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章 無心插柳

房府,內堂。房玄齡與秦軒對桌相對而坐。率先開口的是房玄齡。“老夫託大,喚你一聲賢侄!賢侄啊,到老夫府上稱故道友之人比肩接踵,你爲何會有信心,老夫一定會觀看你所寫書信?在市署與人爭執,又爲何敢對金玉龍說出那般說辭?”

秦軒眼睛一眨,稍作停頓,便嘴角帶笑道:“房相的爲人,普天之下誰人不知?縱使再不信任送信之人,也定會翻看書信!況且信中所寫又幹系重大,只怕是敢於這般書寫之人寥寥無幾。”

說到此處,秦軒苦笑一聲,接著說:“其實在下心中也是十分忐忑,不過試想房相讀罷書信,不是怒火中燒,然後對信中之言嗤之以鼻,便是對寫信之人刮目相看,有心提拔。而這兩種情況,於在下皆無任何損失,試問在下爲何不那般所做?”

房玄齡聞言,對秦軒更爲欣賞,瞇著眼睛,盯著秦軒,心道:呵,此子考慮事情還算周全,不枉我與陛下高看一眼。“賢侄,可謂是用心良苦,不知你信中所言‘水欲起浪,舟能安乎’是何意,難道僅僅是指宋家毒案,便誇大其詞揚言起浪之事?”

秦軒輕輕搖頭,平和而道:“滄海之浩瀚,又豈會因淺水之異樣,而翻浪掀舟?只是推及於全國,恐怕就不是幾處淺水之患!”

房玄齡依舊面色如常,只是淡淡一笑。“賢侄是不是有些想而當然,想我堂堂大唐,地域萬萬傾,人口萬萬數,就算其中有些不平之事,難道就能威脅大唐根本麼?”

秦軒聞言,略作思考,開口說道:“房相,在下曾聽聞一個故事,有些令人發醒,想講與你聽,不知可否?”

“但講無妨!”房玄齡擡手示意道。

“說是,戰國時期,楚國曾有一個養蠶人,此人家資甚厚,是故蠶園頗大。一日,家中專職飼養奴隸對其言:‘主子,近日不知爲何蠶園竟然死了數十條上好蠶蟲!’”

“此人對此毫不放在心上,還嘲笑奴隸道:‘家中蠶蟲數萬條,僅僅死上數十條,還不是九牛拔一毛,休要如此慌張!’”

秦軒說到此處,側目瞥了房玄齡一眼,接著道:“又過幾日,奴隸又來稟告:‘主人,蠶蟲又無故死了數十條!’此人有些生氣,斥責道:‘不是與你說了麼,茫茫草原,方寸之地著火,無礙大局。若是還有這些小事,莫要再言!’”

“不過一年,此人再去蠶園之時,發現碩大的蠶園竟然再無蠶蟲,對著在一旁休息的奴隸,厲聲問道:‘我叫你打理蠶園,爲何如今蠶蟲皆死,是不是你不好好勞作,才使我蒙受如此損失?’”

“那飼養奴隸聞言,急道:‘主人,這些蠶蟲都是一日死上數十條,小的不敢將此無關大局之事稟報!’”

秦軒言畢,房玄齡卻陷入沉思,半晌,才喃喃自語道:“積少成多,小疾成大患。”

秦軒聽到房玄齡之言,趁熱打鐵道:“如宋家毒案這些無關大局之事,房相不必掛在心上,須知大唐人口數萬萬,小事而已!”

房玄齡苦笑回道:“賢侄休要羞辱於我,此事老夫確實眼界太近,不如賢侄看得遠!”

秦軒聞言,心道:我這還不是在書上看到的,沒想到還能教育堂堂大唐宰相!

秦軒不語,房玄齡又問道:“賢侄目光甚遠,不知對於治國有何高見?”

