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

“這蜀地雖然地域廣博,但真正所謂天府之國,也只有蜀郡可稱天府,如今劉備佔據巴郡江州、墊江、安漢一帶,看似地域廣博,但無論人口、兵力都不足以支撐其大軍,如今沒了荊州支援,除非能攻下蜀郡,否則留給他的路,便是退守南中一帶,這些地方蠻族羣聚,常常降而復叛,極難應付,劉備若是選擇此路,此生怕是難出南中。”襄陽衙署,荀攸幫陳默分析著眼下的蜀中局勢。

如今劉備雖然打下一些地盤,但相比而言,只要他沒能拿下蜀郡,就根本沒資格稱佔據蜀地。

“崇高所部如今已經過了葭萌關,卻不知那蜀王劉璋是何態度?”陳默點點頭,對於蜀中的局勢,他自然是有所估量的,現在的問題只有兩個,一個是劉備手中的糧草能撐多久,另外一個就是劉璋的態度。

如今荊州已下,陳默不想跟劉璋廢太多話,既然武義大軍已經過了葭萌關,那接下來態度自該強硬一些。

長江自此已經被陳默截斷,陳默已經命馬鈞在夷陵一帶佈設攔江鐵索,防止江東仗著水軍厲害馳援劉備。

“王上放心,荊州戰報此刻差不多也已經送到蜀地,那劉璋當不會此時還敢與王上作對。”荀攸微笑道。

“世事無絕對,按照最壞的打算來,儁乂的大軍已然過了夷陵,沿途郡縣都要收入囊中,就算有變,我軍也有了入蜀的道路。”陳默笑著搖了搖頭? 這世上的事,從來就沒有絕對的? 凡事做最壞的打算,沒有錯,這次能夠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 把南郡給拿下,已經算是意外之喜? 若能一口氣拿下蜀地,陳默自然開心? 但若拿不下? 他也不會太過失望。

最重要的還是這蜀地道路難行,不易治理,拿下了,陳默對於何人治理蜀地也是有些遲疑的。

不是沒人,相反,如今陳默麾下,能治理一州的人才不少? 但都不是太放心。

莫說陳默多疑,只是坐在他如今的位置上? 很清楚這權利有多可怕? 不管是誰? 當慣了土皇帝? 再跑到朝廷裡戰戰兢兢的做官,都會不習慣? 而蜀地地形封閉? 不易與中原通訊? 這就很容易滋生出割據一方的狀態,他準備等樹種穩定之後? 將蜀中的權利拆分開,相互制約,否則任誰處在這個位置和環境,都容易滋生出不該有的想法。

蜀地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拿下,而是如何治理,讓它不脫離朝廷的控制,畢竟陳默不可能親自跑去蜀中坐鎮,那樣的話,天下誰管?

最近讓陳默煩心的事也就是這一件,他設計了一套環環相扣,官員相互監督掣肘的吏治,但以人性來推算的話,這一套吏治確實不需要一個獨當一面的存在,但這套吏治也很難成事,因爲不管要做什麼事,都會有掣肘,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衙署有和沒有一個樣,讓百姓自由發展,最多也只是維護一下治安。

無爲而治?

陳默有些頭疼,這樣的衙署似乎跟自己預想中的不一樣,但卻是目前陳默能夠想到最適合蜀地的吏治。

難道朝廷其實本沒有那麼重要?

陳默被自己弄出來的這套吏治給整得有些懷疑人生的感覺,若是如此,自己這忙活了大半輩子究竟是爲何?

不過不管怎樣,這套方略對於如今的蜀地來說,算是最好的,陳默準備等劉璋投降之後就開始將蜀地按照這個方式來治理,東州士不能殺盡,得拉攏一批過來,而蜀中才俊,也需拉出一批去洛陽述職,此外加大蜀中和中原的商貿。

“公達,你看看這個,對蜀中日後治理方略,是否可行?”陳默將自己書寫的一本書遞給荀攸道:“這蜀地最難的不是攻佔,而是如何治理。”

蜀地治理從先秦到大漢,四百多年其實一直存在很多問題,陳默現在把這些問題羅列出來,然後針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處理,然後再把處理結果進行修改,反正對於蜀地的問題,陳默很久以前就開始考慮,直到現在把這本書拿出來,顯然是有些心得了。

“王上準備入蜀?”荀攸看著這本書,皺眉道。

“何以見得?”陳默詫異道。

“此書所述之法雖然環環相扣,但王上,朝廷的政令有時候下達到地方的時候,地方官員多有曲解,或有意或無意,若無合適人選坐鎮,恐怕……”荀攸翻看良久之後,皺眉道。

陳默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是經過不斷推敲的,而且陳默本身也會考慮官員傳達政令的問題,但就算如此,蜀地太過特殊,這套吏治想要在蜀地運行起來,至少開局得有人處理。

陳默聞言點點頭,他不可能入蜀,荊州需要他坐鎮,洛陽那邊有事情要他解決也會送過來,如果入蜀的話,那消息傳遞可就慢了許多,而且劉備失了根基,劉璋投降也基本是事實了,陳默這個時候不可能動這個念頭。

“孤不會入蜀。”陳默搖了搖頭。

“王上,在下倒是有一人選,或可助主公治蜀。”荀攸微笑道。

“哦?何人?”陳默聞言詫異道。

“世子。”荀攸笑道。

“晉兒……”陳默聞言皺眉道:“恐有不妥吧?”

