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

南宮,安福殿。

此刻整個南宮已經(jīng)被蹇碩帶來的直屬部曲掌控,自劉宏建立西園八校以來,蹇碩對這支新軍可是下足了心血,不但經(jīng)常上次財物,更給這支人馬配備了大漢最精良的武器鎧甲,同時,爲了爲了防止自己這些部下被收買,基層將官當初都是蹇碩親自挑選,許多還是蹇碩同鄉(xiāng)。

五個軍司馬皆是他心腹。

“碩公,一切已經(jīng)安排妥當。”上軍司馬潘隱、崔耿二人並肩來到蹇碩身邊,躬身一禮道。

“從現(xiàn)在起,無我調(diào)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南宮,硬闖者,無論是誰,格殺勿論!”蹇碩憂心忡忡的立在宮門外,不時有小黃門進進出出,濃郁的藥香不斷自宮中傳來。

“喏!”兩人答應一聲,準備離開。

“崔耿,你去負責宮門看守,潘隱,你率本部留在此處。”蹇碩喚道。

“喏!”崔耿再度一禮,轉身離開,潘隱則被留下來。

潘隱是蹇碩同鄉(xiāng),這等時候,自然是同鄉(xiāng)更可靠一些,所以蹇碩決定將這宮中的事情都交由潘隱來辦,這一點,崔耿明白,是以也並未去爭,而且此刻也不是爭這些的時候。

“碩公,陛下他……”見崔耿離開,潘隱湊到蹇碩身邊,低聲詢問道。

“莫要多言。”蹇碩瞪了潘隱一眼:“更莫要胡亂猜測,陛下好的很!”

“喏!”潘隱被蹇碩的樣子嚇了一跳,連忙閉嘴。

“讓開!”就在潘碩在殿外等候之際,殿外突然生出了混亂,但見一行人正在殿外往進衝,卻被崔耿強硬的擋在殿外。

“太后,皇后,我等有軍令在身,恕難從命!”崔耿擋在太后身前,任由人打罵,卻不退一步。

“碩公,太后、皇后以及兩位皇子身份尊貴,崔司馬恐怕難以攔住。”潘隱皺眉道。

“你且守在此處,我去看看。”蹇碩嘆了口氣,他能夠封鎖南宮,但在這宮中,消息是瞞不住的。

“奴婢參見太后,參見皇后!”蹇碩快步來到殿前,對著太后和皇后躬身一禮道。

“蹇碩,你好大的膽子!”何後鳳目含煞,瞪眼看向蹇碩道:“我等來見陛下,你也敢攔?你一閹宦,莫非也想奪宮?”

“啓稟皇后,此乃陛下詔書,非是奴婢擅作主張!”蹇碩眼底閃過一抹怒色,從懷中取出一封詔書交給何後道:“陛下醒來之前,任何人不得靠近,違者……”

“我等也不行?”董太后牽著劉協(xié)的手,皺眉問道。

“太后恕罪,陛下有令,奴婢不敢違逆。”蹇碩躬身道。

“既然如此,我等便在此等候吧。”董太后掃了何後一眼,淡然道:“這個總可以吧?”

“這……”蹇碩無奈的點點頭道:“自然可以。”

不管如何,太后、皇后是主,他是奴,哪有資格趕人?

“碩公,陛下醒了,請您進去。”便在此時,一名小黃門急匆匆的跑出來,來到蹇碩身邊,躬身道。

“太后、皇后且稍待,奴婢這便去請示陛下。”蹇碩聞言,連忙朝著幾人告罪一聲。

“快去!”董太后點點頭。

蹇碩連忙小跑著進入殿中。

劉宏臉色蠟黃,在侍婢的攙扶下,斜靠在軟墊之上閉目假寐,聽到腳步聲,緩緩地睜開眼睛,看著外面道:“可是蹇碩?”

“陛下,奴婢在!”蹇碩連忙近前,躬身道。

“朕這一次,怕是挺不過去了。”劉宏疲憊的搖頭嘆道。

“陛下切莫如此說。”蹇碩連忙道:“陛下只是偶感風寒,吃了藥,過幾日便好了。”

“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劉宏擺了擺手道:“便莫要寬慰朕了,殿外何事喧囂?”

