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枯竹、盧嫗、屍毗、火靈、蒼虛、辛如玉被李靜虛合稱爲(wèi)宇宙六怪。
古人把上下四方稱宇,古往今來爲(wèi)宙,以宇宙來冠名,是說他們六個道行深厚,法力高強,修道年間又極爲(wèi)久遠,縱橫上下四方、古往今來,無往不利。
最後又用一個“怪”字稱呼,是說他們的脾氣真?zhèn)€古怪,簡單來說,這六個傢伙但從性情上來看,沒有一個是正常人,其中四個單身,兩個有家世的,性情俱都偏執(zhí)古怪。
辛如玉修佛以後,法號改做心如,六怪只剩下五怪,火靈神君妻妾成羣,稍顯溫和,枯竹老人連番轉(zhuǎn)世,漸顯大氣,剩下四個依舊目空一切,不屑與人來往。
屍毗老人成道遠在長眉真人之前,他不把峨眉派放在眼裡,也不把光明教放在眼裡,雖然覺出劫數(shù)臨頭,但他深知劫數(shù)所致,皆爲(wèi)內(nèi)感所致,能否度過,全靠自己的道力深淺和如何作爲(wèi),說白了,跟別人沒多大關(guān)係,不管是是來幫忙還是來搗亂的,關(guān)鍵還在自己。
所以對於峨眉派和光明教的拉攏,他都心知肚明,雖然兩邊都對自己有益,他卻不屑靠這兩家渡過劫數(shù)。
他之所以留下阮徵,是因爲(wèi)女兒明珠愛慘了阮徵,不惜自殘,偏偏阮徵死守著峨眉鐵律,對女兒不假辭色,這讓屍毗老人十分窩火。他甚至打算把峨眉門下凡是前世有過姻緣成雙成對的,全部捉來,送入天欲魔宮,看他們是否真能守住底線。
對於石生的到來,他很不以爲(wèi)然,若非知道他身上有尊勝禪師的舍利子,藉由這點千餘年前的緣分,他根本不會見人。他思量傅則陽作爲(wèi)一個後起之秀,這些年整治河山,創(chuàng)立教宗,出了好大風(fēng)頭,這次又在光明頂召開萬魔法會,必然心高氣傲,派來的弟子也肯定會趾高氣昂,不可一世,他要藉此借題發(fā)揮狠打光明教的臉面,教傅則陽知道自己的厲害!
這還是近三百年來,屍毗老人蔘修佛法,雖然沒有名師指點,亦無上層經(jīng)書,但也把心境調(diào)和了不少,按照他過去的脾氣,類似石生這種情況,就不只是丟臉這麼簡單了。
他卻沒想到,石生會把禮數(shù)做到這種地步,又說出那樣一番話來,把他當(dāng)作佛祖來參拜,還特地萬里迢迢跑來找他學(xué)習(xí)佛法。
屍毗老人先是錯愕,隨後便是憤怒,覺得傅則陽在有意羞辱自己:“我聽聞你師父得了佛門的龍象般若經(jīng),遠勝於我,如何他不教你,反倒讓我教你?”
石生說:“記得小時候我?guī)煾附o我說過,傳道要合乎天時、地利、人和,同樣一個道理,換個地點,換個時間,換個人說,我就聽不明白了,非得得其時、在其地,是其人,才能驟然雲(yún)開霧散,劈破旁門見得月明。我?guī)煾敢呀?jīng)傳我道法、魔法,唯獨佛法未傳,今日要我來向前輩學(xué)習(xí)佛法,想必師父並非其人,我跟前輩學(xué)才能事半功倍。”
屍毗老人點頭:“佛門也有對機之說,你小小年紀(jì),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殊爲(wèi)不易。”他想了想,叫弟子田琪去叫人,“今日正逢其時,我便在這阿修羅宮中宣講佛法,你們且試聽,看看到底誰是其人。”
屍毗老人只有兩個徒弟,是個雙胞胎兄弟,分別叫田琪和田瑤,田瑤親自動手拜訪蒲團,田琪去把阮徵和明珠叫來,五個人圍成一圈,田琪和天媱坐在屍毗老人的左手邊,明珠和阮徵坐在屍毗老人的右手邊,石生坐在屍毗老人的對面。
屍毗老人將拂塵一甩,開始講經(jīng),講的經(jīng)名爲(wèi)“瑜伽師地論”。
卻說這屍毗老人,雖然覺察到繼續(xù)修煉他的阿修羅打法,雖然越煉越高,但終究沒有前途……到了宇宙六怪這個地步,法力已經(jīng)可以超越天仙,個別的已經(jīng)能夠媲美金仙,法力強大已經(jīng)不再是他們最重要的追求了,而是境界,他們所要經(jīng)歷的天劫,不再是法力高低,法寶強弱能夠解決的,都是源於自身境界不夠所引發(fā)的惡業(yè)積累,有時候法力越高,反而越是兇險,所以都尋求變通,心如修佛,枯竹參禪,都是這般。
屍毗老人醒悟以後,憶念起過去世時曾有過一段佛緣,於是開始參修佛法,但是自持甚高,覺得天下就算是白眉、天蒙那些高僧,至多與他同輩,做不得他的老師,便自己蒐集佛經(jīng),自修自學(xué),覺得以自己的聰明智慧,三哥家悉達多留下來的言語經(jīng)書,自然能夠一看便懂,所以淺顯的也不學(xué)。所謂八正道、四聖諦這些,都不值得一看,阿含經(jīng)、四分律等在他眼裡只相當(dāng)於開蒙讀物。
他先找來金剛經(jīng)、圓覺經(jīng),看完以後覺得空洞無物,不過如此。再看法華經(jīng)、華嚴(yán)經(jīng),覺得有點意思。又去看涅槃經(jīng)、彌陀經(jīng),啞然失笑:“此必是我教中前輩所撰!”
