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

“不想洛陽如今人口雖少,但事情卻不少,沒了長安那般清樂。”一大早,陳默便被李儒請來衙署,有些不滿的抱怨道。

長安的時候,三五天不來衙署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今卻不行,就像剛入長安那會兒一樣,很多東西需要他拍板定奪,不過相較於當時的長安而言,如今洛陽很多事情鍾雲(yún)已經(jīng)處理妥當,事情要少很多,但開始這些天,陳默依舊要天天在衙署坐鎮(zhèn),洛陽這邊的很多名士,都需要陳默來一一接見,單是這些事情就足夠忙的了。

“遷都乃大事,要平撫人心,主公該早有準備纔是。”李儒笑道:“而且今日睢陽朝廷派來了使者,也需主公接見。”

“哦?”陳默目光一亮:“睢陽朝廷而非曹操?”

“正是!”李儒點點頭笑道。

雖然看起來都是一個地方來的,但意義可截然不同,朝廷代表的可是劉協(xié)。

“不知來者是何人?”陳默一邊走一邊詢問道。

“平原禰衡,主公可曾聽聞?”李儒笑問道。

“那個擊鼓罵曹的狂士?”陳默聞言頓了頓腳步,看向李儒道:“確定是朝廷派來不是曹操派來的?”

對於這位狂士,陳默可是早有耳聞,曹操帳下的人被說的一無是處,曹操也被罵的體無完膚,陳默不覺得自己比曹操高尚多少,也沒摸準這位狂士評判人的標準,當時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陳默還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但現(xiàn)在這狂士跑到自己這邊來,陳默有點兒頭疼,他是會說話,也自認爲有些肚量,但不代表他沒脾氣啊。

“至少在名義上,他是睢陽朝廷派來的。”李儒點點頭道。

“走吧,見見。”陳默沒有再多言,帶著李儒和典韋徑直來到衙署,第一個見的卻並非禰衡,而是楊修。

“德祖怎來了?”陳默詫異的看向楊修。

“特爲主公薦才而來。”楊修微笑道,他跟著楊彪來到洛陽之後,便順勢到了陳默門下做了幕僚,幫陳默撰寫文案之類的事情,如今都是交給楊修在做。

“禰正平?”陳默看著楊修,笑問道。

“主公已經(jīng)知道?”楊修微笑著看向陳默。

“擊鼓罵曹,想不知道都難。”陳默點點頭,跪坐在主位之上笑道:“不過他代表朝廷而來,你薦於我……他不回去了?”

“主公有所不知。”楊修點頭笑道:“正平此番前來,只是帶了朝廷的詔書還有曹公的書信,並不算使者,身份上來說,尚是白身。”

“既然德祖舉薦,想來文采非凡。”陳默笑道:“也好,我也好奇此人有何本事,招來一見。”

“喏!”楊修微笑著點點頭,告辭離開,前去找人,陳默則拿起曹操的信來看。

至於朝廷的詔書,不是陳默不重視,而是這種正式的詔書一般也沒什麼稀奇內容,多半是嘉獎一下陳默平定羌亂之功,而且還是口頭嘉獎,多半不會有任何實際意義。

曹操的信類似於家書,講講自己家中瑣事,兒子不聽話,婆娘不會管孩子,多半是發(fā)牢騷,曹操跟陳默的私信裡多半不會拿公事來說,偶爾會追憶一下過去的少年意氣……對陳默來說是少年意氣,當初曹操年紀也不小了。

不知過了多久,楊修帶著一名青年文士進來,對著陳默一禮道:“主公,這便是禰衡禰正平,乃不世之才。”

來人對著陳默微微一禮,禮數(shù)上算是做足了,陳默微笑頷首道:“久聞先生之名,今日一見,果然是人才難得。”

禰衡微笑道:“久聞長陵侯乃世之英傑,文采武功當世無出其右,如今看來,卻亦是俗人。”

“不錯,正平先生果然慧眼。”陳默笑道:“默生於世間,食五穀雜糧,亦會有生老病死,自是俗人一個。”

禰衡挑了挑眉,原本若是陳默反駁,他能舉出一大堆經(jīng)典來證明陳默是個俗人,但現(xiàn)在陳默直接大大方方的承認了……甚爲一方霸主的尊嚴呢!?

