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

清晨,酸棗起了霧,不算太重,但白茫茫的一片,太遠的地方朦朦朧朧,看不清楚。

袁紹昨夜宿醉,曹操找來的時候,還是頭疼欲裂,以手扶額,一臉無語的看著曹操道:“孟德今日怎的這般早?”

“盟主,昨夜有人送來了一封書信,事關重大。”曹操的臉色很嚴肅。

袁紹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不知道從幾時起,曹操跟他之間似乎開始變得生分了許多,不再如往日一般親密。

“誰人送來的?竟讓孟德如此重視。”驅散了心中那幾分不適,袁紹跪坐下來,一邊扶著額頭,一邊問道。

“陳默。”曹操從懷中取出竹簡遞給袁紹道。

“他倒是好大的威風。”袁紹聞言笑道,只是這笑的有些玩味,前段時間陳默在陽人聚將袁術收拾了一通,消息傳到這邊時,袁紹這心裡其實挺高興的,當然,面上不能這麼說,再怎麼樣,陳默也是打的他袁家的臉。

“盟主且先看過再說。”曹操擡了擡頭,示意道。

袁紹點點頭,看起了竹簡,眉頭漸漸皺起,隨即看向曹操道:“此中是否有詐?”

“我看不會,陳默做事還是有些堅守的。”曹操搖了搖頭道:“不管盟主是否恨他,但從一開始到現在,陳默所做都是爲大漢,爲百姓,只是與我等所想道路不同爾,如今董卓遷都,司隸之地,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大概也是讓他失望了吧。”

袁紹點點頭,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當初洛陽時,陳默也曾一直勸自己先下手將董卓給趕出去,若是當時自己聽了陳默的計策,或許今日是另一番局面吧,這般說來,當初他是否也是對自己失望了?

“畢竟還年少,又頗有才學,自負一些,也是常有之事,如今知錯能改,也是好事。”曹操笑道。

袁紹點點頭,想了想道:“召集諸公商議吧,若真如陳默所言,董卓放棄滎陽與敖倉,我軍趁勢攻入倒也是好事。”

曹操點點頭,當下兩人派人去通知各路諸侯升帳議事。

“陳默?”陶謙皺了皺眉,看了看身旁的張超、臧洪道:“此子雖在董卓麾下,卻也並未聽說有作惡之舉,反倒是此前董卓問罪於次陽公時,曾仗義執言,只可惜最終次陽公還是……”

陳默在青徐兩地還是有些名聲的,少時被黃巾裹挾,卻不願從賊,在亂軍之中與黃巾賊鬥智鬥勇,最終還成功配合當時作爲曲陽縣令的張超大破賊軍,這在徐州已經成了一段佳話,後來拜師臧洪,在青州也頗有些名聲。

當然,這些事原本其實不算什麼,而且這些事蹟被傳出來,也是這兩年的事情,莫說臧洪跟張超在這裡,單是看陳家的面子,如今剛剛到徐州上任的陶謙也不可能在這事上跟陳默爲難。

“不錯。”孔融撫須點頭笑道:“觀此子這兩年所爲,與其說是投奔了董卓,倒不如說是一直在竭力維護朝廷體面,如今董賊遷都,天怒人怨,此子身在董卓麾下,無力反抗,此時派人與我等聯絡,共敗董賊倒也不是不可能。”

張超點頭笑道:“我看此信多半是真,陳默在伊闕關時,伊闕關穩如泰山,如今他一走,大谷關便被破,若說這事與他無關,我是不信的。”

臧洪沒有說話,只是摸索著下巴思索這小子何時這般厲害了?欺負黃巾賊也就罷了,如今連袁術都在陳默手中吃了這麼大的虧,不錯,是我弟子!

這種場合,他這個做老師的,反倒不適合說太多,只能靜靜旁聽。

不過有陶謙、孔融、張超力薦,至於劉岱、橋瑁、公孫瓚這些人,對於陳默並不瞭解,見幾人出面保陳默,他們自然不好在這事上較真。

“盟主,不如先派兩支人馬前去試探,若是真如陳默所言,我等可趁機佔據兩城,便是其中有詐,我等損失亦不大。”鮑信對著袁紹一禮道。

“正有此意。”袁紹點點頭,又看向衆人道:“何人願往?”

“既是末將提出,末將願意率部前去敖倉!”鮑信見無人應答,當即出列道,他跟陳默有過一段時間交往,對陳默還是有些信任的。

“陳默既是我弟子,這滎陽便由我來走一趟。”臧洪出列,對著袁紹微笑道。

“子源你乃盟主,怎可輕動!?”袁紹見臧洪出列,皺眉道。

“正因是盟主,若我弟子此番構陷諸公,洪還有何臉面生於世間?”臧洪微笑道:“而且,臧某相信陳默絕非此等歹毒之徒。”

“也好,若真如陳默信中所言,你二人只需佔住城池,派人來通傳我等便可!”袁紹當下點頭道。

臧洪是廣陵功曹,並無兵權,張超直接將自己麾下五千兵馬分出兩千於臧洪,臧洪離營之後,便與鮑信覓地渡河。

次日,兩人先後傳回訊息,果如陳默所言,敖倉、滎陽已是空城,袁紹當即移兵滎陽,這兩城一佔,成皋便成孤城,只需拿下成皋,便可長驅直入,徑直奪了洛陽。

“我等不費一兵一卒,便奪得兩城,董賊氣數喪盡之日不遠矣!”滎陽大帳之中,橋瑁頗有幾分得意道。

不管城是怎麼得來的,反正這筆功績得算在他們頭上,不然自開戰以來,諸侯幾乎沒贏過,實在不好跟天下人說,如今得了兩城,討董大事得到關鍵進展,這事定要好好宣揚一番,以振人心。

“此番能得兩城,依我看,皆爲陳默功勞,不如便以此宣告天下如何,也算是爲陳默正名!”一旁的劉岱點頭笑道。

雖然名聲是陳默的,但這事情宣揚一番,就是諸侯跟陳默早已有了謀算。

“不可!”臧洪皺眉道:“如今默兒尚在賊營,若這般宣揚,諸位將置默兒於何地?”

