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

“主公,按照您說的將耕犁做了一些改進,新的耕犁,起土會比往日的耕犁更容易一些。”長安城外,馬均指著田壟間的耕犁笑道。

“有何不同?”秋收已過,天氣已經進入初冬開始冷下來,土地也開始變得僵硬,陳默帶著典農中郎將所部以及匠作營所部在田壟間來看馬均新作出來的耕田。

“根據主公所說,我大漢的耕犁,此處一般都是直轅,不但笨重,轉彎之際不夠靈活,而且起土吃力,卑職將這直轅改爲曲轅,更好發力,起土要比舊日耕犁更容易一些,不過轉折之處,還有些困難。”馬均擺弄了幾下示意道。

陳默聞言,上手試了試,他自小長於鄉間,對各種農具頗爲熟練,一般耕犁都是用牛來拉的,人用也能,但很吃力,耕不了多久便會力竭,但這改良之後的耕犁,確實是能省不少力氣,人拉起來,也不像過去那般費力。

“這轅似乎短了些。”一旁的鐘繇摸索著下巴道。

“司徒所言不錯,這新犁的份量較之舊犁輕便了許多,便是少在這轅上。”馬均躬身道。

“諸位來試試。”陳默扭頭,對著幾名典農中郎將所部招了招手,典農中郎將以農爲主,主持各地民屯,招收的也都是精擅農事之人,此刻用起來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好處。

“主公,若用此犁的話,三個人便可頂的上一頭牛了。”典農中郎將有些興奮地看著陳默,耕牛可是昂貴物什,一般一個裡都看不到幾頭,陳默幼年時,莊中除了里正家裡之外,也就有四戶人家有耕牛,但陳默所在的莊子,在整個夏丘縣都是比較富庶的那種。

而一頭牛的耕作能力,能頂得上七八個壯年男子,現在有了這新的耕犁,等於就是沒有牛的人家,只要家裡人丁興旺一些,都能做出一頭牛的勞作來。

“這犁幾日可以做成?”陳默看向馬均,這東西若能推廣開來,每戶一架的話,關中的收成說不定能再翻一翻,到時候,鼓勵人口生育就更有底氣了。

“回主公,這新犁要做不難,好一些的匠人一日便可做成,甚至比以往的耕犁用料更少,做起來也更容易。”馬均躬身道。

“好!”陳默撫掌笑道:“糞肥、耕犁再加上嫁接,我關中百姓來年是不必擔心吃不飽了,傳我命令,升馬均爲匠作中郎將,秩比兩千石,賞百金,絲綢千匹,糧千石,匠作營下,按照功勞大小,皆有封賞。”

陳默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新犁的出現代表著什麼,馬均這兩年興修水利,研製新犁,關中糧產將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能夠養活更多百姓和軍隊,功勞可比任何人都高,加官封賞自然是不能拉下,不管他人如何看待工匠,但馬均給關中帶來的改變,可比那些大儒名士多太多了,若非怕給馬均惹來非議,陳默都想給他封侯了。

“謝主公!”馬均等一衆工匠激動地對著陳默下拜。

“不必多禮,這些是爾等應得的,你們儘快集結工匠,明年開春之前,儘可能多的讓各地百姓都用上新犁。”陳默笑道。

“喏!”馬均躬身一禮道。

“主公。”一旁的徐庶笑道:“便是傾盡關中工匠之力,恐怕也難在開春之前將此犁造出太多,依庶之愚見,不如將此物用作賞賜,百姓有生兒者,官府可贈新犁一架,其餘的,可以以低價售出,也可彌補一些府庫消耗。”

陳默治下根據今年的統計,光是三輔之地,就有百萬戶人口,再加上幷州還有西涼如今納入掌控的一些郡縣,陳默治下如今的戶籍總數在一百三十萬左右,若要全部贈送的話,至少也得一百三十萬架,就算關中工匠什麼都不做,不眠不休的造犁,恐怕也難以在開春之前讓家家戶戶都用上新犁。

既然如此,倒不如少做一些,用作獎勵,如此一來,反而能夠激發百姓的積極性以及對新犁的認知,到了明年,恐怕不用衙署主動去推廣,百姓也會爭相求犁。

“生兒送一架,生女兒的話,兩個送一架。”一旁的鐘繇笑道:“如此更合理些。”

“司徒所言甚是。”徐庶躬身道。

“行,先做一批用作獎賞,各家生兒育女,向衙署報備之後,便可領一架新犁,不足的,便多馴養一些耕牛來補足。”陳默點點頭,看著馬均笑道:“儘快辦好。”

“喏!”馬均躬身一禮。

“將軍能心繫百姓,實乃萬民之福。”回城的路上,鍾繇對著陳默笑道。

“經歷過百姓之苦,方能知百姓不易,生在亂世,生存本已不易,能讓他們吃飽穿暖,也是我等爲官者該做之事,況且,百姓乃社稷之根,根若壞了,我等便是再富足又有何用?若根能茁壯,朝廷才能更強盛。”陳默笑道。

“倒是頗爲附和農家之理。”鍾繇點點頭笑道。

“任何一家學說都有其道理,但若只重一家,難免會有失偏頗,農家主張的是農本商末,但其實對也不對,若百姓三餐不繼,商從何來?但若百姓富足,商的用處便顯現出來,我等身居廟堂,要的是顧全全局,而非只重一家之言,農商工相輔相成,法、兵結合,天下必然大興。”陳默微笑道。

