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節 大氣運者馬周是也

自從楊妃,陰妃親自送兒子到書院求學後,長安這座八十萬人口的巨型城市裡就流傳著玉山書院的傳說,皇子都開始到玉山書院求學了,哪裡還會有比玉山書院還要好的地方?

書院裡只招收一些皇親國戚,功勳世家的子弟,把長安城裡的地主老財們隔絕在外,關隴勳貴們已經在享受這個國家的一切,如今連子女的起點都比自己的孩子高,這如何可以?我們祖祖輩輩就活該只能當下層人士?

國子監已經對五品以下官員的子弟開放,弘文館也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開始在低品節官員子弟中尋找良材,準備重點培養,好和玉山書院一較高下。

爭奪生源?雲燁在後世爲自己兒子找學校的時候就對此道極爲精通,虞世南,劉政會,再是學術通天,智謀驚人,也不可能明白什麼叫虹吸原理,再加上孔穎達,宋濂,蕭瑀,這些先生們幫倒忙,國子監和弘文館只能在這場學生爭奪戰中飲恨敗北。

無他,玉山書院只不過拋出一個簡章,有才華的學生,只需要自薦,就可以參加書院的考試,考試合格後,就可以在書院就讀,與其他書院學生別無二致,家境困難的學子,還可以免費就讀,甚至於書院有獎學金可以爭取,還可以半工半讀,只要你足夠優秀。

書生意氣啊,沒人以爲自己比別人差,都是肩膀扛著一個腦袋,你會比我聰明?笑話。考過才知道,五月的玉山人頭涌涌,山下的農戶家裡都住滿了前來參加考試的書生,甚至有一些是從遙遠的外地匆匆趕來,參加考試。

玉山的大考,讓朝廷同時進行的每年一次的掄才大殿黯然無光,無力行卷的寒門士子。只有把希望寄託在玉山書院,王爺們需要屬官,軍營裡需要掌書記。工部需要專門的人才,最不濟,各大豪門也需要自己的供奉。出路遠比朝廷一介從八品的主簿要寬得多。

皇帝對此事不聞不問,就是魏徵在廟堂之上慷慨激昂的訴說書院與朝廷爭奪人才的嚴重後果,李二也瞇縫著眼睛,笑吟吟的聽著,朝廷的官員日漸增多,能用的卻沒有幾個,他自己親自考試驗證了幾位將要去各地擔任親民官的所謂人才,結果讓他怒不可遏,真正的下筆千言,胸中實無一策。遇到旱災不知如何應對,遇到民便不知安撫,只知一昧的求援,民生食物一竅不通,只餘下滿腔的報國忠心。

賊來我死便是。官員清貧安道自守,就足以讓天下海晏河清,這樣的官員讓李二又是喜歡,又是擔心。這樣的官員不會給地方上帶來好處,也不會帶來壞處,所治之地八百年都不會有變化。

反觀書院學生。年紀少長的高年級學生,就需要參與各項實習,或是管理一座石窯,或是管理一羣工匠,或是參與修建一座橋樑,或是參加軍營的糧草分配,到乾旱的地方參與救災,到水澇的地方幫助排水。還有的在管理雲家莊子上那個小市集,至於宮殿的修建現場更是有許多的年輕面孔來回忙碌。

參與興化坊修建的書院學生,已經在公開的質疑長安的官員尸位素餐,幾十個人的叛亂放火,就讓整個八十萬人口的巨型城市陷入混亂,後果如此嚴重,官員們平時都在幹什麼?

朝堂上魏徵說累了,改由孔穎達繼續轟炸,李二腦子裡卻在玩味雲燁當初請他擔任玉山書院院長的事情,當時以爲是胡說八道,皇帝的職責就是統管天下,不是去擔任一些實際的官職,否則要官員幹什麼?

