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

冀州很平靜,但卻有些不對。

洛陽,大將軍府,陳默將目光投往東北方向,最近氣運時高時低,不知是何原因,讓陳默有些心緒不寧,如今能夠影響他氣運的,恐怕也只有冀州了吧?

“許攸離開了鄴城去往何處?”陳默出了大將軍府,沒去衙署,反而去了天牢,看著眼前悠閒自在,品著美酒吃著菜餚的賈詡,突然有些羨慕,這藏在暗中,窺視天下的感覺,定然不錯吧。

“主公覺得,冀州之亂,會應在此人身上?”賈詡笑問道。

“嗯。”陳默點點頭,對賈詡倒也不需要隱瞞太多:“許子遠此人我見過幾次,胸有韜略,但爲人不知收斂,袁紹在時,能夠鎮(zhèn)住此人,但如今袁紹已死,袁尚雖然不錯,但此番削了他的臉面,恐怕便是不反叛,也不會再如此前一般,沒了他在,潁川、冀州兩派必起爭端,但此刻他消失,若能投我,則取冀州如探囊取物。”

“但若他投效曹操又如何?”賈詡笑問道。

“我便失了先機。”陳默沉聲道,賈詡是個關(guān)鍵人物,他的態(tài)度,可能關(guān)係到冀州潁川士人的態(tài)度。

“主公恐怕要失望了。”賈詡嘆道。

“冀州細作未有發(fā)現(xiàn)?”陳默皺眉道。

“冀州沒有,但兗州有,曹孟德親自出睢陽十里相迎,這般禮遇可是少有。”賈詡笑道:“主公應該知曉,那許攸不可能來投的。”

三學紀要之事雖然被壓下去了,但世家對陳默的惡感並未因此消失,況且許攸此人,最看重出身,同是昔日故友,袁紹和曹操之間,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袁紹,如今也是如此,曹操和陳默之間,若論出身,雖然差不多,但陳默終究是半道才認祖歸宗的,先天上就有些不全,更何況論情分,許攸選曹操而不選陳默也並不奇怪。

“本以爲還能爭上一爭。”陳默嘆了口氣,笑道:“如今看來,又讓孟德兄得了先機。”

“卻也未必。”賈詡笑道:“雖說寧失一子莫失一先,但也有後發(fā)制人之說,這冀州想要拿下,便是有許攸相助,曹孟德也未必能夠一時攻下,主公若能先取鄴城,則這先機便可搬回。”

“鄴城!談何容易?”陳默聞言有些無奈,鄴城乃冀州天子如今的都城,先不說城防堅固,守備充足,單是袁尚在牧野、朝歌一帶設(shè)置的防線,陳默就難輕易跨越,而且陳默雖然沒有去過鄴城,但根據(jù)細作傳回來的圖紙等,若用常規(guī)手段,想要攻破鄴城,就算沒有外力威脅的情況下,也絕非三五月能夠攻佔,更何況不說袁氏援軍,便是曹操也不可能給他這個時間去攻鄴城。

“主公可知劉和此人?”賈詡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闇弱之君。”陳默思索道,畢竟連劉威、劉基在曹操和孫策的地盤上,也知道爭些權(quán)利,劉能更是到現(xiàn)在都不安分,但劉和卻從未有過類似的舉動,這也是袁尚能夠迅速穩(wěn)定冀州的原因。

“表面看來確實如此。”賈詡點點頭。

“只是表面?”陳默詫異的看向賈詡。

“主公可有想過,若劉和趁袁紹亡故時爭權(quán),結(jié)果會如何?”賈詡笑問道。

會使當時混亂的冀州更加混亂,袁譚之亂也不會那般輕易收場,最重要的是,若當時劉和真的搞事,陳默絕對有信心攻入冀州,那劉和如今可能就是洛陽皇宮之中的一閒王了。

陳默微微瞇起了眼睛,他懂了賈詡的意思:“若他真的看清當初局勢,選擇不作爲,那此人倒是有大智之人。”

