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唐僧爲冠洪員外解除了匪禍!劫,寇洪員外當然相甘簡了本來還想唐僧師徒再在莊內(nèi)住上多日的,但唐僧等人要走,寇洪員外便爲其大擺素宴。請十里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同來恭送唐僧師徒西去。
誰知這寇洪員外實在是有點杯具,點兒背,在吃飯時竟然也被嗆住了。怎麼搶救都無濟於事,只消幾分鐘時間。這寇洪員外就被活生生地嗆死了。
這下寇家人就慌亂了起來。請求唐僧想想辦法,唐僧心中也十分鬱悶。心說這匪禍貧僧都幫你擋下了,沒想到這寇洪員外還是死了。而且竟然是吃飯時活活嗆死的。
當時寇洪員外的嘴裡包了一大口飯菜。卻不知想到了什麼,忽然間仰天大笑了起來,貌似很高興的樣子,可是卻不曾想,這仰天一笑,便讓嘴裡包著的飯菜給嗆在了氣管之中,然後就悲劇了,,
寇洪員外的老母親老淚縱橫地請?zhí)粕朕k法:“唐長老啊,我兒一生慈悲爲懷,樂善好施,如今又齋僧滿滿一萬人,功成圓滿,但老天卻爲何如此對他?先是匪禍,現(xiàn)在又被嗆而死。老天怎麼如此對他啊?”
唐僧點點頭道:“老媽媽。你別擔心。依貧僧之見,這乃是佛祖見其乃是大慈大悲大善之人,所以迫不及待地想將寇洪員外招上天去。個列仙佛,以幫助天下更多苦難的百姓。俗話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寇洪員外若是上天成佛,那麼他的能力就會越大,這樣他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了。嗯。我想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
那老媽媽卻是更加傷心地道:“哪有這樣的佛祖啊?再怎麼心急,也不能半路攝了他的魂魄去啊?好歹也要等我兒過完陽壽,壽終正寢再上天不遲啊!他若是現(xiàn)在就飛昇了,那誰給我送終啊?這樣豈不是讓我一個老婆子白髮人送黑髮人?這哪裡是什麼好事,這簡直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劇之一啊。”
呃”,沒想到這個老媽媽還挺會說的啊!
於是唐僧笑了笑,道:“老媽媽,你別擔心。估計是如來那老傢伙老糊塗了,竟然出現(xiàn)這樣大的錯誤,這不是打擊咱們佛教信徒修佛參禪的積極性麼?這樣吧。我先派我的徒弟下地獄去看一看,查一查寇洪員外的陽壽還有多少年,如果真出現(xiàn)了錯誤,那我的徒弟會讓閻王將寇洪員外的靈魂送回來的。你就放心吧!”
“啊”那老媽媽呆了一下,道:“你們開什麼玩笑啊?下了地獄就成了鬼了,你的徒弟怎麼可能隨隨便便下地獄去?又不是下館子。”
悟空聽見有人質(zhì)疑他的實力,便迫不及待地跳上前來,道:“老婆子。你敢懷疑俺老孫的實力?俺告訴你,俺是五百多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別說下地獄了。就算是上天。又有何難?對於俺們來說。上天宮下地府,可比上酒店下館子容易得多!”
那老媽媽被悟空嚇得連忙往唐僧這邊靠過來,唐僧對悟空擺了擺手道:“行了悟空。說得好像師父虧待你們似的,你又不喜歡吃人間煙火做出來的食物,就喜歡吃吃水果什麼的。所以下不下館子對你來說都沒啥區(qū)別。”
悟空嘿嘿一笑:“俺就是說說而已。師父。那俺下去跟閻王那裡查查?”
見唐僧點頭,悟空一躍,便原地消失。往地府而去,而唐僧等人,則安慰著寇家老在家等候悟空的歸來。 不多時,悟空便回來了,衆(zhòng)人連忙上前問他情況,悟空嘿嘿笑道:“這寇洪陽壽還長著呢,本來的陽壽八十三歲,如今齋僧功德圓滿,又給他加了陽壽四十年,所以總共有陽壽一百二十三歲。足足有兩咋甲子呢,恭喜恭喜!”
