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點兒狠

“夫君,晉兒既然已經知錯,爲何還要在此住滿十五日?”接連幾天,看著孩子明明吃不慣,但還是努力往嘴裡扒飯的樣子,作爲母親的蔡琰終究是有些不忍的。

“做人呢,當言而有信,自己選擇的路,無論如何都要走完。”陳默一邊劈柴,看著遠處餵雞的兒子,微笑道:“我們教孩子教的只是學問武藝?”

蔡琰聞言娥眉輕蹙道:“那夫君以爲該教什麼?”

“教他做人,爲自己的言行負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東西書中有,但他不懂,有些事情,沒有經歷過永遠也不會真的懂,學問固然重要,但爲何耳學?學來何用?該如何做人?這些纔是我們真正該教的東西。”陳默看了看兒子,從懷中取出一塊糕點遞給蔡琰道:“夫人這幾日也跟著受累了,偷偷吃些,莫讓他看見。”

蔡琰:“……”

又是感動又是好氣,自家這夫君對兒子還真是一點兒都不心疼呢。

蔡琰點點頭,嚐了一口,是自己最喜歡吃的糕點,心中有些甜蜜,小心的將糕點重新包裹起來,見陳默看來,低聲道:“晚上吃。”

“隨你吧。”陳默點點頭,繼續劈柴。

冬天的活計不多,但若真的生在農家,也不可能真的一點事都沒有,而且吃食也不可能像他們一般這般充足,一日三餐,尋常人家,哪怕陳默治下如今百姓已經有些餘糧,但多數時候都是一日兩餐。

至於吃的花樣,自然不能跟陳府相提並論,哪怕陳默在口腹之慾上並沒有太多的苛求,但府中的廚工是昔日朝廷中爲皇室做飯的,無論烹煮手藝還是用料之複雜,一般富戶豪紳都比不上,陳晉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突然開始吃粗茶淡飯,廚工也從專門的頂級廚工換成了陳默這勉強能將飯食煮熟的,這感受自是天差地別。

午食陳晉沒有多吃,飯後陳默跑去房裡小憩,蔡琰將陳晉拉到一旁。

“孃親何事?孩兒還要去整理雞窩。”小陳晉疑惑的看向母親。

“吃些東西再去不遲。”蔡琰從懷裡將糕點的包裹拿出來,取出一塊糕點遞給陳晉道。

“娘,這是……”陳晉接過,吞了口口水。

“娘身上帶著的,我兒快些吃吧。”蔡琰微笑道。

“這是孃親最喜歡的棗糕。”陳晉猶豫了一下,還是遞還給蔡琰:“還是娘吃吧。”

“娘吃過了。”蔡琰搖了搖頭,輕笑道。

“父親不會怪罪?”陳晉偷偷地打量了臥房的方向一眼,有些擔憂道。

“快些吃了,你父親就不會知道。”蔡琰推了推糕點道。

“嗯~”陳晉點點頭,低頭便將糕點往嘴裡塞,雖然離家到如今尚不足半月,以前也從不覺得這糕點有何新奇,但此刻再度吃到的時候,那滋味卻彷彿世間最美味的珍饈一般,陳晉吃著吃著,淚珠子便往下掉。

“慢些吃。”蔡琰有些心疼的幫陳晉拭去了淚珠,這孩子從生下來到現在,大概都沒吃過這般苦吧?

“多謝孃親。”吃完了糕點,陳晉有些意猶未盡的舔了舔嘴脣,跟母親行禮道。

“快去歇息一會兒吧,雞窩下午再清掃。”蔡琰幫兒子擦了擦嘴巴道。

“嗯。”

打發走兒子,蔡琰這纔有些心虛的回到臥房,壁爐裡的柴火燒的很旺,陳默好似已經睡著了,蔡琰微微鬆了口氣,也躺到榻上休息。

“吃完了?”陳默冷不丁的問了一句,將蔡琰嚇了一跳。

“夫君……你看到了?”蔡琰拍著心口道。

“不用看也能猜到。”陳默從懷中又取出一塊棗糕遞給她道:“幼時家貧,家中有些好吃的,孃親也都是留給我的。”

“夫君早就知道?”蔡琰看著陳默不滿道。

“這是人性,不難猜。”陳默拍了拍牀榻笑道。

“夫君是故意讓妾身給晉兒的?”蔡琰瞪眼道。

“你自己給的,與我無關。”陳默搖了搖頭:“我也不會給他,夫人私自給他吃食,得受罰。”

“那夫君要如何罰妾身?”蔡琰嗔怪的看了陳默一眼,哪還不知道陳默的心思,也心疼兒子,但卻不會直說,更不會直接給,而是通過自己給兒子吃的,本不是什麼大事,算計的倒是頗多,這男人啊……呵呵~

“晚上夫人便知曉。”陳默在她耳畔輕聲道。

蔡琰輕啐一聲,沒再理他,吃完了棗糕之後,背對陳默和衣而臥,陳默也不在意,枕著雙臂尋思著接下來該如何給兒子製造困難,這冬天沒啥事做,還不足以體會民間疾苦,或許等春耕時,可以再使個激將法,讓兒子真正體會一下百姓的不易。

在陳默看來,不管你以後做什麼,至少都得知道如何耕田,如何識得天氣變化,預測天象,天象這東西聽著玄乎,但經常務農之人,基本都能看天象,不會很精確,但大致上什麼時候有風,哪段時間雨多,當地人就算沒讀過書,也基本知道。

這樣哪怕哪天陳默失敗了,家道中落,也不至於連怎樣活下去都不知道。

“夫君。”蔡琰又轉過身來,看著陳默道:“夫君讓晉兒吃苦,莫不是想以此磨礪晉兒?”

