老牌民營電影公司花費了十幾年時間才累積到了夏華這樣的票房成績。
而到了2012年,夏華影視在吸納新的股東和投資後,徹底起飛,製作上映了共五部電影,《唐人街探案》、《畫皮2》、《北京遇上西雅圖》、《泰囧》、《同桌的你》電影版,共收穫66億票房,比上一年翻了三倍多,佔全國近190億票房的30%以上。
而你的電影票房佔比在夏華影視卻開始下降,從上一年的68%下降到了54%,到了今年,從目前統計的數據來看,這個數據進一步下降,你對夏華影視的票房貢獻可能不到30%。
這一切都說明夏華影視對你的依賴在不斷降低,許多業內人士因此肯定夏華走上了一個正確的發展道路,可能是國內電影產業真正像好萊塢那樣更加詳細分工,更加專業運作的開始,你怎麼看待這種觀點?怎麼看待其他民營影視公司跟夏華的不同?”
“可能吧,但是夏華髮展還沒幾年,現在下結論還爲時過早,而且我們好萊塢還是不同的,生搬硬套那一套未必有用。
好萊塢基本是製片人中心制,國內則是導演中心制,就目前國內電影產業發展的階段來看,我個人覺得還是導演中心制更合適一些。
當然,日後隨著電影工業發展,更加體系化,行業更成熟,有更多專業、有能力的製片人產生,那個時候可能就會跟好萊塢差不多,製片人和少數大導演中心制。
從這一點上來說,目前其他民營影視公司跟夏華沒有什麼差距,如果真要說的話,那就是夏華更重視挖掘年輕導演,培養年輕導演,也更願意給他們施展的空間,有了他們,夏華的發展纔會這麼快。”
周夏立刻認真地回道,如果靠他一個人導演,那夏華一年頂多出品兩部電影,根本不可能像現在這樣。
“周導謙虛了,雖然說些夏華影視對你在電影票房上依賴降低了,是好的一面,但你對夏華來說無可替代,在其他方面可能影響比以前會更大。
一個企業的創始人是企業的靈魂,相信許多人和我有同樣的觀點,近兩年來,已經有許多業內人將你和你2011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夏洛特煩惱》當做國內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個歷史事件看待。
就好像現在看2003年張導和他的《英雄》對國內電影產業發展的意義,有的甚至從傳播學、營銷學、互聯網等角度進行了論述,你怎麼看待這個界定和評價?
從你的角度來說,國內電影產業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四十年來,有些哪些事情和人,像你這樣對整個產業有著如此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