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

延津城下,一片污言穢語,謾罵之聲響徹四野。

從三天前開始,曹洪輪番派人到城下罵陣,從武義母親開始往上十八輩女性成員進行輪番問候,這些被挑選來的,都是軍中的**,被曹洪稱之爲敗類,但一個個打起仗來卻是兇悍無比,而且吵起架來,更是刁鑽。

到後來,不只是武義,城上有名沒名的,只要知道對方姓名,那便是一通問候,雖然武義一直以來都是以穩(wěn)爲主,絕不輕易與人交鋒,但這般辱罵,是個人都受不住。

“將軍,軍中將士羣情激憤,此時若再不出戰(zhàn),恐怕對我軍士氣不利。”成方來到衙署,對著武義拱手一禮道。

莫說尋常將士,便是成方這般老成的將領,也有些忍不住了。

“不出戰(zhàn),只是折損士氣,但若出戰(zhàn),恐怕就不是士氣受損那般簡單了。”相比於成方等將領,武義倒是淡然不少,當然,這根陳默教導他逢戰(zhàn)必須冷靜,憤怒會讓人判斷失誤沒有任何關係,武義也不是沒脾氣,少年時那可是隨時隨地敢拔刀砍人的存在,怎麼可能沒脾氣?

之所以淡然,是因爲第一天之後,武義便沒再去城頭觀望,他知道再這般下去自己怕是也會失去冷靜,所以他這兩天壓根沒去城頭觀看敵陣,只在城中處理事務,繼續(xù)細化這五萬兵馬的佈署。

有一點,曹操帳下的謀士說的沒有錯,武義並不是那種很有天賦的將領,像陳默那樣正面硬槓,以六萬破十萬的戰(zhàn)爭,武義是打不出來的,莫說武義,曹操麾下那些作戰(zhàn)經驗豐富的武將,能打出這種戰(zhàn)績來的,恐怕也挑不出幾個。

武義帶兵之法,是陳默給他的提議,每一場仗,做好充足的準備,至於要有多充足,對敵人的瞭解,還有對自身兵馬的掌控,在做好這些之前,儘量不要正面碰撞,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做到這兩點,就先贏了一半了。

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甚至有時候想考慮全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對敵人的瞭解,這個細分出來,要分析對方將領過往的戰(zhàn)績,知道對方的大致性格,兵力的佈署,軍隊的素質,有無援軍,援軍最快會多長時間趕到,糧草運輸的路線等等。

別說武義,就算是陳默親自來,也不可能將敵人瞭解的那麼透徹,單是對方的兵力佈署,就沒辦法徹底掌握,還有糧草運輸的道路,善戰(zhàn)者,哪個不是將自己的後勤保護的死死的,這戰(zhàn)爭之上,最狠的便是絕糧之策,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所以對於糧道的保護,一直以來都是重中之重,陳默如此,曹操亦是如此,當年袁紹也是倒黴,遇上了馬超,更倒黴的是有一個酗酒的大將,纔有牧野之敗,否則那一仗再拖多久,陳默都不奇怪。

另外一點,對自身的瞭解,也就是知己,感覺上好像容易,但實際上人最不瞭解的,往往就是自身。

而放到軍事上,可不只是對自己的糧道、兵馬布署這些瞭解透徹就夠了,作爲一名主將,你還得了解到你自己的後方,同一陣營未必都是朋友,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身後的朋友有時候比強大的敵人更可怕。

武義顯然不是那種能夠算計人心的統(tǒng)帥,所以他一般臨戰(zhàn),會不斷細化自己的佈署,包括出現意外時,軍隊的反應速度,自己部下將領誰的能力適合安排在什麼位置,出現意外時該誰在第一時間補上去。

有些像紙上談兵,但武義南征北戰(zhàn)這麼多年,也漸漸在此基礎上,琢磨出一套適用於自己的戰(zhàn)爭理論,在沒有七成以上的勝算,絕不出兵,但勝算高過九成,也不能出兵,那代表很可能是對方在誘敵,除非對手是烏合之衆(zhòng)。

但戰(zhàn)場之上瞬息萬變,七成勝算的仗,如果讓陳默知道了肯定會相當無語,他打了半輩子的仗,也沒遇到過幾次這種好事。

這也就給人造成武義善守但不善攻的錯覺,實際上,他只是沒有準備好而已。

就像現在,武義知道自己肯定會憤怒,所以就不去城牆,待在衙署做著自己的兵力佈署,不斷查缺補漏,知道士氣會受損,仍舊不戰(zhàn),因爲他還沒有準備好。

曹洪在那邊已經快悶出病來了,武義依舊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做著自己的事情,任他外面罵的有多難聽,但自己沒聽到,那就不管。

“將軍,你真是……”成方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武義了,這穩(wěn)得有些過分了。

“我等此番前來,目的是爲守住河內,不讓曹軍踏足半步,做到這一點,便是一箭未發(fā),也是大功一件,但若因一時義氣,出城作戰(zhàn),勝了不過斬殺些敵人,但若敗了,這延津再退,戰(zhàn)火便要燒至河內境內了。”武義耐心的解釋道。

“將軍每日在衙署運籌,自然不知,但我等在城牆上,那些曹軍整日辱罵,這份鳥氣憋在胸中,不得發(fā)泄,長此以往,末將怕將士們先被氣死了!”成方怨氣十足。

本來嗎,你第一天完了就跑到城裡躲清淨,說這種話上下嘴皮子一碰,當然沒問題,但我們卻在城上聽著那幫污言穢語,辱及祖宗的話語,卻只能在心中怒火狂燃又無能爲力,這叫人如何忍受?