那寇老媽媽聞言喜不自禁。連忙來到寇洪的牀邊,見寇洪還未醒來,便有些急道:“那位孫長老,你可不會欺騙我這個老婆子吧?”
悟空也不說話,只是笑了笑小便聽那寇洪忽然間大口大口地咳嗽起來。衆(zhòng)人連上前扶起,就見寇洪一陣猛烈的咳嗽,一團雜七雜八的飯菜便被吐了出來,隨即大口大口地呼吸,道:“哎喲,可算沒憋死我!”
那寇老媽媽道:“兒啊,你早就被憋死了,是這幾位唐朝來的聖僧。將你死而復活的。還不快謝謝人家?”
那寇洪聞言。便要下牀來道謝,卻被唐僧阻止,道:“不用客氣,寇員外齋僧不也不求別人的回報麼?你還是先養(yǎng)好身體再說吧。”
那寇洪一股腦兒爬起來,道:“唐長老。我感覺我的身體好像結(jié)實了許多,精力也充沛了許多。我的身體好著呢!請受寇洪一拜!”
唐僧無奈,只得讓寇洪員外拜了,唐僧笑著道:“你身體好也是應(yīng)該的。因爲剛纔悟空下地府去查看了,你本來陽壽八十三歲,如今齋僧一萬人。功行圓滿。又給你加陽壽四十年。你現(xiàn)在的陽壽總共爲一百二十三歲。要活這麼長的時間,當然要有一副好身體才行啊!恭喜你了,寇員外!”
“真的嗎?”寇洪員外喜笑顏開:“原來是這樣啊,哈哈”
唐僧又道:“不過,寇員外小我還想告訴你的是,以後還應(yīng)該繼續(xù)以慈悲之心對待時間萬物,這樣你在壽終正寢之時,也能飛昇天界。位列仙佛,最不濟,來世也會繼續(xù)大富大貴。這世積的德。來世一定會加倍還給你的。當然,那些這一世作惡多端的人,下一輩子,這些惡也會加倍奉還給那些人的。”
“大師之言,弟子謹記於心!”寇洪員外虔誠地道。
唐僧師徒終於又要踏上西去之路了。這一路來,他們停留了無數(shù)次。也再出發(fā)了無數(shù)次,沒一個暫時停留的小站,都成爲他們?nèi)松械男≌荆麄儯彩莿e人人生中的過客而已。而這一次的再出發(fā)。唐僧師徒。終於可以直至終點了。
寇員外既得回生,復整理了幢幡鼓樂,僧道親友,依舊送行不題。卻說唐僧四衆(zhòng),上了大路,直向靈山而去。此處距離靈山已經(jīng)極近。果然是西方佛地也。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拍、蒼松,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jīng)。
師徒們夜宿曉行,又經(jīng)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真嚇,是沖天百尺。聳漢凌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
豁達窗軒吞宇雷。嵯峨棟宇接雲(yún)屏,黃鶴信來秋樹老,綵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zhèn)鹘?jīng)。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
這樣的聖潔之地,即便是一路嘻嘻哈哈的唐僧到來,也不由得虔誠不已心二品齒指道!“悟空,那甲可是靈山大雷普寺。“ 悟空激動地道:“師父,正是正是,當日遇到那假的佛境,不下馬倒好,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象處,到還不下馬。是怎的說?”
唐僧聞言,連忙翻身跳下來,已到了那樓閣門首。
只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叫道:“那來的莫非東土取經(jīng)人麼?”
