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8章 彩頭

殿上衆人心想:“桃符還不夠嗎。難不成還要王平安再做幾副出來?”

李世民這回倒是沒有難爲王平安,他道:“自南北朝開始,我中原百姓便要除夕守歲,在守歲之時,一定要吃種東西,是什麼?”

殿上衆人微微有些失望,唉,這個題目太簡單了吧,別說考住王平安,就連三歲的小孩子都是考不住的。

王平安鬆了口氣,心想:“原來是問的餃子。”他道:“回皇上的話,除夕之夜,要吃餃子!”

殿上衆人齊聲哦了出來,不會吧,連這個都能答錯!餃子,那是什麼?不管何地方言,可都沒有這個詞!

習慣成自然,一提除夕之夜要吃什麼,王平安自然而然地就說出了餃子,可一說出來,他也就知道說錯了。初唐時節,還沒餃子一說,這年代的餃子被稱爲嬌耳,或者湯中牢丸。民間叫湯中牢丸,但這裡是皇宮,李世民問的肯定是原始名稱。

王平安忙改口道:“臣說錯了,急著回答皇上的問話,竟把我們五里村的方言脫口而出。除夕之夜,當吃嬌耳。”

李世民心想:“五里村是徐州的地方,可徐州似乎無此方言啊!”並沒追究爲啥五里村的人會管嬌耳叫餃子,他又問道:“爲何要吃此物?”

王平安大聲道:“爲紀念醫聖仲景公!”

餃子,便是醫聖張仲景發明的,一開始這可不是爲了好吃而做出來的,而是有現實的意義。餃子最早是劑湯藥,名爲“祛寒嬌耳湯”。

冬天天寒地凍,百姓的耳朵多有凍傷,張仲景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便在南陽東關開設醫棚,用羊肉和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煮好後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食物,叫做嬌耳,再下鍋煮熟後分給百姓食用。百姓吃了兩個嬌耳,喝上一碗湯,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張仲景用嬌耳爲百姓們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施捨祛寒嬌耳湯,一直施捨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於是乎,中華傳統節日裡一個重要的風俗習慣,由此產生。

關於餃子的傳說很多,這是其中之一,王平安學醫出身,讓他來說爲什麼要吃餃子,他自然首選這個答案。

李世民笑道:“很好,看來你還是讀過幾本書的。除夕守歲,自然要吃嬌耳。”說著話,他從腰間的飾物中取下一串寶珠,拿下正中一顆紅色珠子,道:“把它放進餡兒裡,包在嬌耳裡,一會兒誰吃到這個,就上前來和朕說,朕把這一串寶珠都賜給了他!”

史忠臣上前接過紅色珠子。道:“是,老奴這就把寶珠放進餡兒裡!”他叫小宦官們擡進來裝餡兒的大食盆,將寶珠擦了擦,放進了餡兒裡,隨即用筷子攪拌,把珠子混入餡兒中。

李世民拍手道:“好,咱們包嬌耳,放爆桿!”

皇帝一聲令下,外面爆桿聲再次響起,而史忠臣則把餡兒分裝到小盆裡,每個桌子上都放一盆,並送上面團和麪板等物,讓大家包餃子。

王平安所在的桌子上自然也放了一盆。看著食盆,王平安心中好笑,包餃子不算難,但對於皇親國戚來講,那就不能說是不算難,而應該是難到極點了吧,估計大家都不會包,只是走個過場,最後吃的餃子,還是御廚房裡做出來的。

他剛這麼想完,就聽李治說道:“孤來搟麪皮,你們負責包。”說著話,李治拿出個麪糰,揪成小塊,然後拿起搟麪杖,就搟起餃子皮來了。

王平安大吃一驚,差點沒驚叫起來。就見李治動作熟練,簡直可以說是到了大廚的水平,兩隻手不停,頃刻間便搟出了好幾個麪皮,也就是眨眨眼皮的功夫!

