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三章 說服

“穎伯先生,沒想到此番是你親自前來。”太原衙署中,陳默看著眼前的種拂,笑道:“此次可得多留幾日。”

“伯道!”種拂苦笑道:“你當知我爲何而來。”

“真不知。”陳默搖了搖頭:“如今既然天子已然掌政,今歲的賦稅幷州、河東會如實上繳,穎伯先生無需擔心。”

“非是此事。”種拂搖了搖頭道:“子師此番所做之事確實有些過,不過伯道也不該以家眷要挾!”

“穎伯先生,按照司徒公之行事來說,只要有罪,不問出身,哪怕你是當世大儒,也不能例外,可對?”陳默面色一肅,沉聲道:“王家族人所犯之罪,我都有親自核查,未有一人有冤,人證、物證,我這裡都有,穎伯先生可要看?”

“不必了。”種拂嘆了口氣,對著陳默道:“子師此事做的確實不妥,不過朝廷希望伯道可以將其家眷交由我,送往長安,由朝廷查處。”

“不合規矩吧?”陳默笑道:“穎伯先生,默斗膽一問,先生是以太常之身份前來代表朝廷說此事?亦或是以前輩學者身份而來?”

“有何區別?”種拂疑惑的看著陳默。

“很大。”陳默肅容道:“若以太常身份而來,那便是朝廷使者,按照規矩,以太常之身份前來,我當備好儀仗相迎,但若以前輩學者之身份前來,默乃後學末進,按輩分,先生與我岳丈平輩,若按家師輩分來算更高,默理當執弟子之禮。”

種拂苦笑,他也是官場上混出來的人精,哪聽不懂陳默的意思,你要是以朝廷使者的身份來說這件事,那沒說的,王允以一句話給人定罪,本就有失公允,我現在手中掌握著這麼多罪證,就算把王家滅門了都沒錯,你要是以前輩學者的身份前來,還是我岳父的朋友,一來不能欺負我一個晚輩,二來嗎,你不能偏向王允。

看似什麼都沒說,但卻是把態度給擺明了,就看種拂如何選擇了。

良久,種拂搖頭嘆道:“說不過你,我便厚顏,做一回伯道長輩吧。”

陳默點點頭,沒有說話,靜待下音。

“伯喈公之事,子師確實做得過了,不止伯道不滿,這朝中文武,關中士人都有不滿,但如今子師把持朝政,如今朝中又在清繳董卓殘黨,子師咬死這一點,我等多次勸說也未能說服他。”種拂嘆了口氣,對著陳默道:“此番伯道抓了子師家眷,確實讓子師手足無措,這才讓我前來周旋。”

“此事要解決其實並不難,只要司徒願意放回岳丈,王家所犯的罪行,其實可大可小,我可將他們交於朝廷,並保證,王家家業,只要王允在,默絕不會動分毫。”陳默看著種拂肅容道。

就算這件事揭過,陳默不提,王允恐怕也不會再把家眷留在太原,就像陳默絕不會讓蔡邕繼續留在長安一樣。

不過陳默考慮的更多一層,以王允現在的行事風格,長安恐怕得有一場大亂,自家岳父自然不能繼續留在長安。

“我會將此事告知子師,並努力說服他。”種拂點點頭,陳默的態度其實很好,也沒有過分要求,蔡邕莫說陳默,他們這些人又何嘗願意蔡邕出事?陳默這次佔理,而且手握著王家滿門,王允除非瘋了,否則不可能不答應。

“還有一事,也請穎伯先生代爲傳話。”正事說完,氣氛輕鬆了許多,陳默看著種拂笑道。

“哦?”種拂好奇的看向陳默。

“我麾下有一將領,乃是雁門守將任發之子,任發如今已經故去,他與其姊不知何故得罪了司徒,如今其在我麾下出任將官,我想討個人情,將其姊與我岳丈一併送歸。”陳默笑道。

“竟有此事?”種拂皺了皺眉,這事做的就有些不地道了,當下點頭道:“伯道放心,我會將此事告知子師。”

“有勞穎伯先生了。”陳默笑道:“今日天色已經不早,我已命人設下小宴與先生共飲幾觴。”

“不可多喝,明日還要趕路。”種拂笑著點點頭道。

正事談完,接下來就是陳默陪著種拂隨便聊些趣事,兩人都算是學富五車之人,倒也不愁沒有話題。

次日一早,陳默親自帶著人馬將種拂送到城外。

“伯道留步,伯喈公之事,我會盡力說服子師儘快歸還。”種拂對著陳默笑道。

“其實本該多留先生幾日,只是此事……默不願岳丈多受牢獄之災。”陳默對著種拂笑道。

“下次定與伯道痛飲一回。”種拂翻身上馬,對著陳默笑道。

“默便在此靜候。”陳默對著種拂一禮笑道。

種拂在馬背上還了一禮,隨後便帶著人馬離開。

“主公,我們繼續待在太原?”典韋看車隊走遠,看著陳默問道。

“事情已經了結,留這兒做什麼?”陳默搖了搖頭:“讓人把王家的人都帶到安邑,等王允的迴音。”

