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

“這明軍怎還不動手?”八門金鎖陣中,張飛坐鎮(zhèn)陣中,等了半天,也不見明軍殺來,不住皺眉。

城頭上,諸葛亮看著明軍原地待命卻不攻陣,眉頭一皺,對方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賴皮,但諸葛亮也沒法,這八門金鎖陣經(jīng)過自己改良之後,威力確實大,但這戰(zhàn)陣是屬於靜陣,也就是不能動的那種,想要前進,就只能在前進一段距離之後重新佈陣,敵人顯然也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

單是如今明軍不動,一直這麼下去,那些扛旗跑的會活活累死,這陳默,當真不好對付。

沉吟片刻之後,諸葛亮揮動令旗,但見那些跑動的旗手漸漸停下來,鼓號之聲也漸漸歇止,但原本已經(jīng)結(jié)成陣勢的將士卻也重新排成橫豎相若的隊列,現(xiàn)在看過去,根本看不出陣勢變化。

陳默站在望塔之上看著這一幕,搖頭笑道:“這諸葛孔明到了這等地步,還不願認輸?”

荀攸笑道:“此人倒也頑強。”

“命人前去叫陣,問問那諸葛亮,可願陣前說話?”陳默覺得襄陽繼續(xù)頑抗,除了令襄陽軍民損失慘重之外,沒有任何意義,若能說降諸葛亮,也可省了許多事情。

很快,一騎騎士飛馬出陣,來到八門金鎖陣前高喝道:“諸葛先生可在?吾王請先生陣前一敘,若諸葛先生願意,請於一刻鐘後,來陣前相見!”

騎兵在八門金鎖陣外來回馳騁? 將這句話喊了三遍之後,方纔策馬撤回? 城外的荊州軍也沒放箭射殺,一來只有一人,殺與不殺都沒有意義? 二來這也算是兩軍使者,在不會影響戰(zhàn)局的情況下? 斬殺來使沒有必要而且還會受人詬病。

來使撤走之後,張飛看了看對面並沒有動作的明軍? 想了想? 回到城頭,看著諸葛亮道:“孔明,你要不要去見?”

“此行,那陳默必然是前來說降,不過亮觀此人,並非善類,若是不能談妥? 或許會動手拿人,翼德隨我同去。”諸葛亮點點頭? 人家都劃下道來了? 諸葛亮不能不去? 否則這八門金鎖陣按照對方這個法子? 擺下去也無用。

“好,某也想看看那陳默長得是何等樣貌? 若有機會? 便將其生擒。”張飛狠狠地點點頭道。

諸葛亮對此倒是不抱太大希望? 陳默若是如此好抓,也不可能走到如今這一步了? 他既然提出陣前一敘,必然會做好充足準備。

想了想,諸葛亮看向身旁的夏侯博道:“夏侯將軍,你且趁著我與那明王敘話之際,命人將五臺元戎弩車推到城外,莫要讓敵軍察覺。”

“喏!”夏侯博聞言也沒多問,直接答應(yīng)一聲。

“孔明,你想殺那陳默?”張飛看向諸葛亮道。

“弩車校準不便,想要射殺一人不易,我想待明軍出兵之際,以此五弩給明軍一個下馬威。”諸葛亮笑道:“翼德準備一下,待會兒看看那陳默會帶幾人出陣,若是人多,我等便不去,若是在十人以內(nèi),你挑選十名精銳相隨。”

“好!”張飛很痛快的答應(yīng)下來。

一刻鐘後,陳默帶著典韋、徐晃二將以及十名親衛(wèi)來到兩軍陣前,算準了位置,敵軍就算有連弩車也射不到這裡。

諸葛亮同樣帶著張飛來到陣前,雙方相隔足有三十步遠,顯然對對方都有戒備之心,陳默的目光自動掠過張飛,落在一身儒袍,騎乘白馬的諸葛亮身上,微笑道:“你便是孔明?”

“長陵侯慧眼。”諸葛亮坐在馬背上,微微欠身,只稱呼陳默爲長陵侯,卻不稱明王,也代表著諸葛亮或者說劉備這邊並不認可陳默王的身份。

“放肆!”典韋和徐晃面色一沉,厲聲喝道:“王上早已晉封明王,乃當今天子親封,荊州寡民,難道不聞天下事呼!”