“是太后、皇后以及兩位皇子擔心陛下身子,特來探望。”蹇碩躬身道。

“擔心?”劉宏嗤笑一聲,搖了搖頭道:“便讓他們先等著,朕有事要囑託於你。”

“陛下請說,奴婢萬死不辭!”蹇碩會意,連忙揮退四周服侍的宮女。

“朕意已決。”劉宏想了想道:“這裡有朕的詔書,命協(xié)繼承帝位!”

劉宏從牀榻下取出一份詔書遞給蹇碩道:“你定要輔佐協(xié)繼承帝業(yè)。”

“陛下,恐怕大將軍不會同意。”蹇碩有些猶豫的接過詔書,有些擔憂道。

“這也是朕要你做的事情。”劉宏看著蹇碩道:“替朕除去國舅,國舅不死,協(xié)便難以坐穩(wěn)帝位!”

“這……”蹇碩有些猶豫,殺何進可不是那般容易的事情,他如今雖名義上掌管西園八校,但實際掌控的,也只有上軍校尉部一部而已。

而何進依舊掌管洛陽大半兵力,光祿勳、執(zhí)金吾、北軍五校、城門校尉皆受其所轄,一旦動手,蹇碩可沒把握贏了何進。

這事情兇險太多,一個不好,可能屍骨無存,但若不答應,恐怕自己立時便要身首異處。

“陛下放心,奴婢便是拼的一死,也爲陛下辦成此事!”看著劉宏的目光,蹇碩咬了咬牙,躬身道。

“好,朕爲天子,但到了這最後一刻,身邊竟只有一宦官可信。”劉宏點點頭,嘆息一聲道:“放心,朕不會讓你與之硬碰,你且先去將母后和協(xié)請來,有董重相助,輔以西園軍,可以穩(wěn)定這洛陽之地,趁朕此刻還在,你密令心腹之人帶著朕的詔書,前去傳喚國舅來見朕,屆時你只需安排人馬在側,一見到他,立刻……”

劉宏做了個割喉的動作,目光森然的看向蹇碩道:“事後立刻聯(lián)合董重,收攏國舅部曲。”

蹇碩聞言點點頭,這主意聽上去不錯,當下跟劉宏領了召見何進的詔書,而後匆匆來到殿外。

“碩公!”潘隱見到蹇碩,連忙上前一禮。

蹇碩看了看潘隱,沉默了片刻之後,沉聲道:“潘隱,我待你如何?”

潘隱聞言心頭一跳,連忙躬身一禮道:“碩公待我恩同再造!”

“你持此詔,去見大將軍,便說陛下召他覲見,要他立刻入宮面見陛下。”蹇碩將詔書交給潘隱,沉聲道。

潘隱聞言也未多想,接過詔書,便跟著蹇碩一起,來到殿外。

“太后,協(xié)皇子,陛下召見。”蹇碩對著二人一禮道。

“帶路。”董太后有些得意的瞥了何後一眼,示意蹇碩帶路。

“蹇碩,陛下可有提到我等?”何後叫住蹇碩。

“未曾提及。”蹇碩搖了搖頭,自顧帶著董後離開。

看著三人離去的方向,何後有些驚慌,卻見一旁的潘隱正要離開,連忙上前幾步,攔住潘隱,看了看遠處守在宮外的崔耿,她將潘隱拉到一旁低聲問道:“陛下如今身體如何?”

潘隱苦笑道:“皇后恕罪,潘隱只負責殿前守衛(wèi),無緣得見陛下。”

“那你此去所爲何事?”何後皺眉道。

“陛下要召見大將軍,命我前去傳詔。”潘隱躬身道。

這聽起來,似乎是好事,天子要託孤於何進了,但爲何只召見董太后與劉協(xié),卻不召見自己和辯?

何後皺眉思索片刻後,心中一沉,如果陛下是要讓劉協(xié)繼承帝位,那大將軍必是最大的障礙。

想到這裡,何後沉聲道:“你告知吾兄,不可進宮!”