楊修擠到徐庶身邊,正襟危坐,雙目放光的看著這一幕,陳默的口才他自然是知道的,而禰衡顯然也是善辯之士,這場面,他期待很久了。

徐庶疑惑的看了一眼莫名亢奮的楊修,搖了搖頭,繼續(xù)做自己的事情,賈詡繼續(xù)喝酒,李儒埋頭於案牘之間,最忙的就是他,荀攸倒是饒有興致的看著這位將曹操麾下文武罵了不止一遍的人物。

“久聞長陵侯心胸寬廣,今日一見果然不凡。”禰衡笑道。

看似在捧陳默,結合語境的話,卻也可以理解爲陳默沒有身爲人主該有的脾氣。

“這奉承之言,先生便莫要再說了。”陳默好似沒有聽出來一般,微笑著搖頭道。

“長陵侯覺得在下是在阿諛諂媚?”禰衡有些無奈。

“客套之言爾,算不得諂媚。”陳默搖了搖頭:“都說正平言辭犀利,今日一見,這傳言卻是有些過了。”

“久聞長陵侯學貫古今,衡有許多學問頗有不解,可否請長陵侯指教?”禰衡詢問道。

“學貫古今不至於,正平若想探討,倒也無妨。”陳默搖了搖頭,一邊給曹操寫回信,一邊笑道。

嗯,書信中基本都是抱怨曹操將禰衡送來的不滿,陳默又不是真沒脾氣,只是不想跟這種人計較,你若計較太過,顯得沒度量,不理他,可能會越發(fā)張狂,殺了肯定不行,陳默的招賢令剛剛發(fā)往各州郡,轉眼便殺名士,這讓天下人怎麼看?誰還敢來投?

所以陳默將情緒都醞釀在給曹操的回信上了。

“長陵侯兩篇文章頗有水準,衡不才,便以論戰(zhàn)一篇請教一番。”禰衡輕咳一聲,開始自己的論述。

要說才學,禰衡說當世翹楚的話有些過了,但才學的確不凡,聽說也有過目不忘之能,一番引經(jīng)據(jù)典,將陳默早年一篇論戰(zhàn)剖析的頭頭是道,末了看向陳默道:“長陵侯當年便有如此文采,爲何至今僅有兩篇文章問世?”

從陳默當年寫論戰(zhàn)到如今,也有近十年的光景了,當年陳默能寫出如此驚世文章,但這些年尤其是當了一方諸侯之後,卻反倒沒了詩作問世,這在禰衡看來很奇怪。

“時值亂世,文章再好也救不了天下萬民。”陳默搖頭嘆道。

“那不知長陵侯可還記得這天下是何人之天下否?”禰衡眼神一厲,看向陳默,語氣變得咄咄逼人起來。

楊修皺了皺眉,這話說的有些不妥,尤其是在這個地方跟陳默說,更加不妥。

賈詡放下了酒觴,看向禰衡,微微蹙眉,荀攸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徐庶和李儒放下了手中筆墨,整個衙署氣氛陡然變得凝重起來。

“《孟子》最後一篇中曾言,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陳默認真的想了想道:“這話未必全對,若以我來看,民如江海,社稷如舟,君則可視爲船伕,誰輕誰重,孟子雖然如此說,但也不過其一家之言爾,正平也該遊學過,應該清楚事實上誰重誰輕,至於這天下爲何人之天下?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事物也不同,可說是天子,亦可說是天下人之天下,天生萬物,原本無主,何來誰家之說?但江海可讓舟楫橫渡,卻亦可覆舟。”

天下從來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這是當年董卓進京,諸侯討董時,陳默悟到的道理,若是一家一姓之天下,爲何會有商周秦漢?

