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東道
潤州丹徒縣城門口,一張榜文張貼,瞬間吸引了過往百姓的注意。
“這上面寫著什麼?”
“先生還沒有來麼?”
“希望不是增加賦役的告示。”
........
告示之前雖然聚集了不少百姓,但並沒有一位識字之人,還需要等待附近的先生前來。
不過先生沒有人,倒是有一位穿著有一些單薄的士子來了,瞬間吸引了所有目光,雖然不是先生,但是識字就好了。
少年面色之上同樣有一些疑惑,不知曉有什麼告示竟然會在這個時間點宣佈。
特別之前已經(jīng)有人問這一些城門的士兵,雖然他們同樣不識字,但還是問出了一些消息。
比如這一道告示是從長安傳來的,這也就是說並非是縣州的告示,而是陛下下令傳令整個天下。
算一算長安到江南的時間,很有可能是過年之後的那幾天傳旨的,這不由讓少年興奮了。
要知曉能夠拿到新一年朝議率先討論的幾件事情,肯定是影響天下的大事情。
當(dāng)讓開一條路之後,少年靠近告示則開始唸了起來了起來。
“告天下人諭,逢世間亂像,天下初安,各地官員不足,科舉改制......”
一邊念另外一邊少年同樣內(nèi)心震動,要知曉他也有曾前往長安的功名的想法。
然而最後還是猶豫了,因爲(wèi)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加上家中還有老母兄弟靠他養(yǎng)活。
當(dāng)初靠著跟一位先生學(xué)了不少字,他在丹徒城之中一家酒樓當(dāng)上賬房先生的位置。
關(guān)鍵主家還有不少的藏書,倒是讓他一飽眼福,也讓他自學(xué)了不少的知識。
現(xiàn)在日子雖然過得拮據(jù),但是比起大部分百姓之家已經(jīng)好上了不少。
一旦自己若是去長安了,少則幾個月時間,多則一年多的時間,這家中要如何。
當(dāng)唸完了之後,所有人都清楚了告示的內(nèi)容,不少百姓面色先是鬆了一口氣,不是什麼賦役就好。
至於科舉的變革倒是和普通百姓沒有關(guān)係,然而後面聚集的寒門士子眼眸一亮。
要知曉長安除了路途遙遠,還有的便是每一次科舉招收的人數(shù)太少了,僅僅只有三十人。
幾次考量之後,寒門出身庶族子弟更是搖了搖頭,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而現(xiàn)在的話則有了機會,每一道的科舉考試取前兩百名,整個天下就是多了二千名額。
雖然只能做小官小吏,但是比起現(xiàn)在寒門學(xué)子做的賬房或者伴讀已經(jīng)是高上了不知曉幾等。
很多寒門士子眼眸閃爍,已經(jīng)決定準(zhǔn)備科舉考試了,當(dāng)然還有一些人關(guān)心的是武舉。
不過武舉僅僅初立,若是要參加的話還要像之前的科舉那樣,來到長安。
一般百姓之家多子,原本他們以爲(wèi)不識字科舉就和他們無關(guān)了,但是現(xiàn)在的話似乎不一樣了,倒是和他們有一些關(guān)係了。
不僅僅是江南東道,檄文傳遍了整個天下,所有人因此震動了。
距離上一次震動還是凌煙閣和曲轅犁的時候,只不過那個時候並沒有那麼轟動。
原因是凌煙閣和百姓基本上沒有關(guān)係,至於曲轅犁的話對於世家子弟而言又沒有太多的興趣。
可以說可能會聽一下,但想必沒有一會兒就忘記了,但是這一次不一樣。
無論是士林還是百姓,都震動了,哪怕是世家門閥都在考慮科舉度帶來的變化。
“我等寒門子弟終於有出頭之日了。”
“農(nóng)家子弟同樣可以通過武舉走上從軍之路。”
“陛下聖明,嗚嗚嗚.....”
......
有人激動,有人興奮,有人喜極而泣,因爲(wèi)他們看到了前路。
他們生來似乎命運就已經(jīng)固定了,哪怕是自己想要改變,但還是無能爲(wèi)力,而這一次他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長安
御書房之中李世民看著百騎收集的各州情報,面色之上帶著一絲喜悅。
雖然他知曉科舉制度變化肯定會引起震動,但沒有想到有這麼大的變化。
李世民眼眸閃過了一絲堅定,這一次科舉制度不容任何人插手,特別他從自己岳父那裡得到了一些方法。
比如匿名批閱,若是做記號的卷子都當(dāng)做無效等等,這樣避免了有一些官員因爲(wèi)家族等緣故官官相護。
不過很快李世民面色又陰沉了下來,因爲(wèi)根據(jù)百騎的情報,長安的米價上漲了一文。
這不要小看一文,影響的便是長安附近的百姓,而這一些米商背後都是世家門閥。
“這是給朕臉色看麼?”
李世民眼眸閃過了一絲冰冷說道,很明顯這是世家門閥在向他表達科舉變革的不滿。
至少在李世民看來是這樣的,不過讓李世民欣慰的是似乎因爲(wèi)自己玄武門的餘威,倒是了這一些世家門閥不敢出頭。
這讓李世民表情也有一些複雜,算起來的話玄武門可是禁忌之一,沒有現(xiàn)在竟然對自己有幫助。
“最近亞父在做一些什麼?”
李世民不由目光落在了李君羨身上問道,話語帶著一絲好奇。
因爲(wèi)自己那一位便宜岳父最近似乎有一些安靜了,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似乎之前的每一件事情都和這一些便宜岳父有一些關(guān)係,不過好在對於他都有不少的益處。
“安玄公,最近似乎在忙著書院招生。”
李君羨面色之上帶著一絲古怪說道,若說長安之中哪裡最不需要探查的話,那麼就是舒府了。
因爲(wèi)每一天舒府門前都聚集了不少人,安玄公一有什麼動作,都不用百騎探查什麼,就已經(jīng)傳遍了整個長安。
比如這一次安玄公的書院招生,就引起了整個長安的轟動,無論是世家還是勳貴都在探聽書院招生的標(biāo)準(zhǔn)。
“書院招生?”
李世民眼眸一愣輕聲呢喃道,他倒是想起了上一次去長安郊外舒府的農(nóng)莊時候。
那個時候倒是有一些讓他奇怪的建築,看上去應(yīng)該就是書院了,只不過當(dāng)初自己有要事,所以並沒有在意。
加上後來得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更是匆匆離開,就忘記了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