唐僧急忙整衣,擡頭觀看。見他身披錦衣,手搖玉鷹。肘懸仙篆,足踏履鞋。飄然真羽士,秀麗實奇哉。煉就長生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唐僧不識靈山客,當年金頂大仙來。
悟空認得他,即叫:“師父,此乃是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他來接我們呢。”
唐僧方纔醒悟,進前施禮。大仙笑道:“聖僧今年纔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他十年前領(lǐng)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jīng)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處。我年年等候,渺無消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
唐僧合掌道:“有勞大仙盛意。感激!感激!”遂此四衆(zhòng)牽馬挑擔,同入觀裡,卻又與大仙一一相見。大仙即命看茶擺齋,又叫小童兒燒香湯與聖僧沐浴了,好登佛地。正是那:功滿行完宜沐浴,煉馴本性合天真。千辛萬苦今方息。九戒三板始自新。魔盡果然登佛地,災消故得見沙門。洗塵滌垢全無染。反本還原不壞身。師徒們沐浴了,不覺天色將晚,就於玉真觀安歇。
次早,唐僧換了衣服,披上錦稠袈裟。戴了 盧帽,手持錫杖,登堂拜辭大仙。大仙笑道:“昨日襤縷,今日鮮明,觀此相真佛子也。”
唐僧拜了一拜,就道:“多謝大仙讚賞。我?guī)熗降热诉@就去了。”
那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
悟空道:“不必你送,老孫認得路。”
大仙道:“你認得的是雲(yún)路。聖僧還未登雲(yún)路,當從本路而行。”
悟空道:“這咋,講得是,老孫雖走了幾遭,只是雲(yún)來雲(yún)去,實不曾踏著此地。既有本路,還煩你送送。我?guī)煾赴莘鹦闹兀椅疬t疑。”
那大仙笑吟吟,攜著唐僧手。接引遊壇上法門。原來這條路不出山門,就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便是。大仙指著靈山道:“聖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藹千重的,就是靈鷲高峰,佛祖之聖境也。聖僧,你與大聖、天蓬、捲簾四位,已此到於福地,望見靈山,我回去也。”
唐僧遂拜辭道:“那就多謝大仙指引了。”說完,便與徒弟們徑直往那山上而去。
大聖引著唐僧等。徐徐緩步,登了靈山。不上五六裡,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里寬闊。四無人跡。近前看時,橋邊有一扁,扁上有凌雲(yún)渡三字,原來是一根獨木橋。這橋卻不是一般的橋,若想從此橋走過,非是大羅神仙無法通過。唐僧師徒幾人之中,只有悟空才能搖搖晃晃過去,像八戒、沙僧,也無法過去。
八戒、沙僧想要駕風過去。卻被悟空阻止,道:“誠心上靈山,就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飛起來算什麼?那還不如直接走雲(yún)路算了。”
正在唐僧幾人犯愁之時,下游卻有一人撐一隻船來,叫道:“上渡!上渡!” WWW◆ ttκan◆ c ○
唐僧大喜道:“徒弟們,那裡有隻渡船兒來了。”他三個跳起來站定。同眼觀看,那船兒來得至近,原來是一隻無底的船兒。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又稱爲南無寶幢光王佛。行者卻不題破。只管叫:“這裡來!撐攏來!”
唐僧見了,心中雖然有些驚疑。但卻也不說破,反正這靈山到處都是佛,這撐船接引的傢伙,貌似就是一個佛祖,叫什麼佛名給忘記了。反正是個牛叉的傢伙,撐個無底船又有什麼?只要他願意,將這無底船撐成無敵船都不成問題。只怕是在狂風巨浪之中。這無底小船也能絲毫不搖晃,如履平地。
唐僧師徒跳上船去,船體紋絲不動,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殃下一咋小死屍。唐僧見了大驚,悟空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
八戒也道:“是你是你!”
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
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
唐僧鬱悶道:“我知道是我,你們也不用說這麼多遍吧?這可喜可賀從何而來?”
那撐船的笑了笑,道:“過了此河,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此誠所謂廣大智慧,登彼岸無極之法。”
唐僧師徒四人,上了岸,回頭時卻已不見了那無底船兒,悟空這才說,剛纔那人乃是接引佛祖,三藏稱謝不已。一個個身輕體快,步上靈山,早見那雷音古剎:
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慧。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鬆立枝頭。渾如煙捧玉。綵鳳雙雙,青鸞對對。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yōu)鉢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小云閒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
師徒們逍逍遙遙,走上靈山之巔,又見青松林下列優(yōu)婆,翠拍叢中排善士。唐僧就便施禮,慌得那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合掌道:“聖僧且休行禮,待見了牟尼,卻來相敘。”
悟空笑道:“還早呢!還早呢!先去拜上位者。” 唐僧跟著悟空,直至雷音寺山門之外。那裡有四大金網(wǎng)相迎,道:“聖僧來了?”