禰衡微微皺眉,想要反駁,但陳默說的的確頗有道理,一時間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甚至感覺自己的觀念在受到動搖,原本此番前來,便是罵這些諸侯,但陳默卻讓他有種無處下口的感覺,不管他說什麼,陳默要麼裝傻充愣,裝作沒聽出他言語中的暗諷,要麼所說的論點,自己難以反駁。

避實擊虛……高明啊。

禰衡扭頭,看向一旁的賈詡等人,突然嘆道:“長陵侯文采武功,當世少有,只可惜帳下卻無人可用,可惜可惜……”

徐庶、賈詡、李儒、荀攸:“……”

砍了算了!

這一刻,所有人心中莫名的閃過一個念頭。

“元直少年學劍勢要掃平亂世,青年時卻發(fā)現(xiàn)一人之劍救不了世人,是以棄武從文,不過三載,既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又能治理地方,撫民興政;文和機謀深遠,雖少言語,但每每所言,都能直指根本利害;文優(yōu)爲人善謀,三輔軍機皆爲其所治;公達經(jīng)達權變,朝廷政務,隨手理清,不知正平先生以爲,此四人之功績可爲人傑否?”陳默指了指堂下四人詢問道。

“一人之才,豈能以功績而論?”禰衡皺眉道。

“但無尺寸之功於天下,終日只知炫耀文采以譁衆(zhòng),正平以爲此可爲人傑?文采能讓百姓衣食無憂?亦或能令諸侯止戰(zhàn),天下重歸太平?”陳默反問道。

“長陵侯可敢予我一縣治理?”禰衡起身皺眉道。

“宜陽?”陳默扭頭,看向一旁的李儒。

李儒點點頭道:“正好宜陽令空缺,只是此處地處偏遠,以正平之才,未免屈就。”

“有何不可,若是富庶之縣,便是政治清明,又如何叫人信服?”禰衡起身,對著陳默一禮道:“只教長陵侯知道,我等文采出衆(zhòng)並非譁衆(zhòng),實事我等也做得。”

“善。”

第三十二章 巧計擒敵第三百三十六章 出關第三十二章 清平能吏,亂世英雄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五十章 情苦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六十一章 要挾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章 女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盟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zhàn)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二十六章 不同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反出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四十五章 世道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四章 聲音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三百五十三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十九章 洛陽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六十五章 我困欲眠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勝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fā)難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三百六十七章 請君移駕第十三章 獵虎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zhàn)死於此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難第二十四章 氣運妙用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八章 煉獄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zhàn)樊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
第三十二章 巧計擒敵第三百三十六章 出關第三十二章 清平能吏,亂世英雄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五十章 情苦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六十一章 要挾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動如山第八十章 女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盟第十六章 將欲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zhàn)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二十六章 不同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反出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四十五章 世道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四章 聲音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三百五十三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十九章 洛陽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六十五章 我困欲眠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勝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fā)難第三百六十三章 叛徒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三百三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三百六十七章 請君移駕第十三章 獵虎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zhàn)死於此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難第二十四章 氣運妙用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八章 煉獄第四百五十三章 戰(zhàn)樊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枞阳县| 宾阳县| 开江县| 兴业县| 兴化市| 赤城县| 南投市| 马山县| 黔南| 定结县| 永福县| 鸡东县| 荣成市| 赤峰市| 永靖县| 平和县| 韩城市| 杨浦区| 剑河县| 城固县| 丽水市| 黔江区| 富川| 阿鲁科尔沁旗| 伽师县| 滨海县| 黄石市| 定兴县| 左云县| 浦东新区| 当涂县| 霍州市| 射阳县| 额尔古纳市| 高邑县| 张北县| 措勤县| 贵港市| 原阳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