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

丞相究竟是何意思?

忙完了一天的公務,司馬懿走在回家的路上,腦海中回想著今日跟陳默的對話,他自認爲自己不差,但也沒傲到以爲自己就是最厲害的那一批,丞相身邊的人之中,李儒老謀深算,荀攸機謀無雙,還有那徐元直也絕不比自己差,還有丞相府中,那位很多時候都是笑瞇瞇的坐在陳默身邊的賈詡。

以司馬懿對陳默的瞭解,這種說你很厲害的話,至少不會當衆來說,賈詡看不出什麼,但只看看當時楊修的神色,就知道陳默這句誇耀,讓司馬懿無形中就樹敵了。

丞相想害自己?

司馬懿覺得也不可能,以陳默今時今日的地位,真要害自己的話,沒必要這樣,而且以陳默的心胸氣魄,也不該使這種手段纔對,對於陳默的爲人、氣魄,司馬懿還是很敬佩的,能用人,本身就是面面俱到的那種天才人物,卻不會因此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攬下來,反而很會放權給旁人,自己只負責縱觀全局,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做事,很舒服。

或許只是無心之言吧。

司馬懿將這些雜亂的念頭打消,如今的他相比於陳默,根本沒有任何威脅,司馬家綁到一塊兒也沒有,他想不出陳默突然害他的理由。

“二哥,怎的心事重重的?”回到家中,迎面司馬孚正從外面回來,看到司馬懿這副模樣,有些疑惑道。

“想些公務上的事情。”司馬懿搖了搖頭,看向司馬孚道:“這是從何處回來?”

“太學院今日文會,禰尚書親自點評太學弟子,小弟去看了看。”司馬孚笑道。

禰衡作爲三學的主要推動者,雖然掛名在尚書令之下,但實際上卻是掌管整個天下書院之事,如今三學格局已經定下,禰衡多數時間便是在太學院教授弟子,每逢年初,會對一些優秀弟子進行點評,雖然這點評並非正式考覈,但過去被他點評稱讚過的弟子,多數在仕途上有優異表現,所以到了後來,人們潛意識就將能被禰衡點評當做一種榮耀,同時也跟未來仕途掛鉤。

也正因爲有這個意識,所以對於每年禰衡的點評,不但太學院弟子趨之若鶩,很多洛陽貴胄會將自家子弟送來予以點評,那聲勢,比之當年許子將的月旦評都要火熱,如今的禰衡,隱隱也有幾分一代大儒的氣勢了。

如今三學已經成勢,這天下的格局,就在這麼不知不覺間被丞相改變了,士族豪紳,對於三學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現在開始爭相建立自家書院,寒門子弟如今想讀書,已經不必再似昔日那般苦求了。

想到自家老爹也準備致仕之後回溫縣開設書院,司馬懿就有些哭笑不得,到最後,還不是一樣爲丞相做事?連這局都看不清,怎麼跟人家鬥?

“多去看看也好,雖說如今各家書院林立,但卻不比三學這般條理清晰,父親想要建立屬於我司馬家的書院,叔達奪取學學也好,這三學之中,學問頗大,日後我司馬家若要開辦書院,可以效仿一二。”司馬懿點頭笑道。

自家老爹既然想開書院,其實也不是壞事,丞相如今對於這種事明顯是持鼓勵態度,書院辦的越多,這人才多了,註定會進一步削弱士權,但大勢已成,現在就算看清了又能如何?父親看不清,其實也不是壞事,否則司馬懿真不知道自家老爹知道真相之後會做出怎樣的舉動,但肯定不會像現在這麼積極的想要開創書院了。

回到家中,司馬防看到司馬懿雖然還是沒什麼笑容,但也不再是以前那般沉著一張臉了,畢竟那些忠義之士如今也紛紛開始朝著陳默倒戈了,司馬懿大概能夠理解父親態度轉變的原因,大概也是心累吧,他那個目標距離他們似乎越來越遠了。

“都下去吧,仲達,你留下。”司馬防對著衆人擺了擺手道。

“喏……”司馬孚連忙躬身一禮,帶著僕從婢女退走,只留下司馬懿在這裡。

“父親有何事?”司馬懿好奇的看向司馬防,見他神情嚴肅,心下一凜,不會又要做什麼事吧?

“仲達,你實言於我。”司馬防看著司馬懿,以罕見嚴肅的表情道:“如今興復大漢,誅除陳賊的機會真的一點都沒有了?”

雖然對於司馬懿投靠陳默的事情十分不滿,但司馬防也算看出來了,自己幾個兒子裡面,真正有本事,能洞察局勢的人,只有司馬懿。

“父親何有此問!?”司馬懿大驚,連忙問道。

司馬防皺眉道:“你只需說有或沒有!”

“絕無可能!”司馬懿果斷的搖了搖頭道:“孩兒不知道何人與父親謀劃此事,但孩兒只想請父親立刻與此事脫開干係,切莫有絲毫沾染,否則我司馬家必有滅門之禍!”

開玩笑,前幾年陳默不在洛陽,主力盡出的情況下,這些人暗通曹操、孫策、劉備都未能動搖陳默根基,如今陳默已攻滅曹操,據有中原,民生也日漸穩定,無論民間還是朝堂,都已經被陳默把控的情況下跟人作對,不是找死麼?

