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

“仲達似乎知道此事?”丞相府中,看著跪在地上的司馬懿,陳默笑道。

“丞相,懿也是回家後方才得知此事,有人邀請過家父,家父卻未曾同意,懿得知之後,便立刻前來報知主公,只是那吉平已經(jīng)發(fā)難。”司馬懿躬身道。

“做的不錯。”陳默點點頭,起身上前,扶起司馬懿道:“至於老司徒那裡……仲達也莫要太擔(dān)心,雖然此事有些牽扯,但問題不大,老人家多比較頑固,再說,司徒這不是拒絕了麼。”

“謝丞相體諒。”司馬懿謙虛道。

“司徒公可曾說過是何人?”陳默笑問道。

“丞相恕罪,家父不肯說出幕後之人,不過此事,卑職當(dāng)能查出。”司馬懿連忙道。

“放心,不管能否查出,都不會怪到司徒公身上,仲達放心去查。”陳默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微笑道。

“謝丞相。”司馬懿鬆了口氣。

衆(zhòng)人重新坐下之後,已經(jīng)有人將晚膳端來,陳默這次招募丞相府衆(zhòng)人還有荀攸大半夜過來,自然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議事,所以設(shè)了小宴,大家一邊吃一邊聊。

“主公,封王之事,我看今日陛下已經(jīng)鬆口,卑職以爲(wèi),只需再過些時日,便可再議此事。”楊修自然不願司馬懿專美於前,見衆(zhòng)人興致高漲,當(dāng)先向陳默施禮道。

今夜雖然沒有定下來,但劉能顯然已經(jīng)準備妥協(xié)了,只要羣臣再逼一次,陳默的王位基本就定下來了,到時候?qū)⒛苓w到長安,陳默將成爲(wèi)如今天下第一個異姓封王之人,這個意義對陳默來說可不小,以後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無需再向天子請示,陳默這邊,基本就等於是朝廷了。

陳默點點頭,看向下手的賈詡、荀攸、徐庶三人:“諸位以爲(wèi)如何?”

賈詡老神在在的喝了口湯,然後笑道:“如今天下局勢已經(jīng)穩(wěn)定,雖有江東、荊州、蜀地未決,但主公稱王卻是足夠了,若是可以,主公可派人前往三大諸侯處聯(lián)絡(luò),這三大諸侯,哪怕只有一支願意恭賀主公,主公這王位則更加名正。”

“文和先生所言甚是。”荀攸點頭笑道:“不過主公可曾想過以何號封王?”

封什麼王這可是有講究的,尤其是以陳默如今的聲勢,日後替代大漢大家心裡有準備,所以如今的王號以後可能就是國號。

一般封王多數(shù)是以地封王,比如漢朝最開始,就是因爲(wèi)劉邦乃漢中王,纔有了現(xiàn)在的大漢,還有楚王、蜀王都是以地封王,不過是以以前的地名。

陳默如今要封王的話,也有很多選擇,比如陳默祖籍在江淮一帶,可封淮王,按照陳默起家來算,可稱晉王,關(guān)中對陳默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陳默真正走上天下這盤大棋局,成爲(wèi)執(zhí)棋者就是從佔據(jù)關(guān)中開始的,可稱秦王,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地域來算,也可稱魏王,還有陳默求學(xué)是在青州那一帶,可稱齊王或者魯王。

這其中,秦楚齊晉魏是比較適合的,因爲(wèi)它們代表著春秋五霸,都代表了一個時代,如今楚王已經(jīng)在荊州,雖然劉備並未晉級楚王,但陳默肯定不會用。

當(dāng)然,也可以稱陳王,不過這點陳默沒考慮,陳國……一聽就給人一種小國的感覺。

都合適,但似乎都差了點意思,尤其是秦,陳默肯定不能以此爲(wèi)王號,從漢朝手裡接過社稷重器,結(jié)果用前朝的國號,這多少有些不地道。

魏晉可說是最合適的,但陳默不是太想用前人用過的王號。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五德,大漢自光武開始自認爲(wèi)是火德,與秦屬於相剋,陳默就算最後能登帝位,這五德生克也該依照前例,不管陳默以何爲(wèi)號,都當(dāng)是以土德或是水德來繼承。

陳默在紙上寫了幾個字,都不是太滿意,其實嚴格來說,漢也是屬水,與自身德行相剋,但依舊延續(xù)四百年,當(dāng)然,若以劉秀開始算是另外一個朝代也說不通,兩朝該是一脈相承,怎麼算也不該是相剋,但在高祖時期,就定大漢爲(wèi)水德,與秦朝相剋,是後來王莽認爲(wèi)漢承秦治,改成了火德,再到光武時,劉秀也認可了這個說法,所以火德就一直延續(xù)下來。

“大家且都回去想想,此事倒也不急!”陳默舉起酒觴,對著衆(zhòng)人笑道:“先用膳,莫要讓這些菜食涼了。”

“多謝主公!”衆(zhòng)人也舉觴相迎,而後各自開吃,一通宴席下來,也算賓主盡歡。

衆(zhòng)人散去時,天氣也不晚了,陳默爲(wèi)了分心,今夜荒唐了一把,將蔡琰和貂蟬帶到一起過夜,纏綿過後,陳默摟著嬌妻美妾,卻依舊在想著這件事情。

“夫君爲(wèi)何事心憂?”蔡琰疑惑的看著陳默。

“也無甚大事,只是朝廷欲爲(wèi)我封王,只是這王號該如何定,一直沒個結(jié)論。”陳默笑道。

“若按夫君所過之地來說,當(dāng)以魏晉爲(wèi)號。”蔡琰皺眉道。

“此二者非水非土,不合適。”陳默搖了搖頭。

水土?