唐僧躬身道:“是,弟子玄婪到了。”答畢就欲進門。
那金網(wǎng)道:“聖僧稍待,容稟過再進。”那金網(wǎng)著一個轉(zhuǎn)山門報與二門上四大金網(wǎng),說唐僧到了;二門上又傳入三門上,說唐僧到了;三山門內(nèi)原是打供的神僧,聞得唐僧到時,急至大雄殿下,報與如來至尊釋迦牟尼文佛,道:“唐朝聖僧到於寶山取經(jīng)來了。”
如來佛祖聞言大喜,即召聚八菩薩、四金網(wǎng)、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罐、十八伽藍,兩行排列,卻傳金旨,召唐僧進。那裡邊,一層一節(jié),欽依佛旨,叫:“聖僧進來。”
“聖僧進來”
“聖僧進來
唐僧在山門之外就聽見了,這些傢伙聲音都頗大,還一路喊上出來。這陣仗真夠隆重的,唐僧也不枉走這一遭了。
唐僧循規(guī)蹈矩,同悟空、悟能、悟淨,牽馬挑擔,徑入山門 到大雄寶殿殿前,看了如來佛祖一眼小心說這如來真夠高八…。瓏那麼坐在那甲,就有交多高,當真是天生異稟啊乃甘“以對如來倒身下拜。拜罷,又向左右菩薩等再拜。各各三匝已遍,復向佛祖長跪,將通關(guān)文聯(lián)奉上,如來一一看了,還遞與唐僧。
唐僧俯白作禮,啓上道:“弟子玄婪。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寶山。拜求真經(jīng),以濟衆(zhòng)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賜回國。”
如來佛祖一開始老神哉哉的。也不說話。直到唐僧做完這一系列的禮節(jié)程序之後,這纔開口道:“唐三藏,你那東土乃南贍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廣人稠,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遵佛教,不向善緣,不敬三光,不重五穀;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斗秤。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所以永墮幽冥,受那許多睢搗磨舂之苦,變化畜類。有那許多披毛頂角之形。將身還債,將肉飼人。其永墮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雖有孔氏在彼立下仁義禮智之教,帝王相繼,治有徒流絞斬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縱無忌之輩何耶!我今有經(jīng)三藏,可以超脫苦惱,解釋災憩。三藏: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jīng)一藏,度鬼。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汝等遠來,待要全付與汝取去小但那方之人,愚蠢村強,毀謗真言,不識我沙門之奧旨。”
聽見如來佛祖的話小唐僧就是一陣無語,心說你丫的說得也太狠了吧?不過想想,也的確有這樣的人物,但是聽起來總是有些不爽。
不爽歸不爽,唐僧還是得憋著,心說這是別人的地盤,在場的人隨便拉出來一咋”也是很厲害的凹過角色,還是不要在別人的地盤撒野了,咱還是低調(diào)順從一點。否則要是自己提出一點異議,就被佛祖拉著辯論一番,那自己可是吃不了兜著走己這水平,哪能跟佛祖討論啊?