“這……”潘隱聞言愕然。

“潘隱,我記得你初至洛陽時,是投在大將軍府下可對?”何後看著潘隱,突然道。

“皇后如何知道此事?”潘隱嚇了一跳。

這是潘隱的秘密,當年他初至洛陽,尚未遇到蹇碩前,過得十分落魄,而當時的何進,雖然貴爲皇親國戚,但在洛陽,表面風光,卻是處處遭人不屑,或許是同病相憐吧,兩人結交,而且關係不錯,在最落魄的那段時光裡,若非何進資助,潘隱恐怕等不到蹇碩賞識,便得黯然離開洛陽了。

再後來,他遇上了同鄉(xiāng)蹇碩,被蹇碩看重,因爲雙方敵對的關係,潘隱與何進之間的聯(lián)絡也就漸漸淡了,也是一種避嫌。

再往後,他因爲有些武藝,也讀過書,懂兵法,被蹇碩送入西園,經(jīng)過一番訓練、選拔,被蹇碩帶入上軍,成爲軍司馬,也因爲同鄉(xiāng)的身份,被蹇碩倚爲心腹。

一個在自己落魄之時,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一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對於這兩人,潘隱心中都心懷感激,但若要就此讓自己背叛蹇碩,那不可能,旁人再看不起他,他也有自己的忠義。

“皇后,大將軍於我雖有恩情,但此乃陛下之意……”潘隱搖了搖頭,對著何後一禮便準備離開。

“但若此事關乎大將軍性命,潘將軍也要置之不理麼?”何後搶上兩部,低聲喝道。

“什麼?”潘隱聞言一驚,扭頭不可思議的看向何後。

“事到如今,本宮也不於你隱瞞,陛下時日無多,此時定是要立新君,若是立辯,自然是招大將軍來輔佐,但陛下卻將太后與協(xié)喚入宮中,於我母子卻置之不理,想來是欲立協(xié)繼承帝位,此時喚大將軍進宮,將軍以爲,所爲何事?”何後盯著潘隱道。

“這……”潘隱有些心亂了。

“本宮並非讓潘將軍背棄蹇碩,只想救我兄長一命!”何後看著潘隱低聲道:“只需助我兄長躲過這一劫,本宮別無他求,若將軍還不願,本宮便代兄長向潘將軍拜謝救命之恩!”

說完,便作勢欲拜。

潘隱哪敢受這一拜,連忙上前虛扶:“皇后不可,末將……末將答應便是。”

何後也不是真要下拜,聞言順勢而起,對著潘隱一禮道:“如此,多謝潘將軍!”

潘隱嘆了口氣,不過若真如皇后所言,他也確實不願何進身死,當即告罪一聲,帶著詔書和蹇碩的手令,徑直出了皇宮。

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勝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十五章 變味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巢而出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lián)手的意向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九十四章 遊說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七十四章 大事件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五十章 大雪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二十章 徐晃第五十五章 首戰(zhàn)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五十四章 風雲(yún)再起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十七章 路遇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七十章 推薦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三十五章 論胡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四百零二章 雪恥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五十一章 曲陽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yún)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四百零五章 曹操欲退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一章 旅途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四章 聲音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四十七章 審問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nèi),出必見血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yún)再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順的請求第七十一章 閒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四十章 衝突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
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難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六章 太史慈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勝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十五章 變味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巢而出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一百四十四章 年輕氣盛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lián)手的意向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九十四章 遊說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七十四章 大事件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五十章 大雪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勝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二十章 徐晃第五十五章 首戰(zhàn)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五十四章 風雲(yún)再起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三百五十五章 何苦來哉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三十八章 遠見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一百三十八章 貌合神離第十七章 路遇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七十章 推薦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三十八章 深入第三十五章 論胡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四百零二章 雪恥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五十一章 曲陽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yún)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四百零五章 曹操欲退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六十九章 暗流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一章 旅途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四章 聲音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四十七章 審問第二百九十七章 敘舊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三十二章 虛實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nèi),出必見血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yún)再起第二百五十四章 高順的請求第七十一章 閒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四十章 衝突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一百零六章 預測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四十九章 袁紹的目的第九十二章 無奈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普宁市| 康马县| 久治县| 六盘水市| 城口县| 探索| 石阡县| 巴东县| 利津县| 肃宁县| 乐至县| 赤壁市| 西平县| 宣武区| 宜城市| 林西县| 唐河县| 玉溪市| 天津市| 文成县| 长宁县| 开鲁县| 锡林郭勒盟| 梁平县| 孝感市| 镇远县| 平陆县| 寻乌县| 常宁市| 高要市| 梁河县| 米泉市| 米脂县| 电白县| 肇州县| 盖州市| 包头市| 临泽县| 昂仁县|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