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

漢授十六年,越來越多的世家開辦書院,基本上,不管大小於否,每郡基本都有書院開設,有些是世家自己開的,也有一些卻是郡上豪族牽頭,請出一些歸隱名士,以名士的名義來建立書院,一般越是士族林立的地方,這種格局的書院越多。

“眼下書院雖多,但也不過初立,成果如何,暫時還不好說。”看著前來與自己商議的禰衡,陳默笑道:“但有一點,正平當早作準備。”

“請王上明示。”禰衡躬身道。

“這些書院雖多,但朝廷取士乃自太學中取,這些書院卻是沒這個資格,如今還沒出現問題,蓋因這些書院尚未推舉入仕者,但三五年後,恐怕這個問題就會凸顯出來。”陳默笑道。

“主公準備收這些書院弟子?”禰衡疑惑道。

“不錯,這個你早些準備,等到三五年後,前來求入太學名額的人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再準備就晚了,所以現在需先整理一下太學的架構。”陳默點點頭,這是必然的問題。

禰衡皺眉道:“如此一來,於三學弟子而言,豈非不公?”

三學弟子,如今主要以軍功將士子弟、一些寒門、庶族爲主,一般在經過十年苦讀之後,再去太學學上兩年,基本可以安排入仕,但如果把這些各郡書院都算上的話,別說兩年,等十年都未必會有機會。

“所以得提前佈局啊。”陳默點頭笑道:“眼下能夠想到的也只有給他們設些門檻。”

“王上是說……考覈?”禰衡問道,三學之間升學就是通過考覈來升學的,但世家子弟在這方面並不差。

“擇優而錄,一直以來也是太學的準則,最近這些年收到的三學弟子,多少有些良莠不濟,加些困難和壓力,對他們也是好事,就算難成學問,也可學學其他東西,這天下要的不止是官,像馬鈞、劉毅這般的大匠,擅長佈局的統帥,擅長術算之人,這天下需要的更多,不能把入仕作爲唯一的標準。”陳默笑道。

士農工商……有時候陳默會覺得若真按這個標準來衡量地位的話,這天下會變得畸形,因爲其他行業也需要人才,除了工匠之外,專門研究醫術的醫匠,研究造船和航海的人才,這方面幾乎是空白的。

太學院人多嗎?多,很多,整個天下也不過一千多縣,需要的官員加起來也絕不超過十萬人,但每年太學院中進來的弟子就有數千人,而且這個數量還在逐年上升,以後天下一統了,數量恐怕會更多,如果都投入到官場之中,陳默覺得有些浪費人才,而且對天下的發展其實也起不到什麼用處。

這些年,陳默懂得的越多,越覺得儒家所謂的正道並不那麼正,不過是鞏固皇權的東西,想要天下太平在人口飽和之前是有用的,但如果想把這天下變得更大、更強……儒家做不到,它不能使糧食增收,也不能讓百姓穿暖吃飽,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

諸子百家中,儒家能成爲最終的勝者並非儒家比其他學說優秀,只是因爲它更有利於穩固,算是一門中庸之學,事實上,百家各有所長,完全否定一門學說那本就是一種錯。

陳默想要趁此亂世,將這格局變一變,他覺得農最重要,畢竟人若是吃都吃不飽,還談什麼其他?其次則是士,國家社稷需要秩序,而這秩序的維護者,便是士,再次便是工、商,但還是有些不對,他覺得以此來給天下分層,還是有些問題,若按照理想來分,士負責管理天下,農負責食,工負責衣住行,商負責流通,以一個比例來形成一個高效和諧的政體。

但現實卻是,這種政體不可能存在,這人心不是隨便你怎麼捏就能怎麼捏的,它像水,或許能夠引導,但卻不能真的抓在手中控制器形狀大小,而引導的工具,一爲道德,二者爲律法,這兩者無分先後。

禰衡聞言搖了搖頭:“主公所慮衡也能明白,但想做到卻無可能。”

如今的禰衡,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敢裸衣擊鼓罵曹操的,歲月會磨去人的棱角,尤其是當人心中有了明確的目標,在很多事情上都學會向現實低頭的時候,他考慮的東西也會更多,他知道陳默的想法是很好的,但要做到是不可能的,人心這東西很複雜,說白了,就是利己的,除非天下人都變成聖人,否則不可能。

“有了方向,儘量靠近便是,至於能不能成,你我已經盡力,無憾便是。”陳默笑道。

“臣明白。”禰衡點點頭,起身告辭。

陳默看著禰衡離去的背影,或許,此人將來的成就,會是蓋過蔡邕、鄭玄這些已故大儒的人物,但也可能會遺臭萬年,誰知道呢,人活在當世,做事問心無愧便可,至於後人如何評述,那不管他們的事。

漢授十六年,對整個天下來說算是很平靜的一年,平靜到並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發生,然而很多事情卻在這平靜中開始醞釀起來,比如書院大興,讀書從這一年開始,真的不再是某個特定階層的特權,普通百姓只要願意,也可以選擇讀書,當然也可以不讀,畢竟這年月的糧產還沒大到可以讓一個尋常農家供養一個孩子讀書的地步,沒些家底最多也就認認字就夠了。