唐僧正腹認著,卻聽那佛祖又道:“阿椎、伽葉,你兩個引他四衆(zhòng)。到珍樓之下,先將齋食待他。齋罷,開了寶閣,將我那三藏經(jīng)中三十五部之內(nèi),各檢幾卷與他,教他傳流東土,永注洪恩。”
二尊者即奉佛旨,將他四衆(zhòng)領(lǐng)至樓下。看不盡那奇珍異寶,擺列無窮。只見那設(shè)供的諸神。鋪排齋宴,並皆是仙品、仙餚、仙茶、仙果。珍慌百味,與凡世不同了師徒們頂禮了佛恩,隨心享用,其實是:寶焰金光映目明。異香奇品更微精。千層金閣無窮麗。一派仙音入耳清。素味仙花人罕見,香茶異食得長生。向來受盡千般苦 今日榮華喜道成。
這番造化了八戒。便宜了沙僧,佛祖這裡的東西。盡皆是正壽長生、脫胎換骨之饌,盡著他受用。唐僧趁著二尊者不注意,一個勁地往秘境空間裡送這些仙品仙果。送給自己的衆(zhòng)後宮佳麗享用。
八戒已經(jīng)是無敵的腸胃了。此時見摔父竟然比自己吃得還快。還多。不由得道:“師父,你真是吃好得要撐死,吃差的要餓死啊,吃這仙品仙果,竟然比俺老豬吃得還多。不能挑食啊!”
唐僧瞪了他一眼,道:“八戒,吃你的吧,埋頭吃飯,沒人當你是啞巴!”說完又叫道:“二位尊者,不知還有沒有多餘的齋品?你看我這二徒弟真是太能吃了,你們有多少便全部拿出來喂他吧。”
八戒翻了翻白眼,正欲辯解小卻被唐僧瞪了一眼,不敢再說,只是埋頭繼續(xù)大吃大喝。那二尊者見八戒吃得果然很厲害,便又去拿食物去了,雖然心中很是不爽,但佛祖有命,不得不遵守。
二尊者好不容易陪奉四衆(zhòng)餐畢,卻入寶閣,開門登看。那廂有霞先,瑞氣。籠罩千重;彩霧祥雲(yún),遮漫萬道。經(jīng)櫃上,寶該外,都貼了紅籤,楷書著經(jīng)卷名目。什麼《涅巢經(jīng)》《寶藏經(jīng)》《決定經(jīng)》”共三十五部,每一部經(jīng)書,更是多大數(shù)百卷之多,將整個寶庫填得滿滿當當,堪比國家圖書館。
阿像、伽葉引唐僧看遍經(jīng)名小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jīng)與你去。
唐僧聞言一愣,隨即反應(yīng)過來,嘿嘿笑道:“這個好說,二位尊者要什麼有什麼。只是這些凡間的金銀財寶。對於二個尊者。又有何用呢?” 二位尊者卻道:“不用管我們有沒有用。儘管拿來便是!”
唐僧嘿嘿笑道:“這個好說。就怕二位尊者看不上眼呢!”唐僧說著,便將這一路來每日用點金石點出來的黃金拿了出來,足足好幾百斤呢。交給了二位尊者。
那二位尊者見了,高興地道:“好好好。這纔像話嘛”咳咳。咱們傳經(jīng)。傳經(jīng)。你們到這邊來接經(jīng)。”
悟空三兄弟高興地跑去接經(jīng),網(wǎng)接了幾本,唐僧就上前來,拿過一本經(jīng)書。翻開一看,便道:“臥槽。二位尊者,這麼高深的經(jīng)書。恐怕弟子帶回東土大唐。也沒有人看得懂吧?”
那二位尊者故作不知,道:“怎麼,這經(jīng)書怎麼了?”
唐僧呵呵一笑,道:“二位尊者,這經(jīng)書怎麼了,你自己看吧。別說東土大唐的那些百姓看不懂。就連貧僧這個佛教高級信徒,也是看不懂啊。這樣的經(jīng)書弟子沒有學過,不如去問問如來佛祖。請他在教授一下?又或者,這些經(jīng)書裡面暗藏玄機?還需要我們用水浸,用火烤,放能顯現(xiàn)字跡?”
悟空三兄弟聞言,也隨手翻開一本書,卻發(fā)現(xiàn)這些書全部都是空白的。比師父的臉還白淨。明明就是空無一字。
悟空當時就爆發(fā)了:“靠。你們兩個傢伙,接受了俺師父送的禮,竟然還拿這些玩意兒來給我們。簡直氣死俺老孫了!走,跟俺老孫去如來面前評評理去!”