蔡琰家學(xué)淵源,陳默這般一說,便明白了陳默真正的用意,趴在陳默懷裡,娥眉微蹙道:“若以土德,有殷爲(wèi)土德,乾坤亦爲(wèi)土德,還有……”

乾坤自然不適合爲(wèi)王號,至於以殷,也不適合,五行屬土之字中,適合爲(wèi)國號的並不多,蔡琰又想水德,漢字其實也是屬水,所以國號跟國運其實沒什麼關(guān)係,但陳默顯然是想追求完美一些,因爲(wèi)陳默信神,系統(tǒng)神仙的牌位,在陳家都能看到。

“若以水德的話……”想不出土德來,蔡琰索性開始想水德,思慮片刻後,蔡琰突然問道:“夫君以爲(wèi)明王如何?”

“明?”陳默疑惑道。

“嗯,明,照也,照臨四方曰明,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妾身以爲(wèi),明者可爲(wèi)夫君王號。”蔡琰笑道:“當(dāng)然,此乃妾身淺見。”

明王?

陳默笑著揉了揉蔡琰道:“不錯,我與衆(zhòng)人商議一番,此事不急定下。”

雖然他也覺得這明王似乎不錯,但此事不好過早下結(jié)論,待與衆(zhòng)人商議過後再說。

一夜無話,接下來的一段時日,百官上朝的次數(shù)明顯多了起來,至於所議之事,自然是以封王爲(wèi)主,這讓劉能很煩躁,自己什麼都沒說,但羣臣似乎好像已經(jīng)認定了封王勢在必行一般,他這個天子,很沒有存在感。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反對此事?

劉能陰沉著臉色,看著這些大臣爲(wèi)了一個王號引經(jīng)據(jù)典,卻又誰也不能說服誰,各說各的有理,聽得劉能卻是煩不勝煩。

這些事你們?nèi)ヘ┫喔h論不行嗎?給我看的?

“陛下!”這日,衆(zhòng)人又是一陣商議過後,鍾繇突然站出來,微笑著對著劉能一禮道:“不知陛下覺得以明爲(wèi)封號如何?”

不如何!

劉能在心中暗罵一聲,他能如何?

但臉上還是堆起虛僞的笑容:“這有何講究?”

“明者,照也,照臨四方曰明,丞相自從河?xùn)|開始,興農(nóng),興工,於內(nèi)令萬民修養(yǎng)富足,於外,西征李郭之亂,東平袁紹之患,北征烏丸,令外族不敢輕辱漢人,南征曹操,一統(tǒng)中原,於我大漢而言,此明者,非丞相莫屬,不知陛下以爲(wèi)如何?”鍾繇微笑道。

好大的氣派!

劉能面色有些不好看,勉強點頭道:“如此也好,不知丞相以爲(wèi)如何?”

陳默從頭到尾,沒有說過半句話,但劉能卻不得不如同求著陳默封王一般詢問陳默的意見,這纔是最讓劉能難受的。

“全憑陛下做主。”陳默微微一禮,謙遜道。

我做主,我做主咱不封了可否?

劉能在心裡將陳默咒罵了無數(shù)次,但臉上僵硬的笑容卻並未改變,點頭道:“既然如此,便封丞相爲(wèi)明王,食邑三萬戶,位在諸侯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

“謝陛下厚恩!”陳默肅容道一禮。

封王自然不會只說一下這麼簡單,要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祭拜天地,自此之後,陳默在禮儀之上,與天子同等,此外陳默三子皆封列侯,雖然名義上還是漢臣,但劉能在陳默封王之後便遷居長安,洛陽成了陳默封地,這中原大地,實際上的皇帝從這一刻開始就真正成了陳默,劉能也只是在名義上爲(wèi)天子,實際上,等於被困在了長安,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其他的都沒了,甚至連朝堂都不用上了,長安那邊,自有京兆尹主持,京兆尹自然是陳默的人。

陳默封王,自然要傳遍天下,遼東公孫度派兒子送上降表,並向陳默稱臣,至於三大諸侯的反應(yīng)卻是有些詭異,劉備自是不甘,在荊州大肆抨擊陳默越禮,這並不意外,不過蜀王劉璋卻是向陳默送上了賀禮,恭賀陳默封王,最讓人驚訝的反倒是孫權(quán),沒有祝賀,卻也沒有因此抨擊陳默,不聲不響,好像不知道此事一般,這行爲(wèi)著實叫人費解。

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xùn)練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七十八章 天子崩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十三章 奇貨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七十章 ‘家書’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九十六章 傳位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居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九章 甩鍋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dān)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yún)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xué)第四章 新朋友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fēng)起青萍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xué)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dāng)陽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二百七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交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fā)難第九十一章 激戰(zhàn)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zhàn)顏良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xué)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十四章 膽氣第四百九十七章 暮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二十五章 傷人
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xùn)練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七十八章 天子崩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十三章 奇貨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七十章 ‘家書’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九十六章 傳位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居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九章 甩鍋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dān)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yún)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xué)第四章 新朋友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fēng)起青萍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xué)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dāng)陽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二百七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交手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fā)難第九十一章 激戰(zhàn)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zhàn)顏良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xué)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十四章 膽氣第四百九十七章 暮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二十五章 傷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泰来县| 五原县| 靖远县| 徐州市| 泰和县| 宾川县| 陇川县| 三江| 都安| 井冈山市| 乐陵市| 白朗县| 昭苏县| 阿拉尔市| 贞丰县| 万源市| 大英县| 肥东县| 伊吾县| 贵港市| 沂南县| 紫阳县| 烟台市| 凤山市| 靖西县| 永安市| 保定市| 武宣县| 双柏县| 台中县| 昆山市| 晋江市| 新乡县| 南宁市| 绥阳县| 静海县| 汾西县| 东丰县| 黑河市|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