“若局勢無法挽回之時,冀州歸屬便應在此人身上,此人若降,那曹操的先機便不算先機。”賈詡微笑道。

“有文和助我,實乃默之大幸。”陳默感慨道。

“是主公聰慧,詡只是略加提醒,不敢居功。”賈詡躬身道。

“你我就不必這般相互吹捧了。”陳默笑道,看了看四周的環(huán)境,這天牢雖然打掃的乾淨整潔,賈詡這裡更是頗爲寬敞,甚至出入都不限,但天牢之中,終究不是長居之處,扭頭看向賈詡道:“那件事情風波已過,最近朝中不少人爲文和求情,文和準備何時出來?”

“暫時無此打算。”賈詡笑道:“臣若是此時走到明處,恐怕頗有不妥,臣希望待主公平定冀州之日,再議此事。”

陳默點點頭道:“楊慶此人,文和覺得如何?”

“雖不能爲將,但此人性格謹慎,出手不留情,若用之爲將,或許庸碌一生,但留在天網(wǎng),卻能爲主公排憂解難。”賈詡笑道。

楊慶便是昔日阿呆,是陳默同鄉(xiāng),也是鄉(xiāng)黨,忠誠上,陳默是相信他的,如今能力上也被賈詡肯定,陳默也就放心了。

兩人又聊了聊朝局,其實陳默想問賈詡?cè)龑W紀要之事,不過想想,最終還是放棄了,三學紀要今後肯定是要推廣的,不管有多少阻力,都要進行下去,以陳默對賈詡的瞭解,最終也是模棱兩可的回答。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傍晚,典韋進來:“主公,夫人派人過來詢問何時回去用膳?”

“知道了。”陳默點點頭,起身看了看賈詡道:“若無事情,多出去走走,文和最近不但胖了許多,且更白了。”

“多謝主公關(guān)心。”賈詡起身相送。

“不必送了。”陳默一邊走一邊笑著讓賈詡不用送,徑直帶著典韋離開。

……

陳默這邊開始謀劃冀州自不必說,曹操這邊,得了許攸投效,曹操卻是大喜過望,自許攸來睢陽之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便是當初袁紹在世時,許攸都沒受過如此禮遇,也讓許攸頗爲感慨,其實曹操也不錯,只憑自己,達成如今三分之局,最重要的是命硬,不像袁紹,原本大好局勢,但未得施展卻黯然身死,留下兩個不爭氣的兒子。

既然到了睢陽,家人也安頓下來了,許攸也就不再繼續(xù)想袁家之事,已經(jīng)打定主意好好輔佐曹操奪取冀州,進取關(guān)中。

“孟德,如今卻有一莊好事贈你,卻不知孟德敢不敢接!”酒過三巡,許攸有些醉意,看著上首的曹操,大笑道。

“放肆!”曹操尚未說話,一旁的許褚怒道:“安敢直呼主公表字?”

“嗯?”許攸皺眉,看向這莽漢。

“仲康,不得無禮,子遠乃我故友,稱我表字有何不妥?退下!”曹操擺了擺手,看著許攸笑道:“子遠莫與他計較,他如何能知你我情誼?”

“有禮,不與你這莽夫計較。”許攸哈哈一笑,看了許褚一眼道:“此人倒讓我想起陳伯道那護衛(wèi),也是這般雄壯,不知此人較他如何?”

“仲康之勇,世所罕見。”曹操微笑道,至於許褚能否打得過典韋,沒打過還真不知道,不過這個時候自然不能弱了氣勢。

曹操下手,郭嘉與荀彧對視一眼,微笑著對許攸一禮道:“子遠先生,不知此前所言好事究竟是何事?”

“自然是天大的好事。”許攸對著自己的家丁招了招手,那家丁捧著一卷絹帛上前,許攸道:“打開!”

“喏!”