最後,他找到一部楞嚴(yán)經(jīng),一部地藏經(jīng),覺得合乎自己的根性,修持多年頗有所得。
今日這裡有峨眉派掌教最得意的弟子,亦有光明教教主未來的接班人,屍毗老人有心在人前顯聖,將拂塵揮動,座下蓮臺千葉開放,魔教六個血蓮萼他有其一,此寶綻放,每個葉片上面放出無量光明,光中再生蓮花,如此葉上生光,光中生蓮,反覆無窮,他本身坐在蓮萼中央,白髮紅衣,法相莊嚴(yán)。
屍毗老人先講楞嚴(yán)法會的緣起,說阿難尊者那時候還沒有修成大阿羅漢,還只是初果的須陀洹,進城託鉢化緣,不想這裡住著一個身毒國的魔女,名喚摩登伽,魔法高深,看阿難長相英俊,又已經(jīng)修證小羅漢法身,十分歡喜,便要採陽補陰,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給迷惑了,領(lǐng)到屋中。阿難有戒體在,摩登伽女若要採補,須得先破他的戒體,於是寬衣解帶,施以天魔舞,於阿難周身撫摩……
屍毗老人面容嚴(yán)肅,說得一絲不茍,朗朗道來,到此處時,瞥了阮徵一眼,心想若不是我女兒不願意自甘下賤,想要跟你兩情相悅,只要將我教中魔法使出來,量你有多少年的道行?早就破了你那所謂的峨眉鐵律了!飛昇紫府有什麼好?跟我這樣如花似玉的女兒在人間廝守,無拘無束,豈不比到上界給人當(dāng)狗要強得多?
昊天寶鏡神妙非常,不但把魔宮裡的影像傳回光明頂,只要功力足夠聲音也聽得到。
以屍毗老人的身份和地位,他親自講法,在座之人無一個敢於輕視,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天大的緣分,都運足功力,全神貫注,凝神細(xì)聽。
其中陰陽教主司徒雷聽到這段,心中不禁起了漣漪:據(jù)我所知,佛教聲聞乘共有四個果味,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最高的阿羅漢且不去想,單初果便能斷盡見惑,破得身見,進入聖道真流,若能採補一個,必能大得裨益!可惜聲聞乘以戒爲(wèi)法體,戒滿爲(wèi)法身,若要採補,得先破了他們的戒體,不過以我道家陰陽相吸的手段,不會差過魔教從聲色感官成勢的魔法,必然能成!
轉(zhuǎn)念之間,他又暗暗嘆息:普天之下,擁有戒體修聲聞乘的佛門僧尼實在太少了,俱都是些不持戒的大乘菩薩!要麼像天蒙、白眉、芬陀、優(yōu)曇那種厲害的老傢伙,以我道法採補不得也不屑採補,要麼就是持戒刀斬魔殺賊的小輩,都跟夜叉似的,吃完了也麻煩,還不如採補尋常的童真少年,即可愛美味,又容易推倒,完事賜些藥物補益身體,再給金銀予以一生富貴也就完了,乾淨(jìng)利落。
他在光明頂上神馳遐想,屍毗老人在神劍峰上繼續(xù)講經(jīng),說釋迦牟尼當(dāng)衆(zhòng)講了段神咒,讓文殊菩薩持此咒去破了摩登伽的魔法,把阿難救了回來,這就是在人間鼎鼎大名的楞嚴(yán)咒……摩登伽女道行淺薄,寅人者自寅,以魔法魔幻阿難,實則自己受害更重,心裡放不下阿難,就跑來找,釋迦問她:你到底喜歡阿難哪裡?
