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5章 一百萬大軍,傾國而戰

“一百萬大軍,傾國而戰!”

自大陳帝國戰無不勝的皇帝陛下陳克復大帝,向舉國發出了傾國迎戰突厥汗國南下的強硬宣戰口號以來,這句迎戰口號就開始在大陳朝廷之中傳播開來,並迅速的延散到了天下各地的百姓耳中。

在朝廷頻頻調動各地精銳兵馬之時,大陳所控制的半壁中原山河的各地百姓們也紛紛反應過來。十二衛外府軍、四衛水師,八衛內府禁衛軍紛紛揮兵北上,中原各條大道上整天行進著無數的大軍,高高飄揚的黑色飛鷹軍旗引行無數百姓側目。

在知道突厥汗國統葉護可汗背棄先前與大陳的盟約,一舉欲集結四十萬大軍南下的可恥行徑後,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各新劃分組建行省都指揮使司下面所屬的鄉兵與民團們。

一條條的軍令傳下,原本只有少量鄉兵輪值當守以協助地方平靖地方,維護治安的各府縣鄉兵們全在第一時間接到了各行省指揮使司下達的緊皺徵召軍令。一隊隊的鄉兵們從四面八方的鄉下農莊之中走出,攜帶著他們當初曾經上過戰場時的武器鎧甲上奔赴各府縣鄉兵集結處。

對於打仗,這些鄉兵們倒是沒有幾個抗拒的。雖然名爲鄉兵,和府兵們相比起來他們算不得正規軍人,但實際上這些鄉兵卻多是由當初陳軍的老弱與其它俘虜部隊與投降的整編部隊載退下來的,在載退之前,許多老鄉兵們實際上早已經從軍多年,甚至不乏有些打了十幾二十年仗的‘職業軍人’。放在中原其它勢力的羣雄們面前,陳朝的鄉兵實際上已經算的上是一支有足夠作戰經驗的老部隊了。更何況,這些鄉兵們不但大多本來就是老兵,這些鄉兵的軍官們更大多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中的老兵。只不過陳朝一向實行精兵政策,對軍官更是精英策略,中低層的軍官這幾年基本上已經全部換上了那些經驗豐富。又在講武堂中進修培訓過的專業軍官。

軍中原先那些大量的不少年經漸老,又或者受了不少輕傷殘疾的軍官,以及不少因是後來投降或者歸附的軍官被調離原職,調入了鄉兵中。

整個大陳現擁有著多達二十餘萬的鄉兵,一支擁有足夠實戰經驗,與大量經驗豐富的中下基層軍官的舊式軍隊。他們不如二十四衛府衛軍般精銳職業,但他們卻也屬於這個時代的一支擁有足夠戰鬥力的大軍。大陳建立之初,陳克復爲了解決那些雜牌的大量投降與老弱兵馬。將他們整編成了鄉兵,好長一段時間似乎讓人忘記了他們。

但是當大陳面臨重重危機之時,大陳終於將這支並非精銳,但足夠勇猛的預備大軍放到了臺前。

一支又一支集結的鄉兵迅速的按戰時制度,依照皇帝陛下的命令開始接替各地集結北上的府軍離開後所留下的空當。他們接替城防,加強治安,並整軍備戰,加強訓練,等待再一次上戰場的機會。其中最精銳的一些鄉兵營團,還被緊急抽調前往河東。增援府軍戰力。

二十四衛府兵大部份抽調北上河東、河北。而數量同樣巨大的鄉兵也被緊急徵召,一部份精銳的鄉兵被抽調北上河東。另外一部份則留守各行省重要城鎮,接替府軍留下的防禦空當。但是更多的鄉兵,其中多達近十萬的鄉兵則被緊急分調成三大部分,分調往江淮的江都重鎮、漢江的襄陽、洛陽西面的潼關要塞之前。

