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章 血路汝河險情1

攻破羊山集,全殲國民黨軍第六十六師,標誌著劉伯承和鄧小平起的魯西南戰役勝利結束。至此,國民黨軍九個半旅便全部報銷了。

蔣介石手的軍隊編制番號空了九個半旅,獲得的“收益”僅僅是明白了劉鄧大軍進軍中原的真實意圖,而不是先前的判斷,“共軍是在流竄”。

蔣介石知道得太晚了。

驚呼“局勢嚴重”!

有點手腳無措的樣。

但蔣介石終究是蔣介石,手的兵力調動還是十分迅,嘩啦一下,便命第二梯隊的第八十五師並指揮第六十四旅沿平漢路南下,至汝河一帶佈防。責令部隊“嚴防死守”。

千里躍進大別山絕非權宜之計,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戰略決策。早在5月份,就要劉鄧大軍經冀魯豫出中原,以豫皖蘇和冀魯豫邊區爲根據地,實施機動作戰。豫北反攻戰役結束後,更是親自起草了建立新的中原局領導機構的指示:

決定以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鄭立三、李雪峰、劉久、陳少敏爲中原局常委,鄧小平兼記,鄭立三、、李雪峰爲副記。爲副司令員,隨劉伯承和鄧小平一起工作。

7月21日至23日,羊山集酣戰正濃之時,在中央駐地陝西靖邊縣的小河村,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史稱“小河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戰略方針——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反攻,將戰爭引向國統區。

參加會議的有中央負責人周恩來、任弼時和西北、晉綏軍區負責人彭德懷、賀龍、陳賡等十幾人。

ωwш_ттkan_¢O

會議期間,要求擴大陳賡部隊規模,將秦基偉、黃鎮的第九縱隊,趙基梅、文建武的第十二縱隊,孔從周、汪鋒的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調歸陳謝指揮,形成一支大部隊,儘快開赴中原,與劉鄧大軍進軍中原。

對劉鄧、陳謝兩支部隊進軍中原,估計了三種前途:

一是付了代價站不住腳,準備回來;

一是付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堅持鬥爭;

一是付了代價站穩了腳。

要求,從最困難方面著想,堅決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爭取最好的前途。

小河會議結束後,幾乎每天一個電報,與劉伯承和鄧小平討論儘早行動的可能性。

7月23日,明確指示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佔領大別爲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動羣衆,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

這個大膽戰略設想,劉伯承和鄧小平在7月2日,攻克羊山集的當天,致電中央軍委,表示完全擁護,並說明了目前需要解決的一些困難:

一是過黃河後連續作戰,消耗甚大,炮彈無法補充,新兵沒有,俘虜多,爭取補充至少需要二十天。

二是所帶經費已不足半月開支,一到南面即難生活,冬衣無法解決。

劉伯承和鄧小平建議:

我們過黃河就是爲了粉碎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和延安的圖謀。國民黨軍進攻山東和延安,好比“扁擔”的兩頭,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兩頭的敵人吸引到中間來,實現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現在,我們一下消滅敵人四個師部、九個半旅,旗開得勝,氣勢已相當大,趁勢在魯西南地區機動兩個月,繼續殲滅其七八個旅以,則挺進中原。

顯然,劉鄧有點戀戰。因爲,眼前的戰果,確實十分誘人啊!

次日,7月29日,給劉伯承和鄧小平來了一封絕密電報:

一、在山東敵不西進及劉鄧所告各種情況下,劉鄧全軍休整半個月後,仍照劉鄧原來計劃,第一步依託豫皖蘇,保持後方接濟,爭取大量殲敵。兩個月後看情況,或有依託地逐步向南展,或直出大別山。

二、陳謝集團照原計劃於月出潼洛,切斷隴海,調動胡軍一部增援,相機殲滅之,以配合陝北之作戰。該部亦與太行、太嶽保持後方接濟。該部是否遠出伏牛、桐柏,依情況決定,有利則遠出,不利則縮回河北。