秦軒微微一怔,心中腹誹道:治國?還是算了吧,我不過一個大學生,能有什麼好的建議!轉而又想:不過後世倒是聽說了不少關於國策的事,不如就說與房玄齡聽吧!想及於此,秦軒開口道:“高見倒是沒有,不過看法還是有些。”

房玄齡語氣微急。“說說看!”

秦軒擺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徐徐而道:“治國,如孟子所言,當以百姓爲本,以學識築造根基,輔以武力震懾宵小之徒,外邦小國,再發展經濟,致使國強民富!”

秦軒之言,房玄齡似有所思,又道:“賢侄所言,不過是空話,套話,具體實施,又該如何?”

秦軒努力回想著歷代明主君王所爲,思考片刻,開口道:“觀當今陛下,設立弘文館,儲備天下有學之士,就是極善之爲。試想,若是我大唐如房相鞠躬盡瘁爲國出力之人數不勝數,那又豈會出現民怨?”

看到房玄齡擡手示意,秦軒繼續說道“對民,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對膽敢犯我大唐之威的諸般小國,當以武力鎮壓,施恩拉攏,相輔相成。”秦軒略微停頓了一下,笑道:“在下也是胡言亂語,房相還須謹慎聽取!說到底,方纔之言,可歸納爲三個人!”

房玄齡頓時興趣更濃,詢問道:“哪三個人?”

秦軒笑道:“第一人,是說百姓,亦指民心。第二人,是說才俊,也就是有才之人。第三人便是陛下!”

“陛下?此話怎講?”

“若是陛下能虛心納諫,廣施仁德,戒奢從簡,目光深遠,決心做有道明君,那得到之前兩種人,便易如反掌!”

秦軒之言,房玄齡聞所未聞,聽完之後,卻又發人深省。當即脫口道:“賢侄滿腹經綸,不如老夫薦於陛下,出仕爲國,一展抱負!”

秦軒聞言,心中暗道:別,我和你這麼侃侃而談,不過是以前聽到這些,你要是把我弄到唐太宗跟前,萬一我狐貍尾巴露出來,那可是比紙上談兵的趙括,恐怕還要慘!急忙脫口道:“房相擡愛,在下有幾斤幾兩,自己心知肚明,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若是真將我放於高位,還指不定鬧出什麼亂子呢?”

房玄齡開口勸道:“賢侄勿要如此說,入殿爲臣,重要的是眼界,賢侄眼界甚遠,自然不是問題。至於理事經驗,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嘛!”

秦軒有些慌張,生怕被房玄齡捅到唐太宗跟前,擺手搖頭道:“實話說吧,在下平生最大的願望便是遊山玩水,尋一處世外桃源,隱遁於斯!”

房玄齡板著臉,厲聲道:“大丈夫當以爲國出力爲上,豈能如此安逸!”

秦軒見房玄齡有些生氣,連忙辯解道:“房相,眼下在下欲在東市開一酒樓,匯聚天下英才,促進學識之間探討!這既是爲國出力,也是在下力所能及!”

房玄齡冷目相視,並無再言。

秦軒又道:“開一酒樓,若以爲主,聞名天下,想來會使天下才俊齊聚京城,文人探討,更利於學識增長,難道這便不算爲國出力麼?”

房玄齡沉思半刻,並未反駁。二人談古說今,直至宵禁之時快到,秦軒才離開。

次日,朝會過後,房玄齡便跟著太宗來到御書房。太宗方坐到龍椅,便詢問道:“房卿,秦軒可有消息?”

房玄齡點頭回道:“有,昨日臣曾與他相聊多時!”

太宗急道:“此人腹中文墨幾何?”

Wшw? Tтka n? ¢ O

“滿腹經綸!”

太宗聞言,驚道:“什麼?那與房卿相比,能及上幾分?”

“勝臣數倍!”

太宗瞪大眼珠,半信半疑道:“房卿莫不是在與朕說笑!”

“臣安敢如此,此人眼界遠勝於臣,濾事周全,見解直入要害!”

