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葬者之事,貴乎得乘生氣,行於地中,發而生乎萬物。
世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乘生氣,則遺體受蔭,故謂其氣澤及後世。
陰陽之氣者,動則爲風,升則爲雲,降則爲雨,潛行地中,而爲生氣。
故曰:氣者,乘風則散,水者,界風而止。
常有僞道者,假乘其法,以形而爲,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謂之風水。
雖有稱道,得益稍頃,然不知其於土穴間有異爾。
土者,爲氣之體也,斯土則有氣,氣者爲水之母,斯氣則有水。
土形氣成,氣騰水生,若外氣橫行,則內氣頓止,故而丘壠之骨得其所因。
氣之聚凝所結爲生者,行於世間,呼喝風聲,飲水通體,復溺入土中,
葬者欲行之,則反氣納骨,藏風於穴,得水於前,皆以土固之。
藏風得水,穴之根本也,掠風直去則地氣不保,固水不化則飛龍不騰。
沉穴環套,納骨之極也,得衆士之氣,引萬世之水,以蔭所生得爲龍氣自生。
――《聞風拾水錄•;藏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