後一句顯然是徐晃說的,典韋是說不出這種話的。

“天下事自有天下人來評說,長陵侯身受皇恩,卻幾度借權(quán)勢威逼天子,此番封王,也不過是長陵侯自娛自樂,我等可從未認過!”諸葛亮微笑道。

徐晃還想再說什麼,卻被陳默擡手止住,他不想在這種問題上浪費口舌,王也好,侯也罷,不過是一封號,有了錦上添花,沒有也沒人會覺得陳默不行,他看向諸葛亮,指了指他身後的軍隊道:“孔明,你不會真以爲,此陣便能攔我去路吧?”

“長陵侯之能,亮從來是信服的,不過這天下事,自有公論,長陵侯窮兵黷武,暴虐天下,自然該有人來擋,縱然亮不敵長陵侯,也願以這微末之身,告知這天下人,世間還有公理,還有人可以不畏強權(quán)!”諸葛亮肅容道。

“孔明這話就說的有失偏頗了,自董卓入京把持朝政以來,天下處處戰(zhàn)亂,若無兵,如何掃平亂世?況且朝廷每次出兵,都佔據(jù)大義,何來窮兵黷武之說?至於暴虐天下,孤雖非聖賢,但孤治理關(guān)中二十載,令關(guān)中國富民豐,冬日再無凍死,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教,不說人人豐衣足食,但關(guān)中也好、冀州也罷亦或是中原之地,這些年少有餓殍,不敢說有功,但與暴虐卻也無關(guān)吧?”陳默看著諸葛亮,聲音漸漸高亢:“反倒是荊州之地,因你等而亂,爲滿足劉備一己之私,這荊地男兒幾乎都被迫參軍,不但與朝廷作對,更妄圖謀奪蜀地基業(yè),同宗相殘,妄興戰(zhàn)事,這才叫窮兵黷武,孔明,問問你身後這些將士,他們有哪個真的想打仗?又有哪個,是想真的與我軍奮戰(zhàn)到死?你自詡?cè)柿x,卻不知,你的仁義卻是讓這荊州軍民無端送死,這是小仁小義!”

“我主劉備,自領(lǐng)荊州牧以來,三餐儉素,無奢靡之風(fēng),且處事公允,荊州治下無貪官污吏,更無奸詐小人,賞罰分明、舉賢任能,頗受荊州軍民愛戴,如何事小仁小義!?”諸葛亮朗聲道。

“孔明啊,真正的仁義,是看不到的,你真以爲尋常百姓會在乎官員吃什麼喝什麼?”陳默搖了搖頭:“百姓在乎的是自己能否吃飽穿暖,日子是否有盼頭,若你能讓治下百姓吃飽、穿暖,律法嚴明,不會讓百姓隨時擔(dān)驚受怕,此方爲仁義,至於貪官污吏……不是沒有,而是荊州連能貪的都沒有,這人性本貪,貪官污吏古往今來是無法徹底杜絕的,你說荊州無貪官污吏,這不是自誇,或是你能力不足未曾看到,或是荊州如今已是貪無可貪,不管哪一樣,都不是能夠拿出來證明劉備如何厲害,只能證明其無能,至於賞罰分明,舉賢任能,若連這個都做不到,有何臉面治理一方?”

“久聞長陵侯最擅舌辯,今日一見,這般顛倒黑白的本事,亮望塵莫及!”諸葛亮深吸了一口氣,對著陳默一禮道。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看看你身後這些人吧。”陳默笑道。

諸葛亮卻沒有回頭,微笑道:“不必去看,我主乃奉行大義,長陵侯欺君罔上,如今雖然勢勝,卻也不過是過眼雲(yún)煙,就如那王莽一般,早晚爲人所敗。”

“那你說何爲大義?”陳默笑問道。

“奉天而行,此便是大義!”諸葛亮笑道。

“何爲天?”陳默問道:“若說天子爲天,那孔明此刻更該投降纔是。”

