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三十九章 氣象

“記得弟當時是怎麼說的?”

看著一街威武雄壯,全副武裝的士兵和雄糾糾氣昂昂的民兵們,甚至看著那些年近花甲的男子也手持火槍來回巡邏,李植臉都快扭曲了,眼中滿是狂熱之色,看著羊可立和江東之,李植獰笑一聲,慢慢道:“當時弟說,我等在家閒居,數年之後,就無人記得弟等是誰了,當道大佬俱與我等無舊無恩,就算攀附也攀不上,此生唯有這樣落拓過下去了。等我等死後,張江陵遲早翻案,到時候我等就是小人之尤,無恥下作,列於史書上用來給江陵對比,不僅這一生無望,將來幾十輩子都被人戳著脊樑骨痛罵,子孫後代都擡不起頭來。既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

“嗯。”江東之點頭道:“汝培兄說了不起我等做嚴莊那樣的人物,最不濟還能今世痛快,當時我等還笑說張惟功和遼陽鎮哪能和當了四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比,現在看來,恐怕張惟功比安祿山要強的多了。”

“沒錯。”羊可立兩眼一直不停的看著街上的情景,似乎仍然沒有從極度震驚中恢復出來,但他還是接口道:“自上古之後,沒聽說過誰敢於授武於百姓,唐宋之時,百姓是否能帶弓箭,是否能用弩,俱有爭議,本朝則嚴禁民間用弩,用火器,嚴禁家中藏甲冑,違者視同造反,今日看遼陽,尚武之風,恐怕自先秦之後,遼陽當屬第一了。”

“嗯。”李植沉聲道:“當日我說要做嚴莊一類人物,是看出張惟功久鎮遼陽,有類唐時節度使經營一方之志,最要緊的是他和本朝的一般總兵不同,自己有諾大財力,是以不會受制於朝廷。練兵得法,財力充裕,這是當時我對他的看法。而所謂嚴莊之事,當時只是隨意一說,畢竟嚴莊給安祿山當軍師時,安祿山已經是四鎮節度,而且麾下兵馬多半是胡騎,只認主帥不認唐皇,但現在看來,張總兵竟是遠在安祿山之上了。”

“這話又怎麼說?”

“祿山以四鎮隨意取用財力,驅使胡人爲禍,而張平虜是以自家經營財力養兵練兵,以漢人征伐漠北,立下不世赫赫之功,就算將來有什麼舉動,也是堂堂正正,是以兩者是截然不同,相差甚遠。”

三人越說越覺得興奮,越是感覺這一次遼陽之行來對了。

只是一時不知道去哪兒好,南丁字街往北去方圓幾裡內就是商會和中軍部總兵衙門分巡分守道衙門所在地,因爲與商會鄰近,所以動員出來的休假鎮兵和里民民兵也是極多,密密麻麻的塞的滿街走是,雖然紀律很好,不過李植幾個到底是書生出身的官員,看到滿街的火槍和刺刀,感慨讚歎之餘,也是頗多壓力。

“我等去大學堂好了。”李植想了想,下決心道:“李卓吾在那裡講學,徐渭,袁了凡等輩也常去,還有一些積年碩儒,包括遼陽原本的幾個學官在內,俱在大學堂內,我等去了,也可相機行事,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

進而入仕,退而講學,這三人到遼陽來當然是找機會來了

。遼陽鎮的各司局制度他們也粗淺的瞭解過,按說以他們四品京堂的官職經歷,在遼陽任個司官是綽綽有餘,但從遼南到遼陽一路走過來,知道各司的職掌內容後,三人的信心也是不足了。遼陽各司,太過專業,光是在路邊看的稅務分局的徵稅條例和稅率計算辦法自己就頭暈了,事涉數學,最少得有初等數學的學歷纔看的明白,他們三人自小背誦的是四書五經,打磨的是八股制藝,何嘗學過一天的數學?連遼陽的小學生都能看明白的東西,他們卻是絲毫不懂。

除了稅務司,財務司,將作司,民政司,中軍部下屬這些各司,包括訓練司,軍需司,參謀司,哪一司不是專門學問,李植等人原本十分自負於自己的本事學問,到了遼陽初初瞭解之後,心情立刻轉爲十分沮喪。

連李贄和徐渭這樣的前輩名家也就是在遼陽講學,自己想一下子做司正,立刻進入遼陽體系之中,那真是白日做夢。

不過機會也是有,李植認爲自己三人名聲其實不在李贄等人之下,而李贄等人都是中年之後就絕步仕途,不是功名里人,別人看他們也就是儒學宗師和鬼才名家,而不會視爲政治人物……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差別。

“先講學,再慢慢效力,總有機會。”李植斷然道:“我等先往大學堂去!”