如今思來,自己還真的需要擔任這個院長了,只要擔任院長,書院裡的學子都是自己的學生,在天地君親師中,自己可以佔到兩位,是最好的收買人心的法門。

李二忽然笑了起來,怪不得自己當初讓太子擔任院長雲燁都不同意,寧願把位子空兩年,也不願意讓承乾染指書院,誰能想到兩年前自己的一時興起,居然可以催生出一個龐然大物,李承乾啊,李承乾你的運氣真是前無古人,你朋友能爲你把心操到這個份上,你將來要是做不好皇帝,真是誰都對不起。

想到雲燁,李二的臉色有些古怪,拳頭捏的嘎巴直響:‘小子,我皇家的便宜是如此好佔得?**宮廷,就是個砍腦袋的大罪,有時間,朕與你好好論論。”

朝堂上起了爭論,讓李二暫時把心思收回來,只見尉遲恭捏著拳頭,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揪著瘦小的孔穎達似乎要動粗。

“敬德住手,朝堂之上動粗,是何道理?”

“陛下,這孔姓老兒著實可惡,說其他的事情也就罷了,微臣自不與他計較,居然我孩兒不用樑柱,隨便用幾塊石頭就建起了上津橋,是草菅人命的行徑,微臣正要與她說個清楚明白。”

尉遲恭家裡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能識文斷字,現在居然可以帶著幾十個人建一座十丈的橋樑,橋建好了,卻有人唧唧歪歪,自然生氣。

“橋是誰建的?”李二以爲自己聽錯了,尉遲寶林建的橋樑能過人嗎?怪不得孔穎達說尉遲家草菅人命,什麼時候半傻子都開始建大橋了。

“犬子尉遲寶林率領工匠七十三人用時二十六天又四個時辰建好的。”尉遲恭咧開大嘴得意非凡。

“陛下,那座上津橋乃是出入金光門的要害所在,尉遲寶林不用樑柱,不用木材,只用數百塊巨石磊砌而成,上面雖然石刻精美,卻不堪使用,一旦坍塌,就會出人命,臣指責他草菅人命有何不可。”

李二擔心的看看尉遲恭,又看看工部尚書李大亮,看他二人如何解釋。

李大亮起身對皇帝說:“回稟陛下,工部檢驗過上津橋,橋建的美觀大方,結實耐用,沒有問題。”

尉遲恭跟著說:“微臣也擔心犬子造出的橋不堪使用,所以在犬子完工的那一天,微臣第一個上橋,很穩妥,有讓五十名家將,全身重甲,縱馬從橋上疾馳,那座橋連塵土都沒有掉下來一塊,又使千斤車數輛,從橋這頭排到那頭,那座橋依然完好,微臣以腦袋擔保,那橋沒問題。”

尉遲恭從來不對自己說假話,李二清楚明白,所以他的話就信了八分。正要開口,卻見長孫無忌出班說話:“陛下難道忘記了趙州橋?那座橋也沒有樑柱,也是石頭壘成,至今依然完好無損。”

“那座橋事是隋名匠李春所建,尉遲寶林何德何能與他相媲美。”孔穎達依舊不依不饒。

“犬子說圖紙乃是出自建造世家,公輸家,他家隨便出一人,就足矣與李春媲美。”

虞世南在下面急得直跳腳,明明今天說好了是要攻擊玉山書院的,誰知又被又臭又硬的孔穎達給帶到溝裡去了,皇帝明明知道,也不再提此事,卻一昧的追問建橋的趣事,今天的打算又落空了。

雲燁站在山腳下迎接前來考試的士子,笑容就沒有消失過,瞅著絡繹不絕的老學生,大學生,小學生,就差仰天大笑了,大唐讀書人本來就少,如今長安城自認爲有兩下子的全來了,書院想不壯大,都不行啊。坐在桌子後面親自記錄的許敬宗也陰笑個不停,只要看到棄他如敝履的弘文館倒黴,就足以讓他興奮地一夜難眠。

