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四章 面聖

從西安門入皇城,在各衙門和御道之間都是穿著甲胃,手持兵器的禁軍將士,也有值班的各部官吏,都是站在門前,看著朝賀正旦的人羣經過。

張惟功沒有看過出警圖,但也看的出來,禁軍的刀槍劍戟都是精心打製,應該是大明工部和兵部所管的工匠及衛所的最佳出品,質量都是最佳。

普通的禁軍士兵身上都是鎖子甲,將領們都是帶著護心銅鏡的山文甲,甚至是銀製的鎖子甲。大明的國力,最少在皇城禁軍身上,得到了充足的體現。

在皇城之中,只有少數得到特許的人可以坐著小轎,或是騎馬,這是難得的殊榮。更多的人,都是安步當車,在天街街道上,緩步行走著。

等從承天門,也就是後世的天安門穿過,再過端午,到午門門前時,頭戴樑冠,身著紅袍的人流已經超過千人,而午門的左右掖門已經打開,所有的文武百官分爲兩班,御史在兩側糾儀,提醒官袍不整,玉帶歪斜的官員整理自己的儀容。

往日朝會,總會出來十幾個出事的官員,懲罰是以罰俸爲主,新年正旦時,還是能放就放一馬了。

勳戚當然是在武臣班首,英國公張溶的資歷最老,年紀最大,襲爵時間也最長,毫無爭議的成爲武臣班首第一人。

而文官班首第一的人選,卻也是當之無愧的由張居正爲第一人,在他身後,纔是一些老資格的加了保、傅的老臣,再之後,纔是六部九卿等文官重臣。

站在這樣的隊伍之中,饒是惟功心志沉毅,卻也是有目眩神迷之感。

在他身邊的,除了勳戚是有父蔭而成就功名外,其餘有資格站在這裡的,全是當世的人中之傑,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羣中的最傑出的人物。

讀八股,在後世看來是迂腐之極,但純粹以八股取士的年代,一樣的書,能讀出高低不同來,而等到爲官之後,能脫離書本的範圍,成就自己的功業,在官場上於一羣人精中再廝殺出來,這樣的人,智慧豈是等閒了得?

在這麼一羣人身邊,縱使是國公侯伯,亦是深爲忌憚。最少,在大明當世,哪怕是親藩郡王,面對閣老重臣時,也是要以禮相待,甚至對張居正這樣的權臣時,就算是親王,也要奉承他三分!

“陛下有旨,宣衆臣覲見……”

內廷終於宣佈旨意,皇帝著諸臣入宮覲見。

從午門進入,到皇極門的臺階下時,惟功方有空四下打量。

四周是各色儀仗,錦衣衛的大漢將軍們分列左右,宮殿廊檐下則是府軍前衛的帶刀官,再往裡,則是穿著各色吉服的太監們。在皇極門的正中平臺上,擺放著四面不靠的御椅,在御椅之後,則是金碧輝煌的以金線繡出來的十二扇屏的屏風。

其實御門聽政,擺的排場雖大,用的器物卻並不怎麼華貴,但就是這一張四面不靠的椅子,那一扇包含天下的屏風,將皇帝君臨天下的霸道和孤獨,盡顯而出。

羣臣畢至之後,又過了一會兒,才聽到皇極門內傳來動靜,接著是數十太監內使先行,然後纔看到穿著通天冠服的小皇帝的身影。

十二歲不到的皇帝,戴著繡

金錢,飾珍珠的皮弁,身上則是黑色的繡十二章的龍袍,胸口戴飾方心曲領,上衣下裳,下身加飾蔽膝,佩玉,大帶,烏履,竟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威嚴氣質。

“拜!”

贊禮官在側,呼喝聲中,所有人都深深拜伏下去。

“興……拜……”

單調的聲音之中,只能聽到衆人的起伏跪拜聲,沒有山呼萬歲一類的歡呼聲,那不過是後人的附會,這種肅穆的興拜大禮,卻是比那種俗之再俗的萬歲云云,要莊嚴過百倍。

一時行禮畢,皇帝並沒有說話,只是由翰林詞臣宣讀早就寫好的詔旨,全部由駢文寫成,用字華美,但卻也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

整個典儀,用時近半個時辰,待結束之後,君臣之間也沒有什麼對答,畢竟皇帝太小,還不能如成年君主一般接見一些宣力的大臣,當面勉慰,此時能使皇帝完全無誤的結束整個朝儀,已經算是不小的成就了。

班首的國公和閣老們帶隊,各自退出宮外,惟功也是夾雜在人羣之中,安心等待著。

原本是沒有可說的,但突然有一個小內使從皇極門上的平臺上跑了下來,氣喘吁吁的模樣,立刻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那個小內使先是跑到張居正跟前,躬著身,低聲說話,張居正先是皺眉,接著就是莞爾一笑,輕輕點了點頭。

衆人正納悶的時候,那個小內使又是一通急跑,這一次,卻是跑到了張惟功的跟前。

“皇爺說,叫你上平臺說話。”

“什麼?”

惟功吃了一驚,嚇了一跳。他今日過來,還是張元功臨時請託成功,纔能有進宮的機會,心態就是當自己是醬油衆一個,怎麼也想不到,萬曆皇帝會召見自己。

見他遲疑,小內使急的拍手道:“皇爺召你上去,趕緊,快點!”