向周圍的桌子上看去,就見每張桌子,都有人在搟麪皮,而且個個動作熟練,絕對不是光拿著搟麪杖,不知如何下手的模樣。尤其是李恪那一桌,李恪和李治一樣,他也在搟麪皮。李治的手法就相當了得了,而李恪更加厲害。

就見他邊搟麪皮,連往面板的另一邊扔……刷刷地,速度快到驚人,估計他不做王爺,而是去市井裡開個小飯館,光靠當著客人的面玩這一手,就能招來不少生意!

王平安目瞪口呆,實難相信,怎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這還成什麼世界,難不成自己走錯了地方。現在不是置身皇宮,而是在某家大酒樓的廚房裡?

他轉過頭來,又往自己的桌子上看,不但南平公主夫婦,還有李伊人在包餃子,動作又快,包出的餃子又好看,就連那個叫統兒的小孩子,也有模有樣地包出了一個餃子,放在一邊!

王平安心想:“弄了半天,整個大殿裡。就數我包餃子的手藝最差……不,最差的那個應該是皇帝,我應該是倒數第二!”心裡想著,他又轉頭去看李世民。

誰知,一看之下,倒數第二立即變成了倒數第一,就見李世民的旁邊,正有一個宮裝貴婦在搟麪皮,而李世民則親手包出了餃子,不止一個,而是好幾個,個個樣子好看,放在一邊的面板上!

王平安張大了嘴合不攏,怎麼會這樣,爲什麼大家都會包餃子?會包也就算了,怎麼都包得如此之好?難不成皇族李氏,是開餃子館的出身,李淵幹過這個買賣?

嬪妃和王子公主們,同樣也包括李世民自己在內,都會包餃子,這時候叫包嬌耳,而且不但會包,包的還都相當的好。對於皇室中人來講,一年當中,只有今晚他們纔有機會,在不用守太多禮法的情況下和皇帝吃頓飯,豈有不大展身手,引起皇帝注意的道理?

李世民也會包餃子,那是因爲他當年,也當過王子,和現在的王子們一樣,他也需要向當時的父皇獻獻手藝,膝下承歡一番的啊!

李治可不知道王平安包餃子的技術差勁兒,至少比他們是差得太多,他自己包得好,就理所當然地認爲王平安也包得好,向王平安的面前扔了個麪皮。道:“無病,你也包。”

王平安啊了聲,拿起麪皮,心想:“我可包不出什麼花樣來,還是包個普普通通的吧,莫要賣弄,以免出醜。”他包了一個很常規,很普通的餃子,放到了面板上。

史忠臣滿殿走動,伺候著皇家人,來到了王平安的桌前,笑道:“無病,你這個嬌耳包得可太普通了,怎麼不捏出個好看的樣子來?”

皇家人包餃子,總是包出各種花樣,有的甚至還能包出好看的小動物來,爲的是煮出餃子後,能讓皇帝看上眼,從而吃自己包的餃子,唯獨王平安包的普通,甚至連小孩子包的都不如,一點都沒新奇感。

王平安有些尷尬地道:“往常家裡包嬌耳就是這麼包的,所以小侄倒沒怎麼學過花樣兒,鄉下地方,有的吃就不錯了!”

史忠臣笑道:“來來,讓咱家來教你。要這麼包……纔好!”說著話,他拿起一個麪皮,放到王平安的手裡。

王平安只感手中一硬,似乎有個物事被史忠臣塞到了手裡,捏了捏感覺是個珠子,大小就是李世民剛纔讓史忠臣放進餃子餡兒裡的寶珠。他心裡一動,怎麼回事,那個寶珠不是放入食盆中了嗎,難道沒放進去?

史忠臣比劃了一通,嘆氣道:“無病,你也太笨了,竟然連嬌耳都包不好。算了,一會兒只管吃吧你,你呀就會吃,包出不花樣兒來,看看能不能吃出花樣兒來!”這句話說得不太和身份,他再是個重要人物,也不能和王平安這麼說話,而且還是當著衆人的面說。

不過大家倒也沒在意,李治反而笑道:“無病你不會包沒關係,可不會吃就有關係了,一會兒多吃幾個。”

李伊人衝他也笑道:“好笨啊,連嬌耳都不會包!”伸手颳了刮臉蛋兒,羞羞。可手指上卻有面粉,沾在了臉頰上。

王平安呵呵笑了起來,盡力裝出一副傻姑爺的樣子,道:“我回去學學,等明年吃年夜飯時,我肯定包得比你們都好。”

他手裡緊緊地捏著寶珠,心想:“是啊,我做不出來花樣兒,可我吃得出來,你們等著瞧吧!”