“學生馬周拜見雲侯。”一個黑臉膛的瘦小漢子說話的聲音很洪亮,見到雲燁也沒有一絲的窘促之感,雖然身穿麻衣,腳踩草鞋,堅持以學生之禮拜見雲燁。

“看你衣衫破舊,卻能不改向學之心,其志可嘉,書院的學生雖然都出自豪門大家,但是,進了書院的大門只有一個身份,就是學生,你不必有任何心理負擔,玉山書院只看其才,不論出身,拿出你所有的才學來,讓書院的富家子們見識一下。”

馬周還沒有說話,旁邊的許敬宗就先說了,雲燁很奇怪,別的學生只是點頭叫好,話從不多說一句,怎麼這個農家子一來,雲燁就說了一大堆的話,一定有古怪。

“馬周學子,看你器宇軒昂,將來定能成器,也罷,書院就助人到底,看你行裝簡陋,身無長物,看樣子是要準備露宿一宿,玉山夜晚寒涼,我修書一封,你拿去給書院管事,讓他安排你今夜宿在書院藏書樓,膳食自去飯堂領用,來,來,拿上我的食牌,等你考上之後還我就是。”

說完就在紙上飛快的寫了一行字,交給馬周,再把自己的打飯憑證也一起塞給了他,也不等眼眶發紅的馬周說話,就催促他趕緊上山,不要誤了飯時。

馬週一言不發,給雲燁,許敬宗深深地施了一禮,就大踏步的上山去了,腳步輕盈了許多。

“老許,以後不許和我搶施恩的機會。”眼看著馬週轉過山角,雲燁對許敬宗說。

許敬宗撓著下巴問雲燁:“侯爺,你是如何確定這馬周馬賓王一定會是一個人才的?”

“凡有大作爲者,必有大氣運,有大氣運者必頭生祥雲,剛纔這位士子雖然寒酸,然富貴之氣直逼我的雙眼,這會是我將來的同僚,現在恭謹一些,將來好見面。”

“侯爺對下官也是恩遇有加,難道說我將來也會有大氣運?”

“你當然有大氣運,只不過你頭頂的祥雲是黑的,我得把你看緊了,一不小心你就會跑出去害人,咱兩都不是乾淨人,切湊活著吧。”

許敬宗聞言,眼睛瞪得如同銅鈴一般。(!~!