“所謂天者,並非定是天子,如今天子囚於長安,我等不思營救,而是盲目聽從,那隻可稱之爲愚忠,天乃天下公道正義,長陵侯本爲漢臣,頗受皇恩,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如今卻反行謀逆之舉,天下有識之士,心懷正義之人,如何能容?今日雖然得勢,然天道昭彰,長陵侯此等霸舉必不能長存於世!”諸葛亮朗聲喝道。

“那敢問孔明,你所言心懷正義之士,這天下有多少?”陳默笑問道:“我告訴你何爲天,百姓爲天,天並不虛無,而天子便是百姓之子,古語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若這王土之上無百姓,何人來耕作?何人供養(yǎng)朝廷?自靈帝以來,漢統(tǒng)衰落,宦官禍國,這本非天子失德,實乃天道循環(huán),漢室國祚已然走到盡頭,無力再爲民謀福,是以有百姓揭竿而起,或許他們在你看來渺小,但卻是這天下基石,爾爲所謂大義,枉顧百姓生死,你所言萬民擁戴,恐怕不過是你一廂情願,無端臆測爾,試問天下百姓,有幾人願意食不果腹,還要擁戴讓他們食不果腹之人?”

諸葛亮面色沉下來,這是大義與小義之爭,大義便是皇室正統(tǒng),而陳默卻是避開了這個點,只說百姓如何,極盡蠱惑之能,一字一句不離百姓吃穿,自然能得民心,相比之下,大義於百姓,於尋常將士來說,太過縹緲和遙遠,自然不及陳默之言動人。

諸葛亮看著陳默,微微一禮道:“長陵侯言語之能,亮佩服,還請長陵侯前來破陣吧!”

陳默看著諸葛亮,語氣也冷下來:“我與你說這許多,你還要頑抗?莫非真以爲一座八門金鎖,便能將我擋住?”

“多說無益!”諸葛亮欠身道。

“好,便叫你看看我如何破陣!”陳默冷哼一聲,調(diào)轉(zhuǎn)馬頭帶著衆(zhòng)人迴歸本陣,諸葛亮看了陳默一眼,也帶著張飛回歸本陣,準備再度布開陣勢……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九十四章 雙虎鬥第二十章 人命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guī)劃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六章 鄭屠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五章 出遊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三十二章 清平能吏,亂世英雄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一百二十章 陽翟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八章 結(jié)交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zhàn)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二章 里正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暗濤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xué)興起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十七章 路遇第十一章 倒退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二十四章 氣運妙用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十六章 鄉(xiāng)情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八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勝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quán)慌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jié)盟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十五章 變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二百六十三章 仁道?第五十四章 風(fēng)雲(yún)再起第四百零四章 動念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十章 徐晃第一章 旅途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心無盡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七十四章 知音難覓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zhàn)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天下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十七章 路遇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第七十章 得子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七十八章 天子崩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九十四章 雙虎鬥第二十章 人命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guī)劃第四十四章 狠厲第六章 鄭屠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五章 出遊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三十二章 清平能吏,亂世英雄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一百二十章 陽翟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八章 結(jié)交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zhàn)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二章 里正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一百九十四章 暗濤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xué)興起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十七章 路遇第十一章 倒退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二十四章 氣運妙用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十六章 鄉(xiāng)情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八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勝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quán)慌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jié)盟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十五章 變味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二百六十三章 仁道?第五十四章 風(fēng)雲(yún)再起第四百零四章 動念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十章 徐晃第一章 旅途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心無盡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七十四章 知音難覓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zhàn)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天下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十七章 路遇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第七十章 得子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七十八章 天子崩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长岛县| 浠水县| 平顺县| 新平| 花莲市| 吉木萨尔县| 额尔古纳市| 原平市| 太仆寺旗| 乌审旗| 新乐市| 双流县| 天台县| 安泽县| 自治县| 南召县| 海安县| 吴旗县| 德安县| 思茅市| 华坪县| 商河县| 五峰| 蒙山县| 五峰| 北辰区| 容城县| 临湘市| 砚山县| 梨树县| 长葛市| 沅江市| 太康县| 若尔盖县| 衡阳市| 衡东县| 余姚市| 乌拉特中旗| 页游|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