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

袁紹的葬禮並未大張旗鼓,眼下這樣的時局,也並不適合大肆操辦。

“公子稍安。”許攸看著袁尚慘白的臉色,嘆了口氣,安慰道:“爲今之計,當先穩住人心。”

“請先生教我!”袁尚躬身道。

許攸看向周圍田豐、沮授、逢紀等人,皺眉道:“如今最大的問題,是主公未曾立下遺詔,按照禮法,大公子也有繼承主公基業之權,在下擔心大公子生事端,公子便以主公之名義,命韓猛、高覽、張郃率部回朝,同時令眭元進率兵往幽州助二公子平叛。”

韓猛、張郃、高覽皆是袁紹帳下大將,將三人召回朝中,可助袁尚穩定局勢,幽州方面,袁熙素來無甚野心,可秘密安撫,但大公子袁譚這邊卻必須防範,畢竟按照禮法來說,袁紹沒有立下遺詔的情況下,袁譚繼位更合理一些,但袁紹病逝時,他們都在身邊,自然明白袁紹之意是希望袁尚來繼承袁紹的基業。

而且在許攸看來,袁紹當初將幽州分給袁熙,青州分給袁譚,獨留袁尚在身邊,這繼承者的名分在當時已經定下,現在也只是缺了一份遺詔而已,但他們這些人當時可是都在袁紹身邊,聽著袁紹讓他們輔佐袁尚的,有他們幾人在,足以輔佐袁尚繼位。

“如今還有一事要做。”一直沉默不語的田豐沉聲道:“若能自陛下那裡讓公子得了丞相之位,大義上,足以讓公子坐穩冀州。”

青州,如今已經算是被放棄了,袁譚支撐不了太久,袁尚已經命陳琳前去說服曹操,願意獻出青州,聯合曹操限制陳默。

“依我之見,不如以主公名義將大公子召回鄴城……將其幽禁鄴城。”許攸看了看袁尚的臉色,最終還是沒有說出殺袁譚的話,袁紹剛死,就建議兄弟相殘,有爲人道。

袁尚聞言有些意動,看向田豐、沮授道:“諸位以爲如何?”

“子遠之法,倒也不錯,如今冀州正需穩定,若能將大公子請回,卻也是好事。”田豐沒有說話,逢紀沉吟道。

“既如此,便依先生之計。”袁尚見逢紀答應,田豐、沮授沒有說話,卻也沒有反對,當下命人帶著衆人入宮,請劉和發了詔書,由袁尚繼承袁紹爵位以及丞相之位。

袁尚的書信送到睢陽時,已經是袁紹下葬三日之後。

“諸位以爲如何?”曹操嘆了口氣,打發走陳琳之後,看向帳下一衆謀士,雖然陳琳是以袁紹的名義來說的,但曹操很清楚,如果袁紹還在,斷不會割讓青州給他。

“主公,袁紹此刻恐怕已經離世。”荀彧沉吟道:“此乃斷臂求生之舉,臣以爲,可以答應。”

“哦?”曹操看著荀彧笑道:“文若有何高見?”

荀彧笑道:“主公,以臣估計,此番我等能得青州已是極限,若入冀州,必會遭到袁軍殊死抵抗,而陳默也未必願意讓我軍染指冀州,若能兵不血刃取得青州,於我軍而言,便是搶佔了先機,屆時坐觀陳袁相爭便可。”

袁紹一死,對於曹操來說,冀州哪怕底蘊深厚也不再是曹操的主要對手,無論袁尚還是袁譚,都不足以與曹操和陳默相爭,所以荀彧出謀,算計的就是陳默。

太史慈出兵幽州,他們手伸不過去,但可以唆使公孫度乃至烏丸給陳默搗亂,到時候陳默沒能得利,袁家失了青州,曹操得了青州,這北方三雄之強弱頓時便成了曹操強,而陳、袁弱的局面,而且就算最終陳默得了幽州,曹操也比陳默又更多的時間去治理和穩定,已經先一步搶佔先機。

何況幽州若論人口和環境,如何能與青州相比,陳默就算得了幽州,也未必就是好事,塞外烏丸、鮮卑,還有冀州袁家,光是駐軍恐怕就得數萬之衆,陳默哪還有餘力再謀奪冀州?

“文若看的就是通透!”曹操笑了笑,荀彧跟他的看法不謀而合,他也是這樣的想法,事情會否如此順利,那就兩說了,自己那位小兄弟可不是個會吃虧的主:“便依文若之計,陳琳那裡,便由文若去說。”

“喏!”

曹操和袁尚的暗中結盟,陳默自然無法知道,不過從最近一段時間,冀州頻頻調動兵馬往魏郡來看,袁家似乎並不擔心曹操。

“這佈局不太對勁。”陳默拿著地圖,又看著桌案上細作送回來的冀州佈防圖,雖然肯定不是太全面,但至少能對七成,但就從眼下袁尚的佈局來看,幾乎都是針對自己的,而東郡一帶不說沒有防備,但也只是維持不變而已,若等入冬之後,河水結冰,曹軍可是也能直接渡河相攻的。

“主公,是否是那袁尚與曹操暗中達成協議?青州戰事危急,但那袁尚卻未出一兵一卒,致使袁譚節節敗退。”荀攸皺眉道。

袁紹已死,這個雖然冀州方向沒有傳來確切的消息,但基本已經可以確定,眼下這等形勢,冀州卻依舊是袁尚代袁紹下令,這本身就不正常。

“若袁尚與曹操連結,那最大的可能便是袁尚已經將青州暗中許給了曹操。”徐庶沉聲道:“若是如此,曹操便能輕易攻取青州,而我軍想要攻取幽州卻需極大代價,甚至曹操還會與袁尚聯手夾擊我軍,逼我軍難以盡取幽州之地。”