那二位尊者故作不知,接過書來一看。猛地一拍額頭,道:“哎呀,真是不好意思,這不是經(jīng)書,只是空白的書冊而已,放在這裡還沒有謄抄呢。不好意思哈,這是我們的失誤,我們馬上給你們拿真正的經(jīng)書。”
二位尊者說完,便將無字經(jīng)書收了起來。又打開另外的書櫃。從裡面拿出一本本經(jīng)書,親自翻看一遍,這才遞給唐僧等人,道:“聖僧,這回這經(jīng)書沒有問題了。”
雖然那兩個尊者都親自看了一遍,但悟空三兄弟也都要親自看一遍。確定是真的經(jīng)書之後,這才放進包襖裡裝起來。
等悟空三兄弟將三藏經(jīng)書皆都收好之後。這才又被二個尊者帶著回到了大雄寶殿之上,面見如來。
如來道:“唐三藏,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只是經(jīng)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以前衆(zhòng)比丘聖仿小州,曾將此經(jīng)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雖然給了數(shù)百斤黃金,但也是賤賣,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jīng)。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衆(zhòng)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誰知你小子倒很機靈,親自翻開查看,還說你都看不懂的經(jīng)書,別人更看不懂了。所以,這纔給你傳了真經(jīng)。這還是看在你聰明的份上,免你白跑一趟了。”
唐僧呵呵一笑,道:“否則謬讚了,出來混,總是要點腦子的是不?從東土到西天,十萬八千里路,歷經(jīng)十數(shù)年,我再怎麼也要長點見識嘛!這人生的閱歷,就是這麼來的,這可不是成天唸經(jīng)能夠得來的。
“呵呵”佛祖微微一笑。道:“阿睢、伽葉,傳了多少經(jīng)卷與他?可一一報數(shù)。” 二尊者即開報:“現(xiàn)付去唐朝《涅巢經(jīng)》四百卷,《菩薩經(jīng)》三百六十卷。《虛空藏經(jīng)》二十卷”,在藏總經(jīng)。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現(xiàn)俱收拾整頓於人馬馱擔之上,專等謝恩。”
如來對唐僧言曰:“此經(jīng)功德,不可稱量,雖爲我門之龜鑑,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瞻部洲。示與一切衆(zhòng)生,不可輕慢,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nèi)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fā)明萬化之奇方也。”
唐僧。頭諸恩,又問如來座下的觀世音菩薩,道:“菩薩,弟子取經(jīng)書五千零四十八卷,不知這取經(jīng)時日花了多少天?是否合乎藏數(shù)?”
那菩薩一愣,笑道:“唐三藏,你倒懂得挺多。”
唐僧笑道:“出來混,什麼都不懂那就沒法混了。”
菩薩掐指一算。道:“你們?nèi)〗?jīng)時日共用五千零四十七日,還剩一日。便夠藏數(shù)。你若一天之內(nèi)回到長安,這便是真真正正的大圓滿了。”
唐僧聞言,點點頭道:“這個好說,我們絕對能夠在一日之內(nèi)回到長安。只是菩薩,這經(jīng)書已經(jīng)取得,不知還有沒有什麼吩咐?”
悟空連忙站了出來,道:“對對,菩薩。你曾經(jīng)告訴俺們,送俺師父到西天,積累功德。便能成佛,如今你怎麼不提此事?”