跟這幫人共事多時,臧洪哪能不知這幫人心裡想什麼?把陳默捧起來,但最終卻是諸侯運籌帷幄,早已跟陳默聯合,之前那些敗仗,也可說是爲了迷惑董卓。

但就沒人想過陳默的處境麼?

曹操點頭道:“子源所言不錯,況且我那賢弟也說了,會盡力謀得要隘,接應我等入關,若過早暴露,恐怕壞了大事!”

臧洪點點頭,心裡感覺怪怪的,曹操管自己的弟子叫賢弟,然後跟自己也兄弟相稱?

雖然兩人年紀上來說,確實如此,曹操比他年長,但總感覺有些不對味兒。

“是啊,成皋未破,此時不宜張揚,待我等攻破成皋之日,再將此事公之於衆,豈非更好?”袁紹點點頭道:“也莫讓人覺得,我等能驅逐董卓,都是陳默之功。”

橋瑁等人眼見兩位盟主都這麼說,也只能點頭。

滎陽、敖倉兩地都已拿下,董卓主力又被袁術牽制在大谷關,此時正是出兵之時,一衆諸侯商議一番,決定次日一早便出兵攻打成皋,讓董卓首尾不能相顧。

這一次,袁紹親自督帥三軍,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成皋,徐榮早已得到消息,備好滾木礌石迎戰,雙方在成皋廝殺一月,諸侯大軍卻始終難以破城,反倒是折損了不少兵馬,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士氣,再度低靡起來。

……

話分兩頭,成皋這邊打的熱火朝天,守在孟津的陳默卻是趁著董卓南敵袁術,洛陽空虛之際,暗中書信昔日太學同窗,有的親自登門拜訪,倒是說服了不少人前來投奔,暗中通過孟津送往河東。

除此之外,還暗中將屯於孟津的糧草、輜重都運到了河東。

“主公,既然我等已經準備開關迎接諸侯,爲何不直接讓諸侯自孟津過來?”典韋看著遠處正在裝船的將士,有些疑惑的看向陳默。

“一來孟津地勢險要,他們不會完全信我。”陳默盤算著日子,看向典韋道:“二來,我若此時開關放他們進來,他們只會當做理所應當,不會珍惜,先讓徐榮挫一挫他們的銳氣,我再開關,而且……你信不信,就算我將關城打開,董卓退往關中之前,他們也不會來。”

“這是爲何?”典韋皺眉道。

“此番諸侯出兵,與其說是打董卓,倒不如說是要滅漢室之威嚴,董卓退往關中,對諸侯來說,這個時候如果把董卓給滅了,便要迎回天子,如今他們或爲一州州牧,或爲一郡太守,無需聽從任何人,若將天子迎回洛陽,諸侯就沒有割據一方的理由,沒人願意的。”陳默嘆了口氣道。

董卓奉先帝遺詔,行廢立之事,從道理上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董卓不夠資格,但換成其他人做這件事就行了?

陳默不太相信,看起來是董卓擅行廢立而引來了諸侯不滿,但這其中,恐怕在當初先帝駕崩時,各地諸侯已經開始有了自立念頭,何進時候,已經有很多諸侯開始抗拒交稅,董卓只是加速了諸侯割據的過程而已,他們要打敗董卓,但卻又不希望董卓過早完蛋,這樣他們就少了一個大義上的合理性。

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是這般想的,但陳默敢肯定,大多數人現在都是這個念頭。

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四十五章 世道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八十二章 博弈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之憂第二十二章 再敗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五十章 情苦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七章 瑣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數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七十章 得子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六十六章 張闓第一章 旅途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十四章 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九章 學藝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五章 緩一緩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盟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第三十九章 不信命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四十章 衝突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七十五章 戰幕開端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四百三十四章 鉅艦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天下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第十三章 獵虎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
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四十五章 世道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八十二章 博弈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崩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三十六章 西園第三百八十三章 風起青萍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九十八章 朝見天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之憂第二十二章 再敗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五十章 情苦第四百一十六章 還朝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七章 瑣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一百五十四章 忠良可存否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數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七十章 得子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師第六十六章 張闓第一章 旅途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十四章 情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九章 學藝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五章 緩一緩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話連橫袁譚結盟第三十一章 攔路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一百零七章 少年工匠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火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一百五十七章 落幕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第三十九章 不信命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四十章 衝突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七十五章 戰幕開端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四百三十四章 鉅艦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天下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第十三章 獵虎第七十六章 故人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一百一十九章 蔡邕薦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韶关市| 台州市| 安义县| 个旧市| 黄陵县| 嘉义市| 五指山市| 镇康县| 江安县| 临泉县| 根河市| 米脂县| 稻城县| 高清| 夏河县| 郴州市| 手游| 潮安县| 双辽市| 镇平县| 吉木萨尔县| 龙州县| 迁安市| 石门县| 沧源| 新安县| 顺平县| 高密市| 宝丰县| 泰安市| 黄陵县| 富平县| 合山市| 南乐县| 那坡县| 沾益县| 舟曲县| 张北县| 芒康县| 渭南市|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