史忠臣搖著頭走了,他剛纔根本就沒把珠子放進餡兒裡去,只是做了個放的動作罷了,他袖子寬大,動作又快,誰也沒看到他的把戲,都以爲他把寶珠放進了餡兒裡。他又藉著伺候殿上衆人的機會,把寶珠交給了王平安。

餃子不多時便包好了,小宦官們端著餃子,在側殿裡下鍋煮。這時已然接近午夜,在現代這時正是歡歡喜喜拜大年的時間,而唐朝也不例外。

殿外小宦官拖著長音,高聲叫道:“給我主萬歲爺拜年啦!”

王平安聽小宦官一叫,連忙起身,卻發現殿上衆人沒有起身的,他只好又坐了下去,心想:“怎麼搞的,不是要拜年嗎?應該到時辰了吧!”

殿外傳來腳步聲,無數的宮女和宦官走了進來,他們排著隊,來給皇帝拜年。

原來是他們給皇帝拜年,看樣子應該都是宮裡有頭有臉的人物吧!王平安對這些人沒什麼興趣,正要轉頭去和李治說話,卻忽然發現身前不遠處,有一張熟悉的面孔。

正是武媚娘!(!)

第478章 以大捷報長安第236章 第一首詩由你來做第843章 李義府成功脫險第345章 快來看熱鬧啊第428章 全是大餅惹的禍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666章 大別同樣勝新婚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444章 玉門關守將第847章 武媚娘要收養李素節第764章 給武媚娘找證人第174章 太子建議考進士第681章 至少得半個月才能治好第712章 長孫無忌收到了信第89章 難民如潮第32章 放馬莊第426章 跟著我,真的會給你們肉吃第904章 上了船就下不來第546章 去感業寺進香第180章 歌唱平安好兒郎第909章 離京五十里第502章 冷水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的第520章 武媚娘和狄仁傑第208章 贏你沒商量第572章 武小妹第749章 向長安報大捷第560章 上元節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906章 解決遼東事宜第745章 高句麗的末日第270章 滑胎第663章 王平安親自來迎第313章 想認個本家第678章 肺癆需當養之第336章 龍傲天無家可歸第875章 狂怒第622章 難道要有行動了第53章 成神醫的往事第244章 平安杯酒詩百篇第128章 我可沒說我是王平安第792章 李義府第75章 刺史大人打算微服私訪第160章 如果你是個將軍第731章 這裡是什麼地方第462章 長安城一日兩驚第784章 王皇后也知道了那位小尼姑第363章 還是蘿蔔子第615章 微服私訪第458章 出兵陷空山第330章 坐了一宿第597章 李恪親來第213章 馬主事的千金第787章 和她鬥到底第116章 尉遲恭的腳疾第424章 平安可汗第370章 李世民有心絞痛第372章 給李世民看病第156章 淚娘子第103章 楊家的往事第631章 水車模型第85章 既要治標,又要治本第446章 這個繼父不能要第726章 大行皇帝第399章 百官求情第674章 這可讓兄弟說什麼纔好啊第724章 夜垂甘露殿第158章 糟了,沒治好第879章 比玄奘還能白話第459章 和尚去救和尚第573章 跪倒一片文曲星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114章 自我徐州始第813章 王皇后發潑第421章 大聖安的弟子第665章 李恪又被修理第870章 武媚娘只哭不鬧第305章 楊玄感大宅的風水第97章 骯髒不堪的護城河第71章 生漆過敏第564章 唐朝人也關心物價第726章 大行皇帝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623章 新任刺史名聲大噪第278章 你們要記檔第527章 點醒,點不醒第642章 想綁武媚娘第546章 去感業寺進香第153章 嗜酒之過第618章 培土生金治肺癆第654章 教你怎麼立功第847章 武媚娘要收養李素節第367章 不用不知道,巴豆真奇妙第497章 這藥只能我開得出來第207章 六個壯漢一起得傷寒第279章 好啊,那就生死與共吧第679章 武媚娘竟然腎虛了第552章 一首古詩的來歷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233章 王平安的緣分到了