“好,我這便去辦!”典韋答應一聲,轉身離開。

王家事了,楊平也沒必要繼續留在這裡了,陳默讓郭縕接替楊平做了太原郡丞,再過一段時間,陳默準備讓郭縕替代高順出任雲中太守,郭縕這段時間展現出來的能力,陳默還是比較滿意的,文武雙全,而且性格屬於比較強勢的那種,雲中胡漢雜居,就需要這樣文武雙全的全才鎮守,不過郭縕的資歷還是差了些,所以先在太原郡丞的位置上做一段時間,然後再去雲中上任。

隔天一早,陳默便帶著人馬押送著王家滿門往安邑而去。

與此同時,弘農,潼關。

隨著董卓身死的消息傳來,最近張濟也好,楊定也罷,這些董卓舊部都有些人心惶惶的,不知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潼關衙署之中,楊定疑惑的看著眼前這位‘故人’,在自己認識的人之中,這般年歲的故人恐怕只有陳默了吧。

“在下唐元,字定遠,青州當利人,見過將軍。”唐元微微一笑,對著楊定拱手道。

“青州人?”楊定更迷了。

“現於幷州刺史陳默帳下做主簿。”唐元笑道。

“原來是陳將軍。”楊定聞言點點頭,有些感嘆道:“與婁侯共守伊闕關不過一載,但如今憶起,卻彷彿過了許久一般。”

“我主也是時常提起將軍。”唐元微笑道。

“快坐,快坐!”楊定指了指下首的席位,對著唐元道:“如今該叫陳使君了,楊某半生征戰沙場,很少服人,但陳使君雖然年少,但其本事,楊某卻是由衷敬服。”

兩人客套半晌之後,楊定笑問道:“不知陳使君叫先生來此有何吩咐?”

“並非吩咐。”唐元連忙道:“只是如今朝廷變動,董公爲奸人所害,主公頗有不滿,王允此人最善陰謀詭計,卻無容人之量,將軍乃太師舊部,主公擔心將軍受迫害,是以命在下前來。”

“使君真乃義氣之人。”楊定感動道,隨即一嘆:“實不相瞞,如今不只是我,不少昔日故友都來信詢問出路,只是在下征戰沙場還有些本事,這種事,我如何知道那王允是何態度?況且太師昔日待我不薄,讓我向王允效忠,這心中也……唉~”

“不知將軍以爲我主如何?”唐元笑問道。

“使君雖然年幼,不過卻有經天緯地之才,更善用人,若是使君掌控朝堂,我楊定是第一個服氣。”楊定又不是傻子,自然聽出唐元話中的意思,就如同之前所言,楊定現在也沒個方向,如今陳默派人來說,楊定自然心動。

“將軍與我主是共過事的,應該知道我主爲人,此番我主不滿王允刺殺太師奪權,有意與之抗衡,然幷州人丁稀薄,無力相抗,是以想奪了弘農郡以爲攻入長安之基,若有將軍相助,則如虎添翼,不知將軍意下如何?”唐元看著楊定,笑問道。

“使君這般看得起我,楊定也並非不識大勢之人,我自然願意支持使君,只是……”楊定說到這裡,頓了一下,看向唐元道:“不知使君欲如何安排楊某?”

“如今主公最高也不過右將軍,所能封者不多,但楊將軍之能,主公是頗爲欣賞的,可讓將軍暫爲騎都尉,待我主功成之日,自有封賞。”唐元見楊定意動,微笑道。

楊定思索片刻後,點頭道:“請定遠先生告知主公,楊定願意獻上潼關。”

楊定現在的職位也是騎都尉,而且職權也只是潼關一地,但這是董卓封的,就算董卓不死,三五年內,楊定是很難得到升遷提拔的,跟了陳默雖然還是騎都尉,但一來兩人曾經並肩作戰過,二來嗎,陳默如今只是幷州刺史,若能得了弘農,攻入長安,自己作爲西涼軍中第一個投效之人,以陳默的爲人,也不可能慢待自己。

當然,最重要的是,楊定覺得陳默是個能成事的人,跟了陳默自己不會虧。

“多謝將軍信任。”唐元起身笑道。

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一章 糞郎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四十七章 意外相遇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十七章 路遇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超戰子義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六十章 發泄第四百七十九章 強攻建業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一百八十四章 未開始便已結束第八章 匪類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五十三章 潰敗之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七十章 ‘家書’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二百零五章 劉備的出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九十章 夜亂長安城
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一章 糞郎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四十七章 意外相遇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第七十三章 貂蟬第十七章 路遇第一百七十八章 顏良敗北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超戰子義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六十章 發泄第四百七十九章 強攻建業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途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陳晉入仕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一百八十四章 未開始便已結束第八章 匪類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五十三章 潰敗之後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七十章 ‘家書’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刺殺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二百零五章 劉備的出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九十章 夜亂長安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安远县| 舞钢市| 炎陵县| 宁明县| 齐河县| 金华市| 土默特左旗| 枣强县| 工布江达县| 漳平市| 龙门县| 临沂市| 旬阳县| 新丰县| 香河县| 雅安市| 卓尼县| 泸西县| 黄龙县| 文水县| 界首市| 弋阳县| 谷城县| 仲巴县| 育儿| 寿宁县| 曲靖市| 马龙县| 宣城市| 图们市| 蒙阴县| 宁晋县| 自治县| 天等县| 富顺县| 中方县| 扎鲁特旗| 循化| 平南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