現陝北情況甚爲困難已面告陳賡,如陳謝及劉鄧不能在兩個月內以自己有效行動調動胡軍一部,協助陝北打開局面,致陝北不能支持,則兩個月後胡胡宗南軍主力可能東調,你們困難亦將增加。

7月3o日,劉伯承和鄧小平致電中央軍委和華東陳粟:“決心於休整半個月後出動,以適應全局之需。照現在情況,我們當面有十九個旅,至少有十個旅會尾我行動,故我不宜仍在豫皖蘇,而以直趨大別山,先與陳謝集團成犄角勢,實行寬大機動爲宜,準備無後方作戰。”

劉伯承和鄧小平在電報中要求山東調撥1ooo山炮彈,晉冀魯豫區設法安排傷員和送來部分經費,供南下之用。

月2日,劉伯承和鄧小平在鄆城以南的趙家樓今南趙樓鎮野戰軍司令部召集各縱隊和冀魯豫、豫皖蘇軍區負責人會議,研究南進問題。

會多數同志因沒有看到的7月29日密電,主張在魯西南再打一個大仗,把物資彈藥補充足了再走。

可以想象,到嘴的肥肉不吃,是多麼困難啊!用劉伯承事後的話不講,國民黨軍搞的是“葡萄戰術”、“飯館戰術”,解放軍吃掉他一部,他再來;像是把飯硬塞到我們嘴裡,讓你吃不下,吃不了,撐破你的肚皮爲止。

劉伯承堅持南下:“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認爲,躍進大別山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戰略任務,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點和立足點,因此困難再大也要克服。我們也曾考慮在魯西南再打一仗,當前隴海路以南敵人兵力薄弱,正是我們躍進大別山的大好時機。所以要當機立斷,抓緊時間,越早越好,越快越好。我們一定要先敵進入大別山,先敵在大別山展開。”

劉伯承“先敵”兩字咬的很響,讓大家特別注意“先敵”二字。這是取勝的關鍵所在。

會議最後決定進軍大別山的具體部署,兵分三路南下。

這個會議決定,很快用密電到了手。

月6日早,鄧小平前去看望華野的同志,乘車離開趙家樓野戰軍司令部。

劉伯承在司令部反覆考慮,是不是聯合華野,再打一仗,再走,還是馬就走?

這時,接到軍委來電,指示:“你們南出前不要企圖再打一仗,南出後在沙河以北亦以避免打大仗爲宜。”

如此清晰的指示,真是謀事如神啊!

劉伯承當機立斷,決定不打了,馬就走。他給正在途中的鄧小平打電話,通報了想法,鄧小平表示同意,立即返回司令部。

在鄧小平返途間隙,劉伯承又給華野的陳士榘打電話,說:“決定不打了,以後指責由我負責。”

兩小時後,鄧小平回到司令部,劉伯承和鄧小平、張際春、李達召集司令部開會研究行動計劃。

劉伯承說:“大軍南進,必須立即行動。要抓緊時間,越快越好。今天就下達命令,明天晚開始行動。”

在部署的問題,劉伯承堅定地說:“四個縱隊分三路開進:第三縱隊爲東路,沿成武、虞城、鹿邑直插固始、金寨、六安、霍山地區;第一縱隊和中原獨立旅張才千部爲西路,沿曹縣、寧陵、拓城、項城直插羅山、宣化店、黃陂地區;野戰軍直屬隊和第二縱隊、第六縱隊爲中路,沿虞城、亳縣、界經息縣渡過淮河,直插大別山腹地。第十一縱隊到黃河渡口佯動,造成北返的假象。豫皖蘇部隊和陳唐兵團各縱隊在魯西南運動,牽制敵軍,掩護大軍南下。”

劉伯承一口氣講完了自己的決心與部署,鄧小平站起來,說:“我表示完全同意伯承同志的意見。這裡,我強調三點:一是一切工作要服從戰略進攻任務的要求,要準備付出代價,不怕疲勞,不怕犧牲,連續作戰;二是避免與敵人糾纏,走到大別山就是勝利;三是嚴格遵守黨的政策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會後,野司參謀長李達馬起草給中央軍委的電報,報告劉鄧長決心和部署,同時向各部隊出預先號令。