第478章 以大捷報長安第236章 第一首詩由你來做第843章 李義府成功脫險第345章 快來看熱鬧啊第428章 全是大餅惹的禍第307章 拿起鋤頭挖地去第666章 大別同樣勝新婚第130章 算是個人材第444章 玉門關守將第847章 武媚娘要收養李素節第764章 給武媚娘找證人第174章 太子建議考進士第681章 至少得半個月才能治好第712章 長孫無忌收到了信第89章 難民如潮第32章 放馬莊第426章 跟著我,真的會給你們肉吃第904章 上了船就下不來第546章 去感業寺進香第180章 歌唱平安好兒郎第909章 離京五十里第502章 冷水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喝的第520章 武媚娘和狄仁傑第208章 贏你沒商量第572章 武小妹第749章 向長安報大捷第560章 上元節第656章 劍即將出鞘第906章 解決遼東事宜第745章 高句麗的末日第270章 滑胎第663章 王平安親自來迎第313章 想認個本家第678章 肺癆需當養之第336章 龍傲天無家可歸第875章 狂怒第622章 難道要有行動了第53章 成神醫的往事第244章 平安杯酒詩百篇第128章 我可沒說我是王平安第792章 李義府第75章 刺史大人打算微服私訪第160章 如果你是個將軍第731章 這裡是什麼地方第462章 長安城一日兩驚第784章 王皇后也知道了那位小尼姑第363章 還是蘿蔔子第615章 微服私訪第458章 出兵陷空山第330章 坐了一宿第597章 李恪親來第213章 馬主事的千金第787章 和她鬥到底第116章 尉遲恭的腳疾第424章 平安可汗第370章 李世民有心絞痛第372章 給李世民看病第156章 淚娘子第103章 楊家的往事第631章 水車模型第85章 既要治標,又要治本第446章 這個繼父不能要第726章 大行皇帝第399章 百官求情第674章 這可讓兄弟說什麼纔好啊第724章 夜垂甘露殿第158章 糟了,沒治好第879章 比玄奘還能白話第459章 和尚去救和尚第573章 跪倒一片文曲星第215章 救人一命第114章 自我徐州始第813章 王皇后發潑第421章 大聖安的弟子第665章 李恪又被修理第870章 武媚娘只哭不鬧第305章 楊玄感大宅的風水第97章 骯髒不堪的護城河第71章 生漆過敏第564章 唐朝人也關心物價第726章 大行皇帝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623章 新任刺史名聲大噪第278章 你們要記檔第527章 點醒,點不醒第642章 想綁武媚娘第546章 去感業寺進香第153章 嗜酒之過第618章 培土生金治肺癆第654章 教你怎麼立功第847章 武媚娘要收養李素節第367章 不用不知道,巴豆真奇妙第497章 這藥只能我開得出來第207章 六個壯漢一起得傷寒第279章 好啊,那就生死與共吧第679章 武媚娘竟然腎虛了第552章 一首古詩的來歷第40章 這纔是真正的高手第233章 王平安的緣分到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邹城市| 东宁县| 东乡族自治县| 腾冲县| 闻喜县| 土默特左旗| 遵化市| 菏泽市| 宁乡县| 庆云县| 阳春市| 鄯善县| 鄂伦春自治旗| 息烽县| 永昌县| 囊谦县| 广河县| 木里| 山西省| 林口县| 共和县| 中宁县| 汉源县| 新邵县| 鸡泽县| 丰镇市| 盘锦市| 昌江| 商洛市| 大名县| 清镇市| 宜春市| 桐乡市| 马边| 江陵县| 三都| 东方市| 砀山县| 浏阳市|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