如來呵呵一笑,道:“你這猴兒,真是急躁,我正要說此事呢!如今。你等已經(jīng)取得真經(jīng),證得大道,功德圓滿。根據(jù)你們一路之上的表現(xiàn),你們將獲得相應(yīng)的回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麼因。便有什麼果。根據(jù)你們一路之上的表現(xiàn)。唐三藏,鑑於你做好事頗多,功德無量,本來被封爲遊檀功德佛;但又因爲你的女弟子頗多。以及修煉方式的不同,便封你爲小歡喜佛;再加上你降妖除魔十分勇猛,便封你爲鬥戰(zhàn)勝佛。所以你最終被封爲遊檀功德歡喜鬥佛。”
臥槽,這是一介,什麼封號啊,你就不能撿主要的封一下就行了,非要全部封完?行,遊檀功德歡喜鬥佛,就這個稱號吧,雖然聽像歡喜豆腐,反正也只是一個名號而已。而真正讓唐僧震驚的是。這個如來佛祖,當真是什麼都知道啊。更加震驚的是,如來竟然對自己的修煉方式並沒有提出直接的反對。這讓唐僧大大地吁了一口氣。
既然佛祖都這麼寬宏了,那唐僧還有什麼話好說呢?當下只能謝恩。謝恩完畢。唐僧便覺渾身一陣金光沐浴,比先前過凌雲(yún)渡脫胎換骨時還耍輕鬆舒適。唐僧知道,自己這一下可謂是滿級了。
網(wǎng)想到這裡,腦海中便響起了提示音:“恭喜你,完成西遊主線任務(wù)。等級上升爲“佛”恭喜你。學會“造化會元功”:一種能生能滅的神奇功法。”
我靠,這就是造化會元功的簡介?這也太簡單了吧!算了,以後慢慢再研究,先聽聽佛祖說些什麼東西。
接下來,便是悟空,佛祖道:“悟空。鑑於你一路保護唐僧西來,戰(zhàn)功卓著。特封你爲鬥戰(zhàn)勝佛。”
悟空也無話可說。都成佛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這鬥戰(zhàn)勝佛的名頭。可比弼馬溫啥的響亮多了。當即悟空叩謝道:“多謝佛祖,多謝,多謝!”
言畢,悟空渾身也是金光一閃,頓時神采奕奕了不少,看上去就有範沁得多,也穩(wěn)重了不少,不用說,悟空也成佛了。
接下來便是八戒和沙僧,這兩個傢伙雖然在唐僧的英明領(lǐng)導之下,有所發(fā)展,但畢竟能力有限。而且貌似佛門中早已經(jīng)給二者預留了位置。這兩咋。傢伙還是和以前的位置一樣一 八戒被封爲淨壇使者,誰叫這頭豬那麼喜歡吃呢?即使八戒不願意,但也沒辦法。
不過。唐僧相信。這傢伙以後肯定會喜歡這份職業(yè)的。天天吃供品。這是一份多麼爽快的差事啊!
而沙僧則是被封爲了金身羅漢。任勞任怨的白龍馬也被封爲了八部天龍,這樣一來,也都算是得到了一份不錯的差事。
這幾介,得到菩薩點化的都得到了不錯的封賞,唐僧忽然想起了玉仙他們。還有金翅大鵬雕等人,於是便問佛祖道:“如來老大,除了悟空、悟能和悟淨以及小白龍四人護送我上西天靈山取經(jīng)之外,還有一些別的人也有功勞,不知佛祖可否論功行賞?”
如來搖了搖頭,道:“歡喜鬥佛,你這要求我不能滿足你,那些人或許保護你有功。但卻並未達到成佛的時候。所以皆都不能成佛,也不能獲得封賞。不過,佛教的大門永遠爲他們敞開著,只要他們積累功德到一定的高度,一定會成佛的。”
唐僧聞言,便點點頭道:“那好吧。”隨即又和四個弟子謝了恩。然後起身道:“佛祖老大。我們?nèi)〗?jīng)已畢,明日便是五千零四十八藏的最後期限,我與衆(zhòng)弟子便告退了。”
佛祖點點頭道:“去吧,去吧!唐三藏、悟空。往後你二人便是一派宗師,自去尋找名山大川。自立小門戶去吧,我不會約束你們,待到有事之時,我自會給你們發(fā)佛帖召請你們的。”
唐僧點點頭,然後與諸佛、菩薩等告別。出了大雄寶殿,帶上早已經(jīng)裝好的經(jīng)書,放入秘境空間之中,然後師徒五人,徑直上了雲(yún)路。逍逍遙遙地往大唐飛去。不到半日,師徒幾人便回到了大唐長安 至此。西遊之旅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而這對於唐僧來說,卻又是一個新的征程的開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