太宗心中頓時一陣喜悅,嘴角完成三十度,道:“若真如房卿所言,那這般俊傑,朕定要重用!”

房玄齡搖搖頭,嘆了一口氣道:“只是,此人無心出仕!”

太宗蹙眉緊皺,疑惑地問道:“無心出仕?難道他寫信於你,不是求仕?”

房玄齡苦笑道:“寫信於臣,只是爲了助好友伸冤翻案!”

太宗冷言道:“哼,常言道‘修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此人學藝所成,不爲國出力,難不成就毫無一絲抱負!”

房玄齡沒有回答太宗的話,轉移話題道:“秦軒曾對臣言明四策三人,說陛下若是能做到,必定會成爲一代明君,臣昨夜經過深思熟慮,甚爲贊同!”

太宗平復方纔怨氣,平靜而道:“說來聽聽!”

“臣將其言歸納爲:以人爲本,以文築基,以武立邦,以商興國!”

房玄齡說完,太宗略作思考,嘆氣道:“此四策可謂是直切治國要害,怎奈如此才子不願出仕。對了,此人不是還言有三人麼,試想此人推崇,此三人也當是飽學之士!”

房玄齡苦笑一聲,開口說道:“此三人恐怕比之秦軒更難得到啊!”

太宗不明就裡,直接堅定道:“秦軒此人,朕會以誠而對,料想不日便會出仕爲朕處理政事。另外三人,朕亦會努力,料想定然不會得不到!”

房玄齡依舊面帶笑容。“此三人,一曰:天下百姓;二曰:天下文人;三曰:勤政愛民之帝王!”

太宗聞言,頓時有些沮喪。“萬民擁戴之心,文人輔助之爲,朕自當得知!怎奈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啊!”

“秦軒所言,若是陛下能做到勤政愛民,那天下百姓與天下文人,自然唾手可得!臣以爲此言甚爲有理!陛下不如就將秦軒當做取進天下文人之心的第一步,秦軒曾言欲在東市開一酒館,聚集天下文人,探討學識!陛下不如助他一臂之力,到最後,縱使他仍不願意入朝輔君,也可以在匯聚而來的文人中尋找有能之士!”

太宗本想一道聖旨將秦軒喚來,聽到房玄齡的話,面露堅毅之色,狠狠地吐出一個字:“好!”