“這是我新做出來的佈署,將士們從原本的三輪換成六輪,不過得依次替換,這樣休息的時間也就長了,氣也就散了,慢慢來,現在急的該是曹洪而非我軍,等他忍不住攻城的時候,那便是將士們發(fā)泄怒火之時了。”武義將自己新做好的佈署給成方看,這輪番替換可不是規(guī)律性的替換,不能讓對方摸清楚自己這邊換防的規(guī)律,讓對方有機可趁,所以成方每天都會換一次輪崗的規(guī)律,讓對方摸不清。

成方:“……”

“不是,將軍,我並非此意,你這……”成方無語道:“是讓將士們輪番上去捱罵?”

“未有充足把握之前,我不會出戰(zhàn),這點不會改變,任何人未得軍令擅自出戰(zhàn),不但要軍法嚴懲,還要逐出軍籍!”成方肅容道。

逐出軍籍這罪名,也是關中軍纔有的,畢竟在關中軍,軍戶家眷不但能享有減免賦稅的優(yōu)惠,還有子女能夠入書院讀書識字,逐出軍籍就代表這些都沒有了,這也是對軍人最大的約束。

“末將領命!”成方見無法說服武義出兵,只能無奈一嘆,告辭離開,去執(zhí)行武義的軍令,將城中將士輪番調上城牆捱罵。

另一邊,曹軍大營,曹洪已經不知道第幾次把桌案踹翻了,延津守軍被罵的憋屈,曹洪卻是被對方這般打死不出城的態(tài)度給氣得憋屈。

五萬人被一萬人給堵在城裡不敢出戰(zhàn),曹洪打了這麼多年仗,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奇葩事,他算是對武義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王八轉世吧這是?

“將軍,夏侯將軍率軍到了!”牛金進來,對著曹洪躬身道。

“請吧。”曹洪有些無奈的坐下來,夏侯惇在旁邊埋伏了這麼多天,將士們捱了這麼多天的凍,卻一點效果都沒有,曹洪見到夏侯惇時,感覺臉上火辣辣的。

當初在曹操面前,他倆可是胯下海口,必挫武義銳氣,現在的結果,卻是自家銳氣被挫光了。

“子廉莫要如此。”夏侯惇看著一臉頹喪的曹洪,搖頭嘆道:“事情我都聽說了,那武義作戰(zhàn),向來謹慎,切莫因此心浮氣躁,那韓瓊便是因此,被武義擊敗,此人本事不見多大,但唯獨善忍,不好對付。”

“世上怎會有這等人?那陳默號稱有識人之明,怎的以此人爲大將?”曹洪有些氣不過道。

夏侯惇默然,若站在陳默的立場上,這武義還真沒用錯,曹軍就生生被擋在了這裡,甭管他手段如何,但效果卻是達到了。

“既然此計不成,我準備明日繞道攻擊烏巢,看那武義是否會中計。”夏侯惇笑道。

烏巢在延津以南五十里處,雖然中間隔著延津,但也能威脅到河內,就看那武義是否會動了。

“此計甚妙。”曹洪聞言點了點頭,只要能把武義引出城來便可。

次日,一大早,成方便匆忙衝入了衙署,對著武義道:“將軍,剛剛看到一支曹軍向南方而進,當是去往烏巢。”

“有多少人馬?”武義詢問道。

“據斥候探查,其兵力該在五千到八千之間。”成方眼中帶著些許的興奮。

“無妨,我已有佈署,烏巢那邊,足有萬餘守軍,這點人馬,難以攻入。”武義搖頭笑道。

“呃……”成方愕然:“已經有了佈署?”

“嗯,半月前,我便考慮到曹軍無法攻破延津,會以烏巢爲目標,是以調集了萬人前去駐守。”武義點點頭道,他的佈署工作還沒有做完,烏巢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這幾日正在思索如何能夠保證烏巢不失。

“末將告退!”

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三章 夏丘第一百五十五章 匯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八章 煉獄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一百五十六章 夏王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順的請求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四章 虛實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十六章 設宴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五十一章 禮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十四章 膽氣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zhàn)起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八十一章 我是髒,那又如何?第八十章 夢中戰(zhàn)場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三章 夏丘第二章 里正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四章 新朋友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xiāng)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一百章 分道第三章 夏丘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一百二十章 陽翟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zhàn)第一章 旅途第八十章 夢中戰(zhàn)場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四百六十六章 水上攻城第九十二章 李儒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二章 里正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十七章 路遇
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三章 夏丘第一百五十五章 匯合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八章 煉獄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一百五十六章 夏王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順的請求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五十三章 荀爽第四章 虛實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十六章 設宴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五十一章 禮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十四章 膽氣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zhàn)起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八十一章 我是髒,那又如何?第八十章 夢中戰(zhàn)場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三章 夏丘第二章 里正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四章 新朋友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xiāng)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一百章 分道第三章 夏丘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二百五十三章 打壓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一百二十章 陽翟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zhàn)第一章 旅途第八十章 夢中戰(zhàn)場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四百六十六章 水上攻城第九十二章 李儒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二章 里正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十七章 路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循化| 滁州市| 全椒县| 青浦区| 泌阳县| 临颍县| 鹤壁市| 荣昌县| 琼海市| 溆浦县| 渑池县| 广水市| 阿拉善左旗| 乐平市| 云安县| 济阳县| 陆丰市| 安图县| 阿勒泰市| 沐川县| 新河县| 若尔盖县| 大安市| 华池县| 寿光市| 曲靖市| 高平市| 桐梓县| 稷山县| 南川市| 大港区| 孟州市| 德兴市| 长寿区| 康马县| 新泰市| 玉门市| 扬州市| 全南县| 舞阳县|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