司馬防點點頭,沒說什麼,轉身準備離開。

“父親!”司馬懿卻不讓,一把拉住司馬防道:“此事關乎我司馬氏安危啊!”

司馬防皺了皺眉,搖頭道:“爲父並未答應!”

“父親可否與我詳述此事?”司馬懿皺眉道,這不是答應不答應的問題,如今的架勢,顯然對方接觸過自家老爹,這種事情,哪怕只是牽連上一點,都會惹來滅門之禍。

司馬防搖了搖頭道:“爲父雖未答應,但也不能害他們。”

他知道,一旦自己說出,自己這兒子很可能直接將這些人給賣了。

“孩兒只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司馬懿搖了搖頭道:“父親可曾想過,就算父親不參與此事,一旦這些人事敗被擒,也可能反過來將父親供爲同黨!”

司馬家的名聲從司馬防出任三公開始就已經臭了,司馬懿可從不相信什麼義氣,事實上,在這官場上又有幾個人是講感情的?自家老爹沒有同意,那就很可能已經被對方當成政敵了。

司馬防雖然沒有司馬懿這般聰慧,但畢竟是官場上沉浮多年的人了,很快明白司馬懿這話中的意思,眉頭漸漸皺起,有些糾結。

“父親,我不知道對方在此等時候會用何計策,但以如今的局勢,不管怎樣想,都難成事,一旦事敗,父親很可能被對方牽連進來!”

司馬防猶豫了片刻之後道:“我覺得此計也未必不能成。”

“父親請說。”司馬懿看著司馬防道。

“爲父不能言其姓名,他們也爲全盤與我說,只說陳默如今雖然勢大,然若陳默暴斃而亡,則陳默勢力便會羣龍無首,立刻土崩瓦解!”司馬防猶豫再三後,還是道。

行刺?

司馬懿想到丞相府那明崗暗哨,刺客想要混進去絕對比刺殺天子都難,至於等陳默出府之後行刺那也沒可能,就司馬懿知道的,陳默身邊就有明暗兩支部隊在暗中守護,至於還有沒有其他的,那就不得而知了,什麼人想出的這等餿主意?這事兒若能成,陳默也不可能活到現在,真以爲以前沒人想過這法子?

隨後想想,又覺不對,經歷過上次洛陽之戰後,朝廷都被陳默清理了一遍,朝堂上有資格和立場跟陳默做對的,已經沒幾個了,這些人不可能用這種幼稚的方式,甚至不可能動這個念頭,甚至還動到了自家父親身上。

謀事不密,輕易便讓人知道了行動計劃,這……別說是謀士,但凡一個經過宦海浮沉的人,也不該用這種方法,徐州那無數次刺殺已經證明了這條路走不通,更何況還是在陳默的大本營洛陽,想要在這種地方刺殺陳默,根本不可能。

看了看司馬防,司馬懿確定自家父親是不可能說出對方是何人了,不過爲了撇清其中關係,這件事還是得儘早告知陳默才行,免得連累了司馬家。

當下,司馬懿對著司馬防一禮,轉身就走。

“仲達!”司馬防皺眉喝道:“你爲何對那陳默如此死心塌地?”

“孩兒是爲保我司馬氏!”司馬懿嘆了口氣,看著自家老爹,有些心累,但凡自家家裡有一人能夠洞清局勢,避開人家鋒芒,自己也不用舔著臉千里跑去給人家當手下,更不用幫陳默做那些髒活,司馬家有如今的尷尬境地,司馬懿覺得自家老爹至少得付一半責任。

司馬防聞言皺了皺眉,最終卻只是嘆了口氣,也沒再多言,哪怕他心中依舊是承認漢室的,但若真的要因此而將整個司馬家都賠上的話,司馬防顯然也是不願意的。

司馬懿沒再多言,朝著司馬防拱了拱手之後,便轉身迅速跑出司馬府,直奔向丞相府的方向而去。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二百八十章 決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四百六十六章 水上攻城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九十一章 激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二百六十三章 仁道?第五章 緩一緩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五十八章 一計亂長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六章 鄭屠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數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二百八十四章 審配論道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交手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回洛陽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二百八十章 決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四百六十六章 水上攻城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九十一章 激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二百六十三章 仁道?第五章 緩一緩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五十八章 一計亂長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六章 鄭屠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數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一百八十章 新武器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二百八十四章 審配論道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四百四十二章 初交手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回洛陽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山县| 绥德县| 义马市| 绥德县| 云阳县| 如东县| 黄浦区| 晋中市| 府谷县| 利津县| 怀宁县| 平邑县| 定边县| 静海县| 遂宁市| 桐乡市| 成都市| 汉沽区| 吉安市| 昭平县| 怀来县| 吴川市| 中超| 宣武区| 孝感市| 噶尔县| 三明市| 海丰县| 屏边| 龙泉市| 英德市| 澳门| 逊克县| 北宁市| 宣城市| 西乡县| 洪泽县| 乌拉特后旗| 临朐县| 庆安县|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