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六章 樁功

眼見惟功不語,吳惟賢便哼了一聲,不再教訓這個眼前這倔小子。

不論如何,戚帥是他心中天人般的人物,不容任何人指摘!

“你肩膀厚實,臂有肌肉,手腕有力,指有老繭,七歲多,練成這樣,不容易了。”

師徒二人大眼瞪小眼,吳惟賢將話語轉到自己所擅長的方面上來,在惟功身上捏揉了一會之後,讚道:“自己苦練,打的底子卻不壞。”

“不過照這麼練下去,也就是鄉(xiāng)下把式了。打三五個喇虎混混還成,真想快意恩仇,殺人如割雞,不成,差的遠!”

“武術,分兩種,一種是步戰(zhàn)殺人,再有一種是將門世傳,馬上的殺人法子。槊法,槍法,騎弓射術,手、眼、腰、還有騎術,配合一處,在馬上揮動槍槊,在萬軍從中殺入殺出,成爲無敵的猛將,這就是馬上殺人之法。當世將門中,首推的就是遼東的李帥,率數(shù)百騎,越數(shù)千里長途,衝土蠻部落首領居住之所,以三百對三千,過萬,殺人斬首,得勝而回,這便是將領中的高手!其子弟家人,亦是將門中的佼佼者!”

惟功問道:“李帥能在馬上百人敵麼?”

“自然能。”吳惟賢道:“雖然咱們和遼東軍不對路子,戚帥向來講究陣而後戰(zhàn),用兵也能以少敵多,但講究的是配合,戰(zhàn)陣,兵器等等,李帥用兵,就是純粹的剛猛路子,講的就是將領和親隨騎兵的勇力。我曾經(jīng)見過李帥長子李如鬆馬上用弓箭,百發(fā)百中,邊遊騎,邊射箭,弦響而箭至,無一箭落空!用槊,二十餘斤的鐵槊在馬上運轉如飛,被刺中者被死,這樣的大將勇將,殺百人又何難?”

惟功聽的熱血沸騰,雖然他也仇視遼東軍,但不論如何,崇拜勇者是男人的天性!

“對了,四川的劉家,善於打熬力氣,弓箭之術他們不行,也不曾聽說有什麼奇蹟?shù)恼行g,但劉家爲將者,必用大刀,全部重數(shù)十斤,他們有自己的秘法,幾十斤的重刀能運轉如飛輪,無有敢當者。”

“吳叔,爲大將者不是要提調全軍麼,如果打仗就一擁而上,用自己的大刀砍人,當將軍就太簡單了。”

“哈哈,說的好,不過還是屁話!”

吳惟賢意態(tài)甚豪,笑道:“打仗當然要憑謀略,其實就是陣法,陣而後戰(zhàn)。憑戰(zhàn)場地形來列陣,看敵人的陣法來變陣,憑金鼓和旗號來提調,上好的將領,還得會練兵,有好兵,再會指揮,就是名將。韓信,本朝的中山王徐達大將軍,還有我們戚帥,都是這樣的將領。但另有一種,卻是能斬帥奪旗,勇猛無敵,於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若是你爲兵士,看到這樣的將領,會不會跟隨在他身後,一起衝鋒陷陣?”

惟功心馳神搖,答道:“會!”

“這樣的將領,以前有英布,本朝就是開平王!”

“常遇春?”

“正是,所謂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猿臂善射……開平王是天生的無敵勇將,是我等大明軍人的楷模啊。”

常遇春確實是一個

奇人,在明史記錄中,每戰(zhàn)必前,每前必勝,只要是他爲先鋒,就一定能衝開敵陣,蕩平和粉碎一切抵抗!

惟功若有所思,將領確實是分成這兩種,智將和猛將,看來,哪一種都重要,缺一不可啊。

“開平王身後,馬上能披堅執(zhí)銳,所向無敵者,曾經(jīng)也有一些,不過現(xiàn)在看來,還是數(shù)李帥和其諸子,家丁。步戰(zhàn)的勇將,也有一人,小子你猜猜看?”