第29節 聰明人和傻子第57節 看笑話第26節 祿東贊第39節 四個花瓶第50節 爛泥坑第25節 壽比南山不老鬆第25節 煎迫第10節 公輸班第40節 偶遇第22節 誰是黃雀?第56節 淫媒第15節 原形畢露第23節 師太嫁給禿驢?第48節 老程危險了第54節 神兵案第37節 射鵰手第11節 斬蛟龍的魔神第47節 絕處逢生第56節 李家祖宗的正確性第20節 陰魂不散第26節 恩典第53節 捕鯨記第53節 入學考試第16節 賣炭翁五十六節 雙喜連擊第29節 晴天霹靂第12節 離別和來訪第28節 世家的雛形第29節 國家的財富第43節 原來是息壤第35節 小爺狄仁傑第48節 戀愛的羊第56節 搶劫證書第39節 名將死光了第36節 痛苦和希望第12節 茶壺的怨念第13節 高調啊第24節 連綿不斷的攻擊第38節 木蘭舟第24節 自作自受第39節 皇家不講理啊第26節 兩個老賊第26節 李二的決定第38節 熱氣球爆了第1節 狂喜第21節 曲江宴第18節 廉價的寶物第9節 李義府的報復第4節 獻寶第7節 推背第28節 七品官馬周第39節 異族,異族!第41節 珠寶和女皇第31節 旺財的祥瑞第3節 皆大歡喜?第20節 李靖和漁民的待遇第27節 跑路第16節 八牛弩第43節 娃樣子第14節 奴隸船第33節 大餐第44節 竇燕山的期望第51節 擠膿包(1)第63節 除夕晚宴第31節 南方艦隊的使命第18節 小武的憂慮第55節 長安著火了第13節 祿東讚的選擇第33節 高麗人到了長安第34節 天理第36節 佔便宜和吃虧的辯證關係第41節 崩潰第17節 牛頭金第52節 大唐噩夢第46節 我有一個夢想第56節 量變誘發質變第24節 殺僕勸妻第48節 擴張的雲家第23節 倒黴的張亮第40節 東窗事發第42節 結黨第21節 三省吾身第13節 得理,當然不饒人第19節 利齒第15節 大禮儀(2)第62節 年禮第5節 驕傲的乞丐第45節 林、凌亂中的迷惑第13節 哈雷是我先師第28節 誰調教誰第16節 遠航第43節 破冰第26節 玉牌,又見玉牌第3節 白羊原第35節 預料之中的事第49節 大海不幹,海盜不絕第55節 又被坑了第51節 女子分院第10節 駝城的末日第42節 昂貴的蓮蓬
第29節 聰明人和傻子第57節 看笑話第26節 祿東贊第39節 四個花瓶第50節 爛泥坑第25節 壽比南山不老鬆第25節 煎迫第10節 公輸班第40節 偶遇第22節 誰是黃雀?第56節 淫媒第15節 原形畢露第23節 師太嫁給禿驢?第48節 老程危險了第54節 神兵案第37節 射鵰手第11節 斬蛟龍的魔神第47節 絕處逢生第56節 李家祖宗的正確性第20節 陰魂不散第26節 恩典第53節 捕鯨記第53節 入學考試第16節 賣炭翁五十六節 雙喜連擊第29節 晴天霹靂第12節 離別和來訪第28節 世家的雛形第29節 國家的財富第43節 原來是息壤第35節 小爺狄仁傑第48節 戀愛的羊第56節 搶劫證書第39節 名將死光了第36節 痛苦和希望第12節 茶壺的怨念第13節 高調啊第24節 連綿不斷的攻擊第38節 木蘭舟第24節 自作自受第39節 皇家不講理啊第26節 兩個老賊第26節 李二的決定第38節 熱氣球爆了第1節 狂喜第21節 曲江宴第18節 廉價的寶物第9節 李義府的報復第4節 獻寶第7節 推背第28節 七品官馬周第39節 異族,異族!第41節 珠寶和女皇第31節 旺財的祥瑞第3節 皆大歡喜?第20節 李靖和漁民的待遇第27節 跑路第16節 八牛弩第43節 娃樣子第14節 奴隸船第33節 大餐第44節 竇燕山的期望第51節 擠膿包(1)第63節 除夕晚宴第31節 南方艦隊的使命第18節 小武的憂慮第55節 長安著火了第13節 祿東讚的選擇第33節 高麗人到了長安第34節 天理第36節 佔便宜和吃虧的辯證關係第41節 崩潰第17節 牛頭金第52節 大唐噩夢第46節 我有一個夢想第56節 量變誘發質變第24節 殺僕勸妻第48節 擴張的雲家第23節 倒黴的張亮第40節 東窗事發第42節 結黨第21節 三省吾身第13節 得理,當然不饒人第19節 利齒第15節 大禮儀(2)第62節 年禮第5節 驕傲的乞丐第45節 林、凌亂中的迷惑第13節 哈雷是我先師第28節 誰調教誰第16節 遠航第43節 破冰第26節 玉牌,又見玉牌第3節 白羊原第35節 預料之中的事第49節 大海不幹,海盜不絕第55節 又被坑了第51節 女子分院第10節 駝城的末日第42節 昂貴的蓮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芜湖市| 彭州市| 讷河市| 安新县| 江孜县| 贞丰县| 横峰县| 长白| 沾化县| 潞城市| 海南省| 闽清县| 靖远县| 绩溪县| 广安市| 富宁县| 郎溪县| 忻城县| 乌恰县| 呼和浩特市| 杭锦后旗| 蓬安县| 那曲县| 石棉县| 新津县| 三门峡市| 奇台县| 阿拉尔市| 岢岚县| 泰来县| 南和县| 齐齐哈尔市| 长治市| 思茅市| 元氏县| 庆阳市| 内黄县| 靖远县| 资溪县|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