“之前也說過,這苦是他自己要吃的,再一個,吃苦就是吃苦,跟磨礪人沒什麼關係,這世間多少人在吃苦,哪個被磨礪出來了?”陳默好笑道:“世人總覺得人該吃苦,纔能有所成長,但讓人成長的不是吃苦本身,吃苦就是吃苦,真正讓人成長的,是在這吃苦中能夠考慮如何讓自己不吃苦,吃苦也確實能夠磨礪人心,磨練忍耐,但也僅此而已。”

“夫君所想,總是與旁人不太相同。”蔡琰點點頭,覺得陳默所思所想往往與常人不太一樣,但仔細思之,卻又頗有道理。

“所以啊,莫聽人說吃苦是好事,吃苦一兩年,的確可以磨礪心性,但若吃苦一輩子,那便是無能。”陳默淡然道。

“就如夫君這般?”蔡琰笑道。

“爲夫是有幸遇到了恩師,加上出身也不算太差,是以能有今日,而且爲夫一生遇到的機遇常人怕是再難遇到,但就算不能如我這般,一個農夫,只要肯動手,結好四鄰,想辦法多開墾些田地,這一生至少也能成爲一富戶,運氣好,當個里正、三老,爲後代提供更好的生活,若是後代爭氣,或許能夠步入仕途,便是不能,做個小吏,再延續一兩代,說不定便能步入仕途,如此三五代總能有一輩人出人頭地。”陳默笑道,他這一生,運氣著實不錯,自幼有仙神庇佑,自小便能接觸到許多同齡人接觸不到的東西,而後又遇到了臧洪將自己引入仕途,讓自己有了更進一步的階梯。

但就算沒有遇到老師,陳默覺得自己這一生也不會太差,說不定此刻在徐州輔佐劉備或是曹操,也能成就一番功業。

半月時間,一天沒少,每天小陳晉都會被陳默打發去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總之不會讓他閒著,當半月期滿,陳默一家三口再度回到長安時,對小陳晉來說,恍如隔世。

一樣每日習文練武,但相比於之前,這一次小陳晉卻是比往日刻苦了許多,有不懂之處,便來詢問陳默或是去問蔡邕,整個人看上去比離開前穩重了許多。

年關已過,按照新年號來算,已是建安二年,關中開始忙著爲春耕準備,新的長安犁已經按照之前所言,作爲獎勵發放下去,不過百姓並未嘗試過著新犁的便捷,對此並不熱衷,畢竟新犁的體積遠不如往日的耕犁,甚至有的人家領了新犁,耕田時依舊是用舊犁。

這東西推廣需要時間來發酵,等人們真正體會到新犁的變化之後,自然會追捧起來,到時候,匠作營這邊做出來的長安犁會更多,也足以供應需求。

臧洪入西涼已有半年,治理的頗爲不錯,甚至爲陳默說服了幾支羌族與漢人達成貿易關係,並建立了專門用來跟羌人交易的坊市,加大羌漢之間的交流。

在關於融合羌人的問題上,臧洪和陳默是有些分歧的,在臧洪看來,要想融合羌人,不必強行將其融入,而是應該加大兩族交流,讓羌人體會到漢人的強盛和富足,以此來吸引羌人主動要求融入大漢。

實際上大漢這些年來對匈奴便是這麼做的,只可惜雖然也融入了不少,卻也未見匈奴因此而衰弱或直接消失。

究其原因,匈奴也好,羌人也好,他們有自己的族長、頭人,就算有一部分被大漢吸引,融入漢民之中,但卻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讓他們可以鼓勵生育,這樣一來,未必就真的削弱了他們。

“不過子源先生最近好像出了一策,頗有意思。”李儒跟陳默說到西涼的事情時,突然笑道。

“哦?”陳默好奇道:“恩師出了何策?”

“羌人女子若能嫁得漢家,不管爲妻或是爲妾,衙署會代替漢家送一隻羊或馬駒作爲聘禮,同時漢家這邊一年賦稅減三成作爲羌人那邊的嫁妝,聽說安定一帶,不少漢家郎都納了羌人女子做妾。”李儒笑道。

“這……有些狠吧!”陳默聞言揉了揉太陽穴道:“通知華雄將軍,將他去年搶來的那些羊都給恩師送過去。”

“喏!”

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十七章 改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十八章 鄉里第八章 匪類第十三章 獵虎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三十二章 巧計擒敵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五十章 大雪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一章 糞郎第六十六章 張闓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戮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生疑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十八章 鄉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五十八章 一計亂長安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十九章 祁縣一夜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四十章 胡風
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十七章 改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十八章 鄉里第八章 匪類第十三章 獵虎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方外異士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三十二章 巧計擒敵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五十章 大雪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一章 糞郎第六十六章 張闓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戮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生疑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十八章 鄉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四十七章 求存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四十九章 暫安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五十六章 人性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五十八章 一計亂長安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十九章 祁縣一夜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五十三章 心繫黎民第四十章 胡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城口县| 宾川县| 嘉义县| 同德县| 平远县| 天长市| 美姑县| 迁西县| 兴宁市| 苗栗县| 库伦旗| 郑州市| 汉源县| 湾仔区| 黄山市| 永泰县| 新化县| 收藏| 西乌珠穆沁旗| 南部县| 二手房| 东光县| 和田市| 南投县| 理塘县| 资中县| 文山县| 醴陵市| 静乐县| 石景山区| 扬州市| 蓝田县| 正安县| 土默特左旗| 阳曲县| 静安区| 广安市| 永嘉县| 建瓯市|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