“俞大猷俞帥?”

“呵呵,孺子可教。”

“俞帥少年學劍,勇猛無敵,曾經(jīng)入少室山,壓服數(shù)百武僧,劍下無人能敵,後來還收了賊禿們爲徒,教他們劍法拳法,使其劍意融入少林棍法之中,再著劍經(jīng)傳世,老子曾經(jīng)看過,我這一生是到不了這樣的境界了。”

如果說明初常遇春是一個馬戰(zhàn)奇人,大明中期之後,確實是將星璀璨,特別是戚、李、俞三將最爲耀眼!

戚繼光是集大成的指揮者,李成樑是馬戰(zhàn)猛將,而俞大猷毫無疑問是一個奇人中的奇人!

能在少室山指導少林武僧的武藝,收其能者爲徒,能詩能文,能指揮海戰(zhàn)和步戰(zhàn),能將自己的武學著作成書,這樣的人,只能以妖孽來形容了!

“小子,咱們入正題吧。”

一番對談,惟功以前很多隱約知道,但不曾深入瞭解的東西,一下子就是豁然貫通。

這樣的指導,其實也是在給他豎立未來努力的方向,使其眼前的天地,一下子就開闊了起來。

吳惟賢瞪眼問他,道:“馬戰(zhàn)步戰(zhàn),我都算入了門,你小子要學哪一種?”

“但爲百人敵,不分馬步,小侄都願學。”

百人敵是對勇將的讚譽,也是武學的至高成就。一個人的力氣有限,對應對的攻擊也有限,如果一個武者不分馬步,能夠同時應付百人的攻擊並且戰(zhàn)而勝之,這樣的成就,可以傲視天下羣雄!

後世的武俠電影中能飛到地球上對攻的景像,只能是影視虛擬,完全超出人力能做到的範圍了。

至於表演的武學,根本就不是唐宋明清諸多高手總結和流傳下來的真正武學,不論是楊家槍法還是太祖長拳,或是很多在後世流傳的拳法腿法,其精華已經(jīng)失傳了,練氣,練力,練身的諸多法門,在冷兵器時代的目的就是爲了殺人,一切技擊之法,都是圍繞著殺人爲目的。

後世的武學,只是舞學,是表演。

“哼,口氣不小!”

吳惟賢不置可否,冷哼一聲。其實心中對惟功倒是極爲欣賞,眼前這小子,意志堅定,不驕不躁,雄心勃勃。

習武者就是要有這種心氣,否則的話,不如放棄。

“站個樁給我看看。”

聽到吩咐,惟功立刻兩腿分開,一前一後,前膝稍微前屈,後退略略拉伸,肩膀和腰部都有固定的角度。

“樁功還算對,不過,這是死樁,練不出力氣,沒有辦法將力氣練在筋骨裡頭!”

吳惟賢搖頭,對惟功

道:“你騎術不壞,試想一下,人縱馬奔騰,身體亦隨馬起伏,我等練的馬步,是前人在軍中悟出來的法子,人要以自己的身體和勁力伏住馬,而同時也要藉助馬力,在與人交手時,將馬力和自身的力氣,合二爲一。馬戰(zhàn)的槍術,槊術,鐵矛,甚至大刀,長斧,無不是如此!”

“所以人伏了馬,就是將勁力練在身上了?”

“你看看我!”

吳惟賢一邊說,一邊也紮了個馬步。

張惟功只看到他身體雖然站著的步伐和自己相似,身體卻是一起一伏,似乎就在馬背上顛簸著前行一樣。

“蹲一定要勁到腳掌,腳指摳地,就象是人在騎上,需得將腳固定在馬鐙裡一樣。這樣一站一摳,牽引小腿骨頭和肌肉,膝蓋自然挺直,然後大腿繃緊,提腰,收腹。挺立過後,再和我一樣,往下用伏勁,慢慢鬆開勁力,全身放鬆。如此這般,就是人在馬身上的騰挪之法,錘鍊身體,爲什麼要從步伐開始,其因就在於此!”