除此之外,餘昇和劉毅攻佔三韓的事情,並未掀起任何波瀾,一來朝廷這邊刻意將這個消息壓下來了,二來嗎,就算知道,三韓這種地方,對於如今的大漢來說,已經不能說是偏僻荒蕪了,甚至不如匈奴、鮮卑這些塞外民族。

朝廷這邊也只是在這裡設了一郡,名曰韓郡,派人前去教化、治理,縣城加起來鬥不過二十座,而且多半還是那種小土城。

但這對於陳默來說,卻意義重大,根據餘昇送來的戰報,三韓之戰,前後不過一月,三韓水軍在大漢戰艦面前,幾乎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便被盡數擊潰,城池更是輕易被弩砲摧毀,大漢將士攻城,都不走城門的,直接轟開城牆往裡衝,雖然貧瘠,但三韓部落聯盟貴族中獲得的財富卻讓陳默吃驚,這些三韓王室、貴族手中獲得的財富,完全可以供養十萬水師五年!

這是個很恐怖的數字,要知道如今大漢哪怕是中原州郡,除了南陽、汝南這種大郡之外,也很少有一郡之地能夠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供養這麼多軍隊的郡。

雖然韓郡本身每年稅收哪怕發展起來,都未必能夠供養一支萬人精銳,但王室的物資卻讓陳默嚐到了甜頭,或許海上掠奪,是個更快的致富方式。

陳默封了劉毅做韓郡太守,餘昇任橫海中郎將,一邊擴大水師,一邊以韓郡爲根基,探尋四周是否還有像三韓這樣的島國,用來訓練水師的同時,也同樣拿來補貼軍用,減少一些朝廷的負擔。

除了水軍之外,中原之地的發展也讓陳默比較舒心,隨著地盤逐漸穩固,廣陵、九江這邊囤積重兵之後,中原在安邑環境下,發展起來可比其他地方更容易,這裡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尤其是江淮一帶的地方,不說年年能夠收成兩次,但就算單收,糧產也比其他地方更高。

到了漢授十七年的時候,糧食已經不再是困擾百姓的問題,民間開始大量出現一些燒陶、紡紗的小型作坊,之前因爲戰亂經濟衰退,出現以物易物的局面,如今卻是漸漸返回來了,五銖錢開始正常流通,也在這一年,陳默正式宣佈重啓絲綢之路,開始鼓勵商販經商西域,西域都護府開始真正進駐西域,敦煌、張掖、酒泉等地先後被收回,西域諸國陸續開始重新向朝廷稱臣。

不過有句古話說得好,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頷首十七年雖然好事連連,但到了頷首十八年開始,不好的消息卻是接二連三的傳來。

二月,李儒病死在了天牢之中,終年八十三歲,李儒之死,讓陳默心痛萬分,這位從長安開始就跟隨自己爲自己出謀劃策的謀士,最終竟然是死在獄中!這讓陳默很難受,親自將李儒接出牢獄,並追封爲平侯,由其長子李煜繼承其爵位。

而李儒的死彷彿是個信號,徐榮在征戰車師的路上病死,終年七十八歲,而緊隨其後的則是華雄,在攻破車師前部之後,也病死在交河城,終年六十五歲。

一年的時間裡,陳默最爲倚重的三位文武先後故去,對陳默來說,打擊不可爲不大,尤其是徐榮和華雄先後離世,讓原本還算安靜的西域重新不安分起來。

陳默以徐榮之子徐愷,華雄之子華戎接替其父官爵,繼續鎮守西域,此二人的本事,陳默見過,鎮守西域卻是足夠了,然而事情可不只是這般,漢授十八年秋,荊州細作帶來的情報讓陳默心生警惕……

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七十二章 義氣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五十章 情苦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八十一章 我是髒,那又如何?第六十章 人心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四十章 殺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十八章 鄉里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八章 結交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數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七章 瑣事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仁道?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一百五十六章 夏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四十五章 世道
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七十二章 義氣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五十章 情苦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八十一章 我是髒,那又如何?第六十章 人心第八十六章 何進之死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四十章 殺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十八章 鄉里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八章 結交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數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七章 瑣事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仁道?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一百五十六章 夏王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三百二十九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四十五章 世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社会| 当雄县| 华安县| 阜阳市| 灵石县| 江西省| 平陆县| 灵山县| 莱西市| 乌拉特前旗| 徐州市| 岫岩| 株洲县| 大丰市| 宁明县| 商都县| 巢湖市| 卢氏县| 昂仁县| 绿春县| 宜昌市| 临猗县| 蛟河市| 普格县| 泸水县| 法库县| 南京市| 东乡族自治县| 武隆县| 陆丰市| 十堰市| 平远县| 偃师市| 广丰县| 丁青县| 惠来县| 凤冈县| 扎囊县| 五河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