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

“許攸說服了袁譚?”衙署中,陳默看著李儒遞來的竹簡,皺眉道。

“許攸此人在冀州身份有些特殊,此人乃袁紹故友,主公應該知曉,當年在洛陽時,許攸、何顒便是袁紹心腹,後來何顒爲董卓所殺,許攸卻一直跟在袁紹身邊,從袁紹尚是渤海太守時便跟隨,雖說是潁川出身,不過袁紹麾下的派系之爭中,他始終是遊離於派系之外的,如今袁紹身死,袁尚、袁譚對他都是以叔禮待之。”李儒點點頭。

袁譚被許攸說服全力支持袁尚,這是陳默或曹操都不願意看到的。

“許攸!”陳默皺眉敲了敲桌面,這也算是老熟人了,看向李儒道:“我記得,許攸此人與田豐、沮授或是潁川士族關係都不是太好。”

“不錯,此人自恃是袁紹好友,在袁紹麾下時,便自認高人一等,如今袁紹一死,他又是袁紹託孤之臣,姿態有些張揚,如今更是說服袁譚歸順,據說甚至連袁尚都不放在眼中。”李儒點點頭道。

“託孤之臣麼?”陳默點點頭,手指不急不緩的敲擊著桌案,思索道:“權臣?不是這般做的。”

李儒目中精光一閃,有些明白陳默的意思了。

“主公是想……”李儒看向陳默。

“現在還不好說,這件事得謀定而後動。”陳默搖了搖頭道:“通知冀州細作,全力調查許攸,就算他爲官清正,查他家人,另外暗中試探一下冀州士人的態度。”

他記得當初牧野之戰時,冀州後方有過矛盾,許攸家人被審配給捕了,後來還是袁紹將此事揭過。

“喏!”李儒點點頭,許攸如今在冀州風頭無兩,但換個方向看,卻也是衆矢之的,郭圖、辛評自然對許攸沒什麼好臉色,審配等人之前也跟許攸不和,加上許攸現在不知收斂,雖然功高,但卻招了衆人厭惡,但若沒了許攸,冀州和潁川兩派的爭鬥可能再度復起,尤其是袁譚那性格,挑撥一番,可能比原本造成的混亂更大。

確如陳默所說,這事得好生謀劃一番,否則就算成功搬倒許攸,也未必能使袁家二子分裂,一個不好,反而可能讓袁尚趁機徹底掌控冀州,等於是給了袁尚整合冀州的時間。

“讓人告訴袁譚,就算歸順,但兵權必須抓在自己手中,沒有軍權在手,不管袁尚對他有任何承諾,到時候袁尚反悔,他都無力反抗。”陳默笑道。

“喏!”李儒點點頭,袁譚必須有足夠跟袁尚對抗的實力,這是二子反目的前提,否則若袁譚連手中的兵權都交出去,就算扳倒了許攸,最後袁譚有意反抗又如何?根本沒力量跟袁尚對抗。

“先就這般吧,做好了這一步,再言其他!”陳默笑道。

“喏!”李儒點頭答應一聲,告辭離開,這次前去遊說的人不是荀攸,而是徐庶,三學紀要之事,荀攸顯然並沒有跟陳默站在一邊,這點陳默不難理解,但眼下雙方的信任關係就有些微妙了。

冀州之事雖然著急,但眼下著急也沒用,事情得一步步來,李儒和徐庶去辦事,這衙署之中就剩下荀攸跟楊修負責處理日常事物,以兩人之才,處理這些東西倒是不需要陳默操心。

春日,萬物漸醒,北歸的羣雁穿過遼闊的原野與起伏的山川、丘陵,北邙山外,廣博的大河,奔騰不息直向遙遠天際。

北邙山以南,居高臨下望去,一大片遼闊的平原上,城池、鄉莊變得渺小,更多的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往來穿梭的農夫如同螻蟻般往來不息卻又頗爲有序,正是春耕時節,經歷數年的開墾與耕作,河洛大地上能夠利用的田地已經都被開採出來,大地上已經煥發出怏然綠意,生機勃勃,巍峨的關城爲這些百姓提供了安心耕作的環境,哪怕這裡距離敵人並不遠,卻依舊繁盛。

點綴在田野間的道路上,不時能夠看到策馬疾馳而過的巡視將士,作爲如今陳默勢力的核心亦是前線,洛陽一帶的治安可說是整個陳默勢力中最好的一處。

南面的洛陽城裡,荀攸走在街道上,他能感受到這一切,百姓對於生活的熱情是此前靈帝時期所從未有過的,雖然是第一次經歷,但其實也不難理解,新秩序的建立,這樣的場面是必須的,但往後延續,最終恐怕還會落得跟當年一般的模樣,天下似乎就在這盛極而衰再由衰轉順的循環中不斷延續。

而每一次由盛轉衰,其實就是隨著皇權的衰弱而發生,而皇權爲何轉衰?若與旁人論道,理由很多,外戚、宦官、內宮,甚至可以說天子昏庸無能造成的。

但如果不欺心的話,其實大漢的衰弱,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士權的膨脹,哪怕經過外戚和宦官的打壓,但在根本上,士權在漢朝甚至往前推到秦朝,都是一直在膨脹的,但士權盛,皇權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衝擊和擠壓。