自家兒子,陳默自然是放心的,但能力上,陳默對陳晉要求向來嚴格,所以總覺得陳晉升任太守都是破格提拔,二十多歲年紀就執掌一州事物的話,是否有些爲難孩子?

“王上,世子天資聰穎,這些年先後任德陽令、九江太守,在任期間,政通人和,以世子之能,執掌蜀地臣以爲足夠,而且世子也是最適合的。”荀攸微笑道。

倒不是說陳晉能力是最高的,而是說陳晉是最適合執掌蜀地之人,陳默能對他放心,能力也不能算差,而且若能將蜀地治理好的話,對陳晉來說好處也極大,能極大地得到朝廷文武的認可。

陳默聞言皺眉點點頭,若陳晉真能將蜀地治理妥當,那自己這長子的能力就算是相當優秀了,而且治蜀對於陳晉來說也是一次相當的磨礪機會。

半晌之後,陳默點點頭道:“也好,那便讓他去試試,且調田豐爲揚州刺史,替代陳晉執掌九江,命陳晉先來荊州吧。”

“喏!”

“王上,江夏急報!”就在兩人爲此事商議之際,卻見典韋快步從外面進來,對著陳默一禮道。

“江夏?”陳默皺了皺眉頭,江夏會發生何事?看向典韋道:“可是文遠那裡出了事情?”

“沒有,江夏守將與文遠將軍數次交手,皆被擊退,如今江夏大半已爲我軍佔據。”典韋將書信遞給陳默,咧嘴笑道。

這個陳默自然是知道的,但若不是作戰失利的話,那恐怕就是江東又有新動作了。

陳默跟荀攸對視一眼,連忙將書信打開,迅速掃過。

“孫權集結了六萬水軍於柴桑,看樣子,是想趁我軍立足未穩之際,攻取荊州了。”陳默將書信遞給一旁的荀攸,搖頭笑道。

“六萬水軍,若再加上此前的步軍,江東這次怕是要傾盡全力來攻。”荀攸皺眉道:“主公,我軍水師……”

“我已命餘昇率領水師向廣陵一帶進發,應該快到了,不過在此之前,先把江東水師吸引到這邊來!”陳默笑道。

“王上,如今荊州沒有水師,若在此與江東開戰,我軍頗爲吃虧。”荀攸擔憂道,荊襄之地可不止有長江,還有大量水道縱橫,江東的水軍可以長驅直入,陳默沒有水師,對上江東,先天上就失了先手。

而且張郃率部西進川蜀,陳默當初帶來的十多萬軍隊,拋開襄樊、江陵的駐軍之外,加上張遼所部,現在能夠動用的兵馬,也只有九萬左右,兵力上也會吃虧很多。

“無妨,只需守住荊州即可,江東主力集結於此纔好,那樣我軍水師便可直接橫掃吳會!”陳默笑道。

“王上,若是陸戰,我軍九萬之師也足矣勝那江東,但如今一旦開戰,戰場便在江陵到江夏之間,多爲水戰,我軍水師……”荀攸有些苦惱,不是他對陳默沒信心,但江東水軍成軍多年,久經水戰磨礪,在這點上,便是荀攸也覺得自家水師恐怕不敵江東水軍。

“正是因此,所以這一仗更要打,我等將那江東水軍牽制在此,餘昇水師才能暢通無阻,進取江東。”陳默微笑道,這對他來說,可是良機,而且陳默覺得,自家水軍不會輸,尤其是在他見過江東水軍之後,這個感覺就更強烈了,江東的樓船、艨艟,在船隻本身上,無論穩定性還是速度絕對比不上東海水師得船艦,就算統帥、將領方面有所不如,但陳默將江東水師盡數吸引過來,餘昇從後方進攻,這纔是他對江東的殺手鐗,也是此前哪怕孫劉聯盟,陳默都沒動用水師的根本原因,江東,他要一戰而下!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五章 出遊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招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五十一章 曲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四十七章 審問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六章 勾心第十四章 情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一百零五章 初見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四十二章 兒戲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七章 山賊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四章 新朋友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盟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五章 出遊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招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五十一章 曲陽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四十七章 審問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六章 勾心第十四章 情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一百零五章 初見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四十二章 兒戲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七章 山賊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四章 新朋友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盟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茂名市| 开江县| 布拖县| 闻喜县| 墨脱县| 宜昌市| 合阳县| 读书| 辉县市| 镇坪县| 洪泽县| 潜江市| 清镇市| 永登县| 海门市| 乌兰察布市| 德阳市| 曲麻莱县| 青田县| 南召县| 华宁县| 蒙城县| 云梦县| 蓬溪县| 齐齐哈尔市| 喜德县| 咸丰县| 朝阳市| 密山市| 方正县| 拜城县| 印江| 萨嘎县| 宣汉县| 长汀县| 平陆县| 宁武县| 工布江达县| 胶南市|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