月日深夜,正在陝北綏德的山溝裡轉移的接到電報,得知劉鄧大軍已迅出動,歡欣鼓舞。凌晨2時,便覆電說:“情況緊急來不及請示時,一切由你們機斷處理。”

就這樣,劉鄧大軍在月7日黃昏分頭出動,拉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序幕。

六縱,在劉鄧大軍的中路。

這時,國民黨軍才現,解放軍向南的步伐,匆忙部署各部於隴海路以北堵截。但是,晚了一步,劉鄧大軍已全部通過了隴海路,國民黨軍只能在後邊追趕……

本。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

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12章 隴東三邊(5)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1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七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二 部太原19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第二 部太原18大潛伏56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2第九章 羊山集3第二 部太原1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16章 淮海嘯(6)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4)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13章 兩打榆林(7)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5)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19章 西南人心(2)第16章 淮海嘯(9)尾聲劍魂第4章 突出重圍(1)第13章 兩打榆林(7)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7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1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12章 隴東三邊(5)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二 部太原9/10第十三 軍首任軍長周希漢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3)第4章 突出重圍(5)第4章 突出重圍(2)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3莽撞第十三 軍首任軍長周希漢1第3節 軍事家的軍事生活第十三 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8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2)第二 部太原7第十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6章 劍指豫北(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15章 襄樊役(5)第22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8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1造化第16章 西府戰役(2)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5第4節 跟敵人問路,獲得一個綽號賀大膽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9第9章 葫蘆河畔(4)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8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19章 劍隨心移(2)第二 部太原21第九章 羊山集4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5章 豫皖劍韻(4)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16章 淮海嘯(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節四軍事家的淡泊生活第14章 三攻運城(2)第4章 突出重圍(3)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第5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5)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4第3章 力挽狂瀾(1)
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12章 隴東三邊(5)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15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1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七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二 部太原19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7)第二 部太原18大潛伏56第18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四 部皮旅一八一師12第九章 羊山集3第二 部太原1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16章 淮海嘯(6)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4)第二十四 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13章 兩打榆林(7)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5)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19章 西南人心(2)第16章 淮海嘯(9)尾聲劍魂第4章 突出重圍(1)第13章 兩打榆林(7)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7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1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45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12章 隴東三邊(5)第13章 王家店的槍聲(4)第二 部太原9/10第十三 軍首任軍長周希漢1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3)第4章 突出重圍(5)第4章 突出重圍(2)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3莽撞第十三 軍首任軍長周希漢1第3節 軍事家的軍事生活第十三 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8第11章 血路?淮河險夷(2)第二 部太原7第十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6章 劍指豫北(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15章 襄樊役(5)第22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8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1造化第16章 西府戰役(2)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5第4節 跟敵人問路,獲得一個綽號賀大膽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29第9章 葫蘆河畔(4)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21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8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一 部臨汾旅檔案5第三十四 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19章 劍隨心移(2)第二 部太原21第九章 羊山集4第十 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20章 基谷山 ? 牡丹峰(1)第5章 豫皖劍韻(4)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3)第1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10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12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16章 淮海嘯(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二十一 軍首任軍長滕海清2第四章 戰士在戰爭中成長12第7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節四軍事家的淡泊生活第14章 三攻運城(2)第4章 突出重圍(3)第三 部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第5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6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5)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12章 隴東三邊(3)第五 部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4第3章 力挽狂瀾(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湄潭县| 黑龙江省| 嘉黎县| 海城市| 策勒县| 安岳县| 聂拉木县| 广汉市| 龙山县| 大庆市| 和静县| 贵溪市| 无锡市| 合阳县| 浮梁县| 特克斯县| 绵阳市| 佛学| 正阳县| 佛学| 镇沅| 孙吴县| 望城县| 宁夏| 随州市| 浙江省| 建宁县| 慈利县| 威远县| 应城市| 长寿区| 桑植县| 阿城市| 武清区| 崇州市| 广宁县| 河南省| 濮阳市| 桓台县| 婺源县|