第25章 談笑風生第190章 連環之計(五)第206章 離開大唐第201章 夫妻上陣第99章 全部擒獲第68章 整治平康第205章 新郎沒來第149章 小瞧古人第70章 走馬上任第43章 只如初見第45章 秦軒轉性第67章 挖地砸牆第140章 吃喝嫖賭第135章 孟家背景第104章 賀家有女第11章 水落石出第99章 全部擒獲第14章 離開廣陵第70章 走馬上任第47章 有人鬧事第136章 宴無好宴第100章 朝花夕拾第177章 一份大禮第148章 貪心談心第61章 崔家命案第42章 知音難覓第77章 連綿大雨第131章 君子動口第197章 佔領高昌第41章 對仗之說第49章 古人跟風第144章 重回廣陵第170章 拿下璃茉(六)第158章 小心何人第93章 鹽幫老巢第44章 幡然醒悟第156章 厚禮之事第80章 欲擒故縱第190章 連環之計(五)第194章 連環之計(九)第201章 夫妻上陣第157章 回見馬賊第1章 不知是客第58章 誰是孫子第8章 探監所聞第76章 又起波瀾第187章 連環之計(二)第30章 誰送誰酒第40章 鬥文大賽第15章 水妖佔宅第130章 秦大忽悠第174章 拿下璃茉(十)第179章 五大勢力第49章 古人跟風第112章 秦軒之計第63章 直指杜構第150章 誓師大會第61章 崔家命案第103章 鹽事終了第94章 軍府之宴第193章 連環之計(八)第22章 折道平陽第192章 連環之計(七)第191章 連環之計(六)第85章 秦軒查鹽第175章 欲擒故縱第42章 知音難覓第100章 朝花夕拾第65章 代天查案第48章 事後風波第164章 收了田東第35章 一信驚人第169章 拿下璃茉(五)第58章 誰是孫子第191章 連環之計(六)第95章 校場點兵第44章 幡然醒悟第139章 歪打正著第12章 萬事俱備第182章 宋家裡坊第134章 芒縣大牢第124章 明覺道長第1章 不知是客第45章 秦軒轉性第169章 拿下璃茉(五)第65章 代天查案第188章 連環之計(三)第62章 跟著調查第2章 唐朝有親第143章 從善向德第196章 整治璃茉第50章 漫雲來信第136章 宴無好宴第183章 都在演戲第21章 絕處逢生第5章 錢家求賢第152章 殘破之城第43章 只如初見第21章 絕處逢生第189章 連環之計(四)
第25章 談笑風生第190章 連環之計(五)第206章 離開大唐第201章 夫妻上陣第99章 全部擒獲第68章 整治平康第205章 新郎沒來第149章 小瞧古人第70章 走馬上任第43章 只如初見第45章 秦軒轉性第67章 挖地砸牆第140章 吃喝嫖賭第135章 孟家背景第104章 賀家有女第11章 水落石出第99章 全部擒獲第14章 離開廣陵第70章 走馬上任第47章 有人鬧事第136章 宴無好宴第100章 朝花夕拾第177章 一份大禮第148章 貪心談心第61章 崔家命案第42章 知音難覓第77章 連綿大雨第131章 君子動口第197章 佔領高昌第41章 對仗之說第49章 古人跟風第144章 重回廣陵第170章 拿下璃茉(六)第158章 小心何人第93章 鹽幫老巢第44章 幡然醒悟第156章 厚禮之事第80章 欲擒故縱第190章 連環之計(五)第194章 連環之計(九)第201章 夫妻上陣第157章 回見馬賊第1章 不知是客第58章 誰是孫子第8章 探監所聞第76章 又起波瀾第187章 連環之計(二)第30章 誰送誰酒第40章 鬥文大賽第15章 水妖佔宅第130章 秦大忽悠第174章 拿下璃茉(十)第179章 五大勢力第49章 古人跟風第112章 秦軒之計第63章 直指杜構第150章 誓師大會第61章 崔家命案第103章 鹽事終了第94章 軍府之宴第193章 連環之計(八)第22章 折道平陽第192章 連環之計(七)第191章 連環之計(六)第85章 秦軒查鹽第175章 欲擒故縱第42章 知音難覓第100章 朝花夕拾第65章 代天查案第48章 事後風波第164章 收了田東第35章 一信驚人第169章 拿下璃茉(五)第58章 誰是孫子第191章 連環之計(六)第95章 校場點兵第44章 幡然醒悟第139章 歪打正著第12章 萬事俱備第182章 宋家裡坊第134章 芒縣大牢第124章 明覺道長第1章 不知是客第45章 秦軒轉性第169章 拿下璃茉(五)第65章 代天查案第188章 連環之計(三)第62章 跟著調查第2章 唐朝有親第143章 從善向德第196章 整治璃茉第50章 漫雲來信第136章 宴無好宴第183章 都在演戲第21章 絕處逢生第5章 錢家求賢第152章 殘破之城第43章 只如初見第21章 絕處逢生第189章 連環之計(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河东区| 龙山县| 巍山| 峨眉山市| 广宗县| 宜春市| 纳雍县| 汉阴县| 桂平市| 盐山县| 南岸区| 公安县| 临江市| 汾西县| 平乡县| 东平县| 阿拉善盟| 定襄县| 石楼县| 灵山县| 武汉市| 双柏县| 承德县| 赤峰市| 虎林市| 太保市| 天长市| 黄山市| 蓬莱市| 南昌市| 奉节县| 崇礼县| 盐边县| 武清区| 正定县| 天镇县| 呼和浩特市| 黔东| 巴彦淖尔市|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