府兵北上了,鄉兵們則大多南下了,大陳的十幾個行省之中,直接與南部與西部諸雄接界的諸省頓時壓力大增。而中都洛陽、北京燕京、東都遼陽。三座京都頓時空虛,中原的河南行省、安徽行省、湖北行省、江蘇行省諸省甚至更加空虛。

大陳帝國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雖然多達二十萬的百姓被緊急徵召,從預備兵源鄉兵轉爲了戰時兵員。但對於同時與中原的七家割據勢力並統一後的突厥汗國爲敵。面對著南北夾擊,超過百萬的敵軍,就算一直睥睨天下羣雄的陳克復也對未來充滿擔憂。

突厥大兵壓境,特勤司司長張錦卻又不斷收到安插各地的密探們發來的情報,情報無一不顯示著中原七大割據勢力之間正在不斷的聯動密謀著什麼。

將北方前線所有戰事指揮權全權交到大帥李靖之手的大陳皇帝陳克復面對著這些消息,也是日夜難安。大陳要與突厥人一決北方霸主之位,這個時候中原的那些割據勢力是絕不肯放棄這麼好的對付他的機會的。北方戰事已經將大陳拖上了戰車,是不可能再決出勝負前中途再下車的。

面對著其它各方勢力的蠢蠢欲動,陳克復思慮再三之後最後還是提前簽發了緊急戰爭動員令。

“一百萬大軍,侵國一戰!”

二十四衛三十餘萬府衛軍已經全部動員了,二十餘萬的鄉兵也全都徵召起來了,但面對極有可能的南北兩線作戰,陳克復不得不考慮更慘烈的戰況。

坐鎮河東前線太原城晉陽行宮中的陳克復下令,在徵召了所有鄉兵之後,再次全國徵召所有各府縣的民團。

民團數量與鄉兵數量是相同的,他們之間唯一的區別是,鄉兵是府衛軍的預備役部隊,而民團則是鄉兵的預備隊。

鄉兵是一支由府軍衛裁撤下來的士兵組成的預備部隊,平時的訓練只比府軍略差一等,而且朝廷與各地對鄉兵早有武裝,屬於各平時散歸於農,戰時卻能立馬集結起來拉走就打,鄉兵是一支準軍事組織。

但民團卻不一樣,民團名義上也是大陳帝國國防武裝的一部份,但實際上這卻是屬於一支地方性的治安民防隊,他們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朝廷也只給予他們極少量的一部份訓練用武器鎧甲。就連最重要的指揮組織也不健全,說句直白的,民團們每個營團除了有三個全職的退役軍官組成的營部,實際上他們一沒軍官,二沒武器鎧甲,三沒訓練,他們唯一有的也只是各府縣的一個名單,還有每年廖廖幾次的集訓。平時最大的作用,也就是由輪值的部隊負責幫助協助治安,滅火修路設崗查哨一類的。

要說民團如果有什麼地方能符合一支軍隊的標準,那麼唯一的估計就是每支民團的選擇都是十分嚴格的,民團之中的民兵們,基本上都是二十一歲成丁以上,五十五歲年紀以下的青壯男子。

就是這樣的一支預備隊的預備隊,此時也被陳克復下令全部徵召,二十餘萬的預備役的預備役的民團民兵們,開始趕到各縣的集結處集結登記,並分領武器鎧甲,然後被分派往各防守空虛的城鎮接替城防,守衛國家。

三十萬府軍,二十萬鄉兵,二十萬民團,還有契丹與靺鞨、新羅遼東諸盟國的十萬聯軍。

新生的大陳帝國戰爭機器全面啓動,不多時就已經徵召了足足八十萬大軍,距離陳破軍所喊出的大軍一百萬,傾國而戰並沒有相差多少。

大陳擁地十餘行省,佔據中原半壁江山,且擁有著整個中國半數以上的人口,超過二千萬的百姓,徵召八十萬的大軍看似沒有什麼。但實際上,這七十萬徵召的卻全部都是青壯男人。兩千萬的百姓除去婦女,本就已經去了一大半。再除去未滿二十一歲成丁的男孩與超過五十五歲的老人,整個大陳符合徵召年齡的百姓其實不到八百萬人。