“受教。”鍾繇笑道。

“元常公乃天下名士之望,默不過後學末進,哪裡能教元常公?”陳默搖了搖頭。

“學無先後,達者爲先,將軍雖然年少,然以將軍之才,足矣做這世間多數人之師。”鍾繇笑道。

“默不過願意從不同的位置來看這天下爾,若你我身爲這百姓,天下如何亂,所求者不過一安身之處,三餐溫飽便足矣,若爲一匠人,像馬均這般,能夠一展胸中所學,不被世人鄙夷便可。”陳默笑著將話題揭過,這樣互相吹捧其實沒什麼意義,人知道的東西越多,便越會感受到自身之不足。

“正是有這等海納百川之心胸,將軍才能受這萬民愛戴,如今這關中百姓,哪個不擁護將軍?”鍾繇感嘆道。

之前有人借天象來攻殲陳默,意圖毀其名望還造成了不小的聲勢,但如今,哪怕陳默真的爲惡,你若在關中說陳默的不是,恐怕立時便會爲萬民唾棄,陳默如今在關中、幷州之地,百姓心中的地位可說已經高過了天子。

不過在鍾繇看來,陳默也配得上這份民望,畢竟自陳默穩定關中以來,所行所爲,幾乎都在爲百姓謀。

“元常公慎言。”陳默肅容道。

這話可不能亂說,陳默如今穩定朝局爲的是在名義上跟曹操抗衡,若讓那些人覺得陳默民望已經高過皇室,恐怕士人之間又是一通口誅筆伐,不止是關中士人,而是天下士人,這對陳默可是很不利的。

鍾繇聞言怔了怔,隨即反應過來,深深的看了陳默一眼,他剛纔之言並非故意挖坑,而是有感而發,但陳默的反應卻讓鍾繇看出來了,此子雖然年幼,但心態卻沒有多數青年人那般得志便猖狂的毛病,反而很穩,也很警惕,連鍾繇都沒反應過來陳默卻是在他出口時便立刻打斷,這份心性,也難怪此子能夠成就如此一番功業。

最重要的是,此子如今才二十二歲,虛歲也不過二十三,但表現在人前的,卻像個老謀深算的狐貍,這等人物,未來會如何,難以估量。

再看看陳默身邊的人,李儒乃謀國之才,能力已經不需要多言,當年輔佐董卓,可是差點改天換地,徐庶雖然年輕,但這段時間的接觸來看,其才能亦不可小覷,他日恐怕也是能爲陳默獨當一面的人才,還有幫陳默鎮守幷州的滿寵,幷州在沒有陳默的情況下,依舊被治理的井井有條,頗有興盛之相,此外還有一個賈詡,雖然多數時候像個混子,但陳默對此人卻頗爲敬重,此人恐怕亦有非凡之才。

更別說陳默麾下猛將如雲,如今的陳默,已然成勢,或許,自己該學學那衛覬,鍾家或許可以依附陳默。

“元常公?”陳默疑惑的看向沉思的鐘繇道:“何故出神?”

鍾繇搖頭笑道:“將軍恕罪,思索一些事情。”

“哦?”陳默來了興致,笑問道:“有何事情,能讓元常公分神。”

“我有一故友近日來訪,欲薦於將軍,只是此人並無投將軍之意,是以遲疑。”鍾繇看向陳默,有些猶豫道。

“哦?”陳默來了興致,能作爲鍾繇故友的人物,恐怕本事不低:“不知是何人?”

“此人名喚荀攸,將軍可曾聽過?”鍾繇笑道。

“原來是公達先生。”陳默聞言笑著點點頭道,荀攸或者說荀家之人,陳默是能背出來的,可能比他們自己都清楚,荀攸應該算荀爽的孫輩,如今在陳默麾下的荀棐、荀表以及曹操麾下的荀彧都算是荀攸的叔父,但若論年紀,荀攸比荀彧都大,當年何顒等人謀刺董卓,荀攸曾參與其中,還被下獄。

陳默跟荀攸有過幾次會面,不過雙方不熟,陳默唯一記住的,就是當時身爲黃門侍郎卻有著高達九十三的命數,此人之才恐怕不低,如今鍾繇竟然願意爲自己舉薦此人,陳默大喜過望,對著鍾繇一禮道:“還望元常公引薦,至於能否說服公達先生,便看默之誠意,元常公可放心,便是公達先生不願留下,默也絕不會留難!”

這等人才,你要強留的話,很容易被噴的,陳默自然不會壞規矩。

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三十四章 機會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十六章 鄉情第四百三十六章 水軍規模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戮起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巢而出第八十二章 反目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十六章 設宴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三百五十四章 莫名煩躁第二百六十章 難以接受的結局第一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三十六章 水軍規模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七章 太史慈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戰開啓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二章 授業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
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三十四章 機會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十六章 鄉情第四百三十六章 水軍規模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戮起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二百三十章 下地牢陳默問計,故友聚許攸獻圖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四十九章 黑山軍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巢而出第八十二章 反目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十六章 設宴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三百五十四章 莫名煩躁第二百六十章 難以接受的結局第一章 新的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二百六十二章 弱者的無奈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三十九章 追殺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三十六章 水軍規模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特殊夢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七章 太史慈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戰開啓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二百四十六章 弱點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九十五章 攪局者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二章 授業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零八章 退兵的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海口市| 桃江县| 绿春县| 紫金县| 台州市| 天津市| 易门县| 高碑店市| 金昌市| 五指山市| 巴彦淖尔市| 平湖市| 八宿县| 安国市| 文登市| 阿克陶县| 桂平市| 历史| 肥西县| 垦利县| 云龙县| 同德县| 新蔡县| 雅江县| 体育| 高密市| 龙里县| 台南市| 济源市| 景德镇市| 濮阳县| 遂宁市| 肇庆市| 南乐县| 铁岭市| 汤原县| 凤阳县| 旬阳县| 曲靖市|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