李儒點點頭:“此前曹操曾唆使公孫度霍亂幽州,如今未必不會挑唆公孫度聯合袁熙共同對抗子義將軍,還有烏丸所部,與袁家關係向來親密。”

若是這些勢力結合起來,便是陳默,想要得取幽州也不容易。

“既然曹操選了袁尚,那我等便選袁譚!”陳默跪坐在主位之上,思索著眼下的局勢,皺眉道:“先聯絡袁譚,與他分析此中道理。”

“既如此,臣願走一趟平原。”荀攸起身,微笑道:“袁譚帳下謀士,郭圖亦是潁川名士,與在下曾有些交情,臣願前往平原,說服袁譚與我軍聯手。”

“善!”陳默點點頭,起身肅容道:“此去平原或有兇險,我叫典韋帶領一隊護衛隨行,若事不可爲,公達切不可勉強。”

“主公放心,袁譚如今孤立無援,除非他願意歸降那袁尚,否則便只能與我軍聯合。”荀攸笑道。

“典韋!”陳默對著門外喊道。

“主公!”典韋進來,對著陳默躬身一禮。

“你領我護衛軍,負責護送公達去往青州一行,記住,務必保證公達安全。”陳默肅容道。

“喏!”典韋在正式場合,還是很靠譜的,當下一禮,轉身離開去準備人馬。

“公達,此去青州,以自身安危爲主,此事若能成,自然最好,但若不成,切莫逞強,回來便是,我們再思對策。”陳默看著荀攸,認真道。

“多謝主公。”雖然有些場面話的意思,但荀攸心中還是生出幾分暖意,對著陳默一禮,當即告辭準備起身。

……

青州,臨淄,曹軍止兵,讓袁譚微微鬆了口氣,但眼下的局勢,北海、東平都失了不少城池,整個青州,他能控制的地盤也越來越少,麾下大將岑壁更戰死沙場,去往冀州求援的人杳無音信,卻傳來袁紹招他會冀州的書信。

“不知父親何以不顧青州安危?”袁譚與郭圖坐在一起,對於眼前局勢,愁眉不展,行囊已經準備好,袁譚看著郭圖道:“公則,我走後,這青州還請公則謹守,此番回鄴城,我定要說服父親出兵救援。”

“公子,圖總覺得此番鄴城相招有些不妥。”郭圖皺眉看著袁譚道:“如今曹軍大軍壓境,主公卻在這個時候讓公子回鄴城,此事無論如何也說不通。”

大戰期間,卻把青州主帥給召回去,這幾乎等於是要放棄青州。

袁譚聞言也皺眉不語,他也覺得這事有些怪異。

“公子,辛評先生來了。”一名親衛進來,對著袁譚道。

“仲治?”郭圖怔了怔,若有所思。

袁譚點頭道:“快請!”

“喏!”

不一會兒,一身風塵的辛評進來,一進門便對著袁譚道:“公子,切不可回鄴城!”

“這是爲何?”袁譚疑惑道。

“主公已然亡故,此番招公子回鄴城的是三公子之意,目的便是將公子囚於鄴城。”辛評沉聲道:“若公子此番回去,恐怕將有性命之憂!”

“父親……”袁譚愕然的跪坐在座位上,有些失神,父親就這般沒了?半晌之後,忽然怒道:“父親亡故,爲何無人通知於我!”

“三公子與許攸、田豐等人封鎖了消息。”辛評恨道:“在下也是近日才找到機會前來於公子報信。”

“不爲人子!”袁譚咬牙切齒道。

郭圖皺眉道:“公子息怒,眼下曹操大軍壓境,冀州方面,三公子顯然不願出兵援助,必是與曹操有了勾結,當務之急,公子當思如何守住青州!”

袁譚深吸了一口氣,對著郭圖和辛評一拜道:“不知兩位可有計策教我?”

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五十八章 洛陽夜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九十七章 幷州軍內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攻第十一章 蒼天已死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三十五章 論胡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三章 人才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第八十一章 我是髒,那又如何?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八章 墾荒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七章 山賊第二十三章 童子郎的日常第十三章 獵虎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三十三章 別離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章 瑣事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二十三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四百三十四章 鉅艦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六十章 發泄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十三章 奇貨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四章 聲音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三百五十章 荊州易主(完)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見面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四百七十二章 試探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七十八章 賈詡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七章 瑣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九章 甩鍋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
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落幕第三百五十八章 洛陽夜第三十三章 驚天秘聞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牟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九十七章 幷州軍內亂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攻第十一章 蒼天已死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三十五章 論胡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三章 人才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第八十一章 我是髒,那又如何?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八章 墾荒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七章 山賊第二十三章 童子郎的日常第十三章 獵虎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三十三章 別離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章 瑣事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一百二十三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四百三十四章 鉅艦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六十章 發泄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十三章 奇貨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四章 聲音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三百五十章 荊州易主(完)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三百五十三章 見面第三百六十二章 陷陣營出擊第四百七十二章 試探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七十八章 賈詡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三百三十章 大火焚江第七章 瑣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九章 甩鍋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丹东市| 界首市| 沙湾县| 时尚| 阜新| 灌云县| 滦南县| 叶城县| 股票| 嘉定区| 疏勒县| 通化市| 武威市| 奉节县| 嫩江县| 普洱| 鹤峰县| 凤凰县| 井陉县| 苍梧县| 宜州市| 社会| 建湖县| 许昌市| 县级市| 闻喜县| 临沂市| 策勒县| 青浦区| 本溪市| 府谷县| 贵德县| 新晃| 栖霞市| 桓台县| 西华县| 定陶县| 金寨县| 通化市|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