大學堂和遼陽其餘的學校也不同,其餘的學校,比如工商學院專門培養財務和稅務及各商行需要的人才,還有海事學院,專門培養船長大副一類的船上指揮官,醫學院,就是培養醫生,另外將作學院偏重於高等工匠的培養,一般只有新移民和貧困家庭纔會叫子弟直接上這種學校,畢竟上了學還以做工爲目標的,感覺是不那麼好便是了。武學院當然是以培養鎮軍的軍官爲目標,而且到目前爲止,成績菲然。

大學堂就是以講儒學爲主,另外兼收幷蓄,包括自然科學,農學,數學,幾何學,物理學,純粹的哲學理論,當時西方大學的一些專門學科,遼陽大學堂幾乎也都能找得著身影。

當然,在有意或無意的推動努力之下,遼陽大學堂目前還是以講儒學爲主,能進入大學堂學習的最少要在遼陽考中童生,有這個資格才能到學堂去聽講,要是連童生資格也沒有,進大學堂也是沒資格到儒學聽講的,只能去學習別的學科。

這些年來,說來也是十分好笑好頑的事情,因爲有大學堂和免費的書本和減免餐費的照顧,加上講學環境十分優裕,大學堂裡最少培養了過千的秀才和過百的舉人,這比起以前遼陽的軍戶子弟能進學的數據要增長了十倍有餘,已經快趕上江南一個文教昌盛州縣的水平了。要知道,在南京貢院一次鄉試可能有好幾千秀才參加,甚至過萬秀才參加,在遼東全境,秀才人數也不足江南的十分之一,遼陽鎮以一鎮之力,培養的秀才是以前幾十年的數字,文教昌盛的顯著例證了。

甚至已經有好幾十個遼陽舉人考中了進士,只不過因爲此前的底子畢竟打的不算

太好,所以名次一般是在二甲靠後或是三甲,中了進士後一般北人都被派到南方爲官,最近也是在中原地方,這些官員暫且無法成爲遼陽的助力了。

當然,輿論上的助力是肯定有的,如果不是這些年遼陽在士林的名聲越來越響,越來越大,李植三人,就算窮極無聊,也會選擇在家鄉安閒度過後半生,而不會選擇跑到遼陽做無益的冒險之舉,畢竟,如果遼陽實力不夠而惟功野心又壓不住的話,很可能真的成爲安祿山那樣的人物,而更慘的就是連安祿山也不如,弄的不得善終就慘了。

現在一路看來,遼陽的實力歷歷在眼,三人心裡都變的十分熱切,搞不好,就是“從龍之功”到手了。

大明在嘉靖年間頗有亡國之象,南有倭寇,北有套寇俺答,朝廷內鬥不止,奸相當權,而民間頗有民不聊生之感,最重要的是府庫無錢,弄到連皇帝修宮殿都十分窘迫的地步,官員的俸祿也經常發不出來,更不必提養兵強兵了。

要不是徐階等人在朝,胡宗憲等人在地方,又有戚繼光等天授武將,明朝在嘉靖年間會弄成什麼樣,還真難講。

經隆慶萬曆,特別是張居正十年後,庫藏充盈,人心安定,雖然這些年是連年災異,但只是皮毛的損傷,無損大局,如果不是這三人親身在遼陽,目睹遼陽鎮下各地的富足和鎮兵的強大,別人說起這事來,那肯定是要嗤之以鼻被他們嘲諷一通的。現在麼,當然是趕緊融入遼陽體系之中再說。

三人在城中問清了大學堂的具體方向,李植出錢買了一份拓印的遼陽城中的地圖,按圖索引,也不僱車,反正他們有僕役書僮提著行李,就這麼安步當車,一邊看熱鬧,一邊向大學堂的方向走去。至於沿途看到更多的鎮兵和民兵動員,看到更多的人持槍上街,看到不少無賴被當街擊斃和拿捕,更是看到整個遼陽民氣的沸騰,甚至頗有一些年紀大的老者,不曾學會用槍,但仍然是拿著樸刀甚至菜刀,自發到街口巡查,看到這三個陌生人帶著僕從經過,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用警惕的眼神看他們,直到發覺這三人是一臉書生氣,而且明顯手無縛雞之力,絕不可能是錦衣衛和無賴之後,這才無人上來攔阻和盤查打擾。

等到了大學堂門外,李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雖然是寒冬之季,北風凜洌之時,他居然也是流汗了,其餘衆人,模樣也是好不到哪兒去,各人的感受都是相差不多,一般的緊張惶恐。

“想不到遼陽武備,民風,居然是如此模樣!”

進入學堂前之前,李植的話,引起兩個同伴的強烈贊同,而看著巍峨高聳的學堂大門和沿途的幾十個進士牌坊,幾人中羊可立又情不自禁的道:“但想不到文風之盛,也是如此這般強盛!”

一語出來,三人面面相覷,此前的一點想法,自己有時候也當是笑談,但在這個時候,三人眼神深處,都是看出了那麼一點意思:文治武功,到了極盛,這豈不就是新朝之象?

(本章完)

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一百三十章 激發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二十章 長兄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三章 殺良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八章 入府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
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七百七十八章 分司第七百五十三章 躲避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一百三十章 激發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七百五十五章 福星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長短第七百零三章 死硬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一百七十章 決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四百六十八章 孤寂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三百四十四章 家將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二十章 長兄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三章 殺良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一百零八章 責任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七百二十九章 請客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八章 入府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鬥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三十章 調戲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六百二十五章 隸籍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二十一章 明師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五百一十六章 河流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爺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鬥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城市| 衡阳市| 广州市| 许昌县| 峨边| 兴海县| 莱州市| 漾濞| 如东县| 乃东县| 辽宁省| 海丰县| 曲松县| 丹东市| 安仁县| 遂宁市| 四子王旗| 新营市| 仪征市| 清丰县| 肇庆市| 靖远县| 扎鲁特旗| 达拉特旗| 娱乐| 天津市| 梨树县| 肥城市| 沂南县| 南和县| 威宁| 潞西市| 盐亭县| 都昌县| 江阴市| 河西区| 修武县| 岳西县| 浦江县| 磴口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