“惟功,快去吧。”一邊的張元功不知皇帝的用意,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連忙發話。

惟功再看七叔時,見張元芳也是輕輕點頭,便拎著自己官袍的袍角,跟著小內使,往著平臺那邊過去。

人人都在往外後退,在皇帝離開平臺前,大家都只是做出後退的姿式,要等小皇帝轉身出平臺,從皇極門進入之後,百官才能真正轉身離開。

這種時候,惟功卻是逆流而上,往平臺上而去,自是引起衆人的矚目。

“英國公府的,聽說是大老爺的庶子。”

“過繼出去了,是給了老七元芳家。”

“元芳人不壞,這孩子運道還算不錯了。可惜就是國公的位子,他是無份了。”

衆人矚目,自然也會低聲議論,勳舊人家,彼此知根知底,很快就把張惟功的底細全說了出來,引起不少人嘖嘖連聲,也不知道是在惋惜,還是在表達什麼。

惟功聽了個滿耳都是,他卻是毫不在意,只是很沉穩的繼續前行,這麼著,倒是叫不少勳戚連連點頭,讚歎這孩子雖小,卻頗有定性,是個能做大事的料子。

連文官之中,都有一些人對惟功稍微注意了一下,當然,文武分家,文官掌舵,他們也只是稍加註意,略有好

奇罷了。

一個未來國公的私生子,還真不值當文臣們下什麼功夫去留意。

看到自家五弟這麼大出風頭,張惟賢眼中厲芒一閃,但很快就被他收斂起來。

如果不是惟功在,他就是英國公府最年少的嫡長孫,他才應該是這一年正旦朝會最受矚目的少年勳戚,和朱鼎臣一樣,備受寵愛和矚目。

這種情緒,使得張惟賢差點失控,但他性格深沉內斂,很快就把自己的情緒平息下去了。

和張惟賢一樣,朱鼎臣和李成功等少年勳戚,此時都是忍不住回頭張望著。

在他們的視線之中,惟功邁上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石階,一步接一步,沉穩而堅定的向上走著。

步上平臺之後,很快又有一箇中年太監迎上前來,將惟功帶到御座前,將手一指,輕聲道:“就在此處行禮,長揖便可。”

惟功答應一聲,也不敢東張西望的打量,老老實實的站在指定的地方,兩手抱攏,長揖躬身,口中道:“臣張惟功,見過皇帝陛下。”

“你不必報名的,朕剛剛已經問過你的姓名了。”

說話的人當然是皇帝,當今天子,年號萬曆,死後被諡爲神宗的大明皇帝。

此時的萬曆還是一個十一歲的少年,因爲皇帝的身份開始留髮,並且在今晨戴上了通天冠,看起來神采奕奕,人也成熟的多。

他端坐在御椅之上,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惟功,並沒有急著說話,眼見皇帝如此,惟功也大著膽子,打量著這個統馭萬方,臣民億萬的君主。

以身形來看,萬曆雖比他大好幾歲,但個頭與惟功差不多高,身形適中,臉稍許有一些圓潤的感覺,面色也很紅潤,兩眼晶瑩剔透,散發著神采。

在惟功打量皇帝的時候,萬曆自然也是在看他,兩人視線相交,惟功連忙低下頭去,不敢再看了。

“呵呵,聽說你才七歲,你敢這般看朕,膽子倒是不小。”

這已經是萬曆御極爲帝第三年,經過兩年多嚴格的帝王教育,他對與臣子談話已經舉重若輕,但接近一個比自己還小幾歲的武臣,這對他來說也是很新鮮的經驗,他也是用略微好奇的眼神,不停的打量著惟功,說話的語氣,也是帶著三分戲謔的感覺。

“臣不敢。”

惟功只能請罪,但神態大方,聲音沉毅,並沒有顯示出慌亂的表情。

“不壞。”

萬曆微笑著點了點頭,對著身邊一箇中年太監笑道:“大伴你來問吧。”

“是。”

答應著的太監戴著三山帽,手持銅拂塵,身上亦是一襲紅袍,但與文武官員不同的便是他衣袍上的服飾,不是麒麟也不是飛魚,而是一隻伸手五爪的坐蟒!

“蟒袍,這是個大太監!”

惟功心中一緊,現在是萬曆三年,夠資格穿蟒袍的文武官員寥寥無已,就算是公侯也不多,嘉靖年間,在服飾上的規矩極嚴,曾經有尚書擅穿飛魚服被皇帝疑爲蟒袍而受到斥責,要到萬曆中期之後,在無所事事的萬曆皇帝的縱容之下,蟒袍才漸漸變的不值錢,是個太監就敢穿著了。

(本章完)

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六十章 國公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七十章 異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十章 講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八十二章 試探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
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八百零三章 鬥氣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讓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一百九十九章 小刀第二百零九章 登聞第三百五十九章 東寧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二百九十五章 三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二百六十五章 磨練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五百七十三章 破臉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六十九章 心術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六十章 國公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四百五十章 分別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七十章 異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九百零八章 造反第八百六十九章 相見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三十章 講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二百八十七章 和解第四百五十六章 野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三百零九章 內外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九十二章 臺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五十章 亂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變遷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四百二十章 萬世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七百九十七章 書信第四百五十四章 薦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五百五十六章 壯烈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八百六十八章 頭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庫房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迎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八十二章 試探七百一十章 封賞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強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六百七十九章 改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绥德县| 南昌县| 得荣县| 哈巴河县| 马关县| 武汉市| 准格尔旗| 浪卡子县| 美姑县| 长武县| 德钦县| 土默特右旗| 大荔县| 沙雅县| 许昌市| 青川县| 丰台区| 莱西市| 凤凰县| 昌黎县| 阜宁县| 佛山市| 龙江县| 当阳市| 武定县| 克拉玛依市| 太仆寺旗| 桐庐县| 图们市| 英山县| 年辖:市辖区| 花莲市| 巴里| 莱州市| 濮阳市| 临湘市| 广昌县| 威远县| 儋州市|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