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八章 薦才

一月後,六月初七,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候,雁門,陰館。

浩浩蕩蕩的車隊緩緩駛入城門,隨行的還有不少胡人。

“衛覬此番草原之行,看來收穫頗豐。”衛覬微笑道。

“算不上。”陳默搖了搖頭:“問題還很多,倒是伯儒先生肯來,方纔是最大的收穫。”

此次陳默出雲中,一方面卻有考察之意,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藉此引出這雁門、太遠乃至河東對自己不滿的人出來,不過衛覬願意在這個時候出仕於自己麾下,對陳默來說的確是一樁大好事。

如今陳默身邊並不缺乏人才,但多是一縣之才,能夠牧守一郡乃至一州的,目前爲止只有高順、鍾雲、崔耿三人,如今衛覬的加入,對陳默來說,的確是好事。

雖然還有上黨未曾佔據,不過基本上幷州大局已經被陳默掌控,各處要地也被陳默卡主,只要這些地方不出問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穩紮穩打,夯實基礎,等待時變就可以了。

“主公謬讚。”衛覬微微頷首笑道:“主公胸有雄才,便是沒有在下,相信這幷州之事也在主公掌握之中。”

“這些客套話就莫要說了。”陳默請衛覬坐下來道:“這雁門雖然疲敝,不過卻是我幷州之門戶,關係重大,眼下除伯儒先生之外,默麾下實在難有人承此重任。”

“覬既已出仕,自當聽憑主公調遣。”衛覬搖了搖頭笑道:“不過說到大才,在下倒是有一人慾舉薦於主公。”

“哦?”陳默好奇道:“能叫伯儒先生舉薦,想必是大才。”

“不知主公可曾聽聞郭縕此人?”衛覬笑問道。

“可是那大司農郭全之子,郭縕郭守仁?”陳默聞言目光一亮。

衛覬點點頭道:“正是,此人乃晉陽人,也是孝廉出身,文武全才,也曾效命於邊關,後因父亡還家守孝,期滿之後卻正遇上天下動亂。”

“速速請來見我。”陳默離開雲中後,讓高順暫代雲中太守,不過高順乃是良將,但卻未必是能臣,練兵打仗自是厲害,但治理一方卻非其所長,陳默這段時間也在頭疼由誰來接替高順出任雲中太守之位,這郭縕來的倒是正好。

其實何止是郭縕,隨著陳默逐步在幷州扎穩腳跟,幷州原本那些看不上陳默的士族已經開始有些動搖,小一些的已經開始向陳默示好。

如今正是用人之際,陳默雖然一直以各種手段壓制世家,但不得不承認,人才,尤其是治理地方的人才,拋開世家還真難找到幾個,就算沒有衛覬推薦,這次回來之後,陳默也準備將太原、上黨、幾處大族拜會一遍。

以前不動,那是因爲陳默跟腳不穩,勢力不夠,但陳默入幷州以來,每戰必勝,已經在幷州逐漸樹立起了威信,這個時候再跟陳默擺架子那可就是不智了。

衛覬爲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出仕?因爲這個時候是陳默勢力擴張途中,最需要人才的時候,一旦日後陳默漸漸穩住了,到時候人才班子已經成型,那時候再出仕可就晚了,至少在陳默心中的地位要降低一兩個檔次。

郭縕是幷州世家豪族中第二個主動投效陳默的人,當然,這是衛覬舉薦,但如果郭縕沒這個意思,衛覬也不會跑來瞎舉薦。

很快,郭縕到來,參見了沉默,雙方客套一番之後,陳默略做了些考教,暫時並沒有直接讓郭縕去雲中赴任,畢竟初來,不可能一下子便將一郡太守之位給你,而且雲中雖然地廣人稀,但卻是陳默接下來一段時間仕途融合胡漢做的準備,太守人選自然要慎重一些,在確定國運願意效命於自己後,陳默便將郭縕闢爲刺史府從事,輔佐陳默處理政事,也是要雙方交流一下這次雲中之地首次實行胡漢混居的具體細節,郭縕至少也得明白了自己的意圖之後,才能赴任。

接下來幾日,陳默將郭縕帶在身邊,又仔細確認過雁門政事無誤,方纔開始帶隊返回河東,同時傳信於大郎,讓他率兵清繳西河郡僅存的白波賊韓暹。

就跟王叔一般,陳默這次要試的是大郎,學了這麼多年,也跟自己上過戰場,接下來要確定的就是大郎是否能夠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主公,這上黨也是幷州大郡,爲何遲遲不下?”回河東的路上,郭縕有些疑惑的看著陳默詢問道。

“老將軍有所不知。”郭縕的年紀,可能比陳默的爹年紀都大,所以對於郭縕,雖是主臣,但陳默一直頗爲敬重,聞言微笑道:“非不下,而是不能下。”

“因爲黑山賊?”郭縕挑眉道,黑山賊雖然厲害,但還不至於讓陳默這樣的人束手無策吧?