隋末連年的戰爭中,死亡最多的就是成年男子,八百萬符合徵兵的男子中,還有無數因病,甚至是戰爭中殘疾的青壯男子。

大陳的這次徵召,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成年男子中的九比一,甚至是八比一。每八個健康的青壯男子中,就有一個被徵召上了戰場。

同時應對中原七大割據勢力與地域超過整個中原的草原帝國,面對過百萬的敵軍,大陳徵召八十萬戰兵。

與此相對應的,每一個戰兵最少需要相應的三個的輔助兵員,徵召了八十萬大軍的陳軍,爲了滿足有可能的同時南北兩面作戰,甚至是四線,五線同時作戰,爲了保障後勤供需等,陳朝又得徵召超過百萬的後勤民工及戰場輔兵。

前前後後,動員兵員民夫三百萬,基本上全國的青壯男子已經是三徵其一。每三個建康的青壯男子,就得有一個人被徵召上戰場或者參加後勤運輸等任務。

儘管此時已經是秋收過後,但如此大量的徵召,依然對朝廷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負擔,哪怕所有的民夫都自帶糧食服役,也讓人心驚巨跳。

大陳就如同一張弓,已經被突厥人和其它割據勢力們壓迫的崩到了最極致的時候。

坐在太原晉陽行宮之中,陳克復每天夜不能寐,無數次的在思慮著他的這個傾國之戰的決定到底是挽狂瀾於既倒,還是在爲自己挖掘葬身之死。

窗外呼嘯的北風不斷的捲起斷碎的枯草在空中飛舞,好幾次,陳克復都彷彿看到由那些枯草在空中所組成的楊廣的面孔,他臉上那精緻的鬍鬚總是那些翹著,好像在嘲笑著陳克復,笑他雖然曾經英明無比,篡奪了他的大隋江山,但也終於走到了他當初走的那一步。

楊廣百萬大軍徵遼,傾國而戰,最後國滅身死。如今,他陳克復百萬大軍伐突厥,又將如何?