在吳惟賢的教導之後,惟功有樣學樣,在起伏了幾次之後,終於找到了馬步的要決。

整個人,真的象是在騎馬一樣,感覺有勁力從小腿不停的到腰間和臂膀,再從上身一直沉了下去,勁力一循環(huán)之間,整個身體,也似乎被梳理了一遍。

看到惟功這麼短的時間就掌握了訣竅,將勁力練在了身上,吳惟賢大感驚愕。

他是世襲將門出身,祖上也是世襲的百戶官,後來雖沒落了,卻留了下鍛鍊的法門和訣竅,後來戚繼光等諸將在江浙一帶興兵打倭寇,吳惟賢諸兄弟一起從軍,在軍中自己苦練和實戰(zhàn)的同時,又向很多高手請教。

在浙江,吳惟賢練習的是步戰(zhàn)諸法,浙兵的鴛鴦陣法講究步戰(zhàn)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小陣中的刀手,吳惟賢爲大將前,就是這樣的角色。

十餘人的鴛鴦陣,對數(shù)百倭寇夷然不懼,戚家軍經(jīng)常以幾千人破幾萬倭寇,自己死傷卻是寥寥無已,戚繼光的指揮藝術已經(jīng)爐火純青,沒有絲毫瑕疵,而他麾下的這些將士,也是將自身的能力鍛鍊到了極致!

習武近三十年,軍旅之中二十年,這纔有如今的身手,眼前這七歲多的小孩,居然半個時辰不到就入了門,吳惟賢瞪大雙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惟功,你這樣的資質,我來教導你有點糟蹋了啊。”

“吳叔說笑了……”

惟功越站越覺得有趣,原本站樁對他是一件苦活,國公府裡的武師們教授的樁法僵硬,每天站樁的時候全身僵硬,感覺十分難受,如果不是確實對鍛鍊意志和身形力氣有幫助的話,每天一個半時辰的樁功是十分痛苦的磨練,等閒人是堅持不下來的。

而現(xiàn)在站的這個樁,起勁和伏勁不停的轉換,人的身體象是在烈馬上不停的奔騰,有一種全身與戰(zhàn)馬自然融爲一體的感覺,身體在不停的轉換著力氣,關節(jié)也在不停的變換著承受點,這樣的樁法,使得人不僅不疲憊,反而有越站越輕鬆的感覺!

(本章完)

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章 激發(fā)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fā)動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zhèn)東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yè)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四十章 官店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二百章 廷仗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fā)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七章 入京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yī)院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yī)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
第一百零四章 痛快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八百二十七章 車上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五百一十五章 輕視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一百三十章 激發(fā)第六百九十九章 禍害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fā)動第七百九十章 車隊第一百九十一章 開炮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六百二十三章 謹慎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zhèn)東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yè)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七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三百七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毒心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四十章 官店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八百七十一章 出發(fā)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八百九十七章 拒絕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二百章 廷仗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fā)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三百一十一章 尖哨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七章 入京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一百零九章 內市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yī)院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yī)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四百五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雷州市| 连山| 鄄城县| 襄樊市| 铜鼓县| 金山区| 义马市| 固镇县| 周宁县| 翁牛特旗| 伊金霍洛旗| 益阳市| 永定县| 巩义市| 梁山县| 威海市| 唐海县| 泸西县| 屏东市| 肃宁县| 屏山县| 通榆县| 中方县| 汽车| 奎屯市| 阿尔山市| 杂多县| 石阡县| 乌鲁木齐县| 巧家县| 绥芬河市| 丹凤县| 梅河口市| 马公市| 汉源县| 阿合奇县| 兖州市| 南安市| 公主岭市|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