“嗯,將軍未發現嗎,上黨郡雖然天天叫著匪患猖獗,但實際上百姓受損並不嚴重,據說黑山賊有百萬之衆,這自然是有些虛,但十萬之衆卻是定然有,黑山之上可沒有多少適宜種莊稼之地,這十萬之衆糧從何來?”陳默笑道。

“官匪勾結?”郭縕皺眉道。

“算不上,也可說是一種妥協吧,上黨無力剿匪,而黑山也需要有人給他們提供糧草,這樣的地方應該不少,更多的應該在太行山以東。”陳默一邊策馬行走,一邊道:“我現在,不太想招惹黑山賊,雖然如此一來,上黨百姓苦一點,但至少能活,但倘若沒了這個緩衝,恐怕剛剛評定的太遠、雁門乃至河東都會受匪患侵襲,我已命上黨太守免除百姓徭役,以安黑山賊之心,但在做好全面防禦之前,我不想與之貿然開戰。”

陳默現在更關心的,是關中的問題,如今手握河東、太原、雁門、西河、雲中五郡之地,自給自足是足夠了,不宜盲目擴張,眼下要做的是積攢實力,以待關中有變之時,第一時間出手,拿下關中,而非將目前有限的兵力放在剿匪上。

看似地盤擴大了,但實際上拿下上黨對陳默來說並不劃算,黑山賊跟胡人一樣,最好的辦法是安撫而非剿滅,剿不完的。

郭縕默默地點了點頭,陳默這筆賬算的也沒問題。

隊伍在緩緩前行,幷州隨著陳默的歸來,徹底穩定下來。

與此同時,就在陳默率部迴歸河東的這段時間,冀州,渤海。

“主公,大喜!”袁紹麾下謀士逢紀快步進來,對著袁紹笑道。

“哦?”袁紹看向逢紀笑道:“喜從何來?”

“主公,已經說服公孫瓚發兵冀州!”逢紀微笑著對袁紹一禮道。

袁紹聞言放下手中的物件,站起身來,想了想道:“不過韓馥帳下,也頗有猛將,而且冀州之地,兵多糧廣,公孫瓚此番出征,未必能勝。”

“主公有所不知。”逢紀在自己的席位上跪坐下來,對著袁紹一禮道:“韓馥性闇弱,雖有將才,卻不能用爾,雖有精兵,卻無能調度,便是兵馬再多又有何用?反觀公孫瓚,雖幽州苦寒,但其麾下皆乃驍勇善戰之士,且公孫伯珪善御騎兵,若然交手,韓馥身邊不過耿武、趙浮、程渙之輩,安是公孫之敵?”

公孫瓚善戰之名人所共知,當初在成皋外,是爲數不多能跟西涼鐵騎抗衡的,韓馥麾下這些人,就算兵多,對上公孫瓚也未必有多少勝算。

袁紹兵法謀略也不差,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有時候兵多未必就厲害,託著下巴笑道:“不過若真讓伯珪勝出奪了冀州非我所願也,莫非真要我與他共分冀州?”

“主公若得冀州,如何是那韓馥可比?”逢紀微笑道。

袁紹點點頭,其實韓馥這邊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謀劃,到如今,拿下韓馥對於袁紹來說基本沒什麼問題。

“最近公路那邊有何動向?”說完了冀州之事,袁紹開始關心這天下之事,不過這天下事如今看來,自己最大的敵手就是自家那兄弟了。

“後將軍處倒是未有異常,不過幷州之地……”逢紀看向袁紹道:“主公,以最新得來的消息看,陳默已經於幷州立穩了腳跟,雁門、太原先後落入其掌握,如今聽說雲中那些胡人也投入其麾下,主公,此子不凡,需得當心吶!”

“伯道……”袁紹聞言嘆了口氣,隨即笑道:“伯道此人卻有本事,不過子遠歸來時不是已經說過伯道已經答應與我軍結盟?”

“主公,這盟約如何能信?”逢紀搖頭道。

袁紹聞言點點頭,如果盟約能信的話,去年諸侯討董就不會是那般倒黴模樣了。

“但如今既有盟宜,也不好相惡。”袁紹看向逢紀道。

“無需主公動手。”逢紀微笑道:“主公莫忘了,陳默這幷州刺史之位乃是董卓所封,可暗使河內太守張揚爲幷州牧,主公只需坐看二人爭鋒便是。”

“張揚?”袁紹想了想,點點頭道:“也好,如今我先盡取冀州,便叫張揚試一試伯道吧。”

“在下這便去書信!”逢紀微笑道。

袁紹是諸侯盟主,既然諸侯反對董卓,自然就不會認可朝廷,這關東封官,自然便是由袁紹來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二百八十四章 審配論道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十六章 設宴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三百二十章 回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第五十章 大雪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十六章 設宴第二百五十章 城破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征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十七章 改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二百六十章 難以接受的結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四章 聲音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戰開啓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十一章 言語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
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二百八十四章 審配論道第一百五十章 太師府議事第十六章 設宴第四百三十九章 多事之年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四百二十二章 夜宴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三百二十章 回朝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順戰顏良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七十五章 去留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三百零五章 不收降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第五十章 大雪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十六章 設宴第二百五十章 城破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四百二十七章 藉機發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丘之會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征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三百五十二章 天牢第十七章 改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二百六十章 難以接受的結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飛兵敗第四章 聲音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戰開啓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城破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十一章 言語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四百八十八章 殤逝第三百二十八章 荊州變局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周口市| 宽甸| 旅游| 伊宁县| 秭归县| 宣化县| 屏山县| 乐清市| 大竹县| 武山县| 循化| 上思县| 犍为县| 西乌| 保山市| 龙江县| 罗山县| 南乐县| 礼泉县| 云阳县| 乌拉特前旗| 扎囊县| 黔东| 乐陵市| 汪清县| 漯河市| 滨州市| 济阳县| 兴安县| 饶河县| 盱眙县| 宁乡县| 吉安市| 东兴市| 漯河市| 左权县| 松桃| 雷波县| 永兴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