自有人上前與家丁一起,將那絹帛緩緩展開,乍看上去,卻是一幅山川地圖,但仔細看去,卻又有一座座營寨、城池,上面還標註著數(shù)字、人名以及地名。

曹操豁然起身,從席位上下來,快步走到地圖前,仔細查看,眼中閃過一抹狂喜之色道:“此乃冀州地圖?”

“不止如此!”許攸上前,搭著曹操的肩膀。

一旁的許褚想要動刀,卻被荀彧攔住,給了他一個眼神,示意他退下。

許攸指著地圖上標註的那些字跡道:“此乃冀州各處軍鎮(zhèn)、要塞、渡口布防圖,詳細記錄了冀州各處要衝的守軍數(shù)量、守將,孟德要取冀州,有此圖在,可事半功倍!還有,這些以硃筆標註之人,多與我有舊亦或是與袁家生了嫌隙之人,屆時可試著說降,孟德,這份禮可夠否?”

曹操深吸了一口氣,沒有再看地圖,退出三步,對著許攸深深一拜道:“有此圖在,大業(yè)可期,子遠實乃吾之恩人也。”

“恩人不敢當。”許攸重新坐下,對著曹操笑道:“不過眼下,孟德還是莫要輕動,那袁譚因我之言,才選擇妥協(xié),如今我已離去,冀州士人對我潁川士人多有壓迫,如今無人鎮(zhèn)壓,二子相爭只是早晚之事,孟德可待二子相爭激烈時,揮兵北進,屆時何愁冀州不下,那陳伯道如何還能與孟德相爭?”

冀州局勢,曹操也一直在關(guān)注著,聞言倒是並不意外,不過許攸對於冀州兩派之間的矛盾顯然比曹操知道的更加清楚,能有許攸這個熟知冀州形勢之人相助,奪取冀州,曹操確實比陳默更多了幾分勝算。

當下曹操大喜,親切的拉著許攸的手繼續(xù)飲宴,更承諾此戰(zhàn)過後,向朝廷爲許攸請司徒之位。

雖然比不上袁譚的許諾,不過到時候曹操便是雄踞青、幽、冀、徐、兗、豫六州之人,天下半數(shù)盡歸曹操,這分量可不是袁譚許諾能比的。

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弩第六十五章 滅門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十一章 倒退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zhàn)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十六章 鄉(xiāng)情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標題君請假了第三百二十章 回朝第四十六章 天子籌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guān)瑣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nèi)患伊始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zhàn)牧野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六章 鄭屠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zhàn)死於此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zhàn)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七十七章 新環(huán)境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zhàn)死於此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四章 新朋友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zhàn)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十四章 機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變故第一百章 分道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三章 夏丘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四百零四章 動念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guī)劃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四百八十二章 孫權(quán)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正式入主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五十五章 首戰(zhàn)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
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弩第六十五章 滅門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十一章 倒退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zhàn)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十六章 鄉(xiāng)情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標題君請假了第三百二十章 回朝第四十六章 天子籌謀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guān)瑣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nèi)患伊始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zhàn)牧野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六章 鄭屠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zhàn)死於此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zhàn)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七十七章 新環(huán)境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zhàn)死於此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四章 新朋友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zhàn)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十四章 機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變故第一百章 分道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二章 人盡其用第三章 夏丘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四百零四章 動念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guī)劃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四百八十二章 孫權(quán)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正式入主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五十五章 首戰(zhàn)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宗县| 福贡县| 莱西市| 伊吾县| 伊通| 瓮安县| 光泽县| 湖州市| 山丹县| 科技| 大余县| 星座| 凤山县| 灌云县| 安康市| 额济纳旗| 蒙自县| 周口市| 美姑县| 太保市| 河南省| 德保县| 金沙县| 板桥市| 德安县| 刚察县| 扎兰屯市| 清新县| 独山县| 白朗县| 关岭| 永康市| 静乐县| 闽侯县| 勃利县| 逊克县| 类乌齐县| 张家界市| 来凤县| 无为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