然後黨禁就出現了,站在皇室的角度來說,當年黨禁其實並沒有錯,但對士人來說,是錯的,就如同這次三學紀要一般。

主公是士人出身沒錯,但走到今天這一步,已經不再是普通士人,說句大不敬的話,說陳默是如今關中天子,其實從實際上來說,也沒有錯,而更重要的是,這位關中天子無論能力還是智慧都堪稱當世頂尖,所以他看到了問題的根本,有意識的開始削弱和打壓士權,手段卻比當年的黨禁高多了,是直接從根源上開始限制士權。

暫時主公選擇了妥協,但荀攸看的很清楚,這次三學紀要的爭端,看似士人贏了,但哪是建立在冀州未曾拿下的前提下,否則不會是這個結果。

三學紀要,未來肯定還會重現,以更強硬的態勢出現,到時候纔是真正腥風血雨。

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荀攸有些茫然,在這能夠遇到一位明主,是幸運同樣也是不幸,因爲明主通常不會是太仁義的,他們不會允許有不受自己掌控或者說威脅到自己的東西出現,而士權這次的逼迫,顯然碰觸到了對方的底線,但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輔佐明君匡扶天下,這是古往今來每一位智者最大的理想,但天下或許會興,但代價恐怕是士權的沉淪。

這次跟以往不同,主公手中已經掌握了一股可以徹底跟士權對抗的力量,這次士權被打下去以後,恐怕很難再度輝煌。

現在擺在自己面前的,是堅定的站在士權這邊亦或是堅定地站在主公這邊?這是荀攸如今最大的煩惱,他能夠明顯感覺到主公對自己的戒備和疏遠,原因,便是之前的三學紀要之事。

這關乎到世家根本,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荀家,但荀攸也清楚,如今主公根基已經十分穩固,若能拿下冀州,到時候三學紀要推廣,只要穩住十年,掃平天下並非不可能,若真想阻止,就只能選擇阻止主公得到冀州。

但這等於是背叛,荀攸的原則,不可能做這種事,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

“公達先生!”身後響起了楊修的聲音,也打斷了荀攸的思緒,扭頭看去,正看到楊修快步走上來躬身一禮。

“德祖怎在此處?”荀攸還了半禮,疑惑道。

“有些事情,想要請教公達先生。”楊修落了荀攸半個身位,與荀攸走在街道上。

“德祖之才古今少有,有何疑惑?”荀攸笑問道。

“便是三學紀要之事。”楊修一邊走一邊壓低了聲音道:“修看得出來,主公這次雖然退讓,但卻非真心,乃是被迫,日後此事恐怕還會重提,正平先生如今也是抓著此事不放,聽說昨日遭人暗殺,卻被人救下,跟著御史大夫便被下獄,總覺得此事有些關聯,怕是沒有這般簡單。”

荀攸聞言目光閃了閃,這事他還真不知道,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先生?”楊修疑惑的看著怔怔出神的荀攸,疑惑道。

“無事,御史大夫是以何罪下獄?”荀攸詢問道。

“私通袁紹,此外還有私德敗壞,德不配位,其府中家人報知,那御史大夫與其兄嫂……”楊修嘆了口氣,也是服了這些人,天底下這麼多女人,幹嘛就盯著自家兄弟的女人看,這下子不但官沒了,更是名譽掃地也丟了士人顏面:“如今這件事已經在洛陽城中傳開。”

荀攸聞言幽幽一嘆,士人以德立身,這德行一丟,恐怕御史大夫一家就算日後復起,也難有今日之聲威。

而更要命的是,這恐怕就是主公想要的,打擊百姓對士人的盲目信任,同時這些被打下去的士人想要重振家門,也只能走三學的路子,主公出招,還真是無聲無息,卻是直指要害,荀攸相信,這些聲名盡毀之人,以後恐怕會成爲三學最有力的支持者,只是這真的好麼?

第九十章 夜亂長安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一百零五章 漸興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六十章 發泄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二十九章 酒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十三章 獵虎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三十章 大人物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三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助力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十三章 奇貨第九十四章 雙虎鬥第四十七章 意外相遇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八章 結交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十八章 鄉里第三百六十七章 請君移駕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四十章 衝突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五十五章 連環計(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四十七章 意外相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二十三章 童子郎的日常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四百三十四章 鉅艦第三百五十八章 洛陽夜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十八章 鄉里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曹孫聯盟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
第九十章 夜亂長安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一百零五章 漸興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六十章 發泄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二十九章 酒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十三章 獵虎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三十章 大人物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手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六十章 人心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三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助力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十三章 奇貨第九十四章 雙虎鬥第四十七章 意外相遇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八章 結交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十八章 鄉里第三百六十七章 請君移駕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四十章 衝突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五十五章 連環計(上)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四十七章 意外相遇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二十三章 童子郎的日常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四百三十四章 鉅艦第三百五十八章 洛陽夜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十八章 鄉里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曹孫聯盟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饶河县| 乐至县| 杭锦旗| 兰坪| 工布江达县| 合阳县| 石首市| 安丘市| 迁安市| 文化| 玛曲县| 龙里县| 武汉市| 永春县| 合作市| 绥江县| 监利县| 广河县| 黄浦区| 名山县| 安龙县| 清水河县| 长沙市| 太白县| 青铜峡市| 夏邑县| 天柱县| 皋兰县| 民丰县| 商洛市| 金昌市| 武功县| 石阡县| 龙门县| 田东县| 泸定县| 南岸区| 肇庆市| 平和县|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