第83章 磨刀霍霍第128章 集體羣毆第203章 權利分屬第172章 三連射弩第169章 密林伏兵第227章 大戰再起第31章 一念地獄第250章 救或不救第199章 塞翁失馬第534章 搶糧搶糧第648章 以毒攻毒第410章 大軍在哪第410章 大軍在哪第417章 和親破軍第953章 西進長安(七)第655章 李密伏兵第189章 無封急報第36章 陣前奪將第807章 南下的真正目的第263章 君心難測第532章 以戰養戰第584章 木馬屠城第38章 隋軍再現第534章 搶糧搶糧440章 苦短第361章 將帥會師第670章 戰艦齊發第120章 關門打狗第946章 渭水之戰(六)第336章 分兵合擊第776章 破軍、貪狼、龍驤、雷霆,王牌盡出第218章 給個國王第463章 搶奪三關第898章 我的馬槊早已經飢渴難耐了第564章 范陽鏖兵第761章 這樣打仗有違天和啊第147章 笑到最後第721章 負隅頑抗第126章 棄械免死第781章 愛美人還是愛江山第649章 毒發身亡第582章 風波詭譎第426章 狼居胥山第150章 自損三千第540章 夜奪馬邑第943章 渭水之戰(三)第363章 幫我問候第147章 笑到最後第381章 義成公主第151章 豪華死法第612章 洛陽鶯飛第808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第197章 小童養媳第345章 得人失心第488章 長孫王妃第219章 造反稱帝第58章 驍勇果毅第81章 培植勢力第80章 新的時代第350章 幹票大的第133章 勝利背後第414章 大好頭顱第566章 殺或不殺第686章 神兵天降第844章 三千輕騎夜奪江夏第646章 急則生變第875章 錢塘伏擊第649章 毒發身亡第174章 倒卷珠簾第516章 刺面明誓第789章 封藩第406章 如潮攻勢第83章 磨刀霍霍第44章 李氏兄妹第625章 死不甘心第515章 剎那崩潰第477章 蕭後逆推第747章 初夏第265章 分封齊王第901章 不堪一擊?第860章 風起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第823章 王仁恭兵困原陽鎮第507章 擁兵自立第220章 皇帝傻了第148章 敗如山倒第302章 長安大俠第188章 以夷制夷第589章 滿地屍骸第3章 連升九級第461章 兵發涿郡第343章 破軍殞命第289章 金獅棱堡第92章 肅清全城第823章 王仁恭兵困原陽鎮第69章 上中下策第803章 突厥人的條件第834章 復仇女神第27章 無人入眠第66章 鳴金收兵
第83章 磨刀霍霍第128章 集體羣毆第203章 權利分屬第172章 三連射弩第169章 密林伏兵第227章 大戰再起第31章 一念地獄第250章 救或不救第199章 塞翁失馬第534章 搶糧搶糧第648章 以毒攻毒第410章 大軍在哪第410章 大軍在哪第417章 和親破軍第953章 西進長安(七)第655章 李密伏兵第189章 無封急報第36章 陣前奪將第807章 南下的真正目的第263章 君心難測第532章 以戰養戰第584章 木馬屠城第38章 隋軍再現第534章 搶糧搶糧440章 苦短第361章 將帥會師第670章 戰艦齊發第120章 關門打狗第946章 渭水之戰(六)第336章 分兵合擊第776章 破軍、貪狼、龍驤、雷霆,王牌盡出第218章 給個國王第463章 搶奪三關第898章 我的馬槊早已經飢渴難耐了第564章 范陽鏖兵第761章 這樣打仗有違天和啊第147章 笑到最後第721章 負隅頑抗第126章 棄械免死第781章 愛美人還是愛江山第649章 毒發身亡第582章 風波詭譎第426章 狼居胥山第150章 自損三千第540章 夜奪馬邑第943章 渭水之戰(三)第363章 幫我問候第147章 笑到最後第381章 義成公主第151章 豪華死法第612章 洛陽鶯飛第808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第197章 小童養媳第345章 得人失心第488章 長孫王妃第219章 造反稱帝第58章 驍勇果毅第81章 培植勢力第80章 新的時代第350章 幹票大的第133章 勝利背後第414章 大好頭顱第566章 殺或不殺第686章 神兵天降第844章 三千輕騎夜奪江夏第646章 急則生變第875章 錢塘伏擊第649章 毒發身亡第174章 倒卷珠簾第516章 刺面明誓第789章 封藩第406章 如潮攻勢第83章 磨刀霍霍第44章 李氏兄妹第625章 死不甘心第515章 剎那崩潰第477章 蕭後逆推第747章 初夏第265章 分封齊王第901章 不堪一擊?第860章 風起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第823章 王仁恭兵困原陽鎮第507章 擁兵自立第220章 皇帝傻了第148章 敗如山倒第302章 長安大俠第188章 以夷制夷第589章 滿地屍骸第3章 連升九級第461章 兵發涿郡第343章 破軍殞命第289章 金獅棱堡第92章 肅清全城第823章 王仁恭兵困原陽鎮第69章 上中下策第803章 突厥人的條件第834章 復仇女神第27章 無人入眠第66章 鳴金收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正宁县| 思茅市| 遂溪县| 同德县| 呼伦贝尔市| 改则县| 武川县| 大化| 沙河市| 房山区| 北辰区| 武安市| 黄骅市| 平山县| 腾冲县| 洪湖市| 花垣县| 阿荣旗| 大英县| 安泽县| 东至县| 通渭县| 慈溪市| 曲松县| 博白县| 宁安市| 申扎县| 锡林郭勒盟| 龙里县| 平湖市| 西吉县| 常州市| 汉阴县| 准格尔旗| 常宁市| 嘉善县| 万安县| 若尔盖县| 富裕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