摩登伽女說愛阿難的眼睛、鼻子、嘴巴……
釋迦告訴她眼睛裡有眼淚,鼻子裡有鼻涕,嘴巴里有唾沫……都是骯髒的。
摩登伽女說:“只要是阿難的,我全都喜歡!”
釋迦就讓阿難沐浴,把洗澡水搬出來:“那你把這盆水喝了吧?”
摩登伽女喝不下,回家找母親哭訴,她母親是個道行更高的魔道高手,她母親鬥不過釋迦,就帶著女兒專門等阿難出來化緣時候出手,阿難不是老少魔女二人的對手。
釋迦出面談條件,說如果你能把頭髮剃了做尼姑,我就讓阿難娶你,摩登伽女便真的把頭髮剃了,出家做了比丘尼,釋迦出手點化,摩登伽女也有慧根,證得三果阿那含……
這個完整的故事已經(jīng)不僅限於楞嚴(yán)經(jīng)了,屍毗老人修佛三百多年,將散落在人間和修士當(dāng)中的佛經(jīng)蒐集無數(shù),又?jǐn)?shù)次趕往身毒國,將梵文經(jīng)書也弄了不少,幾乎閱遍三藏十二部大藏經(jīng)書,今日藉著由石生求法而起的“楞嚴(yán)法會”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用來“點化”自己女兒:齊漱溟把自己當(dāng)成釋迦摩尼,阮徵就是阿難,你是摩登伽女,我是你的母親。
要把阮徵捉來很簡單,我一個咒語就可以,你要想得到他的人也簡單,別看他是玄門正宗齊漱溟最看重的大弟子,破他的“戒體”肯定比破阿難的簡單,我的道法也遠非摩登母女可比,但是你非不要,非要他心甘情願跟你結(jié)爲(wèi)夫婦,但他又不肯。
你如果想要跟阮徵在一起,似凡俗間那般夫妻是坐不得的,你必須“削髮爲(wèi)尼”,才能如願,我老人家縱橫天下,四極八荒,獨立於三教之外,執(zhí)掌阿修羅大法,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你又何必如此委屈自己?
這些話,明珠也懂,她用手拉著阮徵的袖子,呆呆地看著他,尋思:他的眼淚口水我嫌不嫌髒?他的洗澡水我能不能喝得下?
遠在光明頂上的司徒雷卻想:那佛祖也是坑人,鼻涕口水大便小便皆是身體排泄廢物,我自己的都不愛,如何能愛別人的?不過我逮到一個小乖乖,只愛他\\她們的身體便是,何必要愛他們的鼻涕唾沫?
那魔女也是修煉魔法道淺魔高把自己給迷進去了,被佛祖破了咒法便五迷三道,可憐一個妙人就那麼做了尼姑……
佛法果然是魔法的剋星,這普天下多少魔道高手最後轉(zhuǎn)去修佛的?
司徒雷往左右上下綿延近百里的亭臺樓閣之間觀望,思及天下那麼多大魔頭最後攜手飛昇極樂的景象,不禁覺得好笑。
講完摩登伽女的故事,屍毗老人見女兒癡癡望著阮徵,仍不醒悟,心中有氣,又開始講“七處徵心”。說釋迦牟尼問阿難,愛樂所發(fā)的根源在哪。阿難回答,說愛樂生髮於心。
釋迦順著阿難的話說,要降伏其心,先要知道心在哪裡,他問明珠:“心在何處?”
明珠正看著阮徵,聞問脫口而出:“女兒之心,全在徵哥身上!”
這話說完,屍毗老人差點噴出一口老血,光明頂那邊的千萬觀衆(zhòng)也有不少當(dāng)場笑出來,引起一陣譁亂。
屍毗老人先不接女兒的話茬,繼續(xù)講經(jīng)。
阿難回答佛祖的提問,先後給了七個答案,分別是“心在身內(nèi)”“心在身外”“潛伏於根”“明暗之間”“合處隨有”“計在中間”“無所住處”,全被釋迦一一否定。
屍毗老人講完,不再問女兒,而是去問阮徵:“汝心現(xiàn)在何處?”
阮徵其實挺怵這個魔道的“老丈人”,過去被屍毗老人捉住,以魔法折磨,痛苦難當(dāng),這次再來神劍峰,心裡頗爲(wèi)矛盾猶豫,方纔聽明珠說心在自己身上,不禁又是慚愧,又是感動,又是難過,既要狠絕,又極不忍……心中正百感交集,驟然被屍毗老人當(dāng)頭喝問,不禁嚇了一哆嗦,不過他立即回過神來,正色道:“我道心早立,人心已除,你問我心在何處?我之道心,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